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监察

时间:2022-08-10 08:08:15

如何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监察

【摘 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结构的改变,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已引起人们重视。本文针对农村生态环境监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监管要点及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察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监察

农村生态环境是一个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继城市环境之后也在恶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地位急需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察是环境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监察从工业污染源监管向生态保护领域监管、从城市环境监管向农村环境监管的拓展,是强化生态环境管理、遏制城市和工业向农村地区转移的有效手段,是改善生态和农村质量、保障生态和农村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实施各项生态和农村环境管理政策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

生态环境监察是防止人为破坏生态环境、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维护生态安全的有力措施,生态环境监察有利于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重治污、轻生态,重点源、轻面源,重城镇、轻农村和落实环保法律、法规不均衡的问题,体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要求。生态环境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有效地打击各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化解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生态环境监察体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创新原则。生态环境监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创新举措,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重要内容。

1 农村生态环境监察工作现状

1.1 任务重、人员少

随着农村工业经济和畜禽养殖业发展,加之农村生产所用化肥、农药等造成的面源污染,以及环境污染事故与纠纷调处、污染投诉举报等工作、农村环境监管人员经常是捉襟见肘、疲于奔命。许多工作只能是“点到为止”,不能深入开展。

1.2 装备差、经费难保障

受地方人事、财政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环境监管经费、装备远远达不到现阶段农村环境污染状况的执法要求。部分地区出现监察力度越大、资金缺口越大,缺乏经费、严重限制了农村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1.3 素质低、业务不精

目前,虽然环境监察系统大专以上学历已达65%以上,但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县级以下相当一部分人员素质低,且所学专业“五花八门”,对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生产工艺、生态建设等不熟悉,急需加强环保操作实务培训。

1.4 体制存在问题

农村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客观上要求对环境资源进行一体化管理。而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和其他部门分管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执法主体林立,权责分散,使农村环境监察工作经常出现有法难依、执法难严和违法难究的现象。

2 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监察要点

2.1 严控工业企业对农村地区污染

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生、工艺落后的企业向农村转移,严防“十五小”“新六小”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

2.2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首先,对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监察就是要把养殖场(小区)作为一个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同样实施环境监察。重点检查养殖场的“环评”审批、环保“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和粪便、污水排放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情况。其次,对没有达到规模的畜禽养殖场,采取限期治理或集中养殖治污。将分散的非规模养殖场集中起来,由养殖户摧毁股份投入污染治理资金,以把分散投入的治理资金集中用于污染治理设施建设。

2.3 努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农村环境监察要与农业部门一起,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精确施药技术,推广可降解的农用薄膜,减少农用薄膜在农田中的残留;持续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大力发展秸秆机械还田、过腹还田、秸秆造纸、生产食用菌、制取沼气等技术,实现“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的目标。

3 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察的对策和建议

3.1 提高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

要加强乡村两级干部的环境法制教育,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建立包括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指标的领导干部综合考核体系,打破干扰农村生态环境监察工作的地方保护主义和人为障碍,争取乡村两级干部的支持和群众认可。

3.2 加大农村环境监管的力度与广度

在开展环境隐患排查、环境安全检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大气污染物排放督察的专项行动中,既要对区域工业园区、开发区、工业聚集区开展集中督察,也要对广大农村地区开展拉网式排查,不留盲区。及时清理不符合产业政策的 “十五小”、“新六小”项目,严厉打击未批先建、违规投产等违法行为。对符合要求的项目,按照 “三同时”制度,强化竣工环保验收。开展农村环境监测、评价,特别对农村重要水功能区和重点水域的水质开展监督巡测,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

3.3 突出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整治

畜禽养殖目前成为继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之后的第四大污染源,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方面。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要制定完善区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规定,环保部门应主动会同农牧主管部门,完善区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等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对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自行建设的配套设施不合格或污染防治设施已损坏、设施治理能力与污染物产生量不匹配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给予限期治理。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不符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向环境排放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给予行政处罚,造成生态破坏的,应责令生态修复。环保部门应建立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档案,对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超出当地土地消纳能力或达到环境容量限值的,停止审批畜禽养殖项目,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

3.4 开展建设项目的环境监察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监察。检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及环保验收的执行情况;检查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是否达到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规定和环境影响报告文件批复要求,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依法查处建设项目环境违法和生态破坏行为。

3.5 注重多部门联合执法

目前,涉及农村环境管理有农业、林业、水务、国土、住建、环保等多个部门。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环保部门应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逐步建立完善各部门之间信息交流机制,规范移送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违法案件。同时,多个部门应共同调查农村环境污染状况,积极推动农村连片整治,提高治理成效,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统筹协调国土资源、城乡建设、农业、林业等等部门建立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共同机制,建立信息通报和案件移交工作制度,形成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的多部门监管合力。

3.6 加强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下转第352页)(上接第269页)支持,加强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配备专(兼)职人员,装备必要的交通、通讯、现场快速检测和调查取证等设备。建立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资金渠道,保障执法工作经费。加强生态和农村环境监察人员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3.7 加强环境教育宣传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让环保知识教育进入学校、社区、家庭,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环境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公德,逐步引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积极推广环境保护农用技术,指导农户采取畜禽粪便和秸秆综合利用,普及科学施肥用药,帮助农民集中处理生活垃圾,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

上一篇:浅谈控制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工程质量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医院污水处理和中水回收利用方案及其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