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学科渗透题分类解析

时间:2022-08-09 09:33:33

中考语文学科渗透题分类解析

学科渗透题是命题者有效利用其他学科的语言信息或知识串联成具有一定问题情境的知识网络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判断、综合能力等。综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主要是将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化学、数学、英语等学科的知识渗透其中。想了解更多中考信息和相关导向,请移步酷咖网(.cn)!

1渗透物理知识

例1 (2013年贵阳卷)提取下面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弹力”下一个定义。(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弹力是

①弹力是一种力。

②弹力是物体在外界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的。

③弹力是物体要恢复原来形状时产生的。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把分句整合成一个单句的能力。考查了对物理知识“弹力”的理解。考生可以从三句话中提取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整合成一个单句。仔细分析三句话,简单地说“弹力”是一种力,是一种什么力呢?考生要把第②③句糅合在一起,把枝叶部分删去即可。参考答案:弹力是物体在外界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时产生的一种力。

例2 (2013年贵阳卷)阅读下面材料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作答。

材料: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时,可以直接提取公因式,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当多项式的各项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

材料主要介绍了运用 ① 来解决因式分解的数学方法,强调了运用该方法时的两种情形。材料中涉及到的两种情形分别是: ② ,③。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结合提取公因式考查考生对这一数学知识的了解能力。考生需要仔细审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结合题干的要求,从中提炼出主要内容填空即可。参考答案:①提取公因式法;②当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时;③当多项式的各项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

例3 (2013年贵阳卷)在离别之际,同学们心里一定会荡漾起对老师的许多感激怀念之情。请联系生活,仍然以“老师”为题,模仿歌词中相应的句子,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第一段:在这离别之际,我们别情依依,走一回校园的小路,踏一回教室的楼梯,心中荡起甜蜜的回忆。再见吧同学!再见啊再见!亲爱的同学再见,盼望你早日成功的消息。

第二段:在这离别之际,我们有千言万语,看一眼先生的白发,摸一把老师的坐椅,腮边挂满滚烫的泪滴。再见吧老师!再见啊再见!敬爱的老师再见,请接受我们深情的敬礼。

――歌词《告别母校》(作者:田德芳)

在这离别之际,我们有万千思绪, ① ,

② ,胸中荡起感激的涟漪。再见吧老师!再见啊再见!敬爱的老师再见,您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里。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的仿写能力。要求考生结合歌词中的内容去仿写毕业时对老师的依恋之情。考生结合题干,从歌词的两个段落中找出一句模仿去写即可。音乐讲究节奏美,所以考生在模仿时应注意句子的节奏音韵的美。参考答案:①听一番先生的教诲,翻一回老师的讲义。②挽一回先生的臂弯,寻一遍老师的足迹。

例4 (2013年黔东南卷)经常阅读名著,可以进一步丰富你的语文知识。生活中有许多家喻户晓的成语或典故就来自古典名著。下面所选内容就是现实生活中常用到的,与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相关联,请你在括号中写出相对应的小说人物。

⑴( )――“大意失荆州”;

⑵( )――“赔了夫人又折兵”;

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考生必须熟悉这三个成语、典故的出处,然后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思考该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与之有关的历史故事,多角度广泛思考人物的所作所为,这样才能按要求作答。参考答案:⑴关羽;⑵周瑜;⑶诸葛亮。

例5 (2013年昆明卷)语文书中精彩的名著故事吸引着第一小组的同学。他们为“名著故事会”准备了【A】【B】两幅插图,请你任选一幅,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们讲述图中的故事。(80字左右)

A图《汤姆索亚历险记》 B图《儒林外史》

我选【 】图:

【书中景】

【解析】此题涉及美术上的封面及插图,间接考查了学生对美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同时也直接考查了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情况。参考答案:A图示例:各位家长,这幅图讲述的是汤姆和蓓姬在洞中历险的故事。两个孩子在洞中迷路,因找不到出口,蓓姬十分害怕,当蜡烛快要熄灭时,蓓姬绝望地哭了,汤姆用尽各种办法安慰她。B图示例:各位家长,你们好!这幅图讲述的是范进中举的故事。范进听到自己中举的消息后,把两手一拍,笑了一声,说道:“我中了!”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众乡亲忙着施救。

上一篇:边听边算 心中有数 下一篇:中考英语非谓语动词考点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