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机构解读三中全会公报

时间:2022-08-09 03:12:34

外资机构解读三中全会公报

12日,备受各界瞩目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落下了帷幕。之前,国外分析人士也普遍对三中全会抱有很大的热情,希望能出台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为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注入新的活力。会后的公报也引发了国内经济学家的广泛解读,其中,外资投行普遍认为,尽管有改革,但关于改革的细节比较模糊,没有超出市场预期。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

公报传递出的要点:

第一,最高决策层希望“全面深化改革”,改革领域涵盖了经济、行政和司法等,目标是建立一个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第二,国企改革并非重点;第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放在了财政、要素价格和市场体系上,也包括社会保障和行政体制改革;第四,通过减少政府在配置资源、行政审批中的作用,并规范和透明预算,腐败有望得到遏制;第五,“到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提法意味着改革具体措施的出台及落实可能会是一个较慢的过程。改革的规划设计是一回事,实质性进展则是另一回事,而后者才更重要。

公报的内容新意:

实际上,三中全会讨论了全面深化各方面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府治理和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建设等。的确,在当前阶段,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其他领域改革的配套支持。领导层的改革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和推进落实。这一小组可能由亲自领导,有助于突破一些可能来自地方政府和部委的改革阻力。这意味着,虽然三中全会公报以及即将公布的会议决定的表述可能与此前的重要文件类似,不过未来几年可能会比此前取得更多的实质性进展。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相比过去20年来使用的“基础性作用”,这一定位提升了市场机制的重要性。这表明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要素价格改革得以推进,包括利率市场化。不足之处在于国企改革看上去并没有被三中全会视为一个首要任务。

美银美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

陆挺认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并未超出外界预期。在市场看来,这份公报似乎没有涉及具体问题,特别是有关土地法和财政领域。同时,这份公报内容“极其含糊”,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形容“市场”角色的词语由过去20年里一直使用的“基础性”变成了“决定性”,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容易搞清楚这两个词之间的细微区别。

高盛高华:中央将自上而下地推动改革

高盛高华经济学家宋宇认为,公报最大的亮点是中央承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不是此前所说的“基础”作用。而且,改革将由新成立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掌舵,说明中央将自上而下地推动改革努力和协调各部委关系。

同时,公报明确表示,公有制仍将是中国经济的核心主体,这说明企业改革可能更多地聚焦管理层改革而非所有制改革。在其他主要方面,中央还对财税改革、农村改革以及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做出了着重强调。鉴于公报只是进行了概要性表述,更多细节还有待日后披露,目前评估该声明对于中短期经济增长的影响还为时过早。

标普:发挥市场作用可支持中国信用评级

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陈锦荣表示,政策制定者试图在维持国有企业主体地位的同时,显著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要同时达成上述两个目标,需实施重大改革,以确保中央政府恰当处理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当前的情况与此还有较大差距。

达成上述目标需在实施重大政府改革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包括放松管制、依法行政以及建立服务型政府与现代财政体制。基于此,标准普尔认为,支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措施,可对中国的长期信用评级(AA-/稳定/A-1+;cnAAA/cnA-1+)提供支持。

新加坡华侨银行:政府有意于简政放权

新加坡华侨银行经济分析师谢栋铭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中国政府承诺将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深化改革,并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字里行间看到很多令人鼓舞的话语,比如,“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他还认为,此次将市场作用由“基础性”升级至“决定性”,意味着中国政府简政放权、限制干预市场的决心。

摩根大通:重新定位是“新的积极元素”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公报所强调的经济领域改革重点包括行政改革、财税改革、及城镇化、资源价格改革等,但缺少具体细节,这些均符合市场的预期。而金融改革在公报中仅一带而过,是因为“多数金融改革方案已陆续出台”。展望未来,具体措施及其贯彻实施将是改革是否能取得成功的关键,而且各项改革的进一步细节和时间表仍是进入2014年后值得观察的重点。

上一篇:下周走势决定反弹可否持续 下一篇:关注文化传媒板块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