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心理法改善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负性心理的效果研究

时间:2022-08-10 03:33:42

互动心理法改善胫腓骨骨折围手术期负性心理的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互动心理法改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负性心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创伤性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9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法,实验组采用互动心理干预法。对两组病例术前、术后焦虑程度、抑郁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术前、术后48h焦虑、抑郁程度出现差异,p

【关键词】: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心理 互动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598-01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骨科最常见的创伤性骨折类型,均伴发软组织损伤。目前临床多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术进行治疗。该术式具有治疗周期短、再伤害性小,易进行康复训练等优点,但由于手术自身的局限性,易发生术后孔道感染、肌肉骨骼粘连等并发症[1],且不同程度软组织硬挫伤或缺损会加大患者痛苦性,引发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性反应,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作为该类骨折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就具有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骨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确诊为创伤性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92例,纳入标准:(1)未有任何神经损伤体征;(3)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术;(4)自愿参与实验。排除标准:(1)合发精神疾患、癌症、免疫性疾病、传染性疾患;(2)昏迷、意识不清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14~69岁,平均年龄45.12±10.11岁,其中左侧22例,右侧24例;Ⅰ型26例,Ⅱ型15例,Ⅲ型5例,受伤至手术间隔40min~11.5h,平均3.69±1.22h。实验组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47.26±8.04岁。其中左侧23例,右侧23例;Ⅰ型27例,Ⅱ型16例,Ⅲ型3例,受伤至手术间隔50min~12h,平均3.94±1.91h。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在病程、损伤程度、损伤部位、性别、年龄等方面不具有差异(p>0.05),可比性强。

1.2 方法

本研究拟定观察周期为患者入院至出院。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给予互动式心理护理,对两组焦虑程度、生活质量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1.2.1 常规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定期进行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如陪伴、眼神、肢体抚触等进行心理安慰;促使患者转移注意力、增加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2.2 互动式心理护理

1.2.1 术前心理干预

护理目标:(1)建立良好护患关系。(2)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3)使患者了解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作用及效果,认同术后康复训练必要性。此阶段护士在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后以倾听为重点,不设主题,患者可自由表达,护士则通过观察其动作、表情了解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患者表述完毕,护士要以简洁的语言对其主题进行复述,然后针对其确认正确的主题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对手术感到害怕?”;“为什么会觉得手术效果不好?”等。每次只提出1~2个问题,不要提暗示性问题,如;“您是不是觉得手术医生太年轻了?”等。患者回答后,护士要表示出对他的顾虑非常重视,希望下次交谈时,患者可以说的更细致些,并明确暗示自己可帮助患者,以此建立其对护士的正向移情,形成依赖、信任状态。之后,护士使用解释技术,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强化,同时激发其自信心和潜能。

1.2.2 术后心理干预

护理目标:消除患者对预后的担忧,积极配合护士进行康复初期的被动训练。

首先,责任护士可通过设置病室适宜的温湿度、柔和的光线,放置患者喜爱的物品,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等安抚患者,使其减轻术后痛感和焦虑心态。第一次实施被动训练时,护士可不做任何语言性解释,以按摩、抚触作为训练过渡。并调动家属对患者承受能力表示认可和鼓励,可采用告知法:“您的腿部已经变动了位置、您的配合很到位”等,强化患者自觉参与的意识和信心,随后2d的被动运动中,护士要从不告知运动部位过渡到提前说明,使患者对被动训练脱敏。对反应比较激烈的患者,适时使用尝试性面质技术,如询问患者:“术前您告诉我有很强的意志力,但现在似乎有些问题,我更相信术前是真实的您。”以此促进患者激发自我效能。但需注意,该方法必须咋和谐的护患关系前提下实施,以防其感到威胁而发生应激。此外。护士要充分利用患者的依赖心理,亲自检查肢体情况及设备状态,并详细告知患者,同时全程陪伴,使患者感到安全和放松。

1.3 观察指标和标准

三、以焦虑自评量表[2](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行入院、术前、术后48h焦虑程度判定,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

(一)以抑郁自评量表[2](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行入院、术前、术后48h抑郁程度判定,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2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s)表示计量数据,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间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程度比较

表1-两组焦虑程度比较

3 结果

3.1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负性心理特征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心理异常特征:(1)烦躁、焦虑、中重度骨折均具有痛苦性大,康复慢等特点,往往会使患者因疼痛反应而发生烦躁。疼痛还会影响患者睡眠,导致睡眠不足,使其产生焦虑心态。此外,患者多会对手术效果及康复训练担忧,一旦短期显效不佳,恐惧感即会培增。(4)抑郁。患者受伤后活动空间非常局限,导致交流变少,往往会使患者产生抑郁等心理障碍。

3.2 对互动式心理护理效果的分析

目前,临床应用心理干预十分广泛,但有研究认为,国内心理干预的效果不佳,形式化严重[3]。为此,我科研制的互动式心理干预增加了弗洛伊德精神疗法技术,如倾听、内容反应技术、移情等[4],使心理干预成为护士与患者共同参与的整体性措施,这一过程中,护理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护士工作向指清晰,心理干预的效果能直观显示出来。术前我们实际上实施的是预见性心理辅助治疗性护理,责任护士运用专业的交流、倾听、提问、鼓励、内容反应五项技术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健康教育的落实,工作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既保证了目标的实现,更兼顾了患者心理诉求,为术后抗焦虑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而术后护理则是以对患者行为、意识的纠正为主,适度借鉴并创新性的运用了脱敏和面质疗法。通过实践,我们认为面质疗法对一些文化程度较高、自尊心较强的男性效果更为明显。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入院初始,焦虑和抑郁均处于中重度,但经过术前和术后系统的心理疏导,两组均出现下降,这与蒋玲[5]的结论相符。而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说明这种护患共同参与的技术目标性心理护理措施较一般常规心理护理效果更佳。

本研究借鉴精神疗法的具体技术干预改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负性心理的调整,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然而,心理治疗技术的使用必须进行专门培训,达到运用熟练才可对病患实施。因此,我科希望在今后继续研究该心理干预模式具体措施的各项标准,使这一较有成效的护理模式可以在临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丽,毕金秀,于主花,等.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式32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 :72-73

[2]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33-155

[3]周永平.认知疗法与精神分析疗法的比较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08,4:124-125

[4]朱海娟.心理治疗中相通的治疗目标[J].医学与社会,2010,10(23):91

[5]蒋玲.胫腓骨骨折手术治疗 46 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17(33):10

上一篇:浅谈脉动真空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监测 下一篇:中医药在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