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对财政透明度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4-28 03:13:27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对财政透明度的影响分析

摘要:政府承担着社会公共产品供给、危机事件处理等责任。伴随着该系列责任的履行,便是财政经费的支出。在现阶段政府公信力不断式微的背景下,增加财政透明度必将提升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从对财政透明度作用的影响;对财政透明度内在规定的影响;对财政透明度外部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其满足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实现了政府财政资金配置的科学与合理性。最终,有力的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财政透明度影响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有关改革上层建筑以便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也被逐步提出。考察我国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辨证运动,不难发现:各级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的滞后性与隐蔽性,已无法满足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政府运用自身公权力须承担起: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公共产品所具有的正外部性,将提升区域民众的社会福利水平。为此,政府若有效配置财政收入,必将极大的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

由管理学原理可知:组织须在内外两大治衡机制监督下,方能实现组织目标。具体而言,政府承担着社会公共产品供给、危机事件处理等责任。伴随着该系列责任的履行,便是财政经费的支出。在现阶段政府公信力不断式微的背景下,增加财政透明度必将提升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

为此,本文以“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对财政透明度的影响分析”为主题,便是对上述问题的讨论。本文以地级财政为考察对象。

一、对财政透明度作用的影响分析

我国宪法规定,政府一切权力来自于人民。根据这一逻辑,不难推理:政府将代表人民实施公权力;同时,公权力在实施过程中还应得到人民的监督。人民作为一个抽象的“群体”概念,难以细分为具体的个体。从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将提升包括财务在内的政务信息透明度。

(一)为财务透明度的提升提供了长效机制

政府财政部分属于核心职能部门,是确保政府各项公权力有效实施的经费来源。随着我国近年来诸多地方政府在经费使用上违规行为的产生,提升政府财务透明化便成为当务之急。同时,伴随着民众对自身公民权利的重视,建立常规化的财务监督机制,已成为他们的急迫需求。在这两方面的背景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必然以长效机制的形式为此提供了保障。

(二)为财务透明度的提升规定了目标导向

政府财务信息实现被人民监督的目标,实则体现为政府财务外部治理机制的形成。政府由控制群体掌握,控制群体根据自身职能目标要求,配置着有限的财政收入。然而,控制群体作为个体的集合,又受到有限理性以及群体极化等因素的制约。在对财政收入进行配置时,难免出现失范或偏差。为此,通过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便使得政府财政收入的配置处于各阶层民众的监督之下;在各阶层民众民意的推动下,将更加理性、合理的完成对财政收入的使用。

二、对财政透明度内在规定的影响分析

马克思在批判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所得”时,指出:社会新增剩余将完成6次扣除,剩余部分才能进行个人消费性分配。其中,以社会保障基金的形式被扣除的部分,将直接用于提升民众的各项社会福利。为此,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对财政透明度的内在规定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一)确保财政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与公正

伴随着城乡统筹试点的不断推广,预示着:我国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已从原来的工业反哺农业,转变到将农村与城市经济作为整体的发展战略上来了。为此,各级政府向农村地区的财政拨款力度将加大。通过财政拨款,来逐步改善农村地区的各项基础设施,以及民生问题。在我国从地级市、县、乡层级划分中,必然造成财政资金拨款的层级流通。若要防止资金在层级流动中的漏损,则须基于政府公开信息制度,来实现财政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公正。

(二)确保财政收入在使用中的有效与合理

受到我国政府官员晋升机制的作用,各级官员的政绩饥渴症,将严重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直接表现则是,将有限的财政收入配置到大型的形象工程中,而忽略对当地民生问题的解决。为此,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提升财务透明度的同时;也从声誉约束机制层面,规避了部分政府官员的机会主义行为。

三、对财政透明度外部性的影响分析

最近出现的“郭美美事件”,对“红会”的形象产生了颠覆性影响。这种影响通过媒体在群体中发酵,最终使得“红会”处于极为尴尬的局面,其公信力被严重削弱。同理,各级政府在财政收入的使用中,若出现是失范或偏差,必然会唤醒在民众中潜伏的不满情绪。此时,所产生的负外部性,必将促成“蝴蝶效应”。

由此可见,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对财政透明度外部性的影响为:

(一)增强了政府财政收入使用的公信力

民生问题的改善与解决,是我国各项事业建设的核心。而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合理、有效的进行财政收入的配置;同时,民生问题也是公众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之一。若处理不好,极易产生负外部性(即,)。因此,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保障下,财务透明度的提高必然使公众明确:政府的财务支出是有安排的;政府的财务配置,是根据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为主导的。这样一来,在强化了沟通与理解的前提下,民众自然对政府的公信度提升了。

(二)满足了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需要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和谐不仅体现在人际关系上,还体现在政府与人民的关系互动上。其中,后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也是政府体制改革的内在驱动。满足民众的知情权,是改善和提升政府与民众关系的关键。因此,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升了财务信息透明度,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的展开。

四、分析与结论

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政府财务信息透明度,将有效增进民众对政府的公信度。根据我国宪法,政府一切权力来自人民。然而,人民作为一种抽象的群体概念,很难履行对自身权力的监督。在这样的背景下,则需要各级政府通过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来实现。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作为一种长效机制,分别从:对财政透明度的作用;对财政透明度的内在规定;对财政透明度的外部性等三个方面施展了影响。其中,在第一个方面,指出了财政透明度的历史必然性;在第二个方面,确保了财政在使用中的科学性;在第三个方面,保证了我国宏观层面的稳定要求。

不可否认,包括政府财务信息公开化在内的政务公开,体现了政府机构改革的最新成果,也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与民众的关系,但是,财务信息公开与财务是如何使用的,是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也许,民众更关心最后一个问题。因此,政府在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的同时,还应从机制上影响财务信息对后者问题的反映。

参考文献:

[1]贺郁萱.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及实践研究[D].西安: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2]李雨.试论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及完善――从成本与收益分析入手[J].商业文化(上半月), 2011, (6)

[3]吕刚.政府信息公开的法理学依据及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5)

[4]蒋小燕, 何大春.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64(3): 45-49

[5]练育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8条的理解与运用――就周某某不服政府信息公开案的法律分析[J]. 行政法学研究, 2011, (2): 76-81

上一篇:浅论金融危机下的交通运输业精细化管理 下一篇: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应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