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在中本贯通学生培养中的应用初探

时间:2022-10-14 10:37:53

导师制在中本贯通学生培养中的应用初探

摘 要 分析导师制在“中本贯通”学生培养中的必要性,对“中本贯通”学生培养中导师制实施的新要求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 中本贯通;导师制;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4-0095-02

Application of Tutorial System in Training Vocational and Under-

graduate Students//JIAN Faping, WAN Jun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applying tutorial sys-

tem in the training students through the fus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ractic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then makes an

initial exploration for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utorial system imple-

mentation.

Key words fus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ractic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utorial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1 前言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教发〔2014〕6号)指出:“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桥梁。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可以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学习者可以通过考试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转学、升学。普通学校可以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并与职业院校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1]在此背景下,“中本贯通”项目改革试点相继启动。

“中本贯通”即中等职业教育与应用本科教育“3+4”贯通培养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知识型、发展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回应经济业态转型升级对人才结构需求的提升。除培养学生扎实的技术技能外,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能力和全面发展能力。作为一项缺乏既有改革借鉴经验的改革行动,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同时,有必要对其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审慎研究,并探索学生培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导师制在学生培养中已得到一定的实践[2-4]。在此情况下,导师制在“中本贯通”学生培养中便凸显其重要价值,但其又有别于传统的导师制实施。本文通过分析导师制在“中本贯通”学生培养中的必要性,对“中本贯通”学生培养中导师制实施的新要求进行初步探索。

2 “中本贯通”学生培养中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

“中本贯通”学制特点的要求 “中本贯通”即中职与本科贯通的人才培养项目。称之为“项目”,是因为它不是一种稳定的学制,而是特定政策支持下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其实施过程中必须有相关部门进行跟踪和监督,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中本贯通”的理性实践。在此情况下,除了需要研究“中本贯通”课程衔接等,更需要进行有效的学生管理,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对技术型人才来说,其形成过程不仅要求从较早的年龄开始,而且需要在较长时间内专注于某一领域。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技能,且许多专业对动作技能要求仍然很高,如果训练过晚,很不利于技能发展,甚至无法发展到所要求的水平。对许多职业来说,中等职业教育已不能满足其人才培养对学历的要求,面向这些职业的教育在学历层次上必须上移,且学历层次上移的同时还必须保证职业能力发展的持续性[5]。因此,“中本贯通”按照“3+4”学制,从中职院校的3年升为本科院校的4年。

中职阶段学生各方面的身体及心理机能都还属于未成熟的阶段,生理上蓬勃成长,心理上急骤变化,急需导师的鼓励、支持和关怀,从学习、生活、成长等多方面给予咨询与指导;而在本科阶段,需实现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仍要求学生专注于同一专业,这种长时间的专注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厌恶,急需专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专业认知、专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

“中本贯通”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 “中本贯通”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以“中本贯通”培养一体化设计为原则,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符合学生心智特征、认知规律及终身发展需求,注重人文素养、劳模精神的培养,强化工程技术与岗位技能的培养。“中本贯通”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熟练的动手能力、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好的亲和力和沟通能力、一定的心理咨询能力、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最终成为良好的理基础与较强的职业技能兼备的复合式高级应用型人才。

这就需要专业导师从专业角度、个性发展去指导学生的个体发展,在专业层面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对优秀学生进行特色培养,择优参加全国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及社会能力。需要导师去挖掘发现学生闪光点,指导学生的个体发展,最大释放其成长潜能,而不能仅仅只是班主任或辅导员的行为规范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指导。

3 “中本贯通”学生培养中实施导师制的新要求

对选配导师的新要求 实施导师制,关键在于导师的选配。

1)“中本贯通”学制较长,在7年的学习中需要导师对学生进行跟踪指导,由于时间相对持久,若中途更换导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师生间的了解和互信程度,进而影响导师制实施效果。因此,选配导师时应确保队伍的稳定性。

2)“中本贯通”包含中职和本科两个阶段,各阶段的培养目标不同而又相互衔接,学生处在生理和心智不同的两个阶段。这就要求导师除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外,要透彻理解职业教育的特点,理解“中本贯通”中职阶段和本科阶段学生培养目标的差异及其互为诉求、相互关照的耦合联动关系,不能厚此薄彼、各自为政,更不能一致化,否则很难达到“1+1>2”的效果。

3)“中本贯通”是构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的一项有益探索,学生的职业发展就应该站在工程硕士甚至工程博士的高度。这就要求导师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对学科发展及专业方向有深刻的认识。

对实施过程的新要求

1)导师的工作任务除了传统的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进行心理疏导等,还应充当专业学习的解惑者、就业与职业的领航者、生活关怀者、了解学生特长与学习的善察者、挫折失意的鼓舞者、行政或教学意见反馈的沟通者、品德修养与为人处世的楷模、人生生涯规划的顾问、心理健康的调剂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生发展,注重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2)建立导师工作制度,包括档案制度、家访联络制度、谈心与汇报制度、特殊案例会议制度,不能让导师工作流于QQ、微信交流等形式,否则实际成效不大,学生和导师难以深入了解。

3)加强导师的培养及完善导师评价机制。“中本贯通”导师为专业教师,习惯于专业教学,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指导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因此,在履行职业导师职能时,侧重于专业学习的辅导答疑及学习方向的指导确定,缺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关心和帮助,难以在短期内进行角色的完全转变。这就需要加大导师培养力度,对导师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定期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导师激励制度。

4)建立对被指导学生的跟踪评价机制。制定《“中本贯通”导师工作手册》,用于记载学生情况、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对学习成果进行量化评价,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访谈等,切实使导师制的实施效果最优化。

4 结语

“中本贯通”是最近教育界的一个高频词,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以期实现“3+4>7”的效果,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本文通过分析“中本贯通”的学制特点及学生培养目标,得出将导师制引入学生管理中的必要性,并结合“中本贯通”的特点和以往导师制实践经验,提出在“中本贯通”学生培养中实施导师制的新要求,以期为“中本贯通”学生培养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J].职业技术教育,2014(18).

[2]刘路光,蔡朝旦.“职业导师制”在师范本科生培养中的应用:以贵州师范学院经济与政治学院为例[J].贵州师范W院学报,2012(1):49-51.

[3]唐委校,王康.推行学长制+导师制提高90后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有效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4):

156-158.

[4]周玲余.职业导师制在高职学生培养中的实践探索: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73-77.

[5]徐国庆.中本贯通的合理性[J].职教论坛,2015(9):1.

上一篇:来华留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理论与方法初探 下一篇:网络非法涉枪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