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在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时间:2022-05-28 11:09:41

导师在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摘 要: 探导师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将导师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作用和重点可以分为三个递进的“阶梯”。导师应结合每个阶段学生课程情况有不同的任务,从获取信息,到集中研究,最后到毕业设计,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 科研能力 培养 “阶梯”法

本科导师制是指由高校的专业教师担任大学生的导师,对他们进行学习、思想、生活、交际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同时协助、配合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其主要任务是专业学习辅导、成长指导和就业指导。本科高校逐步推进导师制,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以人为本”教学的重要体现。[1]导师固然有很多的职责,但是通过指导,帮助学生收集专业方面的信息,引导学生树立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等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其重要的职责。

一、导师与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关系

当前,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对导师制在中国高校中的运行模式做了研究、探索,但都是有关宏观意义上的体制、导师角色定位等方面,很少对导师制与科研工作的关系、导师制在科研工作中的运行机制进行微观的探索。科研是衡量高校教师学术水平的很重要的方面,在高校教师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术水平直接影响职称、教学。将科研渗透到导师的日常工作中,导师与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启蒙、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科研也会相促相长。从学生的角度来讲,研究性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和方法,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导师制研究性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教学方式的变革[2]。它能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个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并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形成。

根据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学生在本科阶段迫于课程、考研、就业等压力,不可能花很多时间用于科研,并且,本科生参与科研的目的与研究生有所不同,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活动更主要的是要出成果、,而本科生阶段的科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科研实践更加理解所学过的基础知识[3]。导师为学生提供专业和研究方面的指导,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但本科阶段学生以夯实基础为主,过分注重专业培养有时会限制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对本科生的科研培养要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深浅适中,结合实际,不宜急于求成。

二、导师在不同阶段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点和内容

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对导师的需求是不同的,不同阶段需要的指导也不同,导师的职责也要根据所带年级不同而有所侧重,不能一成不变,要体现年级和专业的差异性。导师应当按照“阶梯”法,将科研与导师工作有机结合,如图1所示。在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过程中,大一学生一般学习的是公共课程完成高中到大学的适应性教育期,大二学生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处于专业“领域思维”意识萌芽期,为“一阶”阶段,可以进行专业的感性认知训练;大三是专业“领域思维”形成关键期,为“二阶”阶段,“二阶”阶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创新意识,能够进行专业的理性认知训练;大四是专业综合能力提高期,为“三阶”阶段,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验证、创新。

图1 “三阶”图

(一)“一阶”阶段工作重点和内容

1.获取信息能力培养。导师要指导学生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访谈、问卷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多种方法,有效获取对自己有帮助和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识别对本专业具有重要关联和代表发展前景的资料;引导学生按照材料间的逻辑关系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收集到资料间的关联,归纳出发展趋势。要求学生在本阶段了解、掌握怎样快速、有效地从专业网站如IEEE,SCI,Elsevier,以及CNKI数据库用不同的检索方式查找文献,使用专业搜索工具如Google,baidu,sogou等查找专业相关信息,掌握专业发展动态,趋势。培养通过网络(QQ群、Email、优秀论坛如小木虫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科研交流能力培养。在获取信息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并逐步丰富研究成果,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二)“二阶”阶段工作重点和内容

指导学生完成基本的文献综述。按选题内容,由导师指导、分配每个同学的研究重点,学生有针对性地分别独立查阅中外文献资料并完成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

2.指导学生进一步筛选文献,帮助他们掌握集中研究某一方向的方法。另外,在本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几门专业课程,以电子信息类学生为例,已经学习了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等,并且学习了最基本的仿真工具――MATLAB,也可以在课程之余运用专业的仿真工具EWB、Multisim、Protel、MATLAB等进行验证性、设计性的软件实验。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等培养硬件实验能力。

(三)“三阶”阶段工作的重点和内容

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推导、建模、仿真,得到数据。第三学年开始,学生在完成专业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进入科学研究训练计划实践教学环节。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共同参加项目申报,按照申报项目的实验方案、路线、方法完成SRT项目内容。第八学期开学初,学生直接进入毕业设计环节,学生可以在前面专业文献综述和SRT两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内容进行分别开题研究,通过做针对性的实验,补充内容和研究数据,完成自己的毕业实习。结合专业文献综述、SRT总结报告和开题报告,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最后通过论文答辩。

三、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组织形式

(一)建设好优秀的团队

每位老师同时带有多个年级的学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形成不同特点的优秀的团队,积极发挥高年级学生“传帮带”的作用。挑选一些优秀的大三、大四高年级同学,可以将学习心得和经验与低年级的同学交流分享,同时也可以将自己领悟到的有关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有价值的科研方法等信息做好PPT或者报告的形式。将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作风传递下去,充分发挥“传帮带”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组织不同的科研团队

导师是开展学生事务的主要力量,要注意发挥“项目”带动作用。在导师的组织、带动下,指导学生根据学生能力和兴趣交流学习,以团队形式参加挑战杯等科研活动,通过科研团队构建,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作。学生按项目的特点和性质及项目的任务被组织成若干团队;每个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团队队长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作用完成各自的任务。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根据任务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同时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和其他成员协助过程中增强了团队精神和综合职业素质。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了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福运.“以人为本”教学模式下本科专业导师制的探索.高教[J],2011(6).

[2]李亚玲,等.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西南科技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4).

[3]罗国基,等.近年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基金项目:2012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项目,普通本科院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研究(项目批准号:2012SJGLX154)。

上一篇:论艺术的族群性 下一篇:锦本《琵琶记》插图对文本阐释的类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