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夏尊爱的教育对当代语文情感教育缺失的反思

时间:2022-06-10 06:27:40

浅析夏尊爱的教育对当代语文情感教育缺失的反思

摘要:当今在语文情感教育逐步缺失的背景下,要找到一套既要符合新课标要求也要让学生适应新型特色的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身心都和谐健康发展的独特语文教学方式并不容易。本文对夏尊老师的爱的教育以及情感教育做了浅要的条理分析和对比,找出夏尊老师在语的教育上,对当代语文情感教育的教育思维做出的相应的提点和反思。

关键词:爱的教育;情感教育;缺失;反思

中图分类号:G40-014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255-02

一、夏尊爱的教育

夏先生“是一位诲人不倦的教育家”是朱自清对夏老的评价。夏老之所以为教育家是有其特点的,这个特点一言以蔽之曰“爱”。我们不妨把他的教育思想称为“爱的教育”。

1.爱是教育的本源,教育的主线是情与爱。教育与爱是共生的,是密不可分的,教育的本身就内涵着爱的元素,并非只是单纯的知识的传输和学习技能的练习。在夏老看来教育中的情与爱是必不可少的,而充满人文气息与工具性的语文教育更是不能少了性情的点拨。“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是夏老曾对于爱的教育的感言。而在语文学习当中,学生置身于文章之中时,如若没有感情的发现,那么对于学习语文再也不仅仅是味同嚼蜡的体验结果,而是将来会上升到情感的缺失与人情的冷漠。这也正是当今语文科目教授备受争议的议题:如何把语文教出“语文味”。

2.教育的中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字一共有两个笔画一撇一捺合之是为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会饮篇》中描述过众神之王宙斯因为完整的人具有强大的威力,而将人截成两半,削弱了人的力量,因此我们人人都在寻找着另一半的“自己”,渴望重新走向完整,而驱动人重新走向完整的动力就是爱。被劈开了的现实中的人都是不完整的,而个人只有在与他人共同存在的过程中,在人与人的结合中才具有强大的力量,才具有完整性!爱天生就是根植于人的本性之中,驱动着人走向完整。回看“人”字缺少任何一个笔划都不能屹立不倒。所以教育应是以培养完整的人作为教育目标的,这也是教育的本真价值所在。

3.情与智的同等地位。夏尊认为在教育当中爱的因素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为夏老一向认为,没有了爱就无所谓教育,如若将教育和爱分裂开来,那教育只不过是动物机械性的训练而已,缺失了爱学校就变成了兜售知识的“学店”。在中学语文的教育当中情与智的结合是让学生们回归爱的教育的有效途径,而丰富了情感教育的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当中也自然能体会更多感受更多。

二、为什么要强调语文中的情感教育

1.情感教育的界定。从夏老对于情感教育的初衷其实可以看出夏老所认为的情感是从人的情绪而来,认为人的情绪发生有原始自然性、自发性,就人的个体而言,探索的冲动、创造的天赋、人和人之间交流的欲望,都是人潜能的体现,根植于人性之中。它在青少年身上很容易自然产生,而且像一个完整的新生儿,具有无限分化发展的走向和可能。如果我们注意呵护它,在不断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分化、整合,循环往复,就会转化为饱满具有正能量的精神情感。反之,就会产生负面的、破坏性的情感,如自杀、暴力等。教育要做的主要是为个人提供条件和支持完善他们对于自我的“情”与“智”的追求。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与教育过程相联系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为核心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体现,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而我们在语文教育当中过于强调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传道,授业,解惑”,将中考高考的分数的高低完全作为教学是否成功的一个标杆,这是我们现在强加于语文教育上的事,也正是这些强加的东西反倒容易削弱和泯灭人性深处的一种潜能。

2.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其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都要求学生学好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在进行语文课程学习的同时,还要求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一方面,语文课与其他自然学科相比,与情感教育的联系紧密,因为它对认知的学习和非认知的练习都囊括在内,而且更强调感性认知的训练。另一方面,从语文课程的内容上去分析,学生所用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被精心挑选的文学作品,有的更是名家名篇,但文学的本质属性是始于情感的。作者通过文学的表现手法把自己的想法感情表现出来,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这总是牵涉到作者与读者心中是否有情感的共鸣。

3.情感教育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要“营养”。随着成长,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层次逐渐深化,而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中学阶段的学生智力发展迅速,情感的发展来源于自我意识等心理特点提供的良好条件。很多学生由于生活的阅历的不足和身心的发展失衡,而表现出许多的情感缺陷,如缺乏对生活和学习的激情和热情,对事物反应出冷漠的表现等等。

4.情感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语文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性情、健全人格的培养也是责无旁贷的。由于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与文章内部的逻辑结构是紧密联系的,语文教学本身就肩负着培养学生感情的重大任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并且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会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到一个境界。而夏老的语文教育观人文情感的导向也是如此,传统的教学中重视“知”的感知而缺少“情”的感知,在理解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后,语文教学中“知”与“情”两方面都应该得到合理的发展。比如《麻雀》这篇课文中主线的感情积淀是“母爱”,学生在“知”与“情”两方面的感知程度肯定不一样,如果学生只了解到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母爱,那仅是对于课文表层的理解;但从“情”的角度看,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当中感受母爱,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也让学生从小就要孝顺父母。这才是语文教育“教书”从而“育人”的真正价值体现。

三、爱的消隐、情感的缺失带来的问题

学校教育不仅要以人为背景,而且要适应时代和境遇的变化。但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由于功利主义的大行其道一直处于附庸地位,失去了语文教育的本色,而远离了激情与感性,陷入了空洞的说教当中。但现如今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的教育形式有所转变,也出现了新的生机,但物极必反,情感教育所要达到的语文味依然走在缺失的道路上。语文时期的情感教育并没有到来。

1.商业化的教育失去了语文原有的职能。我们的语文教育并没有真正地走入“情智的双重教育”。学和考都只是平步青云的一块踏脚板而已。大多数学校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学店式”的教育,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中间只有知识的教授,而毫无人格上的接触;教育教学更多的是与投资和回报挂钩,所以教育成为了买与卖的过程。一句话而概括,教育者是卖知识的人,被教育者是买知识的人罢了。这样一种“学店式”的教育,对学生发展和学校教育的危害是巨大的。被大家机械地卖来卖去的,试问这种知识有什么用处?我们的语文教育已然变成空洞的知识传授,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能早已失去它的光彩。

2.“应试”指挥棒下的语文功利化严重。现在的教育也是一样,从我国恢复高考乃至现在,我们的知识结构越来越完善,学习条件越来越好,但是我们的高校自扩招后的学生的素质以及质量确实每况愈下,语文课不再是陶冶情操、尚文阅情的教课,是学生中考、高考能够拉分补上自己不擅长科目的后背加分力量,是应试能够进入名牌大学的利用工具。为了作文的大分值得分率,各种作文模板的争相套用,和各种应试方法的练习,都把现在的语文课变得失去了“语文味”,长此已久那么随之带来的也会是情感教育缺失的恶果。学生不知道为何学习或者学习只是为了取得一张能够进入名校的文凭。没有了对情感教育的求索,自然也失去了对生活具有终极意义价值的追求。

3.情感教育的缺乏会导致暴力。爱作为人类原始感性的体现,是自然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驱动着人走向完善。而现实的人是不完整不完善的,只有在与他人共同存在的过程中,在人和人结合中,才能走向完整。当爱无法使人类自我完成统一的时候,一种独特的替代品――暴力,便产生了。暴力成为了这种原始人性的扭曲表现!现代社会有不少的校园暴力事件制造者往往是平常生活中默默无闻的学生甚至是老师,长期被忽视,缺少情感教育和关怀的学生往往会通过一些极端的方式与破坏性的举动(喧哗、起哄)来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和关注,这种扭曲的表达方式沉重地表达了爱的缺失,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表现出他们对情感的诉求。

4.学生对于人情世故变得冷漠。在消隐了爱和情感的教育中,冷漠将会占据教育内外,学校的教育教学成为一种机械的活动,生活常态变成为了冷漠,蔓延在学习当中。在我们的课堂里,孩子们面对等这些红色烈士名字的时候,他们的评价有的令人咋舌,当他们在学习这些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时,冷漠的反应已经替代了胸中激荡起的崇敬,而且这种现象不在少数。在电影院里,我们不止一次碰到过这样的现象:当荧幕出现严肃、壮烈的情境时,当电影出现悲怆、肃穆的画面时,引来的不是沉痛、崇敬的共鸣,却是孩子们出现轻浮的哄笑。在我们身边已经发生过诸多的冷漠事件,这些我们不可以说完全是教育的错,但我们的语文情感教育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的语文教育可以说是中西合并的新型教育产物,在摈弃封建科举制度和学习西方教育模式下产生,特殊的身份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走不一样的路,在如今科技与生产力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越发地重视创效和结果而忽视了内在的情感诉求。反思之下我们的语文教育在情感教育领域所做的还有许多不足和需要努力之处。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和体验,是由客观事物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而情感教育,也反映着人感情的发展,情感需要教育来培养,而语文则是它最适合不过的承载体。

参考文献:

[1]夏尊.夏尊文集.平屋之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2]孙海林.夏尊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7):69-71.

[3]孙双金.孙双金与情智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程稀.夏尊与现代语文教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5]朱小曼.教育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建设具有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路径探析 下一篇: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