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宝贝的“淡口味”

时间:2022-08-11 10:52:07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盐是生活的必需品。盐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吃盐过少也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发生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症状。

食盐多损害宝贝健康

人虽然离不开盐,但是摄入过多也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尤其对儿童。其危害主要表现如下:

加重宝宝肾脏的负担 婴幼儿的肾脏发育尚未成熟,没有能力排除血液中过多的钠盐,过早过多地添加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使肾脏受到损害且损害有时难以恢复。

造成宝宝不良的饮食习惯 儿童天生喜欢甜味和咸味,除了糖、盐以外,对其他新的食物一般不愿意接受,需要反复尝试学习才能习惯新食物的口味。而在早期让宝宝摄入过多的盐或太咸的食品,使宝宝习惯于“重口味”食品,而不愿意接受营养丰富、口味清淡的食物,造成宝宝挑食或偏食。

增高宝宝将来罹患高血压的风险 研究表明,摄入过多的盐会导致血压升高。美国一医学组织曾做过调查,发现儿童之中有11%的10~13岁患上高血压,而这些儿童在婴儿时期绝大多数经常吃过成的食物。过咸食物导致血压增高,还会加重心脏、肾脏、肝脏的负担,引起动脉硬化、水肿等。我国居民高血压的高发与食盐的高摄入量有关,要控制和降低成人的盐摄入量,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而且控制越早收到的效果越好。目前儿童患上高血压的也越来越多,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宝贝吃盐多注意

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很困惑要不要宝宝的辅食里添加盐呢?一方面担心加盐对宝宝健康不好,另一方面担心不加盐会使宝宝不爱吃东西。其实家长大可不用担心。

食物在天然状态下含有的盐足够婴儿需要,宝宝从母乳和牛奶中摄取的天然盐分已经能满足身体的需要,所以无需再给宝宝做的辅食中加盐。

至于辅食是否符合宝宝口味,这不是由家长说了算,因为宝宝和大人的口味是完全不同的,家长认为太淡的食物对宝宝来说可能刚刚好。因为宝宝对食盐的敏感度要高于成人。当食物中食盐含量为0.25%时,成人可能感觉不到成,而婴幼儿却完全可以感知到。

很多家长在给宝宝制作辅食时,喜欢先尝一尝,感觉一下咸淡,其实以父母的口味来判断宝宝食物的咸淡是错误的。一旦长期食用较咸的食物,很容易使孩子养成较咸的口味。因此宝宝在一岁之内没有必要在辅食中添加盐。即使宝宝1岁以后可以适当食用加碘盐,但也应该坚持清淡的原则,不宜以大人的口味来衡量。

如何减少宝贝的食盐量

对孩子来说,我们提倡低盐饮食。作为家长要通过合适的方法减少宝宝食盐的摄入量。

全家总动员,多吃清淡饮食

家长首先要自觉纠正口味过咸而过量添加食盐和酱油的不良习惯。孩子的口味与家长有关,家长的口味重,孩子饮食中的盐含量也会增多。家长在给孩子准备膳食时,一定要注意减少盐的成分。做菜时也要少放酱油或其他调味品,还要注意少吃酱菜、腌制食品以及其他过咸食品。

采用“餐时加盐”的方法

即在炒菜或做汤时待快熟或出锅时再加盐,也可待烹调好端到餐桌时再放盐。这样会使盐仅附着在菜肴表面,只放一点盐但吃起来却会有味道。如宝宝开始与家人共进食物时,记得要先将宝宝吃的部分盛出。

控制每天的食盐摄入总量

一般来说,每人每天从食物中获得的食盐最多不应超过6克,但我国家庭的饮食中普遍含盐量超标。这与我们饮食口味较重有关,也与我们加盐时用具随意性大有关,很多家庭加盐的专用勺较大,甚至有家长直接用炒菜瓢加盐,很容易导致加盐过多。因此我们在提倡低盐饮食的同时,也要提倡用量具量出,每餐按量放入菜中。

少吃零食

目前很多零食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加入了较多的调味品和盐,使宝宝在常规的饮食外摄入较多盐,从而影响健康,因此建议孩子们少吃零食,尤其是油炸的、过咸的零食。

培养好习惯,注重“味觉发育关键期”

很多人可能认为味觉发育是一自然的过程,无需多加注意。其实不然,味觉也存在发育关键期,如这个关键期没有很好地进行早期教育,将会引起宝宝偏食、挑食的习惯。

4~6个月是宝宝味觉发育关键期。这一阶段宝宝舌头上味蕾发育很迅速,宝宝对食物味道的任何细微变化都会反应敏锐并留下“记忆”,此时宝宝比较容易接受新的食物,可以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但此阶段辅食目的是让宝宝尝试新的口味,而不是主要供应能量的食品。而6个月至1岁这一阶段,宝宝可以尝试更多的食物,更好地促进味觉的发育,也是帮助宝宝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

婴幼儿时期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一阶段的饮食习惯和对口味的喜好将延续到儿童期和成年期。如在婴幼儿期长期吃较咸的食物,就会培养孩子喜好咸食的习惯,不利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小培养宝贝的“淡口味”,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上一篇:冬季养生,民间谚语有真知 下一篇:健脾开胃大麦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