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民间谚语有真知

时间:2022-09-20 12:07:18

冬季养生,民间谚语有真知

农历把冬至后的81天划分为9个时段,被称为“冬九九”。“数九寒天”,由于气候变化恶劣,人的心脑血管、呼吸、消化等各个系统或器官容易发生疾病。因此,冬季如何养生保健成了热点话题。养生的途径和方法应当因地、因时、因人而择。然而,如今热衷于时尚养生的人越来越多,形成潮流,甚至出现一些盲目跟风现象,后果难料。

其实,在我国广泛流传的养生民谚俗语中,有许多都是世代劳动大众健身强体、防治疾病的经验结晶: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与哲理;历经千百年实践的检验、过滤、提炼、传承,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养生文化瑰宝,更是强健体质、防治疾病的灵丹妙方,十分值得大力推广应用。可以肯定地说,我们把它作为养生保健的重要选择项目是再好不过的。而且,这些养生民谚俗语琅琅上口、好记、实用、易掌握。

防寒养生民谚俗语

冬季,人体机能新陈代谢缓慢,体温调节能力降低,易受寒引发心脑血管、肺、肾等方面的各种疾病,尤其是老人、小孩与体弱者发病率更高。寒冷时节,常能听到许多防寒保暖的民谚俗语。

“寒从脚下起,热从头上散”,“养树护根,养人护脚”,“头戴一顶帽,抵件小棉袄”。这类民谚俗语提醒我们,防寒首先要重视脚和头的保暖。“寒从脚下起”,是因为,脚部一旦受凉,会通过神经反射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机体防御能力降低。这样,病毒、细菌乘机而入,在鼻咽部大量繁殖,从而导致感冒,或使气管炎、哮喘、关节炎、痛经、腰腿痛等病复发。所以,防寒必须注意穿保暖的鞋袜,不能冻着脚。“热从头上散”,是说头部保暖很重要。据研究,人如果不戴帽子,在15℃的气温中,头部散热占人体总热量的30%;在4℃的气温时,头部散热占总热量的60%。寒冷的环境中若不注意头部保暖,由于头部大量散热使血管急速收缩,很容易引发头痛、感冒、鼻炎、咽喉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还容易诱发脑梗阻、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头戴一顶帽,抵件小棉袄”,这则民谚把冬天戴帽子保暖的作用说得透彻极了。

“太阳是个宝,晒晒身体好”、“常洗衣服常洗澡,常晒被褥疾病少”、“睡前洗脚,胜服补药”、“梳头十分钟,轻松防中风”、“常搓脚心,防病健身”等,这些言简意赅的民谚俗语,听起来很平常,用起来很管用,可谓冬季养生的基本要则和方法。

运动养生民谚俗语

生命在于运动。宋代《圣济总录》中有言“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其亦由是”。数千年来,劳动人民在恶劣的生存环境及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与疾病和灾难作斗争,积累了丰富经验,对运动养生有极其深刻的认识,创立了无数门派各异的运动养生技巧和方法,留下了繁多的民谚俗语。

“水停百日生毒,人歇百日生病”,“静而少动,体弱多病,有静有动,无病无痛”,“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人怕不动,脑怕不用”,“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孩子不蹦跳,必定有病闹”,“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大家一听就明白,这些民谚俗语强调运动是何等的重要,并给人以警示与告诫。

不仅民谚俗语如此,战国后期秦国所著的《吕氏春秋》一书,在专论养生的篇章中,明确提出了“养生三患”。第一患就是“好逸恶劳”:“出则以车,人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意思是说,有些人出入总离不开车,自图安逸,四肢不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如同行尸走肉的人,不可能健康长寿。可见,运动养生对任何人都非常重要。

值得提及的是,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使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上楼有电梯,出行有汽车,不动手脚,不费力气,就能轻松获得各种生活享受。在此条件下,更要重视运动养生。特别是那些“网上一族”和“有车一族”,更有必要加强体育锻炼。

坚持适度的运动,不仅可以调养、提高心肺等各脏器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抵御寒冷刺激的能力,对增强体质,防治疾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运动养生的项目很多,诸如步行、太极拳、瑜伽功、游泳、跳舞等不少运动已有研究成果证实其养生功效。目前,一些在口头广泛流传的民谚俗语,如“每天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早晨晃晃腰,一天精神好”、“要想腿不老,常踢毽子好”、“甩甩手,疾病走”、“搓胸捶背,能活百岁”、“读书用脑,延缓衰老”、“要想心情好,不妨跑一跑(即到外面逛逛)”、“常爱书画人增寿,笔墨绘出健康来”、“观景爱花又摄影,能做百岁不老人”等等,都能作为运动养生的可选项目。大家只要能做到因人而异,选择适合个人生理特点和健康状况的锻炼科目,并根据气候条件,因时、因地调节得当的运动措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对增进健康、防治疾病必有显著收益。

饮食养生民谚俗语

“民以食为天”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天”为至极之大,饮食是人的生存基础,既然被当着同“天”一样大,必定在生活实践中极受重视。在人类发展进程中,饮食生活与大众日日相伴;吃的喝的东西对身体祸福与否,天天被人亲身体验。因此,流传于民间的饮食养生民谚俗语,不仅极为繁多,而且大都有深厚的科学文化品位与实用价值。

“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冬季,尤其三九严寒天气,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期,尤以感冒、气管炎容易发作。民间在人九后,常以炖母鸡汤来增加体质和预防这些疾病。据研究,母鸡脂肪具有增强支气管黏膜分泌和化痰的作用;鸡肉中有一种物质,能增强咽部血液循环和鼻腔黏膜分泌,对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病毒、缓解感冒鼻塞及治疗咽干、咳嗽等病症很有益处。

“一日吃仨枣,百岁不见老”。自古以来,枣就被作为“药食同源”的佳品,无论对男女老少,还是病体虚弱者都有十分理想的食疗滋补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枣富含多种营养素,尤其是环磷酸腺苷、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70倍。维生素c是人体内的一种强还原剂,能清除过氧化物和自由基,促进胶原再生,有防皱美容功效;能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从而降低结石的患病率;枣中富含钙和铁,有防治骨质疏松、贫血的重要作用;枣所含的芦丁,能使血管软化,对高血压有防治功效。枣中的丰富营养成分能促进白细胞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护肝脏;枣中还含有抑制癌细胞的物质;枣还有抗过敏、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等功效。可见,吃枣能延年益寿的民谚并非夸张。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被大众常挂在嘴边,民间还流传“萝卜好比小洋参”的俗语。萝卜中所含的多种微量元素能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增强机体免疫力,并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对防癌,抗癌有重要意义。常吃萝卜不仅能促进消化、增强胃肠蠕动、通便、利尿和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石症等作用,还有利于清热解毒、健胃消食、化痰顺气、生津止渴、补中安脏、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的功效。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称,萝卜是“蔬中最有利者”。可见,冬季把萝卜作为养生佳品有据可依。不过应切记:脾胃虚弱、大便稀数者不宜食用萝卜;服用参类滋补品时也不宜食用萝卜;食用萝卜后,不宜马上吃苹果、梨、杨梅、柑橘等富含类黄酮物质和植物色素的食品。

上一篇:小心“痔疮”癌变 下一篇:培养宝贝的“淡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