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玩具集萃

时间:2022-08-07 09:06:01

民间玩具集萃

布老虎

民间玩具中有以布虎作枕头或,取其能保护儿童不得恶遇,健康成长之意。

布老虎属于我国民间布制玩具的一种,它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布老虎之所以成为布制玩具中的代表,是因为它与我国民间风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北京布老虎具有京都特色,头大体粗,兽纹及口鼻等皆以梁枋彩画之法,古雅典丽,威猛传神。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风景秀丽的山上长满了桃树,看管这片桃林的是兄弟俩,名叫神荼和郁垒,两人力大无比,技艺高强。为了管好这片桃林,兄弟俩驯服了山上的虎群,命令它们守卫着桃林。通过兄弟俩的辛勤劳动,桃树长得枝繁叶茂,眼看着就要迎来丰收的一年。桃子即将成熟的消息引来了一群恶鬼,它们冲上山来,企图用武力抢夺别人的劳动果实。兄弟俩指挥着群虎与群鬼拼杀在一起,哥哥用桃木棍将鬼击倒,弟弟用苇绳将鬼绑住。打翻一个,捆住一个;捆住一个,虎便吃掉一个!不一会儿就消灭了大部分的恶鬼,剩下的恶鬼见势不妙,狼狈逃去。战斗胜利了,神荼、郁垒的名字传遍了人间。后来世人便将神荼、郁垒尊为门神,老虎的名气也随之大振,成为百兽之王、恶鬼的克星。

传说终归是传说,但它反映出古代民众的一种愿望。在社会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人们对于自然和疾病都无法科学地去认识,只能归之于看不见、摸不着的恶鬼。人们希望战胜它,于是便把这个希望寄托在理想中的英雄人物和老虎这种猛兽身上。老虎之所以成为百兽之王,自有其原因。从原始墓穴中的壁画到用丝绸、象牙和木头做成的艺术品,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都不约而同地赞美虎。虎拥有矫健的体态和高大的身躯,十分威猛。黄色的皮毛上配以一道道黑色条纹,额头正中那清晰的条纹像一个“王”字,更衬托出无比的勇健,因此人们便奉其为“百兽之王”。

这些虎的造型有很大的差别,有的稳重而宁静,有的活泼而乖巧。这些风格各异的老虎造型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以夸张、变形为基础,用不同的方式对老虎的外形进行处理,而这一特点也融入了民间布老虎的身上。由于我国各地区、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必然会带来不同的地方特色,但不论形态上怎样变化,民间布老虎遵循着夸张变形这一基本特征。不同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便会形成千姿百态、造型各异的布老虎。

布老虎的出现是与民间所流传的某些习俗紧密相联的。在工业生产较为发达的今天,人们依旧喜爱手工缝制的布老虎,因为在它的身上,不仅体现着中国妇女特有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更多的则是老一辈对新一代的期望与祝福。

兔爷

月光光,紫光光,你出月光我点香,奶奶拜月禾场跪,讲句要我点根香。一根香,保佑爷爷买田庄;二根香,保佑奶奶寿年长;三根香,保佑嫂嫂生贵子;四根香,保佑哥哥上学堂。我也对着月光拜,一天一扎大麻糖。

现如今,除了在春节期间的庙会上,我们还可以见到兔爷儿的身影外,其余的时候,它可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喽!远了咱不提,其实就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北京的兔爷儿还很多见呢,尤其是中秋节前,街巷到处都设有“兔爷儿摊子”。老舍先生在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中就描写了当时兔爷儿的特色,说那兔爷儿“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

那么兔爷儿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给您讲一个传说故事:很久以前,京城里爆发了一场瘟疫,几乎家家都有病人,吃什么药也不见好。忽听说月亮女神嫦娥可以拯救大家,众人遂烧香求嫦娥的帮助。嫦娥看到人间烧香求医的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到人间去为百姓们消灾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少女,来到了北京城。她走了一家又一家,治好了很多病人。人们为了感谢玉兔,都要送给她东西。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人借衣服穿。这样,玉兔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又是女人打扮。为了能给更多的病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女骑上狮子、老虎,走遍了北京城内外。玉兔消除了北京城的瘟疫,就回到月宫中去了。可是,她那美好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了北京人的心中。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每到农历八月十五中秋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人们还亲切地称她为“兔爷儿”、“兔奶奶”。

传说终归是传说。兔爷儿的产生,其实源于人们对月神的崇拜和对神话的确认。兔爷儿是用模子翻塑出来的,先把黏土和纸浆拌匀,填入分成正面和背面两个半身的模子里,等干燥之后倒出来,把前后两片粘在一起,配上耳朵,在身上刷层胶水,再上色描金。头不大的有三尺多高,小的只有三寸。兔爷儿的造型注重衣着的华丽和面目五官的神情,通常二目直视,三瓣嘴紧闭,脸蛋上施淡淡的胭脂,俊秀中含威武,端庄中有稚气,活泼生动惹人喜爱。

北京的兔爷儿家喻户晓,因此还派生出许多与兔爷儿有关的俗语和歇后语,例如“兔爷儿的旗子――单挑”,这是因为兔爷儿的靠旗只有一边;还有“隔年的兔爷儿――老陈人儿”,因为兔爷儿是泥制的,很少能保存到第二年,所以,如果见到去年做的兔爷儿,那可就属于老兔爷儿了。

皮影

皮影戏是中国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千百年来,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它是用驴、马、骡皮,经过选料、雕刻、上色、缝缀、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皮影制作考究,工艺精湛,表演起来生趣盎然,活灵活现。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到现在,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明代即有,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北京曾举办百戏大会,皮影戏参加了演出。

另传皮影自明中叶从兰州和华亭先传入河北涿州、后再传到京西、北郊农村,然后入城并形成东、西城两派。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及。除深受农民、市民欢迎外,还进入到宫廷。康熙时,礼亲王府设有八位食五品俸禄的官员专管影戏。嘉庆时逢年过节等喜庆日子还传皮影班进宅表演。当时的北京影戏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则于堂会唱影戏,有不少京剧演员也参加影戏班演出。

北京皮影以线刻见长,自清中叶后,在造型上借鉴京剧,出现了生、旦、净、丑、末的脸谱。正是艺术家们一代代人的努力,才使得皮影艺术不断的繁衍、发展。

当皮影演员可不容易,除了唱、念,还得会操作影人,影人的动作、神态最能看出演员的功夫。这一招一式,看上去得像那么回事。虽说皮影戏这功夫在手上,可心里和眼里的功夫可不是三两天能够练出来的。

皮影艺术给北京的文艺舞台增添了古色古香的品位,它深受北京人,特别是老人和小朋友的喜爱。北京皮影继承了西派皮影艺术的特色,善演神话、武打和寓言剧,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有几十出,都以唱腔委婉、表演细腻而著称。皮影不仅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外国朋友也挺着迷。很多精美的皮影人被国外博物馆收藏。目前,古老的皮影艺术正焕发着青春的活力,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把人们带入一个完美的艺术世界。

糖人

“拨浪鼓儿风车转,琉璃咯嘣吹糖人”,每当想起晶莹剔透的糖人,总会让童年的依稀回忆弥漫起一股甜蜜芬芳的气息。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交通远不如现在发达便捷,店铺也不像如今这般林立,“吹糖人”和“画糖人”的小买卖因此红火,他们的吆喝是孩子们的盼望。“以物易物”的销售方式更让孩子们雀跃不已,一时间,家中的零碎小物件都有了“用武之地”。一次偷偷将爷爷的拖鞋拿了去换糖人,明知少不了一顿责骂,但拿着漂亮精致的“七仙女”,自己却早已心满意足。

幼时寄住在奶奶家,巷口正有一个老头儿生个小火炉卖糖人,常见着一堆小孩围着小摊眼馋馋地看上半晌。每回路过飘出丝丝香甜气味的糖人摊,我便有些犹犹豫豫,略略一停脚步,就被奶奶脚不沾地一把抓过去。画糖人的挑子一头放着熬糖用具:带炭火的小炉子、铁锅和勺,另一头是一个分格画有花鸟等图案的彩色圆盘,花上五分钱便可以转动盘上指针,指针停在哪一格,他就当场作画,这招吸引了不少顾客。你也可以点着名去画,但价格就贵得多了。看着画糖师傅制作糖人的过程,倒比品尝时的感觉更为有趣。一块光滑的大理石充做画板,用时涂上一层油防粘,待铁锅里的糖稀融化后,用小汤勺舀起,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糖稀落在石板上,便有了造型。手上功夫是造型的关键,因为在浇铸时,经火加温后融开的糖稀,一旦冷却便凝固了,因此要求眼明手快,一气呵成。若是侧面的形象,便以线造型;若是正面的形象,则用糖料将其头部堆成浮雕状。由于糖料的流动性,即使相同的形象,造型亦不会雷同。当造型完成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稍俟凝结即成。看着草把上金灿灿的凤凰、飞龙等鸟兽花虫,颤巍巍地沾在细细的竹签上,一律是透明的,险险地不胜脆弱,仿佛随时要掉下来的样子,令人时时防备着“啪”的一声碎裂,疑疑惑惑地悬着心,这是一种叫人患得患失的吃食。

“吹糖人”的图案造型比“画糖人”简洁许多,同样是五分钱一次,摸彩形式却变为在一个黑布袋里装满写有不同图案名称的小竹签,随机抽取一支,即中即做。不知为什么,我每次中的都是最便宜简单的糖稀,实在气恼不过,干脆偷偷回家做了个写着孙悟空的竹签,然后假装从布袋中摸得,却因字体差异不幸被吹糖的老爷爷揭发。前几年,我居住的小区常来一个吹糖人的老人,那时他60多岁,佝偻着背,头发全白。生意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每天都有几个孩子围着他的摊位,听他哼着小调,双手或捏或拉或拽或扯或揉或团,间或用嘴一吹,做出一个个形状各异、活灵活现的小糖人。他可以吹出30多种糖人的形象。

“吹糖人”,始于唐宋年间,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吹糖人”的手艺人将糖稀放在小铁锅中,锅下放上燃烧着的棉质纤维加热使之变软,取一小块,在手中做成中空的球体,然后沿中间轻轻拉成纺锤形直至拉断,断裂时断处形成中空的小管,艺人用嘴含小管对内吹气,两手配合拉出中空的不同的动物外形。“糖人”实际多半是艺人吹出的各种动物,以十二生肖动物最多。

如今,“糖人”挑子已是早被遗忘的老玩艺儿,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消失了踪迹,对于现在的孩子,更是陌生的名词。“糖人”玲珑剔透的身姿,师傅熟练灵巧的手艺,只有在开启尘封已久的幼年记忆时,清晰浮现,唤起一份淡忘已久的简单的欢乐与惊喜。

上一篇:一朵洁白忧伤的云 下一篇:损害大脑十大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