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理论下品味作文教学点滴

时间:2022-06-18 06:09:38

在新课标理论下品味作文教学点滴

摘要:新课程像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课堂,吹进了每个教师的心里,身为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在此谈谈我在新课程要求下作文教学的点滴看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230-01

以往的作文教学耗时多,效率低,学生怕作文,老师怕上作文课,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作文指导课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启发学生作文的愿望。”在这些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不善于观察,缺乏材料积累,又怎能学会表达的手段和形式?学生缺乏积极学习的态度和情感,又怎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因此,上好作文指导课,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打好写作基本功;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丰富作文素材,学会遣词造句;组织形式多样的评议修改,精益求精。

一、培养观察能力,练写观察日记

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许多学生对作文课有畏惧心理,其原因就是不善于观察,不懂得发现。要克服学生的畏惧作文心理,使他们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文风,就必须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使其在观察中有自己的发现,从而以“发现”的快乐克服“畏惧”的心理。我们的学生热情、敏感、充满活力、热爱生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如果只观察不记录,就难免会有很多新鲜印象,有趣感人的场面忘却,即便日后能回忆,也是朦朦胧胧的。观察的目的就是为了写作,所以,我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二、创设情境,指导作文

1.“游戏”让孩子进入最佳学习心理状态。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英国科学家洛克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适合时机的是他们兴致高的时候。”南宋朱熹在《小学集注》中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小学生对新奇、有趣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兴趣,所以,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如“游戏”。在游戏时,学生最易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课上,我会适时地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

2.生动、直观的授课方式,丰富了作文的材料。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英国超级营地创始人爱立克・詹森认为影响学习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状态好”就是指课堂最佳的学习氛围和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策略佳”就是说我们的授课方式符合学习需求。学生有了乐于学习的心理,如果再施以直观、生动的授课方式,就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生动丰富的材料,解决了“无话可写”的困境。在教学第十册“展开丰富的想象”这篇作文时,我告诉同学们说:“老师这节课要和你们一块儿完成本单元的作文。”同学们都很高兴,也显得很轻松。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上题目《新井底之蛙》。我的要求还没讲完,有的同学脸上就有了愁云。这时,我发现了后面黑板报上的简笔画,就提问道:“同学们喜不喜欢简笔画?”同学们顿时兴高采烈,异口同声地说:“喜欢!”于是,我就在黑板上画了起来:在一口枯井里,一只青蛙手握“鼠标”蹲坐在井底,它的前面摆着一台电脑,一只小鸟头朝井底,站在井沿上。旁注:“新井底之蛙”。简笔画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情绪高涨。接着,我绘声绘声地讲述井底之蛙的新传奇,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的作文材料,解决了“无米之炊”的困境。紧接着我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新井底之蛙》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通过这幅直观的简笔画,同学们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作品创意新颖、多样,风格也别具特色,充分展示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此外,教师也可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写作的情趣,同时也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刚好,学校这几年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在教学“家乡的一处名胜”这一篇作文时,我根据作文教材的特点,选取了家乡的“灵慈宫”作为本次习作的内容。我拍摄了“灵慈宫”的录像短片,制作了一个作文课件。首先,我利用幻灯片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以及写作的重点,接着放“灵慈宫”的录像。录像以它清晰的图像,古朴的色彩以及悠扬的配乐和解说词把学生带入了一种优美的境地。这时,我借助“灵慈宫”录像的再现,采用从整体―部分―整体的方法,指导学生由远及近,从上到下认真观察,让学生说出“灵慈宫”的美景,再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点练说。学生情趣很高,大家争着发言,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泼。借助了多媒体,学生的思维情趣和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因此,学生的口头作文和笔头作文达到了较好地效果。

3.评议修改,精益求精。叶圣陶说:“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的训练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作文的评议、修改,要融指导、评议为一体,由点到面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地位。

4.要把教材中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写作技巧,都堪称典范。其文章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所以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句,丰富语言素材。

总之,新课程要求下的作文课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启发学生作文愿望的作文课,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观察力、创设写作情境,组织评议等各环节都花点心思,略施妙策,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达到作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上一篇:以教育信息化为依托 打造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下一篇: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