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写作的三大误区及对策

时间:2022-08-08 12:53:12

【前言】高考议论文写作的三大误区及对策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在“”中,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一点儿也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初期便自杀了。隐身在音乐的象牙之塔中,当风暴袭...

高考议论文写作的三大误区及对策

高考议论文写作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有:立不准、思不清、展不开、说不圆、托不住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作文分数。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我们特邀请南京金陵中学的刘涛老师为我们指点迷津。

误区1:审题立意极端化

有些同学之所以在写议论文时立意不准,导致偏离题意或走题,主要在于缺少辩证思考,习惯于非此即彼、非好即坏的简单化、极端化立意,尤其在关系型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中,这种毛病最容易发生。其实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有对立统一、是非取含、并列共存等多种关系,审题立意时一定要仔细揣摩,金而、深入地把握话题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立得准、立得深。

比如要求以“装饰与本色”为话题作文,有同学这样立论:“反对装饰,提倡本色”,也有同学这样立沦:“装饰美化了本色,不可或缺”。一个全盘否定,一个全盘肯定,两者观点不可谓不鲜明,但实际上都是用简单化的立论代替了对“装饰”与“本色”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入把握,思维走向极端,偏离题意就是自然的事了。事实上,装饰相对于本色而言,有好的一面:恰当的装饰能够让本色中好的一面更加突出;也有坏的一面:装饰不足、装饰过度都会损害到本色中好的一面,甚至掩盖了本色中美的一面;而本色也不是什么情况下部宜于提倡的,表现本色要适度、适时。这样的复杂关系要求我们确立适当的标准,正确分辨出是非好坏,提倡恰当的装饰,反对不恰当的装饰,尤其要反对文过饰非的做法;提倡本色也要恰当。

不光话题作文,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也要警惕陷入这样的误区。比如有这样一道作文题:

在“”中,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一点儿也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初期便自杀了。隐身在音乐的象牙之塔中,当风暴袭来,她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用死亡来抗争。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作文,不能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很多学生并未仔细思考这则材料的丰富内涵,就习惯性地川檄端化思维来立论,肯定一个,否定个;抬赢一个,贬低一个。比如他如果赞同老音乐家的选择,就把女钢琴家顾圣婴的死贬得一一钱不值,说她的死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是脆弱的表现,是不成熟的结果。而如果他肯定顾圣婴的死是有价值的,就说这是勇气的体现,表现出了她为坚守自己的理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气节,反过来大贬老音乐家的消极懦弱,是在痛苦中的煎熬,是绝对不可取的。这利非此即彼、非白即黑的二元对立思维不仅导致思维的幼稚化,更严重的是它消解了思考的真-噱度,让本应该严肃认真的思考变成一种“诡辩式”的思维游戏,应该坚决杜绝。

误区2:层次拓展中的议论角度重复或角度分散

一、议论角度重复

议论文的层次安排一股有四种: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总分式。前两种学生最不易掌握,有的学生论述角度单一,缺乏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勉强写出几个层次,也多是生拉硬拽,单纯为拓展而拓展,连自己也搞不清层次间的联系,自以为是并列式或递进式,其实角度重复,或者角度间交叉、重叠,经不起推敲。比如,就上面讲过的关于两位音乐家的材料作文,有学生列出如下提纲:

总论点:人要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

分论点1乐观面对生活,要勇敢面对困难。

分论点2乐观面对生活,,不能惧怕压力。

分论点3:乐观面对生活,要有顽强的毅力。

不用太仔细地考虑,我们就能看出“勇敢面对困难”和“不惧怕压力”没有明显的本质区别,二者与“顽强的毅力”也不是并列关系。层次间交叉重复,看似层次分明,实际上十分混乱。

与此相反,正确的并列式结构中,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绝不是同一意思的重复、交叉,而是同一方向上的几个地位相等而又角度不同的并列方面。比如就上述“装饰与本包”这一话题作文,下面的这个提纲就是并列式结构的范例:

分论点1:不恰当的装饰等于丢了本色的扭曲变形。

分论点2:不恰当的装饰等于无中生有的造句造假。

分论点3:不恰当的装饰等于“文过饰非”的美化。

三个层次分别侧重于就“扭曲”“造假”和“文饰”进行论证,角度比较明晰。而正确的递进式结构则要求分论点之间必须是层层深入的关系,下面的这个提纲就是递进式结构的范例:

分论点1:不恰当的装饰不仅干扰了人们对本色的正确认识,而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物质层面)

分论点2:不恰当的装饰玷污了人们道德精神的本色,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精神层面)

分论点3:根源在于“爱面子”这一国民劣根性的无限蔓延和畸变扭曲。(揭示原因)

分论点4:正本清源,实事求是正确认识装饰与本色之间的关系,一切以有利于建设和谐美好健康的生活为宗旨。(提出办法)

思路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一逻辑来构思的,层次十分明晰。

二、议论角度分散

分论点固然应该有角度上的小同,但绝不是说角度之间可以毫无关系,它必须围绕一个中心论点而设,设置分论点的作用就是要通过小同角度的分析更加全面充分地证明论点的正确,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果角度迥异到无法用一个中心去统一,那分论点的设置就完全失去了意义。比如,2006年高考辽宁卷的标题作文“肩膀”,有学生这样列提纲:

分论点1:肩膀是亲情的依靠。

分论点2 肩膀是友情的依靠。

分论点3:肩膀是爱情的依靠。

结论则是:人人为他人亮出肩膀,给他人以依靠,才会有一个和谐的社会。

初一看,分论点层次明晰,但仔细想想,这个结论实际上是无法托住这些分论点的。因为为他人亮出肩膀是要分对象、讲条件的,不能毫无条件地要求人人为他人亮肩,这种大而化之、笼统含混的结论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还有学生的作文提纲是这样列的:

分论点1荆轲为天下苍生着想,未能刺杀秦王而选择了自杀

博大的肩膀。

分论点2:栋则徐虎门禁毒销烟却被流放――赢弱的肩膀。

分论点3:岳飞精忠报国却被害风波亭――无奈的肩膀。

结论是:看着历史一页页辉煌的篇章,品味着形形的人生,思索着一代代的责任,会悟出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肩膀挑起了祖国壮丽的山河。

对比分论点和结语,我们很快就能看出“博大的肩膀”“赢弱的肩膀”“无奈的肩膀”的判断是不恰当的。且不说荆轲并没选择自杀,只说

林则徐决不能称其为“赢弱的肩膀”、岳飞报国被害,说是“无奈的肩膀”也牵强,而且与“挑起祖国壮丽山河的肩膀”之间没有合理的逻辑关系,这样的结尾显然不能起到总结全文、升华中心的作用。因此,议论角度一定要围绕中心而设置,文章中心也一定要能盖得住(或托得住)这些分论点,这样的文章才是具有强大逻辑力量的好文章。

误区3:议论有叙无议、缺少总结、脱离话题

议论文当然要以议论为主,叙述要为议论服务。这一道理,不写作的时候,学生大多是明白的,但一到写作中,有些同学就会忘记,就会犯错误,要么习惯性地堆砌事例,以例代议,缺少闸发;要么是认识能力不足,觉得无话可讲。这样做极容易造成文体不明。

学生在写作中缺乏议论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不善于在文章结尾进行议论式的总结和升华。其实,结尾总结和升华的作用极其重要,文章中心是否明确、集中、突出,有没有更深的引申、更有意味的内蕴,很大程度上就依靠最后一段的提升。然而,很多学生缺少熔铸提炼的意识和能力,能撒得开,但却收不拢,甚至干脆就放弃,结果功亏一篑,极其可惜。相反,一个好的结尾则可使文章顿然生色,档次大升。比如上文所引的那个以荆轲、林则徐、岳飞为例写“肩膀”的学生的作文,文章的结尾如果这样改写一下,效果就大不一样:“这些在万民涂炭、国家危亡之际,挺起肩膀、勇敢地担起民族大义、救国责任的人,也许困惑过、无奈过、叹息过,也许被扭曲、被蹂躏甚至被屠戮过,但其中所体现出的那种舍小我为大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国为民勇担重任、从小低头的精神却一以贯之,从未丧失。千百年来,这些伟大的精神积淀为民族精神中最为崇高的一面,激励着一代代的后来者,用自己的肩膀撑起祖国的壮丽河山。”这样的结尾,就完全能够托起全文,升华中心了。

另外,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文章,全文内容和所给的话题、材料、题目没有一点相关,就像是另外一篇新的作文,老师们常称这样的文章叫“另起炉灶”;有些文章的内容如果仔细想想,似乎与所给的话题、材料、题目中的含义又有相关,老师们常称这样的文章叫“文章暗合”。比如“肩膀”这个作文,有的学生通篇写的是“责任”“爱心”,文中没有一处扣到“肩膀”,能被认为是“暗合”就不错了,阅卷中得分一般都比较低。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学生没有扣题意识,自以为是遵循题意而写,却常常导致脱离话题。因此写作中一定要牢记时时扣住话题、题目或材料,这样从形式到内容,都能表明你的文章没有偏离题意或走题。首段里的扣题就是直接亮出中心论点或论题;结尾中如果能再回扣一下,呼应一下上文或旨段,结构就会更加严谨,中心就会更为突出;在中间的行文中更要不时扣题,以免文章偏离航向。所以,叙述为议论服务,议论要围绕中心,具体外化就是扣题,这些写作原则一定要牢记。

上一篇:开启记叙文主旨的钥匙 下一篇:提炼形象抒写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