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中的FDI效应的分析

时间:2022-07-28 07:47:12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FDI效应的分析

一、中国经济增长和外商直接投资(FDI)现况

1.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况。据统计,1983年GDP是5962.7亿元,而2005年增加到183084.8亿元,23年间年均增长速度为16.05%。在这个增长过程中,1993年和1994年增长速度最快,分别为31.24%和36.41%,1998年和1999年增长速度最慢,分别为6.87%和6.25%。从1983年到2005年,GDP尽管增长速度很不稳定,呈现高度波动的特点,但从整体上来看,增长呈现较高的正速增长。

2.外商直接投资现况。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3年,中国大陆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仅为6.36亿美元,其后几年里小幅平稳增加。但从1992年开始,连续两年大幅度增加,1992年比1991年增加了152.11%,1993年比1992年增加了149.78%。此后几年开始平稳回落,到1999年增长速度反而为负。但从2000年开始,又开始快速增加。到2005年又出现了负增长,这种现象可能和人民币升值有关。尽管实际利用外资也出现波动,但总体来看,还是正增长的。

二、中国经济增长中的FDI效应分析

1.积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尽管经济增长和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都是波动增长,但总体来看,二者都是正增长的。由此,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经济增长和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后者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FDI之所以促进经济增长,原因如下:

首先,可以弥补我国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为我国提供建设资金,从而打破资金短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20年来的实践证明,外资的大规模引入,有效地缓解了我国建设资金紧张的矛盾,为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贡献。其次,带来了先进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经验,有效地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并向合理化、高度化转变。同时,伴随FDI引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将产生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推动国内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的目的。再次,FDI的引进,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地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据统计,外商投资企业中的从业人员的绝对数量和在全国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其绝对数量的从业人员已从1985年的6万人增加到了2000年的642万人,而在全国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由0.012%持续上升到0.902%。也就是说,FDI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使外商企业从业人员增长1.1599个百分点。除此之外,引进FDI还使我国的国家税收稳步增长,同时,还将促进我国的进出贸易,改善我国国际收支,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2.消极影响。首先,引进FDI可能导致我国的技术开发能力下降。由于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大多选择我国具有一定实力、活力和效益的国有企业作为合作伙伴,这些企业原来都有自己的科研队伍和技术开发能力。合资后,原有的技术开发机构大多被取消,而将技术开发工作置于跨国公司本部,这样势必大大削弱我国自身的技术开发能力,导致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使我国在技术上进一步落后于发达国家。其次,由于FDI企业往往利用其竞争优势对某些行业形成垄断,从而对该行业的民族产业进行控制和排挤,最终获得垄断利润而损害国家利益,这样就会抑制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同时FDI的引入,还将使外资企业长期保持竞争优势,这样必然会对处于劣势的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从而最终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最后,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少数几个产业部门,这种状况不改变,可能会与我国的地区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不相吻合,从而加重我国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外商直接投资效应的变动趋势

中国经济经过持续的增长,外汇储备长期持续扩张,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很大的压力,而且在以美国为首的国家的压力下,中国已经对人民币的汇率决定机制进行了改革。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地浮动汇率制度,导致人民币持续升值。人民币升值给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带来一些影响,这里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对外商直接投资来说,由于人民币升值,使外资进入中国的成本提高,投资者将不得不考虑由此带来的额外成本负担,从而使我国吸引外资的能力减弱。与此同时,国内资本投资国外的成本将降低,从而加速国内资本外流。

据统计,从2005年开始,FDI有下降的趋势,2003年中国实际利用的外资为535.05亿美元,而2004年增长到606.30亿美元,然而,从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为603.23亿美元,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

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可以预测FDI可能还会下降,那么同样可以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效应可能会降低,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增长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依赖会降低。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过去的20多年里FDI确实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但从绩效方面分析,这一结果还不是十分理想,主要表现在由于缺乏投资约束,各地普遍存在投资饥渴症,不顾自身情况竞相降价引进外资而忽略对外资成本和今后效益的分析,以致付出的代价比较高昂。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为了使我国利用外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使其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经济建设服务,利用FDI的工作重点应该是提高FDI的边际效率,逐渐从过分强调利用FDI的数量向提高利用FDI的质量和效益转变。为此:

1.坚持现有的利用外资方针政策,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更新对利用外资工作的认识,正确认识FDI对我国社会经济带来的正负效应,继续积极有效合理地引进FDI。同时要加强国内企业的自身建设,在引进FDI时,注意搞好消化吸收工作,尤其是在技术引进时,要注意自身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避免对FDI产生依赖性。

2.引进的过程中,要注意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合理有效地引进FDI,要引导FDI投向有利于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地区、部门,从而促进我国国内生产要素的优化,促使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进一步加强政府在引进外资作用中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改变以往政府在引资过程中的角色,由一个引资的参与者过渡到引资规则的制定者和规则实施的监督者;尊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各种引资法规,改善引资的软环境和硬环境,逐步取消外资和内资之间的歧视性待遇。

4.优化外商投资结构,使其更有利于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提高利用FDI的质量和效率,能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商学院)

上一篇:论我国律师豁免权制度的构建 下一篇:环渤海经济圈崛起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