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08-08 10:06:26

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 要】新课程强调,数学课应是活动课,且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活动。由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变为 “师生互教互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互动式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今教育发展的主题。为了新时期的教育发展,使学生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广大高校中普及创新新式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了时代所趋。师生之间采取的互动式教学的新模式,无论从哪方面看来,都是十分符合新时期创新化、多样化教育的要求。

一、互动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互动式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互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督促,进而教授知识、技能,是学生达到各方面的协调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一般都有着固定的方法和顺序。通常先提出所要教授主题,然后就这一主题来提出相关的问题,接着师生进行具体的思考与探讨,在讨论的过程中由教师渐渐的引导学生想正确答案的方向靠拢,最后进行总结,以归纳性的语言对整体的互动过程做出相关的评价。

二、提高数学课堂互动性的策略

1.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高中生的逆反心理、嫉妒心理等异常心理常常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心理距离,态度分歧,兴趣背离。教师也就很难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教学,学生也很难给予教师以积极配合。要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协调,心理距离小。

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人际交往互动、情感交流、思维碰撞、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的过程。而交往是这个过程的支持系统。学生自主活动与人际合作需要相互支持,平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间相互团结、友好关系,有利于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使其乐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大胆地猜想、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需要教师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嫉妒心理。在学生有困难时,教师要主动地倾力相助,细心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异常言行,及时与学生谈心。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敌意与戒备心理,化解同学间的小矛盾。要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班集体的温暖,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

2.创设好的数学问题、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有意义。为此,应在课堂上给学生适当地点拨、示范,指导学生提问的方向和思考问题的途径,教给学生正确的质疑方法。在教学设计上,应多给学生一些探索、猜测的空间,逐步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谓数学情境,就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数学情境的创设,其素材可以源于生活,源于数学本身,还可以源于其它相关学科。在此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呈现刺激性的数学材料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离开了数学情境的创设,数学问题的产生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因此,创设数学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合作学习的欲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创新思维。

3.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数学课应是活动课,通过多开展数学活动,丰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树立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数学课应尽量为学生创设交流与合作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能交流地学习数学和学习数学地交流。

在小组数学活动中,学生获得的不只是知识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方法等。课堂互动的成败,关键要看教师是否敢放手,是否会引导。首先教师要敢于放手,要敢于放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自由探索、自由讨论、猜想。同时,要把活动的目的与要求明确地告诉学生,使学生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使课堂互动性更有效。

我在数学课上常采用“组内合作交流”和“组与组之间竞争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数学地表达,学会质疑,互问互答,鼓励学生超越老师。尽量多创设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参与合作交流,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类比、推断、归纳总结等活动。

4.完善评价和激励机制,使学生乐学、勤学

在数学课堂中,巧妙地运用激励性语言,撩拨学生上进心和创新的欲望。尽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书本的质疑,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要相信任何一个学生都可变得更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激励每一位学生,使其进步。切记“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要激励学生,还要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帮助其树立理想,增强信心;要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消除挫折感;让学生学会“避已之短,扬已之长”。塑造好学生健康的人格,才有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好地互动。

上一篇:初中化学实验开放教学的探索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语言运用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