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春天还有多远?

时间:2022-08-11 08:31:30

中小企业融资春天还有多远?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中小企业创造了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50%左右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岗位,已经成为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而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一直在困扰和制约着中小企业的深入发展。虽然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但融资难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在这种背景下,由中国投资协会、山东财经大学、济南市中小企业办、济南市金融行业协会等联合主办的“2012中国金融投资发展高层论坛”,于4月14日至15日在泉城济南隆重召开,这次论坛的主题便是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

论坛邀请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金融处处长刘健钧三名国内经济、金融界权威人士发表主旨演讲。他们和参加论坛的700余名代表共同就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创新、融资发展以及民间金融的升级发展等主题,深入交流,以期迎接中小企业和民间金融发展的春天。

贡献:中国经济半壁江山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它们已经从草根经济逐渐成长为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我国,中小企业往往处于城乡结合处,对城乡经济的联合、互补和协调发展起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尤其是农村小城镇建设作为实现农村现代化战略的提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己经是当务之急。此外,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中小企业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小企业是提供就业的重要渠道。在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生存和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投资容纳的劳动力和单位投资新增加的劳动力明显要高于大型企业,在多数领域要高出1倍多。

其次,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特别是近年来,中小企业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己经越来越成为创新的主要力量。

目前,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促进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已经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任务。

现状:融资究竟有多难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企业调查报告显示,分别有41.8%、31.03%和27.79%的中小企业认为,从银行贷款“有难度”、“比较难”、“非常难”。在企业资金周转方面,有44.5%的小型企业和40.9的中型企业认为资金吃紧。

“从去年年初开始,我就发现,通过银行融资就变得相当困难。”山东青岛一企业的总经理,在参加论坛时,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经历,“在2010年时,公司在一股份制银行贷了500多万元,今年不让续贷了,原因是未在该行做现金流业务。想要贷到款,需执行很多附加条件,比如贷款利率在基准上上浮30%、购买理财产品、办理信用卡、接受银行增加的手续费等。不过,即使这些都做了,贷款的事情仍旧没有解决。”

在银行信贷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下,很多中小企业只能转向民间借贷,或者委托担保公司向银行借贷。虽然融资成本比直接向银行贷款要高出很多,但考虑到生产与发展,他们只能饮鸩止渴。

“我们公司计划扩大一下生产规模,本身资金严重不足。于是,就向银行借贷了一部分。在银行的款项尚未到位、而资金又急需时,我就想到了民间借贷和担保公司。从当时的情况来说,一般借款半个月至一个月,月息达3.5分,超过一个半月就无法承受。” 这位被融资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的总经理表示。在吴晓灵看来,近年来已有很多银行把业务重点放到中小企业贷款上,如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特别是遍布全国各地的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他们的主要放款对象便是驻扎在城镇的中小企业。

不过,部分参与论坛的中小企业经理认为,在企业资质、抵押物等各种条件限制且银行信贷规模紧缩的条件下,他们所遭遇的融资难的现实无法改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自筹,其余为各金融机构贷款。虽然针对中小企业,我国已经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和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但仍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一个企业生死存亡最关键的流动资金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根本性解决,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毫无疑问将受到严重制约。

寻根:为啥融资难

从专家们分析的情况来看,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主要来自政府、银行以及企业自身。

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这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历史原因。

具体来讲,中小企业融资活动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政府没有制定完整的健全的法律来规范和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顺利进行。政府对民间借贷缺乏统一的调整和规划,导致民间借贷组织秩序混乱,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正常的金融秩序。政府设立的专业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咨询、服务的服务机构数量少,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的服务效率低。而且,金融市场遭遇干预过多,致使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变少。

而从银行经营的角度来讲,银行不情愿将资金投放于中小企业。银行并不是慈善机构,它以保持资金的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主要目的。因此,银行在发放贷款和提供各项金融资产的过程中,总要考虑其资金是否足够日常运营,贷款是否能够按时如数收回,并获取非常可观的利息。与此同时,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多种缺陷,造成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承担了比贷款给大型企业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风险,收益与风险不对称,高风险无法获得高回报,从而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或“不贷”现象。

吴晓灵举例说,现在各大型、中型银行做小企业贷款,只能做到100万元级以上。而为数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农户、个体户等,所需要的可能只有几十万、几万甚至几千元的贷款。这种小额的贷款,银行考虑到风险、收益等多方面因素,可能就不会放贷。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般认为,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较混乱,缺乏专业的会计人员,财务部门所提供的报表等财务信息透明度低。这些问题的存在,很难让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用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使银行很难决定是否批复企业的贷款。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融资效率非常低下。

中小企业贷款缺乏优质抵押品和可靠担保人。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少,固定资产总额小,无形资产难以量化成为抵押品。其本身信用低,市场中担保机构不健全,导致担保人难寻。无抵押品和担保人,中小企业融资进入了死循环。

此外,专家认为,创业板门槛迟迟不能降低,也使我国的中小企业不能有效地利用资本市场。专家分析,以前创业板呼声很高时,有许多投资商投资于中小企业,现在政府对创业板核验的门槛还比较高,他们就停止了向中小企业的投资。原因很简单,没有退出途径。

政策:对解决问题有利

在中小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被逐渐重视之后,对于其融资难的问题,政府方面并非坐视不管。无论是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战略,还是具体到各个部门的政策法规,中小企业的融资与发展,始终受到全社会的密切关注。

而近几年来,特别是从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方面从法律法规、财税、金融政策等多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大力扶持,众多支持其发展的意见和办法密集出台。

2005年国务院提出了36条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2009年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29条政策意见。此后几年间,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财政部等多部委又先后出台多种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就在最近,2012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起重包括扩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规模,中央财政安排150亿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支持初创小微企业。

与此同时,为适应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各家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方面下了很大的决心和力气。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民生、兴业、浦发等在内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拟发或已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总计近2500亿元。

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不仅让我们看到国家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问题上的信心和决心,也无不昭示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即将迎来温暖的春天。

改革:多方努力会更好

有关专家认为,在这些国家政策和银行针对中小企业制定的措施面前,政府、银行和中小企业本身为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还需要做很多事情。或者说,是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去解决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如果这些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融资难题依然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在政府方面,首先要认清向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重要性。或者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或者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援助,使中小企业的初创或成长都有一个比较理想的资金基础。

刘健钧在论坛上举了一个列子。英国曾对受到创业基金支持的15409家企业进行调查,发现创业资本作出了三大贡献: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增长、扶持与辅导新兴企业成长与壮大并推动其上市,给资本市场注入了鲜活的生机。

这表明,来自政府方面的资金支持,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当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方面贷款时,多数人的眼光转向了民间资本。但是,民间借贷体系的不规范,要求相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使民间借贷行为规范化和透明化,同时,有组织地将现有社会中的大量民间闲置资金加以运用,提高资金利用率,达到双赢的效果。

在银行金融机构方面,则是要建立完善融资体系,强化金融支持。根据中小企业信贷需求规模小、频率高、时间急、风险高的特点,银行金融机构应制定特定的信贷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适当放宽贷款期限。除了各大商业银行自行设立贷款的信贷部门,还应该大力发展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中小融资机构,鼓励和支持股份制银行、城乡合作金融机构,并尽量消除地区差异,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支持符合国家政策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其实大家也都清楚,要向改变融资难的困局,中小企业自身的改变也很重要。就目前而言,我们要做的事情,主要有改善管理制度、健全财务制度、建立信用制度等,并在一定程度上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企业对市场的认知度。”山东济南一企业总经理认为。

这些事情做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或许可以得到有效地突破。

期待:创投与创业板新政

或许是基于对创业投资新政、股权改革、创业板准入门槛降低的长期期待,这次论坛上,刘健钧的演讲受到了企业界精英们的广泛关注。而刘健钧恰恰是这方面的研究专家,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

他在论坛上讲,规范发展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并降低创业板准入门槛,已经成为广大中小企业共同的呼声。在融资难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前提下,这几条渠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成长带来一定的资金支持。

刘健钧认为,一方面,将现行税收抵扣政策标准从“中小高新”双重标准,适当放宽到“中小”单一标准;另一方面,按照“实际重于形式”原则,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司型创投基金也可申请作为非纳税主体,以利于社保基金等免税主体也积极参与投资公司型创投基金,这样可以基本完善创投税收政策。

在政策指引下,加快部级创投引导基金的筹备设立步伐,促进各地方引导基金真正发挥引导被扶持子基金增加对中早期企业投资的作用,并还创投“立足创业、资本经营、敢于冒险、谨慎运作”本来面貌,促进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同时,适当降低创业板门槛,并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实行更加有效的差异化禁售制度,激励创投与创业板合力支持创新创业事业。

“在中国发展创业板市场是为了给中小企业提供更方便的融资渠道,为风险资本营造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同时,这也是中国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改革的重要手段。对投资者来说,创业板市场的风险要比主板市场高得多。当然,回报可能也会大得多。”来自济南一公司的经理这样描述他所认为的创业板。

2009年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

刘健钧认为,两年多的良好发展态势,充分证明创业板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但仍应充分认识开设创业板对于促进中国创业型经济发展、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等方面的特殊意义。为满足更多创业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待投资者更加成熟后,宜在保留目前相对较高门槛的同时,及时地再在创业板内部新设门槛相对较低的第二板块,这样,创业板本身即可建设成为分层级的资本市场子体系。

“妥善处理好‘快’和‘好’的关系。所谓‘快’,就是要当机立断,不失时机。不仅要不失时机地将创业板尽快推出,而且要不失时机地加快核准速度,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形成规模效应;所谓‘好’,并不是求全求稳,而是要在快速发展中及时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以有效地控制市场风险。”刘健钧说。

前景:融资春天还有多远

通过对融资制约因素的分析,从政府、金融机构、担保体系、法律体系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巩固和加强传统融资方式和融资环境的同时,可以借鉴国际先进或大型企业所有的融资方式来进行创新,进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渠道。

在这次论坛上,吴晓灵针对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提出了两个观点,分别是“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服务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和“更新观念,加大金融改革力度”。

她认为,面对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政府应该发展场外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股本融资的渠道,并放松管制,建立起从用自己的钱和少量借债的小贷公司,到吸收大额存款的金融公司,再到吸收小额存款、办理结算的商业银行这样一个信贷市场的发展路径,引导民间金融阳光发展。

此外,政府方面要区分公众金融机构和非公众金融机构,实行有区别的金融监管,建立双层金融监管机制。目前在中国,除国有银行、大型股份制银行外,还有很多种金融机构,如典当行、投资租赁公司、小贷公司等。这些金融机构都是把钱融资给了需要钱的人,而且大多数需要一定的抵押。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在论坛上,吴晓灵还提到了一种在国外比较受欢迎的融资方式,那就是动产融资。吴晓灵说,现在国内许多金融机构包括国有银行、大型股份制银行等在内,都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动产抵押,从而使其融资渠道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从国外这些年的探索及操作成果来看,动产融资不失为一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创新式渠道。

我国下一步的金融改革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现在尚不清楚。不过,来自政府、银行和公众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就越可能得以尽快地解决。可以说,在被关注多年之后,我们已经看到了融资困局破题的春天。

上一篇:营销新时代:企业全营销 下一篇:中国顶级品牌的营销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