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3 07:59:58

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范文第1篇

其二,参与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确立,通过对重难点的讨论和对不同意见的分析,学生主动向教师进行即时反馈,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实现多向互动。这一过程是由“我要学”向“我会学”的转化。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在出示四幅图后,让学生自主观察,想象的基础上,根据图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1、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在同学自由讨论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有的说,春天花儿开了,是最美的季节。有的说,夏天我们可以到小溪里洗澡,还可以到小溪里捉小鱼,我喜欢夏天。也有的说,秋天最美,秋天桔子成熟了,黄黄的桔子挂在枝头上多漂亮。还有的说,冬天最美,冬天下雪了,我们在雪地上,追跑,玩耍,堆雪人,滚雪球……多有趣啊,我喜欢冬天。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三,教师要在学完一课之后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向“我学会”转化,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后,师生共同反思:师: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生:畅所欲言。但是,互动教学课堂不应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课堂,所以需要创造一种“双主”和谐、充分参与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钻教材,了解“学情”,搞好教学设计(即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媒体),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为学生架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创设好基本事实情境,并启发学生感悟基本原理,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留出空间。组织必要的讨论,对重点、难点进行适时点拨。进行学法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指向问题求解的过程。设计好练习,指导实践运用,启发创新意识。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互动教学中师生、生生交互作用发展过程分三阶段:启动阶段(发动—萌动);联动阶段(调动—主动);能动阶段(助动—自动)。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行为状态分为七个环节:引发、投入、耦联、加速、深入、强化、拓展。互动发展分为七个过程:准备互动——开始互动——初步互动——充分互动——深化互动——内联互动——发展互动。各阶段、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准备互动——引发:学生开课后即不同程度地被引发互动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目标,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兴奋复习旧知。

开始互动——投入: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推入准运转状态架设桥梁,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习愿望,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产生问题,引发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从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感受新知。

初步互动——耦联: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外化为互动学习的运行,提出学习提纲,教师指导学法,组织学生自学,运用学法,了解、摄入学习内容,质疑问难,兴奋趋于明显热烈——理解知识。充分互动——加速: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在相应的层次上达到与环境互动的最大频率,以疑难为线索进行比较、分析、组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在讨论中畅所欲言,

主动思考,多向交流,理解、消化知识,情绪高涨,外在兴奋达到最高点——消化知识。

深化互动——深入:形式上暂时降低互动频率,以巩固、内化获得,为更具创造性互动作准备。以反复训练为手段,进行评价反馈,把新知识综合为完整的体系,加深理解,加强练习,矫正错误,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巩固知识,从外在兴奋再转化为强烈的内在兴奋——巩固知识。

内联互动——强化:学生各自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内在能动式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有深度的交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出现多向交互活动的冲动,情绪强烈,再一次外在化——掌握知识。

发展互动——拓展:在一定量和质的互动学习基础上,学生向更广泛的外部环境互动学习、发展,指导学生学以致用,着重思维品质的改善,发展创造性,把所学的知识与方法用于学习和实践生活以及新的学习中,并形成习惯。全体保持兴奋状态对运用创新产生欲望——运用知识。

互动教学范文第2篇

互动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常用语词。“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心理学认为:教学是师生传意互动的过程。不同的传意互动方式,其效果不同。单向传意,效果最差;双向传意,效果较好;多向传意,效果最佳。

教学过程的传意互动,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个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是在学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时候,通过全过程参与习得新知。

具体地说:其一,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通过“我们应当学会什么” “我想学会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确立学习目标。这一过程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课前,在熟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开始,师生交流,确立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了什么?你看了以后还想说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通过投影把春夏秋冬四幅画展现在同学面前),一下子,课堂就非常热闹,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无拘无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同学交流,教师在学生间走动,听到了许多惊讶的谈话。这样,学生对学习本课有了明确的目标,产生了浓厚地学习兴趣。

其二,参与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确立,通过对重难点的讨论和对不同意见的分析,学生主动向教师进行即时反馈,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实现多向互动。这一过程是由“我要学”向“我会学”的转化。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在出示四幅图后,让学生自主观察,想象的基础上,根据图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1)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在同学自由讨论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有的说,春天花儿开了,是最美的季节。有的说,夏天我们可以到小溪里洗澡,还可以到小溪里捉小鱼,我喜欢夏天。也有的说,秋天 最美,秋天桔子成熟了,黄黄的桔子挂在枝头上多漂亮。还有的说,冬天最美,冬天下雪了,我们在雪地上,追跑,玩耍,堆雪人,滚雪球……多有趣啊,我喜欢冬天。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三,教师要在学完一课之后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向“我学会”转化,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后,师生共同反思:师: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生:畅所欲言。 但是,互动教学课堂不应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课堂,所

以需要创造一种“双主”和谐、充 分参与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钻教材,了解“学情”,搞好教学设计(即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媒体),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为学生架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创设好基本事实情境,并启发学生感悟基本原理,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留出空间。组织必要的讨论,对重点、难点进行适时点拨。进行学法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指向问题求解的过程。设计好练习,指导实践运用,启发创新意识。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互动教学中师生、生生交互作用发展过程分三阶段:启动阶段(发动-萌动);联动阶段(调动-主动);能动阶段(助动-自动)。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行为状态分为七个环节:引发、投入、耦联、加速、深入、强化、拓展。互动发展分为七个过程:准备互动——开始互动——初步互动——充分互动——深化互动——内联互动——发展互动。 各阶段、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准备互动——引发:学生开课后即不同程度地被引发互动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学习目标,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 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兴奋复习旧知。

开始互动——投入: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推入准运转状态 架设桥梁,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习愿望 ,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产生问题,引发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 ,从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感受新知。

初步互动——耦联: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外化为互动学习的运行,提出学习提纲,教师指导学法,组织学生自学, 运用学法,了解、摄入学习内容,质疑问难 ,兴奋趋于明显热烈——理解知识。充分互动——加速: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在相应的层次上达到与环境互动的最大频率, 以疑难为线索进行比较、分析、组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 ,在讨论中畅所欲言,主动思考,多向交流,理解、消化知识, 情绪高涨,外在兴奋达到最高点——消化知识。

深化互动——深入:形式上暂时降低互动频率,以巩固、内化获得,为更具创造性互动作准备。以反复训练为手段,进行评价反馈,把新知识综合为完整的体系,加深理解, 加强练习,矫正错误,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巩固知识,从外在兴奋再转化为强烈的内在兴奋——巩固知识。

内联互动——强化:学生各自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内在能动式的学习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有深度的交流。 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出现多向交互活动的冲动,情绪强烈,再一次外在化——掌握知识。

发展互动——拓展:在一定量和质的互动学习基础上,学生向更广泛的外部环境互动学习、发展 ,指导学生学以致用,着重思维品质的改善,发展创造性,把所学的知识与方法用于学习和实践生活以及新的学习中,并形成习惯。全体保持兴奋状态对运用创新产生欲望——运用知识 。

互动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互动教学 师生互动 师生情感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已经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逐步遭到冷落,取而代之的是为学生创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已有的记忆,使已有知识和新知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融汇、发酵、拓展、派生,从而开启心智的窗户,调动学习的兴趣,扬升学习效率。

1 吃透教材是互动教学的基石

教材的把握,是互动教学的根基,教师只能在对教材的深钻细究,费心思索中,才能把握教材的“文化细节”,涵咏出“文心”,把握住“文脉”,捕捉到“文眼”,才能艺术的进行教材的深加工,使“互动节点”尽早生成,从而在课堂上牢牢掌握住互动教学的主动权。抛开了教材谈互动教学,无疑是缘木求鱼,瞎子摸象。只有吃透教材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有目的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避免教学的盲目性,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更好的方法还是用一个例证来说明: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余秋雨的《都江堰》一文中,作者描写接近都江堰时,仅仅用了一百四十个字来表达作者的感受,是由远及近的描写其感受的,“脸面渐觉湿润,眼前渐觉清朗”到“更湿润,更清朗”,次到“感觉异动”乃至“心里骚动”,再用三个排比:“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来形容其紧张,再在紧张中“又急于趋附,最终被吸去”。准备这节课时,笔者就把这一个小的自然段落作为课堂上一个小小的互动高潮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对显性语言的内涵进行推敲;对隐性语言潜在的信息深挖;对知识容量进行延伸,扩充,拓展;对前后意境联络贯通;对作者的目的进行探索。”在实际教学中,互动效果出人意料的好,我也临场发挥,就此布置下了每人摹写一篇看到的景物,从交上来的短文看出了学生的用心和教学的效果。

2 驾驭课堂是教学互动的关键

互动教学更多更实际也更难于驾驭的还在于课堂上的及时捕获,这需要长期有意识地修炼,再结合教材准备,才能驾轻就熟。老师和几十号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教学细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时存在于顺水推舟、逆水难行中,有时呈现于锦上添花、画蛇添足中,不一而足,但只要是蕴藏着闪光点,生长点,连接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教师也要开发利用,引申派生。否则互动的时机稍纵即逝。其方法有在偶然事件中捕捉,在拓展中捕捉,在倾听中捕捉,在交流中捕捉,在偏移中捕捉。更有甚者,有时候老师的一个爱心的小动作,能使一个学生终生受益,台湾女作家席慕蓉身上曾经发生的一件事情就是互动教学很好的佐证。在中学时期,她毕业考试数学成绩不及格,无法正常毕业,第二天需要补考。数学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她的情绪波动,突然停下手中课程,转讲和当节课程毫无关联的教学例题,同学、老师善意的微笑表达了一切,在第二天的考试中她考得了75分,从而告别了初中时代的学习。这种老师善意的细节激励了她的一生,这从她的文风中,可以得到证明。

在课堂互动教学中,牢记其有效性,不能一味惦记环节上的时间把握,或者只关注学生的理解是否符合自己课前互动的预设上,而应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对学生的倾听和观察上,否则只会与精彩擦肩而过。对已经捕捉到的互动细节要做大做强做透,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和功能,以小见大,突破知识堡垒,实现语言与语意的交融,达到与精神的共谐和生。

3 心灵交融是教学互动的钥匙

教学实践显示,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生之间、师生间的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切磋、相互帮助的基础之上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合作学习,真诚沟通。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学生都心领神会。而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面部表情的些许变化,老师也能心明如镜,知之甚深,真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这里的灵犀就是我们的老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起来的相互理解。

谁都知道,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转变“高分低能”的状况而采取的明智之举;是时展的需要;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需要;是学生长足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面对参差不齐、渴求知识的学生,准确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领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内涵,才会有安贫乐教、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师德形象;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教学管理体系。如此,才能在教学中实现教学互动。否则师生、生生之间、群体之间缺乏了心灵的交融,互动教学就无从谈起。

一个优秀的教师,绝不是把自己课程讲完以后,带上自己的讲义,就此和学生告别,而是在教学任务完成以后,在生活上,情感上,世界观上一直保持交流,在师生交往中继续影响着你的学生。本人所带的特培班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一直与我保持联系。从一个小小的事件上你就能发现课下的情感交流多么重要:她们离开学校以后在短信里把郑老师改为郑妈。作为老师,足矣!

互动教学范文第4篇

教学过程的传意互动,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个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是在学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时候,通过全过程参与习得新知。

具体地说:其一,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通过“我们应当学会什么” “我想学会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确立学习目标。这一过程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课前,在熟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开始,师生交流,确立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了什么?你看了以后还想说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一下子,课堂就非常热闹,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无拘无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同学交流,教师在学生间走动,听到了许多惊讶的谈话。这样,学生对学习本课有了明确的目标,产生了浓厚地学习兴趣。

其二,参与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确立,通过对重难点的讨论和对不同意见的分析,学生主动向教师进行即时反馈,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实现多向互动。这一过程是由“我要学”向“我会学”的转化。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在出示四幅图后,让学生自主观察,想象的基础上,根据图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1、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在同学自由讨论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有的说,春天花儿开了,是最美的季节。有的说,夏天我们可以到小溪里洗澡,还可以到小溪里捉小鱼,我喜欢夏天。也有的说,秋天 最美,秋天桔子成熟了,黄黄的桔子挂在枝头上多漂亮。还有的说,冬天最美,冬天下雪了,我们在雪地上,追跑,玩耍,堆雪人,滚雪球……多有趣啊,我喜欢冬天。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钻教材,了解“学情”,搞好教学设计,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为学生架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创设好基本事实情境,并启发学生感悟基本原理,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留出空间。组织必要的讨论,对重点、难点进行适时点拨。进行学法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指向问题求解的过程。设计好练习,指导实践运用,启发创新意识。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互动教学中师生、生生交互作用发展过程分三阶段:发动—萌动;调动—主动;助动—自动。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行为状态分为七个环节:引发、投入、耦联、加速、深入、强化、拓展。互动发展分为七个过程:准备互动——开始互动——初步互动——充分互动——深化互动——内联互动——发展互动。 各阶段、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准备互动——引发:学生开课后即不同程度地被引发互动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学习目标,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 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兴奋复习旧知。

开始互动—— 投入: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推入准运转状态 架设桥梁,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习愿望 ,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产生问题,引发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 ,从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感受新知。

初步互动—— 耦联: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外化为互动学习的运行,提出学习提纲,教师指导学法,组织学生自学, 运用学法,了解、摄入学习内容,质疑问难 ,兴奋趋于明显热烈——理解知识。充分互动—— 加速: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在相应的层次上达到与环境互动的最大频率, 以疑难为线索进行比较、分析、组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 ,在讨论中畅所欲言,

主动思考,多向交流,理解、消化知识, 情绪高涨,外在兴奋达到最高点——消化知识。

深化互动—— 深入:形式上暂时降低互动频率,以巩固、内化获得,为更具创造性互动作准备。以反复训练为手段,进行评价反馈,把新知识综合为完整的体系,加深理解, 加强练习,矫正错误,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巩固知识,从外在兴奋再转化为强烈的内在兴奋——巩固知识。

内联互动—— 强化:学生各自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内在能动式的学习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有深度的交流。 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出现多向交互活动的冲动,情绪强烈,再一次外在化——掌握知识。

发展互动—— 拓展:在一定量和质的互动学习基础上,学生向更广泛的外部环境互动学习、发展 ,指导学生学以致用,着重思维品质的改善,发展创造性,把所学的知识与方法用于学习和实践生活以及新的学习中,并形成习惯。全体保持兴奋状态对运用创新产生欲望——运用知识 。

互动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主空间;民主平等;集思广益;兴趣盎然

新课程强调的教学过程是个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本质是“交往、互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学过程”的明确要求。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师生、生生进行“互动”以激活语文课堂,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师生互动?如何为学生撑起一片自主的天空呢?我以为,应从三方面入手。

一、创建民主教学的宽松空间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由于信息手段的先进与普及,我们的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头脑空空,他们有时在某些方面所知道的东西远比教师知道的多,而他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态度、价值评价标准(尽管是不成熟的),因此,他们往往不甘于无批判地接受教师传授的书本上的知识,甚至他们明显地怀疑教师所传授的“真理”。因此,教师再也不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认为他们是无知者,一言堂的“经师”应该走出现代教育的课堂。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应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与学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并随时产生交互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教师的职责本不应是知识的搬运工,也不应是文本阅读的霸主。

二、师生互动在角色平等中共进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导致知识和技能的生成性在机械的“传递――接受”中隐退。

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我们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课堂教学有时变得死气沉沉,教师讲得吐沫横飞,学生却昏昏欲睡。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是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经验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必须打破一厢情愿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师生互为补充。一旦教学活动“动起来”了,课堂也必将是生动活泼的。如:我特别注意文本赏析的教学,学生自我品评文本的字词句章,并把自己的欣赏心得讲给同学和教师听,让大家来分享每一个心灵喜怒哀乐。学生多角度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自己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对话。活跃了课堂气氛,建构了知识,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三、生生互动在集思广益中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一切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的互动要做到人人参与,互动面要尽量广,如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准备了乌鸦和狐狸的头饰,我先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工协作,走上讲台,进行表演,学生积极性大增,人人跃跃欲试。学生自然由被动变主动.抓住狐狸和乌鸦的言行,配以神态和动作表演,把乌鸦爱听奉承话,狐狸的狡猾相,绘声绘色地表演了出来。

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习兴趣,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四、人机互动在兴趣盎然中作业

网络课堂是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超文木、超媒体技术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它拓宽了教学内容,提供了多种信息呈现方式,突出了资源共享,实现了友好的人机交互。能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给予学习者更大的自卞权。对于“人机互动”这一形式,最有效最值得一提的是“闯关作业”,所谓“闯关作业”就是将有些课文的习题以闯关的形式设置到学习游戏网页上供学生自查学习情况。

由于这种作业是以闯关游戏的形式出现,学生特别感兴趣。当学生闯关成功时,电脑会及时对闯关者进行表扬或奖励或是一句表扬的话,或是学生喜爱的图片,或是一段动听的音乐……当学生闯关遇到困难时,它会鼓励他(她)再试一试;如果连续二次闯不过去,它会提醒和帮助闯关者,让他顺利过关。这种作业,既省了老师批改的时间,又增强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还能及时帮助学生补上不懂的内容。若有制作软件的高手参与此种“作业游戏”软件的开发,相信会有很多迷恋凶杀、暴力游戏而不能自拔的孩子因此重新爱上学习。

互动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互动教学 探究创新

教学过程的传意互动,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个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是在学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时候,通过全过程参与习得新知。

具体地说:其一,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通过“我们应当学会什么”“我想学会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确立学习目标。这一过程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课前,在熟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开始,师生交流,确立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了什么?你看了以后还想说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通过投影把春夏秋冬四幅画展现在同学面前),一下子,课堂就非常热闹,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无拘无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同学交流,教师在学生间走动,听到了许多惊讶的谈话。这样,学生对学习本课有了明确的目标,产生了浓厚地学习兴趣。

其二,参与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确立,通过对重难点的讨论和对不同意见的分析,学生主动向教师进行即时反馈,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实现多向互动。这一过程是由“我要学”向“我会学”的转化。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在出示四幅图后,让学生自主观察,想象的基础上,根据图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1、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在同学自由讨论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有的说,春天花儿开了,是最美的季节。有的说,夏天我们可以到小溪里洗澡,还可以到小溪里捉小鱼,我喜欢夏天。也有的说,秋天最美,秋天桔子成熟了,黄黄的桔子挂在枝头上多漂亮。还有的说,冬天最美,冬天下雪了,我们在雪地上,追跑,玩耍,堆雪人,滚雪球……多有趣啊,我喜欢冬天。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三,教师要在学完一课之后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向“我学会”转化,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后,师生共同反思:师: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生:畅所欲言。但是,互动教学课堂不应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课堂,所以需要创造一种“双主”和谐、充分参与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钻教材,了解“学情”,搞好教学设计(即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媒体),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为学生架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创设好基本事实情境,并启发学生感悟基本原理,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留出空间。组织必要的讨论,对重点、难点进行适时点拨。进行学法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指向问题求解的过程。设计好练习,指导实践运用,启发创新意识。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互动教学中师生、生生交互作用发展过程分三阶段:启动阶段(发动―萌动);联动阶段(调动―主动);能动阶段(助动―自动)。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行为状态分为七个环节:引发、投入、耦联、加速、深入、强化、拓展。互动发展分为七个过程:准备互动――开始互动――初步互动――充分互动――深化互动――内联互动――发展互动。各阶段、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准备互动――引发:学生开课后即不同程度地被引发互动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目标,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兴奋复习旧知。

开始互动――投入: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推入准运转状态架设桥梁,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习愿望,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产生问题,引发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从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感受新知。

初步互动――耦联: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外化为互动学习的运行,提出学习提纲,教师指导学法,组织学生自学,运用学法,了解、摄入学习内容,质疑问难,兴奋趋于明显热烈――理解知识。充分互动――加速: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在相应的层次上达到与环境互动的最大频率,以疑难为线索进行比较、分析、组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在讨论中畅所欲言,

主动思考,多向交流,理解、消化知识,情绪高涨,外在兴奋达到最高点――消化知识。

深化互动――深入:形式上暂时降低互动频率,以巩固、内化获得,为更具创造性互动作准备。以反复训练为手段,进行评价反馈,把新知识综合为完整的体系,加深理解,加强练习,矫正错误,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巩固知识,从外在兴奋再转化为强烈的内在兴奋――巩固知识。

内联互动――强化:学生各自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内在能动式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有深度的交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出现多向交互活动的冲动,情绪强烈,再一次外在化――掌握知识。

发展互动――拓展:在一定量和质的互动学习基础上,学生向更广泛的外部环境互动学习、发展,指导学生学以致用,着重思维品质的改善,发展创造性,把所学的知识与方法用于学习和实践生活以及新的学习中,并形成习惯。全体保持兴奋状态对运用创新产生欲望――运用知识。

互动教学范文第7篇

英语教学 课堂互动 教学模式

一、课堂互动的概念

课堂互动,是指师生双方或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传递信息并相互影响的过程。“互动”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方式,交流的结果必须是对交际双方产生影响。无论这种影响发生在教育教学情境下,还是发生在教育教学情境之外的社会背景中,都会导致双方心理与行为发生同向或反向的变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是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要研究师生互动,就要对课堂教学情境下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二、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被认为是社会文化的代表,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仅仅作为教师备课时候的想象对象、上课时灌输的对象而存在。教师采取的往往是强制性的训导方法,学生多数是被动的、被灌输的对象。严格地说,在这种课堂环境中,学生未完成“从听众主动向发言人转变”这个过程,他们所在的课堂并不是真正的互动课堂。这样的课堂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感,一味地求助于老师,相信老师,而不能够自己努力解决问题。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忽略了处于不同状态的师生个体在课堂活动中的不同需要和潜能,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忽略了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的本质作用。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推广建立互动教学模式的要求迫在眉睫。其中,互动教学法在英语教学法中,尤其是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方面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课堂互动教学的尝试措施

显而易见,基于传统教学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更是迫在眉睫。采取互动教学模式,教师要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灌输者,而应该是组织者、指挥者,是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的人。他的工作是建立一个学习舞台,把要点教授给学生,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把学生引进学习的大门,让他们尽情发挥。但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互动教学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种形式可以尝试。

1.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探究中学习。

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每位学生有被尊重感,有与他人平等的地位。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因受到认可和尊重而得到发展,这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个性,产生创新思维。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自由感,学生在教学中的自由表现就是对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学生有自由时间安排学习活动,选择学习内容,探索思维方法。这种民主化的学习进程,使学生由学习对象变成了学习主体,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2.运用合作学习方法,开展互动教学。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与学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包括意义协商、问题解决、角色扮演等具体活动。Willis指出,涉及语言使用的活动,其焦点是关注活动成果,而不是实现这一结果的语言使用。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体验目标语的机会,优势异常明显。主要有:

2.1师生对话交流

就所读文章的主题向学生提问,倡导和鼓励学生与教师对话,引导他们自然地进入真实的思想交流的情境,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观点。

2.2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任务的布置、课前的准备、课上的交流、课后的练习、专题性学习等均可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布置共同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共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可以显示各小组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不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则以互补学习为主。小组合作形式除了讨论外,还可以采用辩论、相互问答、采访、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多种形式。在这种课堂活动组织形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是导演、评判者、参与者和咨询者。

3.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

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如语言学能、认知方式、人格特征、学习策略、动机以及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年龄、性别等,是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数众多,语言水平参差不齐,他们的认知风格、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采取任务式、提问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迫切的学习愿望、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认真的学习态度。

四、结语

互动教学范文第8篇

“教学无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现代教学思想启迪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经过创造性劳动,对所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模式进行多样组合,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形成适合自己的较为完善的和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①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正是根据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综合了自主学习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而创造的具有个人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该模式的实施效果,并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特对107名学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来自任教的四个班,以不计名方式在被测的若干问题答案中选择作答,所以结果较为客观,也有一定的说服力。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新颖,效果好。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从表1、2中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接受并认同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充分反映出广大学生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期盼和肯定。

然而我们应该承认,由于传统教育的根深蒂固,学生的主动性已经沉睡多年,或者说,有的学生早已习惯了你讲我听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要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毕竟需要一个过程,部分学生对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某些不适应是在情理之中,我们应该坦然地面对。例如有学生这样写道:“有时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不是很容易接受。”“上这门课对我来说有些压力,不适应。”“觉得上课精神好紧张,而且上得好快……”虽然这部分学生只在少数,但也不容忽视。事实上,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要恢复学习的本来面目,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让他们爱学习、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去唤醒学生潜在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值得每个教师认真思考,可以说我们是任重而道远。

2.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受到学生的喜爱从表3看出,大部分学生向往自由、无拘无束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思想任意驰骋,个性尽情飞扬。而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营造的课堂氛围让他们的梦想成真,于是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受到91.6%的学生的青睐。3.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在传统课堂上,学生以教师为绝对权威,对课堂存在畏惧感,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和真正意义,于是就会无精打采②,甚至像有的学生写的那样,一上课就有想睡觉的欲望。而在自主课堂里,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而课堂也因他们的主动参与而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调查显示的数据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真正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的不是别人,正是学生自己。也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他们才能主动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从调查结果来看,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品质。很多同学都说:自主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我养成自觉独立去学习的好习惯。4.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一:合作意识和能力由于小组命作学习使得小组成员的关系是“息息相关,沉浮与共”,因此在这样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学会了自强自爱,学会了尊重他人和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学会了相互激励,相互赞赏,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对此同学们深有感触:“常规教学模式可以说从没让我想到合作学习这句话……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可以让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你一种想法,我一种想法,她一种想法,合起来就是三种想法,看问题可全面一点,答案多一点,不仅全部动了脑筋,也让同学们之间的默契多一点。”还有同学说:“能让我有与集体合作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其二:阅读能力和习惯阅读能力的训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那些阅读基础好而又能坚持按照老师介绍的阅读方法和要求去阅读的学生而言,阅读能力是能够得到快速提高的。而对阅读基础差的学生而言,难度相对较大。于是有同学抱怨道:“让我在老师所规定的时间内看完规定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有的同学则希望阅读时间延长。应该相信,只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持之以恒,阅读能力一定能提高。有位同学说得好:“自主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之中的阅读汁人有一种正在接受挑战的感觉。毕竟在我们接受了这么久的常规教学之中的阅读之后,突然要改变方法,像个小神童一样,一目十行,而且还要在我们认为不可能的时间之内阅读两遍,还要划出重点,找出疑问点,归纳出一段甚至几段话中的重点……这让我觉得,就好像在跟时间老人赛跑一样。”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像她一样,把课堂阅读当作—种对自我的挑战,对极限的挑战,阅读能力想不提高都不可能了。其三:思维能力和习惯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设计“独立思考”环节,旨在传递——种观念给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更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但单靠5分钟的课堂独立思考是远远不够的,“独立思考”应拓展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调查结果呈现的数据表达了81.3%的学生对本模式的信心和充分的自信。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教会学生思考,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善于深思、思维敏捷的人。而模式自始至终贯穿着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要身临其境,全身心融人课堂教学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一定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当然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程度密切相关。表13从总体上肯定了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效果,也基本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调查数据充分说明有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就一定会发现知识,并一定能获得发现知识的方法.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实践中的思考教学贵在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是在作者本人创造性地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既适合自己又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路径过程中而创建的。既然如此,它也只有在不断总结、反思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走向完善。以下谈谈本人在实践中的—些领悟和感受。1.要重视教师角色的转换审视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老师应成功实现角色的转换,由知识的复制者、传授者转向建构者、促进者,由课堂的控制者、独自者转向引导者、对话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学也由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互相分享知识,共同发展。如果不实现这种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学活动将难以开展。但这是否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削弱了呢?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并不是使教师变得无所事事,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动起来后教师的作用更大也更重要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学生动起来,绝对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水平上,做只有也应该由教师来完成的高水平的“动”,通过教师这一层面的“动”,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教学兴奋点和教学步骤……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角色的重要作用的主动发挥,就不可能有高质量、有效的互动,学生将可能变成散沙一盘,教学也失去了它的意义。③2.要提高教师素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运用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1)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教育的一种信念和一种理想,是教师人生价值观的体现。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确立这样一种理念: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不可多得的人师。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把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大写的人,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2)创新能力和实践探索精神。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创造和实践就是一种教学改革意识和探索精神的体现。一种模式呈现程式化,就可能导致单调乏味。而学生总喜欢新的事物,每个新的事物却只有一定的“保鲜期”,这就要求教学方法应不断求新求变,不能一劳永逸,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永远充满生机和魅力。④(3)知识储备量。在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充分地备课,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在重点讲授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妙语连珠,不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憧憬。而学生质疑问难环节中,提出问题的不确定性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名著《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后邻校一位教师问:“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中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15分钟”。苏霍姆林斯基对“准备了一辈子”的解释是终生从不间断地读书,这是很有道理的。所渭“学为人师”,不学“何以为师”。而对于政治课教师而言,这种日常的学习就更为重要了。3.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度的大小,即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广度、深度、时间、频度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指标,由于教学是由教师设计、组织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仍是有限度的,以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为例,从问卷调查中发现,“你对这种教学模式有些什么体会、感受或建议”这一题有38.3%的同学没有写下只字片语。还有同学写道“总是那些同学回答问题,没有推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这一方面说明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技术和方法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另—方面反映了教师和教学的无奈。教师花多大力气费多少心思,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可总是有部分学生无动于衷。就象这位同学—样,“那些同学”动起来了,他自己为什么不动起来呢?没有学生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内化,学生的主动发展就难以实现。所以,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应该成为今后共同研究和努力攻克的难题。

互动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物理环境的创设;心理环境的创设

G632.4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课堂中各种形式的交流互动,教员需要营造一定的物理和心理环境,从而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物质和精神的支持,这类教学策略就是支持性教学互动策略,它包括物理环境的创设和心理环境的创设。

一、物理环境的创设

这主要涉及到教学环境对课堂交流的影响。物理情景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不仅帮助师生确定课堂交流的特定场合,而且确定师生行为的分寸。 物理情景的创设包括课堂中各个方面的布置和安排,主要有班级规模、座位安排和教室布置等几个方面。

(一)班级规模。学校中班级的规模和设计对师生互动是有一定影响的。班级规模过大,在一堂课的时间内教员与每个学员的互动频率和学员之间的互动频率就会减少,在学习与活动中给予学员必要的指导就会受影响。因此,小班制教学要优于大班制教学。

(二)座位安排。结构决定功能,教室里座位安排和互动效果往往是相互配合的。传统的秧田式座位安排是为了集体教授的方便,以双向甚至多向沟通为特征的互动教学需要环形的或者是圆形的座位结构,这样的座位安排将会有更多非语言交流的机会。当教学中需要教员与学员之间和学员与学员之间相互交流观点时,学员坐在围成环形的座位上有了面对面的互动,才能更好的相互交流看法。活动中相互依存的活动结构,能够促成学员之间的合作关系的形成。

教员在利用座位的安排达成互动策略时,需要同时关注几个事项。第一,与学员的身体距离。身体距离的缩短会引起互动质量的显著变化,当教员与学员之间的距离缩短时,发生的更多的是交流的随意性。换而言之,教员接近学员,学生会产生更多的课堂参与感,并且他们会感觉到来自教员的尊重,在被尊重的感觉里,他们会更多地关注教员关注课堂。第二,教员对空间的利用。教师越是靠近学生(1米到2米之内),学生的态度和表现似乎越好。对于教员来说,重要的是尽可能多的在教室里走动,并请靠边就座的学员们发表观点。第三,定期为学员换座位。这样使每个学员都有机会出现在活跃地带。

(三)课件设置。尽可能多形式多元素的呈现课件。伴有轻音乐、背景柔和舒、伴有贴切不失活泼的视频或音频的出现,营造出一个温馨、欢悦、活泼的教学氛围,把师生带入愉快的课堂活动中,从而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益于卓有成效地展开教学互动。

二、心理环境的创设

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气氛和积极的教员期望是促进学员学习的有利因素。

(一)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所具有的情感作用以隐性的方式影响着互动过程,共生合作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互动的主要条件。当师生关系围绕以下特征构建时,更有利于达成互动教学策略。第一,公开、坦诚、相互信任。第二,相互关注和尊重。第三,允许彼此独立,让每个学员都能充分展示其独特性、创造性和个体性。第五,彼此以对方需要的方式去满足,即师生均无需牺牲自己的需要而去满足对方。

(二)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氛围既是知识互动的基础,又是情感互动的结果。置身于尊重、理解、友好、关爱的心理场域之中,师生更易于形成良性互动。教员首先要有一颗爱心真诚地关注每一位学员,引导学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相互支持共同提高。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和激励学员,促进其情感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对学员的要求应该宽严适度,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从而营造出爱意融融的心理环境。

(三)教员期望。教员期望是影响支持性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员的期望效应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积极的教员期望对W员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员的期望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主要有如下七个步骤 。第一,教员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产生不同的期望。第二,教员在与学员的相互作用中,重建或修改对特定学员的期望并且确定引导“方向”。第三,教员根据确定的“方向”对学员区别对待。第四,学员根据教员对自己独特的一套信念以及自己与教员的关系来感受教员引导的意义,同时产生自我期望。第五,学员根据自己对整个课堂和教学内容的观察而回应教员的引导去采取行动。第六,学员的行动为教员期望又提供了新的信息,这或者证实了原来的期望,但也可能修改或否定原来的期望。第七,学员解释自己的行为。在整个循环中,教员是根据对个别学员的观察而采取行动,以便可以有区别地对待他们。这样的区别对待和学员的自我期望相互作用,产生出预期的结果。

期望可以被看成是教员和学员两个相互作用的简单的社会双体,在这相互作用的双体内可能产生的期望关系包括:第一,教员对学员学习能力方面的期望;第二,学员的自我期望;第三,双体对学员能力的联合期望。教员在进行积极期望的过程中,要始终以教学为主要职责,对学员倾注自己的积极情感与真诚爱心,在学员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期望,然后根据要实施的期望目标,逐步加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彭小虎:互动主义原理与学生素质之养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

[2]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下) 中央科学教育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3] 《现代教学论学程》(修订版) 黄埔全、王本陆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 《学习策略论》 熊川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

[5] 《学与教的心理学》 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 《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 胡田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 《中学德育课程与教学论》 胡田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互动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互动教学;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师本互动;师生互动;生本互动;本本互动

教学精神不仅仅是教材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改革,这种教学过程的改革,关键体现在互动教学上。所以提出了所谓理论的设想,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宏观的依据。

一、理解互动教学的涵义,提高教师认识水平

什么是互动教学?有人认为它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彼此关爱、理解,共同分享鉴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互动教学不仅仅是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是教师、学生、书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的过程。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作用,是相互依赖、相互存在的关系。

互动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多方位、多角度的互动过程。它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彼此关爱、理解、共同分享、鉴赏的过程,它是教师、学生、书本(简称师、生、本)三者之间关系的交流。它具体有“师生、生本、师本、师师、生生、本本”六种互动形式。下面我们就从这六个层面来理解互动的含义,帮助我们提高互动教学认识,真正把教学互动和互动教学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提高教学质量。

1.“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有时不一定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思维,更主要的是让他们“会思维”。

2.“生本互动”是指学生与书本之间的相互“交流”。即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觉地去学习书本知识,对书本中的某些事物或认识,通过多渠道地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并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评价,自己从中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能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生本互动”主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书本的习惯和对书本的一种情感的流露。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生本互动”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那么学习的能力自然就会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就养成了。

3.“师本互动”是指教师与书本之间的“交流”。即教师对形形的教材的追问和反思。也就是教师和书本之间产生接受、吸收和批判的矛盾,形成周而复始的过程。不同教师对不同的教材或同一教材有不同的认识或不同看法,尤其是对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自己都存在不同程度下的反省、思考,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的思想,在教学中,他们处理教材的方法不同,可对教材进行大胆研究、探索、取舍等,从而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结果,形成自己教学思路,有自己知识构建体系和研究目标,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知识构建体系达到掌握知识内容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师本互动”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看一位教师是否是好教师,主要看教师自己有没有“师本互动”的能力。这种互动的能力是每位教师个人学习能力大小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自己学习态度、个人行为和经验积累随时间流失而决定的,更是教师个人智慧的结晶或沉淀。它将影响教师个人的发展、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4.“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也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互动(动嘴、脑、口等)进行交流、展示、辨析(争辩、讨论、质疑)、协商、评判等的形式,达到掌握、理解、应用知识目标而采取的策略,它是一种外在的形式。但实际上“生生互动”是体现学生之间的一种合作精神。正如“合作是一种生活态度、合作是一种学习内容、合作是一种资源共享”的过程。所以在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中,特别提倡合作学习,它是同辈群体学习的一种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生互动”,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人际沟通和人际交流,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5.“本本互动”是指书本和书本之间的“交流”。在当今多元化的教材面前,教师尤其注重书本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不同于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它没有语言的沟通和交流,它需要教师不断地自我琢磨、思考、自我教学设计,将不同地区、不同省市及国内外各地本本之间的如教材、教纲、高纲等众多的信息(即“多本多纲”的知识内容),找出它们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区别,进行组织、比较、分析、处理、取舍、加工、整合等,从而达到重新构建知识结构,达到因材施教、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适应多种考试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本本互动”也是教师个人对书本情感的流露,对教学研究的不断反思,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理论提升的过程。而这关键取决于教师个人的素质。

我们仅仅从以上五个方面初步认识各种互动的内涵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了解各种互动的关系,注重它们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真正使互动教学互动起来。

二、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最优化,注重各种互动关系的运用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馈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作用又是大家最熟悉的过程,备课、上课、批改辅导的过程。那么每个阶段与互动是否有关系呢?

大家都知道,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是学生身心发展并形成一定思想品质的过程。教学过程有五个基本要素:它们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法、教学环境构成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五个要素展开的,并形成一定的关系。而互动教学是利用“师、生、本”三要素的“对话”达到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两种要素的高度和谐的统一,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即巴班斯基提出来的“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最优化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与互动教学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互动是教学的一种外在形式,是教学一种方法和手段,互动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发展,它存在着“课前互动”“课堂互动”和“课后互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互动教学。因此“教学在互动中生成,在沟通中推进”。互动教学是“自主、探究、合作”和开放性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教师只有做到“课前、课堂、课后”三个互动,才能使教学实现最优化。

1.课前互动是优化课堂互动教学的基础。俗话说:“功在课前,效在课中”。也就是说,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必须将功夫下在上课前,怎样在课前下功夫呢?只有加强课前师生本的互动,使课前互动达到最优化。就是师、生、本三者之间在上课之前“对话”最优化。课前互动是课堂互动的基础,没有好的课前互动,就没有好的课堂互动,所以,教师需要做好课前互动。

做好课前“师本互动”;是教师个体在备课前研究书本的过程。换句话说,课前“师本互动”是指教师在备课前,需要自己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处理教材、挖掘知识体系和知识的构建的过程,并能灵活地运用教材和对教材内容进行变改,同时适应时代的需要。课前“师本互动”的结果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每位教师每节课都做好课前“师本互动”,才能上好每节课。

做好课前“师师互动”:是指教师在“师本互动”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对话的过程。教师在备课后,还需要教师同伴之间的合作,共同研究教材大纲,设计课堂教学的模式等的过程,用集体的智慧祢补个人的不足。课前“师师互动”有利于同备课组整体提高,有利于发挥整体效益的功能,有利于教师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整体推进;这是特别强调合作教学的过程。

做好课前“本本互动”:是指教师个人研究多本多纲、多元化教材体系、国内教材、国外教材的过程,也要指导学生对多种学习资料、教材、参考、习题、网上资源等如何选择进行有效的学习过程。它具有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情感性、创造性,它也是教师综合能力和教学观的具体体现。

做好课前“师生互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收集、查找资料、取材等过程,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找书、看书、读书的过程,指导有目的性、有思想性,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做好课前“生生互动”:课前“生生互动”是学生之间对教师指导的预习内容,进行“有效的碰撞”。它可以以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形式,对预习内容互问、辨析,互相提出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在课堂解决,或请教老师得到帮助。它主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的过程。

2.课堂互动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要实现课堂教学互动的最优化,关键是看教师是否在课前采用最优化的互动设计,只有教师设计最优化的教案,才有可能取得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互动有两参层含义: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这种课堂主要是教师自己驾御课堂能力的过程,主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三种互动的优化设计,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这种互动是建立在教师的引导、问题的设计、教学策略上进行的,引导学生相互质疑、相互提问、讨论、交流、动手、看书、思考、探究,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创设各种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发不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每位学生表现自我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充分的发展。

“师师互动”的课堂:是教师之间课堂互动的过程。主要途径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相互的听课,课后交流、沟通来完成。“师师互动”提倡开放性的课堂,教师之间应该经常互相“走动串门”,或者经常进行学术思想交流的办法,通过经常的“走动串门”或“学术思想碰撞”开阔教师思维、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思想认识,真正在互动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群体的发展。

3.课后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课后互动是教师在完成课前互动和课堂互动的基础上,师、生、本三者之间的互动。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每位学生的学习质量,它往往被学生忽略。因此加强课后互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它需要做好以下课后互动。

做好课后“师本互动”:是指教师个体对课前互动和课堂互动教学的反思。反思一: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反思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学内容的完成怎样?反思三:课堂互动教学效果如何?反思四:课后选用试题的覆盖面和习题的处理怎样?反思五: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得如何等?通过这些不断的反思和总结经验,并不断地修改自己教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所以课后“师本互动”是加快青年教师成长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

做好课后“师师互动”:是教师群体对某堂课或某节课,课前互动和课堂互动群体性的反思。它是在教师个体反思的基础上,教师们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反思,共同总结积累经验。而这种交流应该是坦诚、虚心、真心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通过集体教学的不断反思,增强教师的合作能力和学科组的学术氛围,培养教师的科学态度和科研的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做好课后“生本互动”:它是学生个体在课后,对课中所学的内容的再次“对话”。这种对话需要学生及时梳理、整理课中学过的内容;对课中教学内容的及时复习、强化、记忆、消化、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过知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很快,而往后遗忘速度会减慢,因此学生学习新课后,必须及时与书本进行对话,用“生本互动”来减少对知识的遗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做好课后“生生互动”:它是学生之间在课后,对所学过的知识内容再次进行沟通。通过生生同伴互动,展示自己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辨别能力、解题能力和交流能力,强化巩固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生生互动可以用合作学习小组方式进行,让学生从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形式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交流的,自觉养成自主学习、交流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总之: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曾说过“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教学过程的互动与传统的教学机制相比,最大的差异就是把学生不只是看作教学的对象,同时还是教学的资源;把教师不只是看作知识信息的传递者,同时还是课本上不同信息的接受者、倾听者、处理者;不只是把教学看作是预设计划的执行,同时也是“师生”“生生”“本本”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积极探索教学理念、提高思想认识,使互动教学真正互动起来,把学习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郑兰芳.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3).

[2]杜鹃.理论与实践.学周刊,2009,(3).

[3]裴娣娜.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

[4]河南省教师资格管理办公室.教学方法概论[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1-1.

上一篇:教师专业范文 下一篇:广告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