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生探究性教学初探

时间:2022-08-08 01:29:56

新课标下高中生探究性教学初探

【摘 要】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实施和深入,促使我国教育教的改革与发展,高中生物教学一出来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新课程表明“科学探索作为发现科学的事实、在科学教育中有重大意义”。如何在日常教学中体现“探究”理念,并在学生学习过成中能得到培训与训练,而真正把学生的发展目标落实到教学中每一个环节。?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各种教育教学理念与创新层出不穷,有效地提升了生物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受教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生物科学教育的质量,是我们每位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在新课程改革的这种新的教学形势下,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对高中生物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物教学;生活情境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课程是指要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作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课堂教学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切学生的生活情路,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不断的超越现实生活。随着新课程的教学实施,目前现状来看,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么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促使学生将书本知识转换为时间能力,我们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

1.授课时要注重并改进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课堂的生活化具有相对优势,因为生物与人类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但是,对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相关现象,学生一般不太注意,更不会探求这些问题的原因。因此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丰富的物理知识。教师在教学生物是以教材为依据,进口学科特点进行导入,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经了解的到知识背景出发,同时还要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样素材可以提供到教学之用。生物教学内容与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具有紧密的联系,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如果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切入新课教学,让生物课富有生活气息,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唤起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生物的热情,体会生物与生活同在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矿质营养”前,可以这样设问导课:①?“户养的花为什么要定期松土?为什么要选择肥料?”?②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郊区蔬菜或花卉基地了解“无土栽培技术”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例如在必修1的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这一节让学生说出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并且教师可以补充为什么喝奶粉的小孩会出现大头娃娃等现象,原因是什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问题探讨中给出的是DNA指纹检测在案件中的作用,并让学生自己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的方面的应用。为什么DNA有这些作用,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出课题。因此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生物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

2.要改革教学方法,优化生物教学过程。

2.1 现实生产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问题,生物及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学习生物的母的在于用生物和生物知识来解决问题。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往往比较正式解题技巧的训练,却忽视了学习的分析,同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与实践。因此加强教师要善于挑选与时俱进的生活题材进行教学,增加探索教学在课堂中切实可行,?探究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

2.2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的手段促使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能充分考虑生物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站在生物学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例如“细胞增殖”教学中(1)从细胞变化的角度分析,[1]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2)情景铺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这种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以学生认知结构内的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生物事实材料,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创设铺垫型的问题情境。学生可以通过问题出发通过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的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联想,变化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新问题,通过探究学会如何解决问题;正确表达自己的观念;培养自己的基本实验技能。所以我们经常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或现象。

2.3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在课堂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增强学习生物的探究,长期以来生物学的科目都采用“囫囵吞枣”。为提高课堂的灵活多样性,大量运用科学类比方法,开展教学,类比法是根据两个研究对象的相同或相似方面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一致性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推理形式。与归纳和演绎不同的是,类比是从特殊到特殊、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例如:在教学高中模块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主动运输”的知识点时,就利用一个学生很常见的事例去进行类比:当我们来到河边要到对岸时,需要船工用船渡过对岸。其中,河相当于膜,船相当于载体,我们必须付钱相当于能量。这样一类比,学生对主动运输的过程及特点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然后就可以进一步分析主动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

3.应用生物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现象。在[2]科学研究中,经验性材料的获取仅靠观察法是不够的,许多情况下还要通过实验。同时,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正如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所说,观察是收集自然界所提供的东西,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人们所期望的东西。比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生活经验,提出自己对向光性现象希望了解的问题(如:是光影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了植物不同部位生长速度吗?植物生长的部位在哪里?向光性原因、感受光刺激的部位、不同植物的向光性表现是否相同等)。 在讲授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时,其中一些简单的实验,如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中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弯曲生长部位等,这阶段的探究教学可以让学生利用玉米的胚芽鞘进行实验。这样可以是学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生物课本上的知识掌握,结合自己的实验设计,通过反思、比较,进而完善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具有广阔的实践空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的机会,适当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生物学习从教室引向社会,

4.结束语

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生物教学,就是在生物教学中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日常教学,特别是在以实验探究为特征的生物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意识、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2)445-47.

[2] 王仁君.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1(11)76-78.

上一篇:如何提高高职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能力 下一篇: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