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应对国际服务外包的策略

时间:2022-06-18 09:53:56

我国应对国际服务外包的策略

提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近年来服务外包持续增长,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全球外包中心。但是,由于我国法律体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服务贸易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借鉴美欧等先期发展外包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以改善我国服务贸易环境,发展我国的服务外包业,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服务外包现状;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现状

(一)我国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增势迅猛。我国近年来服务外包持续增长,正在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的全球外包中心。2005年全国软件外包突破9.2亿美元,2006年达到13亿美元,到2010年将达到70亿美元,年均增长将超过50%。2005年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18亿美元,进口16亿美元,顺差2亿美元;据海关统计,软件出口约7亿美元;承接国际商务流程外包(BPO)估计约为3~4亿美元;惠普公司在我国的采购和外包订单超过了100亿美元,思科公司每年交给我国企业的外包生产也有30亿美元。一些跨国公司的客户服务业务也外包给了我国企业,如诺基亚公司把手机日本本土客户服务外包给了我国的呼叫中心运营商。现阶段,我国已形成一批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国内企业。

(二)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逐渐加快,形成了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早在1995年6月,我国就公布了外商投资意向清单,该清单对外商投资服务业作了具体规定,使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的原则进一步和国际规范靠拢。1998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扩大了服务业开放的范围。在旧目录中,销售、期货、传播、高尔夫球场、保税区外的外贸公司是不允许外商参加经营的,而在新目录中,只规定不允许外商独资经营;金融、保险的咨询以前是明令禁止的,现在外商也可以经营;外贸行业过去是不允许外商经营的,现在也出现了三家合资外贸公司。

2000年初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有关负责人透露,我国要有步骤地推进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国内商业、外贸、旅行社将是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重点,其试点范围将会扩大,试点数量将会有较大增加。会计、法律咨询和航空运输、业务等领域将扩大开放,而金融、通信等领域的开放试点也要有步骤、有控制地进行。

(三)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日趋完善。我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和服务体系,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不断改善,使我国企业具有大规模承接服务业外包的客观条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使我国本身就有可能成为世界较大的服务项目外包基地之一。

二、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从总体上看,规模小,水平低。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870亿美元和1,000亿美元,分别占当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1.56%和1.69%,服务贸易额与货物贸易额之比为1∶7。而2006年美国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3,870亿美元、3,07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16.2%和10.8%,服务贸易额同货物贸易额的比例约为25%,同世界平均水平相当。2006年我国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排名中,分别列第16位和12位,排名较货物贸易仍显滞后。

(二)我国国际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较弱,服务质量差,信誉不佳,附加值低,比较优势不突出。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被认为是我国的比较优势。有学者曾计算过我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指数,并据此对各主要服务部门做了排序,计算表明,我国服务贸易总量1982~1991年的年平均比较优势指数为0.177,服务贸易各部门的排序依次为:旅游服务、邮电服务、银行服务、间接投资利息、货运服务、港口供应和劳务。与1982~1991年期间相比较,1990~1993年的服务部门比较优势排序变化不大,但总体比较优势指数大幅下降,而且各部门均下降。这表明,我国服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相当低,并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如果考虑到银行、邮电的体制性垄断因素,其结果会更不容乐观。

(三)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有关立法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国服务贸易和服务产业的现行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还很不健全和完备,虽然我国颁布的《对外贸易法》已经把服务贸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但在《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统计法》、《票据法》等综合性法律中缺乏与之配套的涉外经济条款,并且缺乏《移民法》等配套法律。此外,服务部门众多,其中许多部门或行业还没有专项法规,而这种部门法和行业法规都应有相应的涉外经济条款,与《外贸法》相配套。《外贸法》也应根据国内各服务部门对外开放的经验,进一步加以修订,特别要增加反对外国对我国的服务贸易设置壁垒,实行歧视性待遇和不公正贸易等专项条款,使其与国际法衔接,从而为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争端中争取有利地位提供法律手段。

(四)服务贸易整体水平低。我国服务业总量不足,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服务业落后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从总体上看,除旅游等少数行业外,多数服务贸易领域处于逆差状态,而在加入WTO后服务贸易逆差将会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管理滞后,由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目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一定差别,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裂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行业标准等方面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

(五)服务贸易的法律体系、市场体系不完善。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虽然近年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海商法》等,但与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三、大力发展我国服务外包的策略

与率先进入国际服务外包领域的印度、菲律宾等国相比,我国进入外包市场起步稍晚。但随着对外包概念和模式认识的日益加深,我国稳定的政局、巨大的市场、优秀的人才、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承接服务外包创造了极大的潜力和优势,国内企业纷纷融入外包市场,加快了进入这一新兴领域的步伐。近几年,我国外包市场发展迅速,2003年IT外包市场规模达3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5%。Gartner公布的全球外包市场报告预测,2007年中国的IT外包服务、客服中心,以及后端办公室等服务性营业收入将达到270亿美元,大概与印度相当。有专家预言,在未来三年,中国外包将进入世界前三强。因此,顺应国际服务外包潮流,积极推动我国国际服务外包的飞速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导。服务业国际转移对投资环境的要求更高。我们应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争取使我国成为国际服务业的最佳栖息地。一是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通过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行为;三是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降低市场软件盗版率;四是加强诚信建设,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基础建设力度,重点是提高服务质量,增大带宽,降低服务要价;五是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加强现有政策的宣传推广并及时听取企业意见,加强制定服务外包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六是要加快推进专项扶持政策的出台;七是调整现有优惠政策适用范围,使之能覆盖服务外包企业。

(二)参加国际服务贸易的双边与多边谈判,争取更有利的国际环境。我国已加入WTO,谈判地位大大提高,而且我国亦为《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创始方和起草方。这些都有助于我国的服务贸易谈判。我国已与其他各方讨论了服务贸易的出价和减让,在服务贸易的政策立法上,也已考虑了《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原则和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我国继续在互惠互利原则上进行服务贸易谈判就显得越发重要。

(三)建立健全我国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完善服务贸易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措施,使其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服务贸易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可循,为了促进服务贸易沿着正常、健康的轨道发展,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把对服务贸易的投资、税收及优惠条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此外,对涉及国家安全和的服务部门应以法律的形式对保障的范围和程度予以规定,防止发达国以此为借口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

(四)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同时,着手制定企业的外包输出战略。我国既是一个具有发展前途的服务外包承接市场,也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型服务外包需求市场。国内一些企业同样可以利用全球巨大的廉价优质的外包服务市场资源,将自身的非核心业务发包给国外的公司,达到减低运营成本、提高竞争优势的目的,从而加快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更好地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考虑到我国自身的比较优势、行业的发展前景、贸易壁垒的制约等因素,我国近期应该重点发展的外包输出领域主要有:以货物贸易为基础的服务业,如运输业、金融保险业、营销行业等;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如建筑工程、IT等;大型国有垄断行业,像电信等,可凭借巨大的资金和规模优势积极走向国际服务外包之路。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上一篇: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风险分析 下一篇: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营销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