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概况

时间:2022-08-11 11:23:43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概况

摘要: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迅速的占领着国际市场,而中国作为国际市场中主要的承接国之一,起步较晚、发展潜力较大。本文阐述了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目前服务外包的现状,最后总结出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特点。

关键词:服务外包;发展现状;特点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9.1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9-38-03

一、我国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历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更加专业化,服务外包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趋凸显。服务外包得到了学术界、企业界以及决策层的重视。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知和起步阶段(上世纪90年代)

伴随着印度、爱尔兰、墨西哥等国家国际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学术界和企业界纷纷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此时服务外包产业仍属于起步阶段,决策层对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相关的手续也并不健全。1991年机电部领导曾培炎访问印度参观其软件外包产业,回国后提出创建“中国式的软件园项目”。这对于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是个历史性的阶段。由于我国对国际服务外包并不熟悉。该项目于1992年进入上报程序,1996年才被国家计划部门批准,1999年落实无息贷款扶持资金,前后几乎贯穿整个90年代。与此同时,浦东、珠海等地也纷纷建立了软件外包园,亦开始承接以日本、韩国为首的软件外包业务。对于这个时期我们大致可以称为“认知与起步阶段”。

第二阶段:规划和探索阶段(1995-2003年)

随着IT技术革命和信息全球化, 2000 年和2002 年国务院先后出台两个有关软件行业文件(国务院,2000 ;2002) ,对我国软件业进入快速增长期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不过就参与全球服务业分工角度来看,当时政策仍具有某些局限性。

第一,发展软件行业并不意味等同于发展软件外包产业,更不等同于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随着国家十五规划的发展,软件行业得到飞速的发展,这为我国承接国家软件外包带来了重大机遇,为我国加入国际外包行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遇。可见,我国政府只是意识到了发展软件产业的重要性并未把我国的软件产业与发展国际服务外包紧密的联系起来。

第二,发展软件外包的投入与产出性价比仍然不高。虽然我国政府部门投入了相当一部分资金对软件行业进行扶持,建立了“软件出口联盟”用以推动我国软件外包业务。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据2005年海关统计我国计算机系统及软件附属产业的总出口额为14亿美元,这与我国政府颁布的47号文件中预测的50亿美元而言相隔甚远。

通过对以上两个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阶段我国服务外包业务主要集中在软件外包业务。并且软件外包业务也并未完全成熟,因此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之为“规划与探索阶段”。

第三个阶段:决策和发展阶段(2004年至今)

鉴于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部门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及探讨,政府对发展服务外包给予了明确的肯定,同时对发展和完善服务外包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也给予极大的重视。

一是中央领导人开始明确指示应当重视发展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2003 年6 月出席跨国公司投资论坛时指出“ 面对成长迅速的外包市场,中国不应满足于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应争取成为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我们要重视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趋势,积极创造有利环境,探索新方法尝试新途径吸引外资”。

二是各个部门开始大力的推动国际服务外包,并出台了具体的措施。最重要的有2006年商务部提出的《千百十工程》,具体表现为我国将在未来平均每年至少投入1亿美元,在全国建设10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中国;培育1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创造有利条件,全方位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并不断提升服务价值,实现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在2005年基础上翻两翻。

三是学术界和业内人士纷纷开始注重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从软件服务外包向金融服务外包升级。具体表现在:2009年颁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了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应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移,而且不再局限于软件服务外包业务,也应当注重金融外包,特别是20座示范城市的金融外包产业的实施。

纵观下来,服务外包在我国发展才20年,相对于服务外包在国际上的地位而言,我国服务外包发展起步较晚,且所占市场份额比例较小、升值空间较大。因此,我们必须把服务外包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二、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

截止到2010年底,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金额由2008年的58.4亿美元增长到198.3亿美元,执行金额由2008年的46.9亿美元增长到144.5亿美元。近3年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及同比增长比率变化如下表:

(一)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形式及市场规模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日益成熟,中国已成为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意识服务外包产业应该由ITO向BPO升级,但由于我国外包高端复合型人才、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缺乏,我国仍然处于大力发展ITO阶段。下表是我国2008―2010年间离岸外包市场划分概况。

根据上述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ITO的意向合同金额由2008年的40.7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26.3亿美元,相较于2008年增长了210.3%,而我国的BPO合同金额也相对有所增长,由2008年的13.1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2.7亿美元;其它的合同金额也由2008年的4.6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10.8亿美元。

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离岸软件开发市场规模达到33.57亿美元,同比增长21.6%,预计未来5年将以24.2%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攀升。

通过IDC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软件服务外包为我国服务外包占领全球外包市场提供良好的机遇。抓住这次机遇对我国扩张服务外包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具有重大作用,因此,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将仍然会致力于信息服务外包的发展,同时也会加大ITO向BPO转型的力度。

(二)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市场区域构成

对于早期的中国而言,离岸服务外包项目主要来源于日本和韩国。日本和韩国相对于欧美这些外包业务模式相对成熟的发包国家业务范围较窄、价值相对较低附加值较少。因此近些年,国内服务上纷纷把目标倾向于对欧美市场的扩展。这里我们对2008年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来源地的数据进行列表分析。

上述资料显示,在2008年中国离岸服务外包的主要来源地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及香港地区,他们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0.7% 、19.4% 、10.9%。而2010年中国的离岸服务外包的主要来源集中在:美国和欧盟(包括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及日韩。他们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9%、21%。这说明中国所承接的服务外包目标逐步向欧美市场扩展,并逐步趋于成熟。

三、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特点

(一) 起步较晚,发展较快,潜力很大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服务外包业务已经逐渐步入正轨。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数已由2007年的1731家增长为2010年的12706家,获得各类认证的企业也由451家增长为7695家,就业人数由2007年的42.7万增加到2010年的232.8万人。

同时根据麦肯锡的预测,2010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可实现产业收入180亿美元,服务外包对中国GDP增长和服务业务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和10%。2015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收入预计将突破560亿元。而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于离岸服务外包,因此我国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虽快,但总体规模很小

虽然全球的服务外包市场以每年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而我国服务外包市场也以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同时服务外包的收入也已高达2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实现增长。但相较于印度、菲律宾这些服务外包产业比较成熟的国家,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微乎其微。根据资料显示,2010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合同金额已经达到794亿美元, ITO合同金额为624亿美元,BPO合同金额达到170亿美元。而截止到2010年,印度在全球离离岸服务外包市场中的合同金额已经达到436.7亿美元,所占份额已有2005年的49%上升至55%。其中ITO占全球离岸市场份额的70%,BPO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4%。而菲律宾也不甘示弱,截止2010年底,菲律宾BPO合同金额已经达到89亿美元,所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2.3%。2010年底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刚刚超越100亿美元,而所占有的离岸服务外包市场仅为5.4%,相较于2009年还提高了1.04%。因此,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所占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份额较低,总体规模很小。

(三)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竞争优势各不相同

随着“十一五”期间“千百十工程”的设立,国家分别把北京、大连、深圳、武汉、济南、长沙、无锡等20个地区设立了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且每年至少投入5000万用于服务外包产业的建设。但随着各个地区的地区环境、人力资源、政府支持等各方面的差异,各个地区的竞争优势也不尽相同。如: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金融中心,这就赋予了上海发展业务流程外包的先天优势。利用这一优势,也就使得上海在全国率先发展较为高端的金融BPO成为主要竞争优势。而作为第一批成为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的深圳由于紧挨香港,而很多欧美企业均在香港设立分部,而香港公司又把工厂设立在土地资源低廉而人力资源丰富的深圳,因此就形成了“前店后厂” 这样一种形式,这也树立了深圳独特的粤港合作模式。

总之,服务外包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和服务活动深入参与国际分工的产物,是资源优势最大化、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一种产物。发展服务外包业务不仅仅有利于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也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升级,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尹彭颖.论服务业离岸外包及中国的对策[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2] 李岳云、席庆高.国际服务外包趋势与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3]朱玉泉.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产业差异和区位差异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6.

上一篇:房地产税收政策和房地产市场走势 下一篇:论我国审判公开与媒体监督的冲突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