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模式范文

时间:2023-03-18 06:10:30

互动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范文第1篇

“教学无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现代教学思想启迪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经过创造性劳动,对所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模式进行多样组合,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形成适合自己的较为完善的和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①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正是根据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综合了自主学习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而创造的具有个人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该模式的实施效果,并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特对107名学生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来自任教的四个班,以不计名方式在被测的若干问题答案中选择作答,所以结果较为客观,也有一定的说服力。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新颖,效果好。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从表1、2中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接受并认同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充分反映出广大学生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期盼和肯定。

然而我们应该承认,由于传统教育的根深蒂固,学生的主动性已经沉睡多年,或者说,有的学生早已习惯了你讲我听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要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毕竟需要一个过程,部分学生对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某些不适应是在情理之中,我们应该坦然地面对。例如有学生这样写道:“有时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不是很容易接受。”“上这门课对我来说有些压力,不适应。”“觉得上课精神好紧张,而且上得好快……”虽然这部分学生只在少数,但也不容忽视。事实上,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要恢复学习的本来面目,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让他们爱学习、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去唤醒学生潜在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值得每个教师认真思考,可以说我们是任重而道远。

2.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受到学生的喜爱从表3看出,大部分学生向往自由、无拘无束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思想任意驰骋,个性尽情飞扬。而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营造的课堂氛围让他们的梦想成真,于是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受到91.6%的学生的青睐。3.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在传统课堂上,学生以教师为绝对权威,对课堂存在畏惧感,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和真正意义,于是就会无精打采②,甚至像有的学生写的那样,一上课就有想睡觉的欲望。而在自主课堂里,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而课堂也因他们的主动参与而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调查显示的数据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真正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的不是别人,正是学生自己。也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他们才能主动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从调查结果来看,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品质。很多同学都说:自主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我养成自觉独立去学习的好习惯。4.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一:合作意识和能力由于小组命作学习使得小组成员的关系是“息息相关,沉浮与共”,因此在这样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学会了自强自爱,学会了尊重他人和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学会了相互激励,相互赞赏,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对此同学们深有感触:“常规教学模式可以说从没让我想到合作学习这句话……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可以让同学们一起讨论问题,你一种想法,我一种想法,她一种想法,合起来就是三种想法,看问题可全面一点,答案多一点,不仅全部动了脑筋,也让同学们之间的默契多一点。”还有同学说:“能让我有与集体合作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其二:阅读能力和习惯阅读能力的训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那些阅读基础好而又能坚持按照老师介绍的阅读方法和要求去阅读的学生而言,阅读能力是能够得到快速提高的。而对阅读基础差的学生而言,难度相对较大。于是有同学抱怨道:“让我在老师所规定的时间内看完规定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有的同学则希望阅读时间延长。应该相信,只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持之以恒,阅读能力一定能提高。有位同学说得好:“自主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之中的阅读汁人有一种正在接受挑战的感觉。毕竟在我们接受了这么久的常规教学之中的阅读之后,突然要改变方法,像个小神童一样,一目十行,而且还要在我们认为不可能的时间之内阅读两遍,还要划出重点,找出疑问点,归纳出一段甚至几段话中的重点……这让我觉得,就好像在跟时间老人赛跑一样。”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像她一样,把课堂阅读当作—种对自我的挑战,对极限的挑战,阅读能力想不提高都不可能了。其三:思维能力和习惯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设计“独立思考”环节,旨在传递——种观念给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更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但单靠5分钟的课堂独立思考是远远不够的,“独立思考”应拓展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任何时候和任何地方。调查结果呈现的数据表达了81.3%的学生对本模式的信心和充分的自信。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只要教会学生思考,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善于深思、思维敏捷的人。而模式自始至终贯穿着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要身临其境,全身心融人课堂教学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一定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当然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程度密切相关。表13从总体上肯定了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效果,也基本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调查数据充分说明有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就一定会发现知识,并一定能获得发现知识的方法.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实践中的思考教学贵在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是在作者本人创造性地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既适合自己又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路径过程中而创建的。既然如此,它也只有在不断总结、反思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走向完善。以下谈谈本人在实践中的—些领悟和感受。1.要重视教师角色的转换审视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老师应成功实现角色的转换,由知识的复制者、传授者转向建构者、促进者,由课堂的控制者、独自者转向引导者、对话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学也由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互相分享知识,共同发展。如果不实现这种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学活动将难以开展。但这是否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削弱了呢?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并不是使教师变得无所事事,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动起来后教师的作用更大也更重要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学生动起来,绝对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水平上,做只有也应该由教师来完成的高水平的“动”,通过教师这一层面的“动”,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教学兴奋点和教学步骤……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角色的重要作用的主动发挥,就不可能有高质量、有效的互动,学生将可能变成散沙一盘,教学也失去了它的意义。③2.要提高教师素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运用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1)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教育的一种信念和一种理想,是教师人生价值观的体现。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确立这样一种理念: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不可多得的人师。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把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大写的人,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2)创新能力和实践探索精神。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创造和实践就是一种教学改革意识和探索精神的体现。一种模式呈现程式化,就可能导致单调乏味。而学生总喜欢新的事物,每个新的事物却只有一定的“保鲜期”,这就要求教学方法应不断求新求变,不能一劳永逸,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永远充满生机和魅力。④(3)知识储备量。在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充分地备课,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在重点讲授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妙语连珠,不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憧憬。而学生质疑问难环节中,提出问题的不确定性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名著《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后邻校一位教师问:“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中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15分钟”。苏霍姆林斯基对“准备了一辈子”的解释是终生从不间断地读书,这是很有道理的。所渭“学为人师”,不学“何以为师”。而对于政治课教师而言,这种日常的学习就更为重要了。3.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度的大小,即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广度、深度、时间、频度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指标,由于教学是由教师设计、组织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仍是有限度的,以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意见和建议为例,从问卷调查中发现,“你对这种教学模式有些什么体会、感受或建议”这一题有38.3%的同学没有写下只字片语。还有同学写道“总是那些同学回答问题,没有推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这一方面说明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技术和方法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另—方面反映了教师和教学的无奈。教师花多大力气费多少心思,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可总是有部分学生无动于衷。就象这位同学—样,“那些同学”动起来了,他自己为什么不动起来呢?没有学生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内化,学生的主动发展就难以实现。所以,如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应该成为今后共同研究和努力攻克的难题。

互动教学模式范文第2篇

一、要素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究。对教师而言,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健康的人,而不是相对静止的物,这是教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区别所在。这种专业特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生活必须面对教育情景中的不确定性。教师每时每刻面对的情景都具有即时性,需要教师去解决、去探究。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一个由未知走向已知的过程,即探究的过程。教育起源于交往活动,互动包括认知、情感、实践活动的互动,互动本身就是一种交往活动。学生走进课堂不仅只带着问题,而且还带着情感、态度、需要等因素,课堂也是学生精神生长的乐园。二、模式界定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指教师引导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中选择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学习)的情境,运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多维互动的教学关系,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的教育模式。在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学习方式是发现式学习,目的是学生建构性地获取知识;它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合作性、建构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三、理论基础1、哲学基础: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互动探究重知识的获取过程,重体验,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学习理论:①布鲁纳认为,创设问题情景,能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和认知需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生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②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有三分生、七分熟的基础,学生既有原有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顺应和同化的思维属性,在教师有意义有目的的帮助指导下,依据教材循序渐进的选编顺序,能够通过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知识。新的研究还表明,当学生掌握了某项知识的60%的时候,就要开始运用和实践,并在运用和实践过程中补充和提高自己,这是后现代人学习的一种最明智的做法。3、教学理论:斯卡特金认为发展是教学的重要归宿,而发展的实现则有赖于在教学中创设相应的条件,提供适宜的内容。在查明能够促进发展的内容和条件,正确处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和赞科夫等人的研究和实践表明,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条件是:教学在略高于学生现有心理发展的水平上进行;不断设置认识矛盾,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学生运用自己的智力、意志和情感去解决问题。互动探究中教师提供的有结构的材料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相应的条件,探究具有挑战性,能调动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参与学习,符合上述的两个条件。四、建模理念1、没有主体性,就没有创造性发展是主体的主动行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对于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判断应该看学生中否是目标的制定者或参与制定者,学生是否是教学活动的促进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目标让学生去确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过程让学生去探索,方法让学生去寻找。2、教学过程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影响教与学功能的变量主要是学生自身因素和情境因素两类。在学生学习的外部情境因素中,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3、交往活动是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学生的社会性形成的过程。在民主、平等、自由、安全的氛围中开展交往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精神的自然生长。交往活动拓宽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视野,学生在交往活动中激发和体悟到的情感、智慧、人格、态度、思维方式等都能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已,使其充满个性,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有卓越品质的创新人才。4、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它包括学生心理的开放,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享有自由,不受压抑;教学内容的开放,课堂应聚焦社会热点、追综科技进步,使课堂信息更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和已有经验;思维空间的开放,从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灵敏性、独特性上训练学生的思维,用延缓评价、鼓励创新等策略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学结果的开放,学生带着一个问题走进课堂,带着多个问题离开课堂,敢于怀疑教师、教材、权威的结论。教学过程围绕知识的联系与综合展开。在联系与综合中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增加学生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5、学生是具有差异的个体①这种差异表现在学生的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创新课堂教学不能像过去那样“一刀切”、“齐步走”,应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差异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在创设情境、制定目标、实施探究、巡堂指导、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与评价等各个方面渗透分层的教育思想。②创新的层次性。初中阶段,学生的创新以相对于个体而言“前所未有”为重点,以相对于群体而言“前所未有”为奋斗目标。6、不同学科应培养学生不同的学科思维能力它包括学生掌握某项学科的特殊能力,学生学习某学科的智力活动及其有关的智力与能力的成分,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学科思维能力是学生好学好每一门功课的基础,是保证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这要求教学模式符合学科研究、学习的特点。例如:“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其研究方法是:“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解释应用”,而理化生学科研究的方法是“观察----假设----实验----分析”。理科教学是培养人崇尚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增强人的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以探索自然奥妙和科学技术为主旨。文科研究方法是“感知----体验----觉悟----升华”,文科是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增强人的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它重教养和规范人的言行,以提升人的精神力量为主。7、每门学科的教学都应有自己的模式群对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中的不同内容(不同课型),不同年级的教学对象应采用不同的模式。如建立“ 双基探新学习课、思维方法练习课、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课、校内外综合实践学习活动课”的教学模式群等。五、模式目标①该教学模式强调目标的导向作用,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情境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内驱力;构建以学生探究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划一性、预设性,从而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目的。②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竞争和创新能力。③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六、模式结构(一)一级结构教师:引起兴趣确定主题组织指导意义建构 步骤:创设情境呈示目标互动探究促进发展 学生:感知问题提取信息分析综合内化迁移过程结构(二)二级结构A、探究的类型(按活动形式划分):1、活动探究:参与活动----感悟实质----认识升华2、体验探究:问题导向----体验探究----讨论内化3、专题探究:问题归类----分析综合----阐明结论4、自主探究:自学自疑----自觉自悟----自评自结5、建构探究:引导探究----同化整合----意义建构6、实验探究:动手操作----总结提炼----发散延伸7、引导探究:研究引导----鉴赏引导----迁移引导……B、探究的层次(按照学习方式的开放程度划分):1、体验探究。学习的课题、假设、验证用的材料,实验全由教师预先准备好,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从几种假设中选取一种,并围绕所选取的假设展开讨论。2、引导探究。教师提出学习课题,学生提出猜想及验证的思路,验证用的资料由教师事先准备,或者由学生提出要求,教师再作准备。3、独立探究。课题由学生或教师提出,其余各环节均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组织者。(三)三级结构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启发式、挫折演示教学法、发展问题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内容不全教学法……七、操作步骤1、创设情境。教师必须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生活和学习的经验)的相关程度。必须综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创设情境”要从四个方面考虑:(1)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2)能引起学生兴趣;(3)能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问题具有层次性;(4)问题解决方式具有多样性(如个体独立完成方式,群体合作完成方式等)。教学应该从问题情境中得到发展,教学情境必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创设情境”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主要指课首情境创设。2、呈示目标。包括语言呈示、文字呈示、声像呈示、动作呈示。目标即可以整体呈示,也可以分部呈示,但必须是以问题的形式提出,问题要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进行探究的内部诱因;具有挑战性,介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新认知水平之间。问题可由学生分小组提出,也可个别提出,还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目标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也是贯穿与课堂教学的始终的,具体操作要求为:①从情境中引出问题,筛选信息,确定探究的重点;②规划、规范探究行为;③确定交流的主题;④依据目标设计训练内容和进行反馈评价;⑤调控教学环境。3、互动探究。①它包括研究问题----验证问题----策略评价。研究问题,要引导学生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协作意识和交流、交际能力。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想象力等思维操作方式。验证问题,通过交流研讨和实验验证结果,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学会的知识,和用学会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不断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培养学生对问题、观点持独立见解的个性。研究“问题----验证”问题包孕了体验性学习的过程。策略评价,要对学生所采用的智力操作方式和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品质等给予积极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探索成功后的愉快情感,并用富有个性的方式将学会的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当中。这是学生巩固创造性心理素质的必要条件。②探究是根据教学目标按照“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循环往复的过程展开的。③教师提供的材料既可以是虚拟的材料(如课件),也可以是实物材料;若是指向教学目标的材料,则材料必须是有结构的材料,即学生对材料的合理运用,能够逻辑地形成与探求目标相一致的结论。若是指向氛围、情境的材料,则要考虑材料的相关性、直观性、感染性。④“探究”不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依据学科的不同,理科偏重实证问题,文科偏重感悟问题,其它学科(音、体、美、劳、信)偏重体验问题,因此,我们确定文科以感悟为主;理科则以实证为主;其它学科则以体验为主。不同学科应选择不同探究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探究层次。4、促进发展。发展是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三个领域的发展,它包括归纳总结、检测和迁移训练三个环节。归纳总结的内容有知识结构、学习方法、经验体会(元认知),评价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增强学生科学新知的动力,评价的形式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迁移是使学生已知信息或知识自由拓展,重组和升华的过程,迁移训练要有挑战性、相关性(与目标)、开放性、综合性、典型性。八、操作策略1、组织教学的策略: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教学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组教学交替进行。学生的交流活动既可以在一个环节内交替(如“探究”中小组合作学习与组际交流的交替进行),也可以是几个环节的交替(如一般情况下“情境----目标”是班级集体教学,“探究”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设计好学生的互动交流模式,规范学生的交流行为,适时发挥教师的引疑、表态、反诘、转向的作用。互动交流的前提是每个小组的成员首先必须有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并力图做到:①小组内全员沟通;②组内异质,组间同质;③小组成员随学科而变化,扩大学生的交往面;④灵活配置组长,学科不同,组长不同,同一学科定期更改;⑤评价指向小组,而不是学生个体,避免评价对学生个体的负面影响;⑥组织好组际交流。2、落实教学情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策略是,教学内容的背景化、过程化、新颖化、应用化。3、探究的策略。①效率策略:减少歧路,将知识原始发现过程中所经历的众多的迷途,精简为少量的岔道。浓缩过程,不要求再现知识发现的全过程,而要对之进行“剪辑”,使之缩短。降低难度,对发现难度太大的知识适当降低其难度,使之对学生来说虽然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仍能完成。预留问题,对学生观察和提出的有价值的现象和问题,因受教学时间限制可将其预留,作为课后学生专题研究的内容。合作学习,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工,提高探究效率。②引导策略:必须充分相信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探究活动必须有 老师的引导,但引导是方式方法的指导,而不是内容结果的预告。教师要在学生既感困难又不至于遭受挫折时引导,而且采取民主平等的方式进行引导。4、推进教学进程的策略:教学应该按照以知识点为驱动的逻辑顺序和以问题解决为驱动的心理需要组成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推进。暗线是指学生围绕目标体验、理解、重组、合一形成新的意义建构的心理历程。这要求教师的备课必须有弹性,心中既有目标,也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其中有一个原则必须坚持,当学生提出有创见的问题时,教师必须给予肯定,并反思自己的设计,尽量做到明暗线重合。5、课程开发策略:教师必须树立新的课程观,把教材当作是师生共同开发的客体,而不是静止的僵化的知识载体。教师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对国家课程采取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进行有一定深度的开发。教学的过程(尤其是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课程实施的内容,因为新的课程观不仅关注所学的内容,而且认为在有组织的活动中,所有的体验和所得也是课程实施的内容;建立大的课程观,从学生所学的各门学科的综合角度,考察自己的教学(因为探究有时需要各科知识的整合)。文科教学中尽可能地通过实践、总结及评价活动渗透科学精神;理科教学中,通过背景、过程、评价等教学环节渗透人文素养;其它学科相机渗透。6、评价策略:延缓评价、激励评价、超我评价(暗示学生重在超越自己,而不是别人)、多变延伸评价(对半对或全错的答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书本中去寻找信息源,引导学生变换角度,调整信息差,并适当组织讨论,对残缺和错误的答案进行修正和补遗)、多元评价、多层次评价。九、模式特点1.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它让教师和学生都卷入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它一改传统教育的接受式、灌注式教育模式,注重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注重学生的感情经验,注重活动,注重“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注重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注重挖掘学生作为人的本质力量。2.互动探究教学模式的过程是非确定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建构性,教学中的“节外生枝”需要教师有纯熟的教育技艺,对教材达到熟知化的程度。3.互动探究教学模式的师生关系的价值取向为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促进,精神、知识在建构中共同发展。真正贯彻了教师靠自己的学识力量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的教育理念。4.互动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信息源、教材、师生关系、教学过程、课型(运用问题预留策略使课内外衔接)都是开放的。5.本模式属原理性模式。十、注意的问题1、必须用现代教育思想和创新教育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2、尽可能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的直观性、过程性、有效性和探究性。3、互动需要教师的管理技巧,否则会导致课堂放任自流。4、探究有时会削弱双基训练。十一、评价标准授课人节次学科授课班级课型授课时间课题名称创新教学理念20%1、面向全体、兼顾差异2、尊重主体、注重过程3、创境适疑、鼓励探究4、启发思维、注重过程教学行为20%1、方法灵活、手段合理2、突破重难点有独到风格3、语言行为自然恰当4、多向互动、渗透文化底蕴教学氛围40%1、民主、平等2、和谐、宽松3、活跃、有序4、具有开放性教学效果20%1、教学有弹性,因势利导2、完成目标、体现创意3、学生有新创意、新发现4、个体收获个性发展效率高

互动教学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导学互动式教学;初中数学教学;影响分析

新课标提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帮助学生进行综合发展,导学互动教学将“导学”与“互动”两者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不断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改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满足社会对新时期人才的需要。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概述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内涵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将“导学”和“互动”两者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倡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侧重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分为自学导纲、合作互动、导学归纳和反馈练习四部分,教师通过自学导纲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发现问题,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合作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知识归纳,学生对回顾问题探究过程,通过练习题进行训练,起到练习巩固的目的。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意义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彻底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提升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对其他学科成绩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在学习其他学科时运用数学思维,积极主动去学习,对学生整体成绩提升很重要。

互动教学对学生合作意识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讨论,能够逐渐养成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对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合作能力都非常重要。同时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在讨论中自由发挥,培养发散性思维,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逐渐认识到了传统教育的弊端,但是由于新课标改革处于起始阶段,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缺乏相应的经验,而且大部分中学的教师年龄较大,其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已经固定,很难适应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所以大部分中学中仍采取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课堂内容枯燥,学生课堂状态很差,不认真听讲,学习效率低,导致教学水平提升不上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低,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学习,严重的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学生数学水平提升。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很重要,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教师把握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明确这种模式的特征,不断促进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与初中教学相互融合。

教师注重问题的设置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基础是问题的设置,通过提出问题将学生引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设定问题情景时要充分注意到学生实际情况,了解学生差异,注重全面性,确保问题的新颖性、创造性,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同时还要注重问题的层次性,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容易接受,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善于组织学生参与互动 学生互动是数学教学模式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组织学生参与到问题研究和讨论中去,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组织学生,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明确不同学生的性格,了解学生成绩差异,形成性格互补的讨论小组,学生之间相互帮助,教师在问题讨论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动态,把握不同学生内心活动,对于积极性较低的学生要给予一定帮助,鼓励其参与到问题讨论中去,这样才能发挥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优势。

要及时对课堂情况进行总结 对每一堂课,教师都需要进行总结分析,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到,并及时进行沟通,对于提出的问题要给予一定的解答,同时将学生讨论结果进行简短总结,让不同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数学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总结时要善于采取设悬念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具有想象力的空间。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充分融合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模式,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有重要意义,这种方式能够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教师要充分理解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明确其特征不断促进教学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文营.试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111-112.

[2]蔡忠强.“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影响[J].求知导刊,2015,22:72.

互动教学模式范文第4篇

通过上表列出的十个因子,现分析其内容及信度系数如下:首先,互动过程,包括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共涉及了互动目标、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和实时测评四项因子,可以综合地可以有效的从课前、课中、课后对教学效果完整评价,考量当前多维互动模式的效果,其Cronbachα总系数为0.834。其次,互动效果,包括教师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学生课堂互动三项因子,可以针对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全过程进行有效评价,对师生及课堂进行全面考核,其Cronbachα系数为0.904。最后,互动评价,包括了考核方式、能力分析和效果评价三项因子,也是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成果的总效果体现,有利于综合性地评价,其Cronbachα系数为0.842。当前学术界对于Cronbachα系数虽然没有统一标准,但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任何测验或量表的信度系数如果在0.9以上,则该测验或量表的信度甚佳;信度系数在0.8以上都是可接受的;如果在0.7以上,则该量表应进行修订,但仍不失其价值;如果低于0.7,则应该弃之。”[3]从上面十个因子的分析,可以看出其系数都高于0.8,符合学术界普遍标准,所以应该可以视之为信度符合要求。

二、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效果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性应用及分析

古罗马著名历史学家塔西陀说过:“想要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对于已建立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效果和评价需要在比较当中获得体现。为了检验已构建的评价体系的应用效果,笔者以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为基地,选择了两个班作为试用对象,分别为护理12级(10)班和助产12级(1)班,此二班在入学成绩,生源地构成,人数比例,课程设置方面都较为相似,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我们的研究以一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平台,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评价,着重于对高职院校思政课互动环境的考查及对互动效果的评价;最终通过针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以及相应的评价量表进行测量,以数据形式表明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和一般传统教学模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本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一)互动过程比较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偏向灌输基础知识,以教师为主导;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导,避免了“以教师为中心”或“以知识为中心”教学方式的不足,对于课堂教学中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具有更好的效果。在课前,能够通过教学设计的策划和人员的分配使得思想政治课专题或活动更加具有实践性,同时在这样的酝酿过程中,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如第二章教学辅助的“爱国歌曲联唱”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有了较多的互相合作;在课中,教师通过说疑、释疑、解惑帮助学生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难题,更好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如第四章教学中开展的“扶起跌倒的道德”专题演讲就让学生先有了感性认识,通过上课又转化为理性认识;在课后,各种形式的课外小组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组织,对不同的课程互动进行相应的任务承担,巩固了互动教学的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在针对两种模式思政课教学互动过程的数据分析中,得到了表2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互动过程上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二)互动效果比较分析

要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互动,新的时期应该要有更加民主平等,彼此悦纳,协调合作双向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而非过去传统的师生授受关系。互动首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三个阶段组成的过程[4]。所以多维互动模式是一个教师学生、学生、学生课堂互动的多向关系,体现了互动的本质。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是师生间,还有教师与课外小组,与个体学生或全体学生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是个体间的交流,更包括了先进生与学困生的信息往来;学生课堂互动指的学生自我把握课堂氛围,做课堂的主人,师生双方是平等的参与者和不同见解的交换者,对课堂进行平等组织。在针对两种模式思政课教学互动效果的数据分析中,得到了表3的结果。上表显示,多维互动模式教学下的学生普遍表现在各影响因子上皆高于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护理12级(9)班。总的来说,一般教学模式互动效果均值为3.2244,而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互动效果均值为3.4209。虽然各项水平都只有微小的差距,且都高于3.00的中间值,但还是有差距的,这很好地验证多维互动教学的效果,这也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一般教学模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第二,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效果由于条件所限开展得还不够充分,效果仍有效提高。

(三)互动评价比较分析

高职院校思政课互动评价涉及到诸多要素,归根到底,涉及到的是课程是否满足个人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何种方式进行价值判断,需要多种评价主体相结合才能达到全面、具体和科学的评价,不仅要有合理的考核方式,也要兼顾学生的能力提高,并对产生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互动教学的考核不是终点,我们应该对学生平时表现,如课堂讨论、调研报告、小论文、演讲辩论、社会实践等进行综合老师,引导学生对学生教学的积极参与,将这种参与和学生能力的提高也计入考核结果中。在针对两种模式思政课教学互动效果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得到了表4的结果。上表显示,传统教学模式互动效果比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效果均值低了0.247,这说明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考核学生的能力素质,比传统方式有了更好的效果,无论是考核还是能力都有了更大的提高。上述数据,说明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以三明职业技术学院的一轮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验证了我们设计的互动过程、互动效果和互动评价三大项十因子的评价体系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当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然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选取合适的指标,有利于更好地评价互动效果,这也是此项研究的目的,而各因子的权重,也需要科学的确定和分配。概括地说,本指标体系在运用中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科学的有效性。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互动教学是一个具有较多层次和很强结构性的过程,同时教学过程又具有抽象性,本指标体系能够较全面地确立评价指标,保证了各流程的有效性。第二,灵活的操作性。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多维互动模式中,我们设计了两个级别的评价指标,由抽象到具体,具有了比较强的操作性,同时本指标体系尽量概括了课堂互动的各个方面,有侧重也有全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便于从本学科向不同学科运用。

三、结论

经过了两年多不断研究与试验,通过对已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试用,对试点班级的观察,并对不同课任教师、管理人员、学生进行访谈。得到的反馈信息都能说明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已建立的效果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于高职院校思政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性。通过此评价体系,思政课教师对自己的课堂互动情况进行实时测评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互动策略,能够更好地自我评价与自我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参考本评价标准,对课堂互动进行监控,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研究的时间有限,研究人员的精力有限,研究样本的资源有限,故而在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个案研究的局限性

由于资源有限,不能够开展更大规模的试点和采用,所以本指标体系的试用和检验都只能以试点班的形式进行,实验过程容易产生导向性,如果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在不同类型的专业和高职院校中进行试用并修改,使之更完善。

(二)研究样本的规模小

时间和条件限制,本研究只选择了同一专业,今后应该对不同教师不同专业进行比较研究和分析,对指标的相应设置进行细化和分类整理,另外由于学校的规模小,缺乏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的智力支持,设计出的评价指标更多的是针对本院校的情况。

(三)研究对象的动态性

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多维互动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当有学生思想互动具有较大差异和变化,使其互动效果测量十分困难及复杂,要想全面地建立一个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本研究只是进行了初浅的探讨,还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和不断完善。综上所述,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效果与评价指标体系也是如此,从互动模型的建立到指标体系的完善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使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发挥,使教师在教学方面有所提高,使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体现。本指标体系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描述,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应当根据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教师进行相应的挑整,使其达到更好的效果。

互动教学模式范文第5篇

新时代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心里品质,否则就不能适应紧张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成为强者,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家长和孩子的心愿。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深入,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此背景下,我校于几年前开设了小学生心理健康课,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我们就边实践边摸索。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的特点,我们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探索出了活动教育的模式,形成了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互动疏导教学模式”。

互动疏导教学模式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情景,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有趣的互议、互评、互学、互辩中,达到相互疏导、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另辟蹊径,把课堂比作社会,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给学生以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学生通过有趣的研究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品质、完善自我。教师主要是培养学生之间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以便把学习情境迁移到以后的生活情境中

去,并使这种情境具有生机盎然的探究性、创新性和延展性。

二、 模式的理论依据

1、心理依据

互动教学模式,依据那些正在或即将成熟的心理过程,使学生处于较好的心境,创造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给学生提供了“发现自我”、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充分条件,对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都具有重要作用。

2、教育学依据

教育学原理要求学校教育与教学体现党的教育方针,互动疏导教学追求心理结构、智能结构等诸要素的普遍发展,从而把素质教育的理论、方针在教学工作中具体化,并落到实处。

3、教学法依据

教学法属于社会历史范畴,它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所面临的新使命,其指导思想、具体要求和做法也要随之不断变化和创新。互动教学模式正是依据21世纪的人才素质观,在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创新,反映了教学法探索和变革的必然趋势。

4、人才依据

人才的培养和造就,关键在于人的自主意识的积极发展和对自身智能的主动开发以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生力军,急需开发智力潜能,树立自信心,增强适应新社会的种种技能。互动教学疏导教学模式正是站在人才发展的高度,为培养积极开发自我、充满昂扬斗志的新型人才服务的。

5、社会互动理论和成功教育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运用在教学中,就是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相互启发,教学相长。成功教育理论的教育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成功,并培养学生成功心理,使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获得成功的幸福和自豪感,从而追求更高的成功。

三、模式的结构程序

互动教学模式体现了师生相互信任、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感到自尊与自信、快乐与成功,是活动型、智能型、开放型教学模式,其结构程序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成功运用这一模式的基础。通过这一环节,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产生兴趣、激感,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具有显著的效果。

2、在参与和感受中认知,教师因势利导,可使教学事半功倍。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各抒己见,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对教学内容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升华。

3、在讨论、评判中探求新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的未知知识会在矛盾中发生冲突,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其继续努力,主动探析,不断进取。从而完善学生的心理结构,端正学生的心理认识。

4、通过启迪、联想,达到疏导目的。

心理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会学生学科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教师应有预见性,通过联想、假设,使课堂延伸至课外,由现在延伸至未来。疏导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视听启迪。

(2)寓教于乐。

(3)语言启迪。

(4)学会边聆听边疏导。

四、模式的功能和优势

互动疏导教学模式有可反复操作性,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1、互动疏导教学模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互动疏导教学模式以师生互相尊重为前提,以活动为主线,师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通过各种活动引起相应的心理体验和感受,极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讨热情。

2、互动疏导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

互动疏导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来自学生,又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带有团体咨询的色彩,学生会轻松地完成对心理健康知识由模糊到清晰的认识转变。行为上也乐于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指导今后的生活,避免了盲目性,扫除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心理障碍,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3、互动疏导教学模式可操作性强。

互动疏导教学模式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创设情境到完成疏导,都容易操作。整个运作过程自然、快捷、效果明显。

互动教学模式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互动 互动式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

“互动”是一个由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三个阶段组成的过程,其实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往返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这是一个从社会心理学引入到教学领域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互动”的概念被引入课堂。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其特征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如何教”,是一种“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违背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互动式教学模式(Interaction)是目前西方普遍采用和推崇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同时亦要求教师不再只是专业知识的提供者,而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以便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互动”。互动式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媒介,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促进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全面交流和集体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以教材、教学课件等为媒介,教师的讲授活动为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目标的三者互动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特征:

全面的互动。它包括师生间互动、生生间互动、以及人境的互动。教师精心准备和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向学生提问、共同讨论、作业批改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强化师生交流;教师通过案例引导、问题提出、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集体学习、分工合作等,推动学生间信息和知识的流动,鼓励学生间的互动学习;除了基本教材、讲义外,教师通过引入补充资料、视频文件、教学卡片等多种教学材料和器材,充分利用教学环境,推动人与物、情景的互动。

开放的互动。它是灵活多样的,是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是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互动为原则,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为目的,通过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平时与考试相结合,监测与督导相结合,把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为“教师学生轮流讲,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知识和现实实践的有效结合,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的互动。它的教学手段是综合的、多样的、灵活的,凡是能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方式和手段都可以适当利用。可以通过传统的口授和板书,也可以通过现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可以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可以适当进行实验教学、室外教学、网络讨论、模拟大赛等。通过多种教学中介和教学手段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

阶段的互动。它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引导阶段,由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学、思考和提问为辅,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前沿动态、基础应用,激发学生思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其次是交流阶段,在基础知识和相关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补充材料发现问题(或者教师结合学生兴趣和意见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方式查阅资料、反复思考、集体讨论,再通过讲课、演讲、辩论、作业、模拟等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最后是应用阶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运用课堂知识观察生活,分析现实,解决问题和反思,促使学生在实践和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进而巩固课堂知识。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要求

互动是教学模式旨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思考,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行互动式教学有以下要求:

首先要求教师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作为教师不仅要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还应该熟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尤其是能够丰富学生知识面、调动学生兴趣的相关素材和案例资料。课前,教师需要根据讲授内容及其特点,对课堂需要讲的内容、方式等进行设计和“彩排”,并对课堂需要的材料、道具等做好准备,如需要播放的视频文件,角色扮演需要的卡片、纸条等道具,课堂练习需要的材料等。

其次要求教师平时注意案例素材的积累。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引入的案例是否合适就需要教师的专业判断。教师不能仅仅依照教材照本宣科,而应该在日常的阅读、研究以及生活中有目的的去搜寻和积累,在课堂上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案例进行现场修改或演绎。

再次,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讲课不同于舞台表演,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需要与学生这群没有事先排练的演员进行现场互动。这就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掌控教学进程,调动课堂气氛。教师通过巧妙提问,适时讲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在课堂沉闷时讲几句纯粹为消除学生疲劳或引发学生注意的小笑话,或者在学生交头接耳时故意停止讲课以施加压力等来活跃课堂气氛。

最后要求具有完善的现代教学设备。互动式教学不仅仅是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还是人境(或人物)的互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为互动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是互动式教学不可缺少的。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采取课堂讲授、启发思考、提问回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教学媒介,充分调动学生在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碰撞、实际应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人与情境之间的互动。

课堂讲授要求摈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可以由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提出关键问题,或者提前下发相关资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主动思考。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可以分组完成,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率先阐述预习所得,并可提出新的问题,并根据学生讨论结果,着重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容易理解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或者采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完成。讲授过程也要综合利用提问回答、启迪思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教师充分驾驭课堂进程,保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最大限度的思考问题,吸取知识。课程结束前,可以让学生对课前的问题进行新的思考,分组讨论课堂所得,加深印象。

除了传统的“教材+板书”的教学方式外,可采取多元化教学工具。如介绍案例时可采取发放案例材料、PPT演示、视频文件演示等方式;集体讨论除课堂讨论外,课下还可以通过QQ、邮件、面谈、电话等方式,每个小组可分别建QQ群或讨论组,实施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高垣麻由美: 教学研究的前哨[M].京都:北大路书房,2005:124、56

[2] 何浩峰:简论课堂互动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 2002(7):3-5

[3] 时光 张绍学 罗晓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与“互动式”教学模式初探[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3,24(10):164-168

互动教学模式范文第7篇

一、利用合适的时机,开展互动活动

1.精心备课,巧妙进行互动教学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保证上课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在领会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备课,从多层次多角度入手,备课内容要结合生物课程的特点,融合教学目标。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与生活之间联系的认识,以及情感价值观与之的关联。从而转变学生掌握知识的单一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以及价值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对课程的准备要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构建互动桥,对互动桥的搭建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实现。

2.巧用过渡,引入互动教学

教师巧妙的过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的主动性。运用巧妙的语言引入互动能够产生悬念,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和求知欲的推动下去主动学习。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则直接关系到互动教学的成败。教师可通过讲故事或者提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到互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使他们把上课当成享受,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对各方面的学习能力。

3.突破重难点,优化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过程中有高低潮的分别,是循序渐进的,因此教师必须对教材要有整体的把握能力,对课程的安排要合理规范,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还要适时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要求学生去发现重难点并尽量自己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则在此过程中最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营造利于学生的学习氛围,实现师生的互动。

4.排疑解难,实现互动教学

新课程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促进共同发展,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双重目的得到实现。而对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而创设情境是实现互动教学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与好奇心的满足,实现共同参与共同进步的目的。另外,学生还要善于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熟悉并能够充分掌握互动型教学模式的相关原则

互动教学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前提,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而互动式课堂的建立是以掌握全面性、主体性、民主性原则为基本要求。

1.注重全面性

互动教学模式要求遵守全面性原则,即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育的整体得到发展,除了要传授知识,注重对能力的培养外,还需要关注个性的发展、对身心的调节,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提升。另外也要注重理论与时间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达到全面提升的教学目的。

2.注重主体性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潜力,培养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主要以学生认识水平和发展能力为判断标准。因而教学方式要从传统的教导转变为引导,以单纯的学转变为思考,从而通过引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改变学生只学不会、只学不用的局面。进而使学生建立各自的知识网络体系以及完善学习方法的效果。

3.注重民主性

互动教学中的民主原则是要求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平等、友好关系的建立,以及实现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协作的良好关系,为教学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教师要有民主意识,能够主动去了解学生,师生间进行交流沟通,实现师生的互动。教师在课程设置时应该注意要更多地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敢于提出问题,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互动教学的成效

把握教学目标与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设置的新奇、开放课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探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促进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正常开展。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应该不断完善,以下使其应该注意的问题:

1.提高互动教学的趣味性

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提高课堂活跃性,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而这就对互动教学模式提出了要求,其教学中对于情境的创设必须要有针对性与趣味性,不但能够引出教学内容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索的激情,以及对知识的渴求。这又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变更教学方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因而教师要对教材要有准确地把握和熟练的了解,以保证互动教学效果的实现。

2.掌握好互动教学的方向

第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实现互动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认知、思想情感的疑问和要求得到反映,还会能够体现社会、学校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大发挥,是多方交流的结果。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避免了学生的盲从,而学生自由空间也得到了发挥,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个人观点,培养独立思维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二,互动的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而互动的内容以教材为基础,因而,避免了互动的盲目性,确保了学生主体地位,和互动的有效性。第三,互动不是单向的,而是多方面的,旨在引导学生透过事物的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引导学生培养多种思维能力,敢于提出问题以及找出多种解决方案,达到互动教学的目的。

3.灵活运用互动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不能过于拘泥,要灵活变通,在方法上要灵活,在教学上要实用,特别是互动式教学模式,其变动性与灵活性也非常大,只要是符合教学理念,有益于教学活动的,能够提升教学水平的都可以引入。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敢于创新,引入新方法,推动互动教学模式的发展。对于创设情境实现互动要求教师有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对教材的精确把握,对方法的灵活运用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自主探究法、概念图解法、列表比较法、讨论分析法的掌握与实践等,令学生每天都怀着一份好奇与期待参与到学习中。在参与过程中培养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与能力的提升。而生物课堂教学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情境创设更直观形象,保证互动教学模式的顺利有效开展,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创新,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共同进步。

在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多不易解决的问题。比如,问题的提出需要一定的背景材料作为依据,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既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又要避免过多干涉而影响了学生的自由发挥空间,对于学生多样化的问题和假设采取尊重的态度并尽量进行引导。要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还有注重技能和实践。对表达交流水平,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评价方式都要进行训练,保证其处于最佳水平,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总会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要对其表示尊重,不能有别相待,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有损伤自尊心。在互动教学中要防止由于个体差异而出现的两极现象,而要通过精心设置课程,使其互相学习,实现公共发展与进步。

新课程要求转变对生物课程的评价与考核方式,新课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度。

互动教学模式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模式

一、互动的内涵和实质

互动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以心理学为指导,运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掌握知识,全面提高其综合能力。简而言之,互动式教学是要让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师生主体的交互作用,实现师生之间知识和情感的顺畅交流。

因此,师生互动应具有如下特点:1.平等性。教师和学生同为互动的主体,师生关系是平等,而非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2.交互性。即师生之间的行为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双方的交流不是单向或是线性的。3.共振性。教师的行为要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情感体验,并外化为行为和反馈。而学生的反馈又给教师以信息,使其不断地调整并推进教学过程。4.连续性。师生互动是连续的过程,环环相扣,循环往复,不断推进,而不是相互独立的“提问一回答”过程。5.多样性。师生互动的形式不拘泥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的模式。互动可由教师发起,也可由学生引出。可以是问答式,也可以是讨论式、开放式,或者演示式。

二、传统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不能很好地转换角色

在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转变过程中,教师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个别教师仍然存在“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他们在学生面前放不下架子,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紧张,甚至对立。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以管代教、以堵代疏、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在课堂上学生不愿意也不能配合教师积极互动。

2.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互动

互动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有些教师虽然也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互动式教学,但是却不能很好地调控互动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教师不能把握好互动的时机,致使在该互动的地方没有互动,不该互动的地方却浪费时间和精力进行互动;不能很好地提出互动话题,比如教师的互动问题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没有在学生中引起广泛的共鸣等。

3.课堂的教室布局局限了学生的互动积极性

那种传统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坐在讲台下的教室布局,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对话形式,它强调的是老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感觉有压力,和老师之间有距离感,不能放松地进行互动。老师应该站在学生之间,作为一个平等的主体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

4.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且课堂互动的形式单调

排除老师互动点的设计不合理,互动时机的选择不适宜的原因之外,学生对这一新的教学模式的适应亦有一个过程。

实现有效师生互动的途径基于师生互动在中学英语课堂的现状。我以为,中学英语教师在充分理解互动的实质和内涵的基础上,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使师生互动更有成效。

1.提倡民主平等

师生之间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此处的平等包括认知和情感两方面。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展开对话,相互理解,真诚接纳,学生获得平等、尊重、信任、和谐等师生关系的积极体验。

2.恰当运用非言语行为

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运用得体的眼神能使学生自觉融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去。利用手势对言语进行补充,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并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增强记忆效果。

3.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力图营造出宽松和谐、活泼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其次,教师可以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做到审时度势,把握学生心理,利用“启发”和“探究”促进师生互动。

4.提高评价质量

评价是课堂中教师用以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真诚、热情、恰到好处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和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互动和交流,并激发他们参与师生互动的愿望。

四、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发挥教师创造性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外语教学走过的漫长路程中,人们逐渐悟出了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地位与关系的真谛,教师与学生这两个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既不是孤立地存在于课堂,也不是一方以强势压倒另一方,而是相辅相成,交互作用与相互构成统一的师生关系。2.有助于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为他们提供自我展现的舞台。在英语教学中,经常会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师生互动,自主活动,既巩固了新的知识点,又给他们对掌握不够的地方及时进行自我改正提供了机会。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由于“互动”教学强调了小组讨论和各小组间交流。在活动中,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织者、记录者、发言人等角色,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在小组中的责任。学生更喜欢的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大力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互动,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而对于外语教学,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总结师生互动在课堂中的实际效果,运用有效英语课堂的师生互动,提高英语课堂效益。

互动教学模式范文第9篇

一.互动教学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环境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性动态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施教和学生认知的课堂活动过程,学生与课程资源间的互动过程,学生间的互动过程,学生与大教学环境间的互动过程。与传统的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法不同的是,互动式教学将教师和学生同时纳入多维互动情境之中,以教学问题为基本教育媒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使学生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强化人与环境的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活动若以学习者为中心,他们就会更有兴趣和动机,通过与外界互动作用和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读新的信息。同时被利用的原有知识也要根据具体事例的改变而重新构建。该理论给使我们认识到:知识的建构是双向的,互动的;教师无法将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能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去发现,学生只具备主体地位,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才会在以往知识基础上形成新的构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多边教学环境的创建者,指导学生自发完成自我建构。

布鲁纳德的认知学习理论。提出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与建构主义的理论是相吻合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主要是学生的活动,教师处于从旁指导的地位。规则、原理不应是由教师灌输,而应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对所学对象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去发现,即发现学习。发现学习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理论是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关系。是指即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使学习者在小组和团队中按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学习。基于责任和信赖的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善交际能力。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形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应该是多维度的,有多种媒介参与、多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2.1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最常采用的一种互动方式。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避免任课教师的“一言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师生之问培养深厚的感情,学生从情感上接受任课教师,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提问法和任务导入法是师生互动最常利用的方式。

生生互动,就是指学生之间的互动。常用的互动方法有分组讨论、模拟场景、学生讲座、短剧表演等。它能提升学生的整体参与性,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多开口,教师要设计学习任务,并提前分配给学习小组,使学生能够有所准备,以增加课堂参与互动的人数。课前设计的内容一定要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小组学习分工具体明确,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还要具有掌控全局能力和细致的观察力,能够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英语基础积极地进行劝导、鼓励,才能收到较好的互动效果。

人机互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常见的课堂表现形式有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网络聊天室、BBS、在线答疑、网络课堂、E―mail、电子书等等。这种互动方法有其突出的优点,比如知识量大、查找方便、节省时间、更新及时、生动直观、图文并茂、引人人胜等。人机互动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场景。

2.2 课堂外互动

教师之间的互动,是教师课前备课和课后总结交流的有效方式。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应加入教学流程,而且师师互动应制度化、规范化。教师可以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把成功的教学方法统一化以促进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师师互动的形式是多样的,说课比赛;或就课程安排、教学设计、教学心得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沟交流;课堂设计展示;随堂听课;观摩教学等等。与学生一样,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教学水平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是不能缺少的。教师之间的互动,可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使原有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和完善,以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尽管教师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学生互动,但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学生真正发展英语综合能力的实践应该在课外,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课内与课外之间的互动,是以课内学习为铺垫、以课外学习为能力发展的补充方式。自主学习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课外英语学习的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爱好及将来的就业趋向有目的地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学习和操练。学校可根据学生的上机时间和完成任务的情况纳入学生的评价体系。

此外,学校的第二课堂也课外互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成熟的英语角, 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内容多样的英语广播或者学生自编自演的英语表演, 既丰富了校园文化, 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还可进行口语、演讲、歌曲大赛, 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等等。这些活动, 对于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无疑是有益的。教师要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就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 给以客观分析和研究, 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 运用在第一课堂, 长此以往, 这种“互动”也能使英语教学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

三.教师在互动教学模式中应具备的素质和遵循的原则

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成功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反应敏捷,能及时处理讨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善于与学生沟通思想,把握好讨论的话题、时间和方式等能力是决定互动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多层次、多元化交互式的互动模式中,教师要参与到各互动环节之中,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地设计和组织教学环节,要有足够的激情。教师的激情往往会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能他们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愿意成为长期互动的主角。

由于摒弃了过去全盘准备,课堂上照搬教案的老方式,教师为了进行优质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要做大量的准备,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使学生既能够充分掌握知识,又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既往的教学模式进行重新设计。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还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传授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改变学生的依赖心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要关注每位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做出表扬,学生遇到困难和出现错误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引导学生顺利地越过障碍。此外,还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不断互动中,增强信心,提高责任感和学习的自主性。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2012.12-2014. 6) 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项目编号:L12DYY024]

参考文献:

1.马武林,张晓鹏. 大学英语混合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 外语电话教学,2011(5).

2.董明.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J] 外语与外与教学,2004(5).

3.李洁莉.大学英语大班化教学中合作学习可行性的实证研究 西安外国大学学报[J],2007(9).

互动教学模式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主体;互动;探究

【Abstract】Constructs“themainbody—interaction—toinquireinto”theeducationalmodel,muststrengthenthesenseofparticipation,manifestsstudent’smainbodystatusandteacher’sleadingrole,letsthestudentstudyintheparticipation,drivingresearch,independentstudy,buttheteacheronlyistheinstructionwhichthestudentstudiesandtheactiveorganizer,letsthestudenttheacademicsocietystudyintheparticipation,theacademicsocietyinnovationandtheinteractionfunctionandthesituationstudywhichexchangesthroughtheteachersandstudents,achievedindependentlyconstructstheknowledgethegoal,achievesgoalwhichthestudentdevelopsonowninitiative.

【Keywords】Educationalmodel;Mainbody;Interaction;Inquiredinto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深化教学改革就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造性人才,下面谈谈在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中的粗浅认识。

1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意义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就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目前,它已成为研究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当今的中学生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①缺乏积极的探究精神;②缺乏主动交往的意识和行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充当着主人的角色,在共同的活动中将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和合作。

1.2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会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学生可以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他们的学习热情会被调动起来,他们的自我选择将形成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也会因此不断进行自我的调控,不断反思学习方法,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推断,一旦学生成为认识过程的主体,他们就不再被动地去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他们会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2“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目前,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单向的由老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教学模式仍明显存在,这种模式认为教师讲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它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被动的“他组织”,而不是主动的“自组织”,而不是质的“建构”过程,明显违反了“教是为了发展”,“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规律,“注入式”教学模式在短暂的时间内对学生效果明显,涨分较快,但长期来说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不利。因此,针对“单向—注入式”教学的种种问题有必要构建“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

2.1“问题互动”教学模式。首先是根据学生背景、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全课中心问题,此问题学生马上不能回答,接着设置的系列实验和问题,交叉进行的学生学习活动,逐步解决中心问题。比如高中物理“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一节先创设情景:让条形磁条插入和拔出线圈,闭合回路中电流的方向不同,让学生看到这一现象。然后再提出问题: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呢?学生通过做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概括归纳,总结出楞次定律,这一系列活动组成课堂一个又一个新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2“讨论—互动”教学模式。在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大胆重新分配上课时间,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实验、去总结,充分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作用,而不是教师一讲到底,讲得很深很细,不给学生思索的空间,学生机械地接受。例如,高中物理的“欧姆定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一边讲新课,一边让学生实验,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E=U内+U外。再如,高中物理用“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电流、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和待测电阻各一次,自己设计测量电阻的电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①测量电路如何选择?②控制电路如何选项择?③电源如何选择等?学生通过小组实验、讨论结果、并进行交流、总结,自行导出规律,自主完成知识的构建。

3探究性学习的实施形式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叫做探究学习。它包括科学探究、技术探究、社会探究、学习探究等不同的类型。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两种形式:

3.1“动手做”学习:在这种方法的学习中,教师通过设置适当。活动和任务,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去,在亲自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这一方法的口号是:“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

动手做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动手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通过亲自参加活动、实验、讨论而自主构建知识,教师可以提出建议引导学生,而不是替代他们去做。如:高中物理中牛顿第二定律一课,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数据、讨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2情境探索学习方法“例题+问题+小结”的形式组织学习材料,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釆用这一方法,教职工师不需要通过讲解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引导和辅导学生通过考察实例和解决问题,自主地归纳和发现所学的知识。

情境探索学习中的“探索”,即为学生在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包括有关思考、资料检索、调查、实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有效地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

上一篇:驱动电源设计范文 下一篇:危机意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