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8-07 11:24:03

民办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摘 要 针对当前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生上课出勤率偏低、不认真听讲、课前课后学习积极性不高、考试纪律性较差等学风现状问题,文章分别从学生自身因素、客观环境因素和教学管理因素角度分析了影响民办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改善民办高职院校学风现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 学风建设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1 民办高职院校学风现状

近年高考生源逐渐减少,民办高职院校生源的校际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民办高职院校如何通过改善办学质量来提高社会名誉度,以此来应对校际竞争,摆脱生源危机,就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值得探索的问题。

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期间,通过网上问卷调查、院校走访和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广东省内25所民办高职院校各年级专业的601名在校生进行学风现状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学风现状总体表现为部分民办高校对学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管理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纯、态度不够端正;学习适应能力差,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方法策略不科学,学生厌学情绪和浮躁心态日益浮现。在日常学习行为中,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会不断下降,另外许多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出勤率低、旷课迟到、课堂气氛不活跃等问题突出。大部分人不能做好学习计划安排,只偏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实操应用,进入大学后未能改变过去完全依赖老师讲授的学习方式,不能适应大学较为独立自主的学习模式。

2 影响民办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因素分析

2.1 学生自身因素

大部分民办高职学生在高中阶段属于学习成绩较差的群体,学习基础不牢,自觉性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经过紧张的高考后,来到较为宽松的大学校园里往往会更加放松学习。不少学生旷课睡懒觉,沉迷于上网聊天、看电影和打网络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在关于身边是否存在有同学因过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沉迷网络游戏而影响学习的调查中,仅有13.7%的人认为不存在,52.1%的人认为身边个别存在这样的情况,34.2%的人认为身边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大学教学及学生学习方式与中学具有很大差异,不少民办高职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方式,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在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等方面也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他们当中不少人表示来上大学只是为了跟随社会形势发展,混张纸文凭,又或顺应父母要求,不得已继续读大学。这种应付式的求学动机和学习态度,很容易导致他们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未来职业规划目标和对专业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不会有动力去学好专业知识技能。在调查中发现,42.3%的人认为自身学习基础、学习态度、目标及方法等因素对学风状况影响程度很大,45.4%的人认为影响程度一般。此外,52.3%的人还认为对学校和专业的满意度及兴趣也是影响他们是否有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

2.2 客观环境因素

由于民办高校的特殊办学体制,许多民办高职院校地处偏远郊区,教学软硬件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日常教学缺乏实操实训环节,使学生对理论教学产生厌恶情绪;生活配套服务跟不上,不能给予学生一个安心学习的校园环境。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可知,许多民办高职院校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宿舍学风和班风较差,部分爱学习的勤奋学生深受此种环境干扰影响,日久后在学习方面也会产生惰性。在调查中发现,41.2%的学生表示曾想过要认真学些专业技能,但散漫的校园环境逐渐侵蚀他们原来的目标,最后他们也只能安于现状,随波逐流加入到“混文凭”的队伍中。近年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失业现象屡见不鲜,同时社会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认可度普遍不高,这些社会形势很容易使民办高职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慢慢会陷入从不思进取、自我放弃到读书无用论的恶性循环中。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物质至上、享乐主义和急功近利等社会不良风气也蔓延至高校,严重影响着民办高职校园风气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

2.3 教学管理因素

目前,部分民办高职院校领导管理层变动性较大,教学管理制度也朝令夕改,在学风建设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一些民办高职院校的投资人只重视对学校基建、招生宣传等方面的投入,对有利于学风建设的软硬件投资以及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经费支出则很少将其纳入到学校重点建设范畴。虽然一些民办高职院校虽已明显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制度措施实施方面不能严格执行,使学风建设大多流于形式,例如:教师日常停调换课频率较高、考勤制度不能做到严抓不放、考风考纪制度不能严格执行、补考重修课程缺乏严格的考评态度,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都会助长校园“学风不正”的现象。

民办高职院校相对其他普通高校而言,每周课时较多,但工资福利待遇却较低;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现象明显,专兼职、中老青年教师比例不合理,任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这些问题不利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从严重地影响到校园学风建设。一些教师对民办高职发展前景持悲观态度,因而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心态不稳,不能全心投入教学管理工作中,有的教师忙于每天备课上课而疲惫不堪,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部分返聘的退休中老年教师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辅导员忙于日常学生管理的一般事务性工作,容易疏忽学风教育工作.

3 改善民办高职院校学风现状的对策建议

3.1 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可知目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上课出勤率偏低、考试纪律较差,因此,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应加强考勤管理,严抓考风考纪,改革考试制度,适当给予学生考试和毕业压力,以期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在调查中发现,有64.52%的人认为学校在评优评先评奖学金时,更加注重考试成绩,对学风建设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29.3%的人认为这样做会对学风建设起到很大作用。因此,学校在评优评先进评奖学金活动时,应当结合各专业课程任课老师的意见,适当提高专业科目考试成绩的比重,并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嘉奖力度,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更多学生争优评先。

3.2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选择旷课或迟到早退,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授课乏味或学生本身缺乏对专业的兴趣。针对此类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对优质师资的培养和仿企业教学环境的建设,一方面应不断督促各系专业教师做好授课前的准备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以提高课堂授课水平;另一方面应创造有利条件帮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与企业实际工作接轨,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的特点,将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带入课堂,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各系部还应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使专业知识系统衔接,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未来就业方向,同时还应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学习和探索国内外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通过丰富课堂内容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改善教学软硬件设施,增加实训实操课时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是强调学生动手操作技能。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理论基础普遍较差,他们对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缺乏足够兴趣,学习热情不高。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学软硬件设施投入,增加实务型及操作类课程的实训实操课时,抛弃传统理论讲授的教学模式,应持续补充、完善教学所需的各种现代化设备设施,建设仿真工作环境,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枯燥的理论讲授课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务实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3.4 积极开展和组织参加各类校内竞赛活动,积极开展学习标兵评选活动

从调查中发现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外内竞赛活动热情度比较高,因此,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以竞赛为载体,经常开展各种与专业知识技能相关比赛活动,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比赛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应注重利用宣传效应营造学习氛围,提升整体学风。先进的个人事迹往往能对群体产生一定的触动作用,学校应该积极开展类似校外重大比赛获奖团体个人、学习标兵、校园感动人物、专插(升)本先进个人等评选表彰活动,以点带面,通过宣扬这些优秀学生的个人事迹,号召更多学生向他们学习,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5 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自身优势和树立未来职业目标

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目标缺乏规划,即使少部分学生有学习目标和未来职业目标,但他们往往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从众心态比较严重,受外界各种因素影响,最后还是形成慵懒的学习态度和散漫的学习生活作风。对此,学校应在新生入学时就要做好学生的未来职业规划教育,使他们树立明确的大学学习生活目标,通过专业毕业就业情况介绍和职业通识教育让学生对未来职业工作有大致了解,从而促使他们逐渐确立未来职业发展目标。与此同时,通过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使他们比较清晰地认识自身的优劣势,教育他们要克服自卑心理和浮躁心态,应朝着未来职业目标踏实地努力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磊.民办高校学风的现状分析及建设机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07.

[2] 刘亮军,王金蕊,刘云.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1).

[3] 刘小张.江西民办高校大学生学风调查研究――以江西S学院为个案[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

[4] 汤祝琼.民办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C].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2009年.

[5] 马小红.以特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民办高校学风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2).

上一篇:老外眼里的“中国求生指南” 下一篇:探究学生自我教育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