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引进外资

时间:2022-03-11 06:03:24

金融改革引进外资

论文关键词:金融改革引进外资金融安全

论文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近年来实行的大规模单一的引进外资、边缘化内资的金融改革措施,导致大量金融资产流失,增加了我国的金融风险。金融改革要把金融和金融安全放在首位,应该探索新的改革思路和途径。

一、金融安全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金融日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融也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内外金融市场联系和相互影响越来越密切的形势下,做好金融工作,保障金融安全,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维护经济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二、我国金融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金融资产流失严重

原因有三:一是按净资产定价不合理。如何评价引进外资的得失,第一个要看的就是双方如何定价。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价格为每股1.86元,美洲银行入股建行的价格是每股1.17元。苏格兰银行入股中国银行价格为每股1.22元,工商银行的定价只有1.15元,“价格越来越低”。不仅要按照净资产来算股权出让价格,还要考虑这几家银行的品牌、客户、市场和产品。以及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海尔的品牌价值560亿元,这几家银行从规模和营业额都大大超过海尔,这里面就有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同样,我国的一些中小商业银行。由于有着特殊的市场地位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实际的市场价值往往高于用净资产等简单指标衡量的价值。在中国,由于监管当局对银行业的准入进行管制,银行特许权本身也有很大的价值。二是境内投资者被边缘化。在外资入股的谈判中,外资金融机构往往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盈利水平等指标压低收购价格,而中资银行也往往出于不同的考虑而被动地接受低价。究其原因,国有银行出让股权定价不高,一是因为银行改革还要付出很多制度成本,二是背后的文化沟通和博弈。比如,外资金融机构看到国有银行急切地寻找境外战略投资者。而且条件苛刻,需求很大。便借此要挟我们,引发博弈。中国的商业银行要在2006年年底之前达到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同时在短时间内提高治理水平,以应对国际竞争。要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引人外资金融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似乎已经成为必由之路。反过来,国内的企业或是资金不足,或是很难帮助银行改善治理结构,在这场投资热潮中似乎被边缘化了。以至有人疾呼:中国的银行能卖给老外,为什么不能卖给中国人?三是国人已付出巨大成本。在剥离不良资产之前,恐怕没有哪家外资机构愿意购买国有银行的股权。如今,经过几次剥离和注资的国有银行甩掉了包袱,轻装上阵,这是外资机构热衷参股国有银行的一个重要背景。外资这个时候以不高的价钱进入已经很干净的国有银行,可以说是“坐享其成”。毕竟。中国的银行可以享受高达3厘的利差收入,盈利能力是可观的。国内银行剥离数万亿不良资产。背后是全社会付出了代价。核销坏账之后的国有银行得以轻装上阵,未来的利润有了保证。这时候让外资进来坐享其成。很不公平。

从发展趋势来看,几乎国内所有的银行都将把部分股权出售给外资。

(二)外资在我国金融股身上享受着暴利

据一项市场统计,仅2006年,境外投资者在工、建、中、交等国有银行身上就狂赚了7500亿,加上从其他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享受到的利润,保守估计,外资1年从中国的银行身上赚取的利润超过1万亿。

近来“回归A股”之旅的建行,被机构普遍认为发行价格会超过7元/股,这对最初入股建行的外资美国银行来说,意味着有至少8倍以上的账面收益。按照建行与战略投资者之间的协议,第1个人股的美国银行除了直接以1.15元购股以外。还被授予一大笔认股期权。根据协议,美国银行可以通过期权购入的股本数目总数应该52.70714亿股。根据期权的价值规律,这份长达5年的期权协议有可能为美国银行提供难以预测的获利机会。

世界银行一份2007年5月30日公布的《中国经济季报》揭露了冰山一角:新股发行定价严重偏低意味着国家损失。该报告毫不客气地说,原始股投资者是受益者,但大多数原始股都被机构投资者和其他大投资者持有,此外。上市公司管理层也从中获益。

撇开定价高低不说,在“配售到原始股的”机构投资者之前进入这些银行的外资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世行报告指出,中国银行股被贱卖。问题并不在IPO(股票首次公开发行)环节,而是出在此前引入外资的定价上。

经过汇金注资、财务重组后的建行,现在被认为是4大银行中资本庞大、净资产质量高、盈利能力强、收益回报高,并且具有垄断经营资源的国有商业银行,但在它上市前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却定价极低,当时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分别斥资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购进了建行9%和5.1%的股权,每股定价仅为区区0.94元港币。

中行、工行也没有避免入股价格过低的命运。2006年。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及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入股工行,收购约10%股份,收购价格1.16元/股。此后,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共投资中国银行51.75亿美元,入股价格1.22元。

由地方政府主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未能逃脱低价“宿命”。2003年底进入深发展的新桥以12.18亿元就掌控了一家总资产3800多亿元的银行董事会。以后,新桥在不到3年时间内在深发展上的账面利润已经超过100亿元。兴业银行引入恒生银行、IFC等三家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入股价为2.7元,而以兴业近期的股价计算,仅恒生银行的账面收益就高达350亿。2004年平安香港上市前,通过定向增发进入的汇丰获得超过1000亿元的账面利润。

三、金融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在防止经济殖民化的情况下尤其需要避免金融领域的殖民化趋势

在现阶段,我们需要警惕一切旨在使中国经济殖民化、拉美化的理论和政策,需要全民特别是掌控大量经济资源的领导干部树立起经济意识。

(二)必须认真考虑国内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升值趋势、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等因素,重视把握对外开放的时间和节奏

在现阶段,需要及时制止各个金融机构竞相甩卖金融企业股权的现象,避免各级政府和部门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为名,通过鼓励外资参股控股金融企业的制度和规定,主动地为外资进入中国进行人民币升值套利提供便利。

(三)在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过程中。需要把“外资引进来战略”和“内资走出去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

中国本土资金“走出去”比“外资引进来”难度大得多,受到重重阻拦。因此,特别需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苏格兰皇家银行入股中国银行10%的股份,作为对等的条件,中国汇金公司也可以入股苏格兰皇家银行10%的股份,至少应该拿到参股的权利或期权;同样,汇丰银行入股交通银行19.9%的股份,作为对等条件。中国汇金公司可以按照市场价格参股汇丰银行19.9%的股份,具体形式可以通过汇丰银行向中国汇金公司定向增发股份的方式来完成。保险、证券、基金管理、信托、租赁、担保、汽车金融等等金融机构,都可以采取上述方式开展国际间的合资与合作。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这种不平等、不对等的开放策略。

(四)发展本土的投资银行,同时,必须请本土的投资银行充当财务顾问

国内大公司、大银行的重组与合资,必须使用本土的智囊团,不能聘请境外的智囊团。商场如战场,我们很难想象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参谋部工作是聘请日本人或外国人来完成的。遗憾的是,国内金融机构以及其他重要企业的合资、合作、境外上市都是聘请国外机构来承担“参谋部”的工作。也许是由于部级的银行瞧不起局级、处级的投资银行,迄今为止,没有哪家金融机构的合资是聘请海通证券、中信证券、广发证券等国内著名投资银行来承担估值和重组的财务顾问的。如果没有使用本土的投资银行,如果靠拍脑袋决策或聘请境外机构充当财务顾问。那么,定价偏低、贱卖股权甚至自断企业前程将在所难免。

(五)通过制度创新,探索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之路

中国的金融企业可以通过“所有权保持国有、管理权民营化”的方式,以低成本的代价。建立起金融产业的治理结构。以交通银行为例,不必要以出售控股权给汇丰银行、今后每年要付出40亿元以上利润的方式来完善治理结构,而可以通过银行管理权借助市场化授权的方式来完善银行治理。具体做法是:1通过优秀的金融企业管理团队比如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联等管理团队作为主要发起人。设立多家“银行产业管理公司”;2各个“银行产业管理公司”提出具体的银行管理方案,包括高薪引进境外各级管理人才等,并通过市场化竞标,把交通银行的管理权包括人事任免权交给中标的“银行产业管理公司”;3交通银行的股东拥有所有权并行使完全的监督权。中标的“银行产业管理公司”行使完全的经营管理权,即通过市场化授权的方式,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把政府和银行分开;4交通银行的股东没有出让和稀释股权,可以享有完整股权所带来的利润,而“银行产业管理公司”可以按照约定的比例提取管理费。5在合同期满之后,股东可以通过招标,重新遴选更优秀的管理公司。6外资金融机构可以挟带管理经验和技术在“产业管理公司”的层面上进行合资合作,从而避免金融企业如银行股权的丧失。我们建议未被外资控股的金融企业应该采取这一改革模式。任何改革措施都必须看到长期的成本和代价。“保持所有权国有、推行管理权民营化”的中国金融市场化之路的特点是改革效果好、改革成本低,没有后遗症。

上一篇:农银市场定位管理 下一篇:币升值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