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之艺术生活

时间:2022-08-07 11:45:46

女性之艺术生活

今年的3月8日,悄然已是第64个妇女节。同平日一样的一天24小时,我在浏览众多信息之余,思绪始终萦绕着女性与艺术――这个顶着社会“半边天”的角色在当今无论广义狭义,生活的好么?

这一天与往常一样。我于清晨七点自然醒,起床洗漱,开窗晒被,浇灌花草;《鳟鱼》响起,一杯清水下肚,静坐窗前开始计划一天的艺术生活。

艺术生活,我且认为囊括理想生活的概念,除此以外还多了可行性与行动决心,最重要的是,更好地为自己而活。女学生的艺术生活,无非踏实有效地增强自己的艺术修养,尚无太多社会压力使她们过得轻松自在,每个女学生都像温室花朵一般心怀美好地描绘着未来蓝图,每天都过的充实饱满。

踏入社会的女性,多在家庭与工作之间周旋,鲜有时间和精力再去顾忌自己活得好不好、艺术不艺术――那是小资中产阶级的日子,当然,也都是人人发自内心羡慕的生活。

今天的女性已有话语权谈自己的生活和理想,但单窥教育界,女性地位的进一步提高与实现两性的真正平等还是任重而道远的。尽管“教师”这一职业大多数从业者均为女性,但“领头羊”这类的学科带头人和突出贡献者多为男性,界外,情况也大都如此。

纵观古今,家喻户晓的女性教育家并不在少数:我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吴贻芳女士,文学家冰心女士,女子教育开拓者王凤仪女士,第一所女子大学成立及其女教授陈衡哲女士等等,但女子教育的发展确实异常坎坷艰难。从古代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和“三从四德”,到近代的“易裹足”、“兴女学”甚而至于“男女同校”,中国女性在教育界的地位确实逐渐提高。在当今,男性能享有的教育权利女性也同样能够享有,但真正的平等仍是相对的也仍有待实现。

首先在升学期间,“文女理男”的趋势仍是主流倾向;再而,高等学府对男女生人数比例的要求与控制也集中体现在“划分专业”等方面,最明显的,要数当今各大用人单位的“重男轻女”现象,许多公司更青睐男性职员,“能干”、“可靠”、“事业心”一度是男性员工的代名词。在教育界,中小学文科类教师多为女性,理科类教师以及管理层教职工多为男性,“女卒男将”现象不在少数,种种尚存在的不平等现象,使得我们的女性生活谈不上“艺术”。

莎士比亚曰: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者。长期以来,社会对女性的定位都是“温柔贤淑”、“通情达理”、“相夫教子”、“隐忍恭谦”等被领导的、只能适应无法改变的、退居次位的形象,而男性则要做“刚毅不屈”、“德才兼备”的社会领导者,“弱女子”是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认识。但女性并非无用,花木兰、武则天等伟大女性一次次证明女性同样出色能干,正是先进意识的觉醒,使得女性地位有了现如今的良好改变,使得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有了更多的机会追求自我实现。

那么,女性地位为何会有一个低起点?女性地位又能于何时、怎样才能实现真正平等呢?我且认为,女子应是刚柔并济的,她们温柔贤惠并不代表她们优柔寡断,她们与世无争并不代表她们无才无德。古今中外,太多刻薄的社会规则强加于女性,使得她们一度成为社会的附属品,尤其是“郎才女貌”一词甚为随意:男子求才,女子求貌,也就是说女子的社会职能只有让自己外表光鲜亮丽,这样的女子配上一位德才兼备的公子官人,可谓完美佳人。但花容月貌终究抵不过年华流逝,德与才却能越发醇厚,仿佛女人生来只为繁衍子嗣,不公,实在不公。但家家户户早已世世代代奉之为理,女子翻身难矣。

所幸,社会变革、时代更替使得女性地位受到了重视,女性是人类社会的瑰宝,更是灵性的艺术品。一次次运动洗礼后,今天我们的女性确实承先人恩泽,在社会发展中愈发显现出自己独特的才华实干,在一次次努力中,女性群体像璀璨的明珠般光芒尽现。“十大杰出女性教育家”、“女警”、“女艺术家”等一直吸引着社会的热切关注,每年3月8日前后,都能看见很多的杰出女性脱颖而出,从红色娘子军到宋庆龄、邓颖超再到吴仪、等优秀女性,如今世界的“半边天”已基本紧握在女性手中,相信不久的将来,平等不再遥不可及。

在乐观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关注每个女人的生活质量。GDP的乐观,有时并不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乐观,收入高了也不代表生活幸福。

我认为女性应学鉴古今,以积极的终生发展为目标,用教育使自己生活得更好。狭之教育,广之艺术,你可以只识几字,但你一定得会说话;你可以不富有,但你的知识涵养不能够匮乏;你也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你不能失去自我。笔者拙见,但那句广告词确实精妙:“平凡,但不平庸”。

完成小我的修养,社会大我才能够稳步前进。

就请每天清晨七点自然醒,起床洗漱,开窗晒被,浇灌花草;自信响起,清水醒脑,静坐窗前,开始计划一天的艺术生活。

也许“真正的平等”还在路上,也许眼下的要事、琐事还没能解决,但生活是自己的,对于梦想,时间是最守信的兑现者。

上一篇:戏曲乐队演奏的风格与剧情有很大的关系 下一篇:高中化学课堂效率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