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记叙文主旨的钥匙

时间:2022-09-15 10:21:46

开启记叙文主旨的钥匙

一篇文章的主旨是通过具体,典型、新颖的材料来表现的,因此探究文本,寻找规律,能很快找到开启主旨的钥匙,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如何寻找记叙文的主旨呢?

一、捕捉关键句。

关键句在文中是揭示或暗示文章主旨的句子。点旨的文眼。富有哲理的警句,回环往复的复沓及表达观点、抒感的议论抒情的句子等都是文章的关键句。

1、文眼即文章的眼睛。是理解主旨的钥匙。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高尔基的《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都是。

2、警句,给人以启示的句子。警句一是含义深刻隽永,二是文字精炼扼要。如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中的“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拥抱未来的船客,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等。

3、复沓:也叫迭用,反复。即反复出现的句子。有些文章为表示强调某种意思,情感,往往使某个句子在课文中出现好几次,有力地揭示了主旨。如朱自清《背影》中三次出现作者见到背影而流泪的句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4、议论、抒情句子。议论性语句在记叙文中有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的作用。抒情性语句一般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情感,而作者的情感往往与文章的主旨是一致的。在记叙文中,尤其是寓言故事,往往有一些议论抒情语句集中表现作者的用意。因此议论,抒情句往往是主旨所在。如《都市精灵》一文的结尾关于一个城市中有没有鸟、鱼,兽的议论,深刻提示了文章中心,属点睛之笔,魏巍的《我的老师》中写蔡老师批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接下便是一段富有哲理的揭示主旨的抒发:“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这些文字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师之情,并使师生情升华。

二、探究结构。

1、探究标题: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眉目”,能“传神”。是主旨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就集中体现在题目上,如契柯夫的《变色龙》,题目形象地暗示了中心。

2、探究首尾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提纲契领的作用,不少文章开宗明义,开头直接提示文章的中心,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直抒胸臆,直击中心,读这样的开头便可把握文章主旨。文章结尾常起画龙点睛作用。很多作者把主旨放在文章最后表达。最常见的是卒意显志,点明主旨。如高尔基《童年的朋友》最后一段的抒情式议论,表达“我”对外祖母的感激,写出外祖母对“我”一生的重大影响和意义,点明主旨。朱自清的《春》结尾三段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美”,“力”,对前文五幅春景图含义概括,点明了中心。萧乾的《枣核》结尾:“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画龙点睛,点明主旨。

3,探究照应:照应又叫呼应,能使文章结构严谨,突出中心,易于把握主旨。如《白杨礼赞》中作者反复歌咏“不平凡”的白杨树就是如此。宋景孟的《柳叶儿》开头说“柳叶儿救过我的命”,结尾写“……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就让你活下去。”首尾呼应,再次抒写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点明主旨。

4、探究过渡句: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就像桥梁,像榫头,又叫接榫句,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从而引领读者理解内容,探究主旨。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9段: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这一段是全文的过渡段,抓住这一段过渡句,可以看出上下文中连着作者对百草园恋恋不舍的心态和依依惜别的深情以及后来对三味书屋生活反衬的一面,因此主旨就把握了。

三、挖掘文本。

1、找重点语段。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重要语段,反映文章主旨的内容是一篇文章具体记叙的主要材料。文章详写部分常常是重点语段,是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如魏巍《我的老师》详写老师为排除我们的小纠纷,突出老师“公正”“慈爱”的特点,表达“我对老师的崇敬,爱戴之情”这一中心。记叙文的主旨,往往与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紧密相关。抓住重点语段,揣摩其中的人物或事件能很好地把握文章主旨。如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生活描写的语段就能找到文章主旨: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生活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

2,剖析材料。写人的文章要从剖析人物人手,由“人”及“义”。如:魏巍的《我的老师》,通过从课内到课外,从平时到假期的七件事的记叙描写,表现老师对“我”和同学们的挚爱,抒发对老师的怀念感激之情。写事的文章从剖析事件入手,由“事”及“理”。就是通过文章描述的事件,剖析理解它所说明的道理。如程海的《三颗枸杞豆》通过三颗枸杞豆写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于漪的《往事依依》,就是通过追忆看山水画、谈《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由事入理,抒写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个志趣高尚的人。有的文章主旨借人物语言表达出来。如秦文君的《伟人细胞》的主旨就是借爸爸之口“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来揭示文章的主旨的。写景的文章要从分析情景入手,由“景”及“情”。“一切景语皆隋语”,了解文章写的是怎样一种景物,抒发的是怎样一种感情,从而揣摩主旨。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就是通过描写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来赞美抗日根据地军民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3、分析关系。文章中的材料对表现主旨有一定作用,材料间有一定关系。因此,分析材料关系,有助于把握主旨。一是并列关系。如魏巍《我的老师》,文中的七件事是并列又相互补充的。二是递进关系。材料之间是一层进一层的关系,逐层深入表现主旨。如于漪的《往事依依》,通过追忆五件往事,揭示“由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到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这一中心。这就是由“事”入“理”的递进。三是对立关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同生活的写照,对比,突出了文章主旨。以上是介绍寻找主旨句和把握主旨的方法。有些文章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主旨的中心句那就要求我们把有关要点提炼出来,或辩认语句间相关性,或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结尾,牵头接尾来理解主旨。也要靠我们的领悟能力,善于凭语感捕捉具体内容的主要精神。

找到了钥匙,就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上一篇:钥匙 第3期 下一篇:高考议论文写作的三大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