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管理创新研究

时间:2022-08-08 10:23:56

高职学生企业顶岗实习管理创新研究

【摘 要】分析高职院校关于企业顶岗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顶岗实习模式创新、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执行组织创新、职业发展指导教育改革等创新方法。

【关键词】高职学生 顶岗实习 问题 对策 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83-03

顶岗实习,是指高职学生修完所有课程之后到企业相关岗位进行实训的实习形式。实习学生除有学生身份外,还兼有企业学徒的身份,他们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基于这一特点,顶岗实习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不是个别地方和个别院校,而是全国性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背后存在着较大的隐患,是大家共同担忧的。

一、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1.身份转换不顺畅,不能以职业人的心态和意识对待实习岗位。学生心理还停留在学生阶段,面对新的环境思想准备不足,不能及时自我调整和适应新角色。这主要和职业发展指导中的职业素养和企业文化的教育和培养有关。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养成。主要是价值观没有达到知行合一的程度。岗位意识较差,责任心不强,没有敬业精神,缺乏团队协作,缺乏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缺少互相尊重、关心和帮助的意识和热情,缺乏以诚待人、友善和睦的处世态度和方法。

3.以自我为中心,优越感太强,期望值得过高,频繁更换实习单位,给实习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4.心理素质差,受不了挫折。信心不足,自卑心理强烈或怀有不正确的就业观念,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积极应对和克服,相反是埋怨、逃避或者闹事。

5.组织纪律性不强,致使管理上有安全隐患。主要表现为学生随意离开实习企业。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顶岗实习存在管理真空,学校管不到,企业管不了。

(二)学校方面

1.忽视了高职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和人生价值的需要,忽视了学生价值追求多元化、实用化、功利化倾向的客观情况,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2.忽视了高职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行为方面所存在的困惑和冲突,导致学生教育和管理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

3.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建设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点:顶岗实习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机构及人员的责、权、利没有很好地统一起来,人员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校内和校外管理相脱节,即校内一套管理机制无法延伸到企业。

4.实习指导老师严重不足,顶岗实习管理方式以“巡回式指导”方式的比较多,而采取“全程式指导”的比较少,管理不到位。原因有三:一是教师少,教学任务重,严重阻碍教师参与顶岗实习管理;二是能够深入企业并与企业一起管理学习的“双师型”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三是顶岗实习学生分布较散。

5.校企合作的深度不足以促进产学紧密结合,以及实践教学及职业发展指导体系更好地实施,不利于顶岗实习目标的实现。高职教育需要企业的合作和支持,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校企合作只靠双方的需求互补。但高职院校之于企业优势太少,因此,顶岗实习很难完满地完成实习目标。

二、顶岗实习管理创新策略

(一)顶岗实习模式创新

提高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合作深入程度,不同专业充分挖掘并发挥自身优势,参与行业、企业、地方政府或社会相关工程或科研项目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工程或项目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解决实习指导老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以及实习学生分布过散致使顶岗实习难以管理和实习目标难以实现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和实践,我们成功采取了集中和分散结合的灵活的顶岗实习运行和管理模式。比较成功的模式有:

1.校办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学校以制度规定校办企业无条件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按照校办企业的管理办法,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办企业沙塘林场、柳州永翔木业有限公司、林业组培厂、林业贸易公司、艺景园林工程公司等,既是生产企业,又是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

2.订单办学合作企业安排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实行2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湛江信威工艺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办的“信威班”就是其中代表。

3.项目合作开发式顶岗实习。这是一种2年在校内学习、1年到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并实施设计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该模式的实施以家具专业班顶岗实习为代表。学生被派到桂林森林美、佳美、金鹰、越秀家具厂和柳州南荣、志光家具厂等企业领受新产品设计任务,然后在学校老师和企业专家指导下完成专题设计,设计方案获企业审批后,在带班师傅的指导下生产加工自己的设计产品,由企业投放市场,根据产品销售情况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成绩。

4.外包工程式顶岗位实习。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系直接服务社会或行业企业,通过对外承担生产项目(工程),为学生创造顶岗实习机会。园林工程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业务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的基础上,组织和推荐教师服务社会,以每年承担不少于20项的校外企业生产项目,创造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实习机会。生态工程系服务广西林业,先后承包了全区32个县市森林资源调查等项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顶岗实习机会。

5.课题引领式顶岗实习。这种顶岗实习,往往由企业委托、教师立项研究,利用研究过程的实验活动,以及出成果后的技术推广等,安排学生参与顶岗实习。

(二)职业发展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按照“一线两翼”、“三位一体”的策略开展职业发展指导教育教学改革 ,即以技能为主线,以知识、素质培养为两翼,兼顾可持续发展;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思政课程和第二课堂素质养成体系三位一体,把职业发展指导融合到高职三年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结合高职三年的教学和管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核心价值观、就业观念、纪律法律、社会公德、团队协作精神等的教育、培养,彻底改变以往重视技能忽视素质以及价值观就业观教育的错误观念和做法。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为教育目标,有计划、前瞻性、针对性地从根本上解决顶岗实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三)管理制度创新

1.打破顶岗实习管理机构的常规格局,下放管理权限,发挥专业系优势,以制度赋予专业系在顶岗实习方面责权利三者统一的管理权限。以往顶岗实习管理机构主要由就业处、教务处和专业系构成,就业处和教务处作为职能部门大包大揽,专业系不能发挥懂专业、知行业和企业联系紧密以及在教学上管理上直接领导学生的优势。机构和管理制度改革后,在顶岗实习管理方面责权利三者统一的专业系,科学分析管理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及人员配制,制订切合实际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教师、辅导员等关键人员的主导作用,特别是辅导员这一最深入、最贴近学生并全程参与学生管理的角色的作用。

2.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突出几个方面的导向作用:一是把与企业合作情况作为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和人员(特别是专业系)工作绩效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促进校企合作双方共赢;二是转变观念,把管理为主转化为服务为主,管理和服务双管齐下,建立健全一系列相关制度保证跟踪服务全程实施;三是规定专业教师每年下企业实践锻炼不少于一个月;四是规定校办企业对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方面的义务以及政策优惠;五是实习评价直接和学生毕业、升本、评优评先等挂钩。

3.抓大放小,下放权力,鼓励专业系根据专业特点和学院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探索并建立满足复杂多样的顶岗实习形式的管理需要的管理机制。在顶岗实习新的管理制度引导下,各专业系在规定权限内,对本院“实践教学体系”、校办企业顶岗实习以及校企合作形式等进行长期的探索、研究和总结,探索灵活多样的顶岗实习的管理、服务和评价机制。根据不同的顶岗实习形式,制订相应的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方便校企合作的可操作性很强的管理办法、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满足了复杂多样的顶岗实习形式的管理需要。

4.评价机制创新。探索一套融实习指导和学生思想、纪律、安全教育和管理为一体的适合在企业中实施的顶岗实习管理和评价机制。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综合实训以及在校办企业中的顶岗位实习等,都有严格的管理规定和评价标准。但多年实践经验表明,在校期间实施的综合实训或顶岗实习管理规定和评价标准,不适合在企业顶岗实习中使用。原因有三:一是在企业中,这些过于复杂的考核内容,企业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和过多的精力配合完成。二是企业能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工作相对是单纯的,技能也是单一的,不可能像在学校实训期间那样对学生进行多项技能的考核。三是学院顶岗实习管理机构人员严重不足以及顶岗实习学生过于分散,不可能沿用校内实施的评价标准对每一个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因此必须根据实际对评价机制进行适应性改革,探索新的适应企业顶岗实习的管理机制,即进入企业后的顶岗实习,主要从职业素养、适应能力、工作态、出勤考核、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应变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也就是说重在对职业素养的考核,而职业技能的考核退居其次。这套机制主要有几个重要部分:《顶岗实习学生信息表》《顶岗实习学生实习单位申请表》《顶岗实习学生表现月考核表》《顶岗实习学生总结鉴定表》。涵盖了从申请、汇报到考核鉴定等实施管理中的几个重要而关键的节点,使顶岗实习管理具体可行,操作性强,很好地实现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跟踪管理和服务。

虽然这样的适应性改革不尽如人意,但在高职教育发展有待进一步改革,企业为高职教育服务的义务没有通过国家立法规定之前,也不失为较好的解决办法。另外,高职学生通过两年多的技能学习和训练之后,到企业真实环境中感受适应企业职场,培养职业素质也是其重要的教育和培养目标。

(四)管理组织创新

1.顶岗实习执行组织的创新。任何制度和措施,如果没有执行组织和执行人都形同虚设,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制度也一样。经过探索研究和多年实践,我们创立了一些由学生构成的顶岗实习管理的“执行组织”,很好地配合学校相关机构的工作。这些“执行组织”有:一是网上班委;二是在实习单位建立的学生实习管理小组;三是网上团支部、党小组。

网上班委是顶岗实习管理机构的得力助手。班委成员还是在校时的人员结构,这支力量,人员精干,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管理能力也得到长期的锻炼,在同学们中威信也高,是存在于同学们之间的向心力、凝聚力。网上班委,把学生自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延伸到实习单位,把学校和专业系实习管理、服务各项任务和要求传达、布置到每一位同学,解决实习指导教师不足、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实习单位组建的实习管理小组,是比网上班委更基层的组织形式,它负有传达班委具体工作任务,管理、监督和考核评价本组成员的职责。

多年来,由于有了网上班委和实习管理小组的配合,学校顶岗实习指导和管理顺利延伸到实习企业,延伸到实习学生当中,解决了以往顶岗实习管理中的脱节问题,消除了各种隐患,也使顶岗实习考核评价落到实处,使事关学生利益的、非常关注并存有疑义的升学(升本)、评奖、评优、评先等问题顺利得到解决。依据考核结果评定,依据客观,心服口服。

2.党团组织发挥作用,学生自治和自我教育和管理延伸到企业实习。网上团支部、党小组,借助网络创新开展党团活动,组织学生就人生理想、职业目标、价值观念、社会热点、实际问题和困难等,开展专题学习、主题讨论、知识竞赛等活动,促使学生把思政教育结合实际,自我教育,自觉践行。开展学习先进、援助后进(尤指双困学生和问题学生)的活动,培养学生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和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网上班委、实习管理小组、网上团支部和党小组的建立及其工作的开展,促使顶岗实习学生高度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延伸了学校顶岗实习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做到管理到位、服务到位和教育到位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王培才,刘瑞军.公共关系[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齐健,李秀伟,王钢城.活动建构―― 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5]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2010SZ018)

【作者简介】覃柳虹(1967- ),女,广西上林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专职辅导员,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职业发展指导教育与研究。

(责编 卢 雯)

上一篇:鄂北地区小麦隐性自然灾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 下一篇:树干液流速率的ARIMA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