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与改革探析

时间:2022-08-11 12:32:28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与改革探析

摘要:在人才兴国、教育兴国的大背景下,我国对高校进行了大规模的扩招,高职院校也应运而生。由于众多高职院校建校时间较短,招生数量又多,因此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管理 现状 改革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

(一)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大

高校扩招,导致入校生源质量下降,此现象在高职院校尤为突出。虽然学生思想活跃,积极动手,但由于其入学前基础较差、生活自理能力较低、纪律意识淡薄,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还有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经不起一点挫折,日常生活中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同学不能和谐相处。这些,都加大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难度。

(二)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方法和手段滞后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中专院校时期,对学生常常实行严管方式,采取“堵”、“压”等硬性管理手段,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此种方式缺乏高职院校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良性沟通,收效不佳。

(三)学生管理队伍不稳定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在生活上需要指导,而且在学习、就业方面也需要指导。但是,高职院校的管理人员时间有限而且可支配性时间很少,对学生不能给予足够的关心。再者,高职院校中的管理人员一般得不到应用的重视和培养,容易导致其内心失衡。因此,很少有人愿意从事此种工作,或工作两三年后跳槽,或通过其他途径转到教学岗位。学生管理人员在高职院校中肩负重担,待遇却不高,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严重打击了其对学生管理的积极性。

二、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对策

(一)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1、 组建学习小组。

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所学课程及学校具体资源,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组建学习小组或者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将学生分为数个学习小组,为大家创设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

2、 学以致用,多参与社会实践

我们所学的知识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精华的提炼。学生在课堂学到的都是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纯粹在课堂上学习,一方面学生会觉着枯燥乏味,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彻底掌握知识。只有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学以致用,并在实践中找差距、学经验,在检验自己知识的同时,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二) 丰富课外活动

丰富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将课余时间有效利用起来,还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多方面的情操,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使自己在多方面都得到提升。此外,丰富课外活动,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并让其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各高职院校条件不一样,而且学生入学前的基础、入学后的专业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应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针对院校的学生的具体特点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

(三)注重学生心理健康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充满竞争,因此压力不可避免。高效扩招以后,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激增。但是,社会上的工作岗位虽有增加,却远远不能满足就业需求。因此,高职生在生活、学习、就业上倍感压力,由此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作为管理方,我们有必要不定期的找学生谈话,帮其分析自身优劣,让其扬长避短,帮其树立自信心,减轻其思想负担,帮助其培养健康的心理。

(四)采取开放式管理模式

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设身处境地为学生的利益着想,才能真正解决学生问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第一,要尊重学生。学生就读于高职院校时,已基本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对其给予尊重,用真心凝聚学生,这样才便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要爱护学生。高职在校生虽然已基本达成人年龄,但是由于其缺乏阅历、经验,学习生活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学校应当对学生给予足够的爱护,让其健康成长。第三,树立服务意识。高职院校在招生、就业等各个环节都应当以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服务为宗旨,心甘情愿为学生付出。

(五)提高辅导员素质

进入高职院校以后,老师当中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辅导员。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和就业等各方面的内容。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的日子里,尤其是第一年,特别需要得到辅导员的指导。所以,提高辅导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成效。

四、结语

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招生数量越来越多。因此,学生管理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高职院校只有紧跟时代脚步,改革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才能实现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使学校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刘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7(08)

[2]李倩.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浅析[J].成人教育,2011(02)

[3]祁红梅.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析[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

[4]董斌,徐莹.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研究[J].成功(教育版),2008(12)

上一篇:事业单位改革中的会计问题初探 下一篇: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