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魔法”

时间:2022-08-09 01:47:01

阅读的“魔法”

【关键词】阅读;逻辑;设计;共享实践

【中D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2-0073-01

读了“博爱:一所图书馆中的学校”深感着迷和欣喜。无论是“着迷”还是“欣喜”,都源自于博爱小学对阅读的创造性理解和创造性实践,从而使阅读所蕴藏着的力量充分释放出来,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我姑且称之为阅读的“魔法”。从“诗意”的角度看,博爱小学把一所学校“重建”为“图书馆”,或“放进”图书馆,意味着什么样的“诗意”和“创造”?

一是使学校教育真正回归到学习的逻辑。儿童的学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显然是在学校教育之前,在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时候,在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时候,在认识世界中的每一样物体的时候。教育的逻辑起点是学习,是具有儿童特点的学习,是符合儿童认识规律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或广义的阅读从儿童每天睁开眼睛看世界就开始了,然而学校教育却重新定义了学习的概念:在课堂教学的特定时空下学习课本并完成学习目标(测试合格)才算是学习。如果说图书馆让我们拥有了一种广义的教育,就是因为图书馆里的阅读和学习是一种符合每个人兴趣和意愿的阅读和学习,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自由阅读和“深度学习”。于是,让学校教育回归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学习,具有自然、自愿、自由的特征,而又不失学校教育(连续性、递进性、系统性、反复性的符号学习)的自身特质,将学校“放进”图书馆,将学校改建为“图书馆”,确实是一种了不起的“创意”,甚至笔者以为是一种新型学校的未来趋势。

二是如何将学校“放进”图书馆的思路和设计。博爱小学承认,他们认识的起点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即因为图书馆太小,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阅读和学习需求。他们坦言不想再建一所“工厂式”的学校,不想再建图书馆远离学生的学校,于是一个大胆的设想浮现出来:若整个校园都成为图书馆,让每一个学生浸泡在“书籍”之中,将会如何?这是一个充满了教育想象力的伟大的设想:是将阅读环境、阅读对象、阅读主体融为一体的“工程设计”,而现代工程技术和学校人文关怀正好能够提供这样的支撑。更为重要的是围绕“阅读”所开发的课程,博爱小学称之为“博爱生命课程”,不仅将阅读与活动、阅读与实践、阅读与生活紧密地勾连起来,而且将阅读与生命、阅读与亲情、阅读与爱心、阅读与勇气、阅读与探究等儿童成长的内在需要结合起来。阅读由此完全超越了学科界线、超越了课堂教学、超越了年级限制,成为儿童认识世界、自我成长的重要方式。这种发生于“阅读”并进行有效扩展的课程将会融入学生整个“生命”过程,伴随着儿童在阅读过程中的人类文化积累和创造的生命体验,成为儿童精神成长的重要基石。

三是将学校“放进”图书馆的师生共享实践。这样一种共享实践是通过“学习社区”的概念实现的,而学习社区的“物质形态”是教室与教室、楼与楼之间的“连廊”。一楼是阅读共享街区,二楼是红领巾街区,三楼是开放式阅读馆,四楼是数字科技创意街区,在这四大学习社区或阅读街区中,师生共同实践、共同创造、共享快乐,体现了图书馆阅读的自由学习、深度学习、开放学习的本质特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学习的所有特征:自然的、自在的、自由的,因而从根本上是快乐而幸福的。

从这样的意义上,我说这是一种“真实的诗意”,而创造这种“真实诗意”的“魔法”的,是回归到儿童阅读本义的博爱小学,是博爱小学的师生释放出了儿童真实阅读的能量,从而使阅读本身不断增值,具有了儿童成长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上一篇: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思路 下一篇:在共同体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