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信心变“教师“为“导师”

时间:2022-08-12 03:44:02

培养学生自信心变“教师“为“导师”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今天的学校教育即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又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是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会学知识"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在是不识字的人"。老教育家叶圣陶也曾经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教;而学生能求探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友;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相机诱导就是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发现精神,激发其在学习过程中自学完成学习任务的高涨热情。因为中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心里特征:希望老师和同学尊重自己,希望获得荣誉和鼓励,同时他们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和充满兴趣,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这种心理甚至被一种强烈的人格观念和自主精神所支配。因此,教师因势利导重视这一心里特征,给学生提供一个表现的机会,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质量要提高,课外又要减负,只有向课堂要效率,关键在于教师要改变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说教式教育,要做到以学生为主。当个好"导"师,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的翱翔,变"教课"为"导课"。在地理教学中我大胆尝试"导课",让学生都当"演员",学生跟着"导"的方向走,课堂有声有色,教学效果会明显好转,为使"导"课取得预期的 效果,教师需要在一下几方面做准备。

1.备课程标准――"导"课的范围

《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所需到达的目标要求。它是教师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和计划的依据。离开了《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因此,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是熟悉《课程标准》,一堂课要有目标的学习,不能谈天说地,漫无边际的遐想。

2.备教材――"导"课的线索

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将书本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理清教材内容特点,编排次序和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关系,整理出一条线索――"导线",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学生顺藤摸瓜,一个一个解决问题。如讲地球公转这节课时,我列出以下线索: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以及次年的3月21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极昼极夜范围,极昼极夜变化情况,季节更替等,顺着这条线几乎全班同学都能回答问题。条理清楚,思维过程一目了然。

3.备学生――"导"课的主体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备课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只能水平和知识水平,并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充分估计所授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理解"障碍",从而为难点的突破设置一定的知识"阶梯",让学生觉得难点不难。其次,遵循认知的一般规律: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发展到实际阶段。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合作探究与练习题的准备上必须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一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让学生有成就感。

4.备教法――"导"课的技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学生及听众,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教师应在备课时注重创新,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善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平铺直叙的讲述剥夺了学生在通过思考后获得知识的成功感,并容易使学生失去参与的热情,课堂变得沉闷。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学生间的交流,发现他们的疑难困惑,及时解释清楚。同时也抓住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或事物,调动其积极性。师生默契配合,共同把课堂活动推向高潮。

5.备教具――"导"课的道具

我们接触的是中学的孩子,课堂上有很多内容需要直观的展示,以教材为依托,尽可能多的使用地理挂图、地球仪、地理拼图、录音机、多媒体等各种直观教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教具把原来比较复杂的地理原理解释清楚。比如在讲火山的时候,可以在一个试管的周围用纸巾垒成一个火山模型,试管里面放上番茄酱,将其进行加热火山就会爆发了。在认识地球的时候可以运用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和学生一起制作地球仪,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掌握了知识。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可以加强教师对课堂的预见性,从而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很好地组织引导学生,促进学生优质高效地学习知识。做好课前准备,是做一个有良心教师的必须,更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必须,让我们每个教师都在上课前替学生问问自己:"老师,你做好课前准备了吗?"

上一篇:通过周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下一篇:全能型教师才能适应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