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野下地方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启示

时间:2022-08-11 01:26:52

比较视野下地方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启示

摘要:现在很多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都比较侧重选择校企合作的方式,这种方式将生产和学习结合在一起,能够培养出大量的综合性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于国内外一些高校的校企合作教育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找出我国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现有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希望能够对地方高校校企合作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大学生;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222-02

一、引言

高等教育的目的便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而校企合作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应该对这种模式进行一定的鼓励,对人才培养结构进行一定的优化。校企合作这种人才培养方式获得了国际的认可,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都特别的充足。现在我国所处的阶段给校企合作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条件,有利于加强人才的培养。

二、不同国家之间的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

1.美国和加拿大将就业放在首要的位置。在加拿大和美国,校企合作的时候,经常会聘请一些专家,对于每个岗位进行分解,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再由学校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从事这一职业所需要的能力。企业需要提供劳动岗位和报酬,并根据学校的需要派遣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安全操作的管理,而学校应该派遣部分老师对学生的工作学习进行监督指导,按照学校和企业的要求,对学生的动态进行掌握。

2.日本、韩国、新加坡这几个国家采用外包式的办法进行校企合作。在日本很多学校都采用外包式的办法进行校企合作,把课程的一部分外包到合作企业中,学生在学习时,直接到企业或者企业的培训基地进行实践学习,并以此作为这些外包课程的成绩。韩国大学开设课程的时候一般会按照以下两点进行:首先,课程应该对产学有利并且应用性强;其次,应提高实验和现场实习效率,并且还要针对“国家技术资格证”进行专门教育。在新加坡,校企合作时,经常会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工厂”,并且学校也可以帮助合作企业进行新产品、新项目的研发,考试的时候比较侧重学生能力的考核。

3.在欧洲,教学实践是由合作企业主导培训的。欧洲很多国家都实行“双元制”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企业占有的地位是主导地位,职业学校仅仅是对企业进行服务和配合。进行企业培训的时候,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内培训,另一种是跨企业培训。而企业内的培训又包含了五种形式,首先是在车间内进行工业教学培训;二是非系统的培训方式,基本上是在生产间进行技术培训;三是培训比较传统的一些手工艺;四是服务业和办公室的系统培训;最后就是进行服务业以及办公室的非系统培训。

4.我国国内采用企业委托培训和订单式教学的办法。企业委托培训制度是企业委托学校进行培训,企业将自己需要的人才信息传递给合作的学校,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专业的设置,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并且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进入企业工作,企业也派遣一些技术方面的人才去学校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学业完成后便去企业工作。而订单式教学就是企业和学校双方签订培养合同,员工录用时,合作院校的毕业生拥有优先录用权,学校在开展教学的时候,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企业应该对人才的要求制定一些标准,学校则按照标准培养学生。

三、我国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存在的不足

1.缺少法律方面的支持。国家虽然已经制定了一些政策支持校企合作的发展,但是仍旧缺少法律的约束,这直接导致了权责模糊,很多地方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校非常积极地推荐学生去实践,但是很多合作的地方企业不甚重视,仅仅给那些学生提供和专业无关的岗位。此外还有,没有法律支持,合作双方缺少必要的制约和监管,再加上地方企业重视的是短期内的利益,学校开设课程立足的也往往是国家大市场,这不利于培养计划的建立,双方很难进行长时间的合作。

2.校企合作中人才评估并不完善。现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人才评估机制并不健全,无法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监督和评价,并且在评估的时候很少了解到学生学习和纪律方面的情况,学生出现问题时也很难及时地跟老师反馈,老师也很难根据学生在地方企业的实习情况客观真实地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价。

3.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反馈机制不健全。现在很多地方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仅仅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进行整体的规划,并且校企合作的时候存在内容和教学的脱节,大多数地方企业仅仅是提供实习岗位,和学生的专业也不对口,经常会出现为了实习而进行实习的情况,老师和企业的合作交流比较少,没有达成一致的目标,很难进行信息的反馈,这直接导致了学科建设和学科调整存在脱节的情况,专业设置也无法达到企业的需要。

四、针对地方高校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启示

1.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地方高校的校企合作必须将目的放在对人才的培养上,最重要的是培养地方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绝对不能放在为学校创收上。校企合作培养的也是能够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必须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达到市场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2.不断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健全能够给地方高校校企合作提供法律上的保障,积极鼓励学校和地方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国家还应该对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一定的补偿和支持,让更多的企业愿意加入到校企合作中去。对校企合作进行一定的规范,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3.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必须健全评估反馈制度。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应该了解企业需要哪方面的人才,企业也应该了解学校开设的课程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适合本企业的需要,所以必须加强双方的交流和反馈,双方共同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候,必须扎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则有必要由老师进行教学环节的评价,学生的评价由地方高校和企业双方共同进行,这能够让学校课程的开设更加合理有效,促进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的发展。

五、结语

地方高校校企合作是符合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地方企业的需要发生了新的变化,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也应该随之进行变化,校企合作能够让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加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应该对地方校企合作进行一定的完善,从而不断地推动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钻辉,欧阳倩兰.比较视野下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启示[J].黄山学院学报,2012,(05).

[2]吴英.校企合作下地方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证券期货,2013,(06).

[3]朱莉.关于地方高校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J].考试周刊,2013,(24).

[4]杨弘,魏天路.地方高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2).

[5]关凤岩.地方高校校企合作教学管理机制研究[J].经济师,2012,(08).

[6]黄东璋,刘俊栋.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考试周刊,2011,(78).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GXTSZY024);百色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工程第一批示范专业项目(百院字[2010]98号)。

作者简介:梁柳青(1984-),女,广西三江人,硕士,百色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系讲师。

上一篇:浅析高职贫困生就业压力及对策 下一篇:浅析夏尊爱的教育对当代语文情感教育缺失的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