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面临的风险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09 01:48:59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面临的风险与对策研究

【摘要】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正艰难复苏。许多标的相较危机前都处在价格低点,于是催生了一波我国企业赴海外收购投资的热潮。为了更好地为其他中国企业提供投融资的金融服务以及顺应人民币国际化的大潮,中国的商业银行也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银行已经入选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然而,面对不同的法律与文化环境,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本文总结了针对银行业国际化风险的已有研究,分别从国别风险、合规风险、经营风险等多个角度深度剖析了具体的挑战,并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希望对银行的国际化战略有所启发。

【关键词】商业银行 国际化 国别风险 合规风险 经营管理风险

一、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风险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对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讨论较多,但集中关注国际化风险的文章较少,考虑到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能否真正实现国际化的重要基础,本文就目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重点关注的国际化风险进行了整理。

2010年出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对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国别风险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此同时,也给中资银行对国别风险的研究定下了基调。2012年,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对全球区域风险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中资银行国际化过程中的国别风险,并给出了相应对策。[1]中国工商银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温信祥从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政策变化谈起,探讨了由监管变化引发的经营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应对措施。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樊志刚以及林颖、马莉媛等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所面临的风险。[2]中国农业银行国际业务部孙伯银重点阐述了在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中将会面临的竞争力、海外管理能力的挑战。中国建设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杨爱民从国际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海外人才方面分析了中资银行国际化的风险,并着重探讨了针对大型银行国际化的应对措施。招商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葛兆强较为完整得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本土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解决方案。中国银行副行长岳毅就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的风险管理问题,从银行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全面风险管理的方案。

二、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国别风险

根据2010年出台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国别风险是指由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变化及事件,导致该国家或地区借款人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拒绝偿付银行业金融机构债务,或使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该国家或地区的商业存在遭受损失,或使银行业金融机构遭受其他损失的风险。”[3]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财政金融、宏观经济、政治外交、社会安全、制度环境等五方面面临国别风险:欧元区经济体复苏进程一波三折,加剧财政金融金风险;亚洲主要国家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美国及其他发达经济体取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均为宏观经济带来不确定;中东、北非地区以伊朗核危机为核心仍处于高危时期,带来政治外交压力;美洲区的贫富差距增大,加大社会不安定因素;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资源短缺,进一步恶化该地区的制度环境。

(二)合规风险

金融危机过后,各国监管机构痛定思痛出台了许多新的监管措施以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这些新举措对境内金融机构的运营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进程中的合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合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国内外监管新标准提高了海外机构全面风险管理实施的达标要求。各国纷纷在资本监管、业务与产品监管、跨境监管、大型金融机构监管等方面出台了更为严格的标准,防范金融危机。其次,多头监管加大了银行海外分支机构风险管理实施的复杂性。国际监管新规对中国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提出了更多的宏观审慎及微观审慎要求。但与此同时,各国监管当局对监管新规的实施态度并不明朗,这就有可能会导致母国和东道国监管规则不一致,从而使得海外分支机构很难同时满足母国和东道国的监管要求。最后,并表的监管要求加大了商业银行跨境、跨业风险管理的难度。集团并表管理不仅仅是财务管理和监管达标问题,而且涉及到战略协同、文化认同、风险控制、人员管理等重要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会计并表向管理并表的逐渐转变将会严重冲击到银行集团海外分支机构的管控模式。[7]

(三)经营管理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来自于本土化经营风险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离岸人民币业务风险。首先,银行在国外拓展业务,除了需要考虑基本的政治、经济、金融、银行管理等因素外,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因素也需要把握。其次,直接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成本较高且盈利困难,且目前我国境外收购的企业,有三分之二处于亏损状态。这说明客户的海外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中资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也因此面临困难。再次,对于多数中资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来说,成立时间短,业务刚起步,很难全面了解境外交易对手和客户的信用状况,因此其面临的信用风险不容忽视。其四,尽管人民币在新加坡、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认可程度高,但由于当地缺少人民币清算体系,导致银行缺乏稳定的人民币资金来源。其五,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增加会加剧银行资产价格的波动,甚至会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最后,我国仍处于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初期,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尚缺乏熟练掌握全球市场规则和产品特性的专业人员,规章制度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信息系统功能有限等因素都会引发操作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风险应对措施

(一)国别风险的应对措施

各大商业银行应根据境外地域风险特点实行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战略,并构建全球风险管理体系,加强统一管理。首先,厘清区域风险特点,规避境外经营网点拓展进程中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应对海外重点区域进行结构优化,工作重点放在拓展区域风险相对较小且与我国贸易往来较为密切的地区,规避区域风险较大且文化差异较大的区域,进一步降低国际化的区域风险水平。其次,采用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规避境外业务可能面临的经济金融风险。亚洲区是我国商业银行海外业务拓展的重点区域,积极推进商业银行的本土化进程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欧美等成熟金融市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拓展以完善牌照功能为主,将欧美分支机构打造为全行金融市场业务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平台。再次,制定差异化风险管理体系,规避区域风险管理“一刀切”现象。我国商业银行应逐步加快构建覆盖全球机构和表内外业务的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全球各分支机构风险管理的战略统一。在构建出完整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区别构建不同地区的风险评价体系,熟练掌握当地风险特点以拓展业务,避免出现区域风险管理“一刀切”的问题。最后,增强统一管理力度,规避各分支机构无序竞争风险。未来全球区域风险因素可能会逐渐增多,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探索有效的区域统一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区域内机构间的差别定位、优势互补、战略协同,培养中资银行在战略区域的整体竞争优势。

(二)合规风险的应对措施

为应对合规风险,中资银行应着眼于分支机构拓展方式和海外机构风险管理方面。对于网络拓展的策略选择,采取战略并购与自主申设两种方式。对于首次拓展业务来讲,在准入门槛较低、法律和监管制度健全、信贷业务资源丰富的地区,可通过设立分行的方式发挥集团优势;在准入和监管严格、经营风险较高的地区,可通过设立子银行的方式建立防火墙;对于监管严格,但并购机会较多的地区,可通过收购当地银行的方式进入。对于非首次拓展业务,有已设机构的地区,可通过兼并重组、机构整合的方式实现有效扩张。[4]

加强集团管控和风险统筹规划,提高海外机构风险管理的力度。首先,在符合监管要求、尊重海外机构董事会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扁平化、矩阵式的风险管理架构,充分发挥集团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作用,加强集团集中管控与统筹协调,完善风险报告路线和决策路线。其次,要加强合规管理。海外机构要全面掌握母行和东道国的双重监管、法律要求,学习当地同业先进经验,建立有效信息沟通汇报机制,统筹推进跨境、跨业风险和国别风险的研究,保证风险偏好的有效传导及依法合规经营。

(三)经营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迅速,银行业水平不断提升,但较之欧美等发达国家,我们的差距仍然较大。我国商业银行在向海外拓展时,必须加强服务和管理,将自身做强,才是更好地向外发展的基础。

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现代商业银行体制和机制,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丰富创新产品,建立优势品牌。建立专业的国际化发展机构。组建由专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业务骨干组成的银行并购团队,制定明确的机构规划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完善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并表管理水平。通过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数据管理框架等措施,不断改善数据质量,提高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加快境外分支机构数据库基础建设。

统筹资金,提高效率。在离岸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中,各国人民币的供求不平衡是主因。中资银行应打通同业融资渠道,统筹运用境外人民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平衡发展,控制风险。发展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关键要素是保持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正确对待长期与短期利益,协调统一发展速度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四、结论

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与人民币国际化是当前的两个客观趋势,也要求中国的商业银行以更快的步伐和更大的创造性去满足企业以及国家的需求。然后,因为缺少相关的海外运营经验,面对可能出现的国别的、法律法规的以及经营上的风险,银行的国际化之路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全面地总结了这个方面已有的研究工作,为每一种挑战提出了深入的分析,并逐条地提出了应对这些风险的措施,为我国的银行业在思考国际化过程的战略规划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全球区域风险与中资银行国际化[J].金融论坛,2012(11).8-16.

[2]林颖,马莉媛.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参考研究,2012(59).71-73.

[3]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国别风险管理指引[S].银监发[2010]45号.

[4]姜欣欣.中国应积极主动参与国际金融新秩序重建[N].金融时报,2010-7-12.

[5]孙伯银.银行国际化崛起之路[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6]葛兆强.商业银行国际化:挑战与策略[J].西部金融,2008(11).8-11.

[7]岳毅.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J].国际金融,2011(8).3-6.

[8]杨松梅.“人民币国际化与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研讨会发言摘要[J].金融论坛,2012(9).78-80.

[9]温信祥,王佳佳.后金融危机时期中资银行国际化的路径选择[J].金融论坛,2010(7).50-57.

[10]杨爱民.大型银行国际化的策略选[J].中国金融,2013(5).54-56.

[11]林颖,关小虎.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我国银行如何应对海外新商机[N].国际商报,2012-3-23.

上一篇:私募股权基金与公司治理 下一篇:终端销售提升措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