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一个需求面分析

时间:2022-08-12 03:45:16

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一个需求面分析

【摘要】本文试图从经济的需求面出发,对中国总产出的增长和波动提供一个解释,同时采用1993年1月到2006年4月的季度数据对中国经济进行协整和向量误差修正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和货币供给能够解释中国产出的大部分变化。在产出、投资和货币供给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且政府支出和出口会导致产出、投资和货币供给变化。

【关键词】需求因素 协整检验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强调总需求水平在决定经济活动时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现代宏观经济理论中,对经济体总产出增长和波动的解释主要强调的是供给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技术进步与技术冲击等。在一些基于新古典方法的模型特别是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中,甚至否定总需求对产出的短期影响。而在内生增长理论中,许多学者认识到除技术进步外,投资在解释经济增长时的重要性(Romer,1986)。在一些简单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也考虑出口和政府支出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但是这类分析并没有考虑总需求以及货币供给在决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在对一国经济进行实证分析时,许多学者都发现总需求和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是存在的。

我国的经济增长在1990年后期以来一直受到有效需求不足的约束,居民消费增长缓慢,而经济能够持续保持在8%左右的高增长率,主要来自于投资、政府支出的增加,以及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本文从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和货币供应四个角度来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中需求的作用,投资在90年代之后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而我国面临的国内消费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认为在推动对内需求的增加方面,90年代以来政府的支出行为有非常重大的作用。而出口是经济增长文献普遍认同的重要因素,在新增长理论中,认为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在于出口企业面对的是国外企业的竞争,比国内其他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而这种强竞争力所产生的外部溢出效应使得本国所有企业从中受益,推动经济增长。而Thirlwall(2002)认为在分析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还应该认识到出口是一国经济增长中的自发性需求,其不受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此外,出口也是需求的各组成部分中唯一可以用来满足不断增长的进口需求的部分。出口对需求不仅有直接的影响,而且通过影响需求的其他组成部分而产生间接的影响,从而使得经济增长更快,所以在实证分析中我们也引入出口作为解释因素之一。

本文所提供的实证证据表明,在我国的总产出决定中,总需求和货币供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货币供给和投资、政府支出以及出口一起解释了我国的增长和波动。

一、数据分析与协整检验

1、数据说明

本文将从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和货币供应四个角度来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中需求的作用,选择的样本期为1993第一季度至2004年第四季度,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中国经济景气统计月报》各期以及中国经济信息网数据库。相关变量处理如下,使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以1993年第一季度为基期,根据各个月的同比和环比数据,采用移动平均法转化为季度数据。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定义为:M0=流通中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选取货币供应量M2为模型变量;用GDP表示名义产出;使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表示投资数额;用当月汇率将月度出口额换算为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数额;所有名义变量都用一般价格指数进行平减,然后使用X12的方法进行季节性调整。

要证实对增长和波动的需求面解释的正确性,我们要证明上述变量存在协整,其差分是平稳的,并且与凯恩斯主义理论中所提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在表1中,我们给出ADF检验的结果。这些结果证明这些变量RI,RE,RX,RM均为一阶单整,他们的一阶差分是平稳的。

二、对增长的需求因素的解释

我们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来估计总产出方程,并分析需求因素的作用。Johansen协整检验是在向量自回归(VAR)中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来检验变量的协整关系。Johansen (1991)利用特征根最大值统计量与迹统计量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给定最多具有r个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如果该统计量超过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即认为有r+1个协整关系。然而,在采用Johansen方法时需要重点考虑滞后长度的选择。Granger(1997)已经指出在认识到Johansen协整方法的优点时,也必须强调该方法在实证上的难度。

采用Johansen方法得到的结果和对这些结果的解释可能会随着所采用滞后长度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有学者建议采用如下方法来得到确切的滞后长度,首先选择一个相对长的滞后期(如12期)开始对协整方程进行第一次估计。之后将滞后长度减少到10期,再到8期,依次类推,我们发现在滞后4期时,模型得到较好的协整结果。因此我们将滞后长度定为4。这和其他文献中所采用的滞后期是比较一致的。

在选择滞后4的情况下,存在两个协整方程,其中总产出的长期协整方程:

RG = 0.216RI + 0.16RE +0.15RX + 0.237RM (1)

(0.064) (0.138)(0.056)(0.192)

样本期:1994:2-2005:4,样本观察值为47,特征值为0.4755,似然率为435.0732,滞后区间为1至4期,方程中所估计的参数是正则化的长期协整系数,括号中为标准差。迹统计量值47.1605,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

方程结果显示在产出和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和货币供给之间存在一个显著自由和正的长期协整关系。这个重要的实证发现为从需求导向来解释总产出的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我们也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来重新估计方程(1),并得到如下结果:

RG =1.5969 + 0.153RI+0.1183RE+ 0.186RX +0.487RM (2)

(0.037) (0.099) (0.035) (0.094)

样本期为1993:1-2005:4,样本观察值为52,R = 0.972,DW = 0.9389。

在这个方程中的估计结果和方程(1)中有相同的符号和相似的值。在该方程中的结果可以作为Johansen方法得出结果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证实在产出和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和货币供给之间存在一个正的长期协整关系。

在表2中我们显示使用Johansen程序得到的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的估计结果。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是一个有约束的VAR模型,并在解释变量中含有协整约束,因此它适用于已知有协整关系的非平稳序列。当有一个大范围的短期动态波动时,VEC表达式就会限制内生变量的长期行为,并收敛到它们的协整关系。因为一系列的部分短期调整可以修正长期均衡的偏离,所以协整项被称为是误差修正项。VEC模型中的五个方程的每一个都可以被认为是对产出、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和货币供给短期变化的一个解释。

(注:样本期:1994:2-2005:4,样本观察值为47,滞后期为4期。在每个误差修正方程中,除了误差修正项及常数项外,还包括D(RG),D(RI),D(RE),D(RX)和D(RM)的四期滞后值作为解释变量,?鄢表示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

在VEC模型中每个方程的误差修正项都表明被解释变量是否对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非均衡关系作出反应,并进行调整。可以看到误差修正项是产出、投资和货币供给的一个主要决定项。然而,误差修正项并不是政府支出和出口的主要决定项。

上述发现和方程(1)的协整结果表明在产出、投资和货币供给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是政府支出和出口会影响产出变动,而产出并不导致政府支出和出口变动。这些因果关系与凯恩斯注意的的理论观点是一致的,即政府支出和出口决定产出,虽然投资和货币供给影响产出,但是他们也被产出所影响。

三、结论

本文通过一个实证分析来对从需求面解释增长和经济波动提供支持。实证模型的估计表明,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和货币供给在决定一国总产出中有关键的作用。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中也指出这些变量起着中心作用,因此我们的实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在中国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过程中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Thirlwall:2002 The Nature of Economic Growth:An Alternative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Performance of Nations,Edward Elgar.

[2] 李雪松、张莹、陈光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需求分析[J].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5(11).

[3] 王少平:宏观计量的若干前沿理论与应用[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我国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体系构建 下一篇:企业信息系统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