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透明聚民心

时间:2022-08-11 10:59:34

公开透明聚民心

党的十报告指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充分说明,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权力运行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才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服好务,始终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从而为党和政府赢得较高的公信力。

权力具有腐蚀性,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在现代社会,一个政党要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有效开展工作,推动事业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推进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芬兰专门研究腐败问题的政治学博士鲍拉·提胡宁说,芬兰成为世界上最清廉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深入人心的廉洁文化的影响。据统计,1985年至1992年间,芬兰只有25起贿赂案。近10年来,芬兰官员受贿案例是世界各国最少的。

信任源自了解和知情。一般说来,了解越多、认识越深,信任程度就会越高。政务及其运行有一部分内容是直观的,想不透明也难,如办事态度和办事效率等。让群众感觉“如沐春风”,自然就能获得公信力;如果“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公信力自然就会打折扣。领导干部要提高公信力,就应该增强服务意识和主动精神,按照有关规定,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使这部分内容公开透明,方便人民群众了解和评价,以取得人们的支持和信任。

信任源自诚信和公正。“公生明、廉生威。”无论是对政府机关来说,还是对各级干部而言,只有坚持讲诚信、重践诺,做到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如果只是从小团体利益或一己私利出发来履职用权,甚至说一套、做一套,就必然降低乃至丧失公信度。“权力容易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容易导致绝对的腐败。”什么是“绝对的权力”?应当说,缺乏公开性、没有监督的权力就是绝对的权力;搞“暗箱操作”、逃避监督,就容易导致腐败,从而损害政府机关和各级干部的公信力。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需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和约束机制,增加权力运行的公开性。

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度上还需不断完善,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也存在薄弱环节。针对于此,必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诫勉谈话、民主生活会、经济责任审计和质询制等制度,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监督。要充分发挥各级、政风行风热线、投诉中心等载体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各级行政机关及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民意调查制度。要加强信息公开,建立“透明政府”,让老百姓知晓政府运作的状况,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发生原因、处理进程和结果,及政府的改进措施和落实情况,便于群众评价和监督,通过民众的广泛参与落实行政问责制。要加强各种要素交易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增强各项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完善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制度和监管办法。要进一步完善决策民主程序,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听证、咨询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显著增强,这对政府机关和各级干部提高公信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渠道更多,这也为增强政务公开性提供了必要条件。政府机关和各级领导干部应直面现实、积极应对,从而不断提高公信力。

上一篇:手术切除与术后压力治疗54例耳部瘢痕疙瘩的临... 下一篇:新起点 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