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8-07 06:23:46

民办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在民办高校中,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通过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风建设的体系,转变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等,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成才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民办高校 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 学风建设 评价体系 目标教育

在民办高校中,如何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是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成才是国家、社会、家庭对学生的殷切希望,也是学生自己的迫切要求。学生的成才离不开优良的学风和校风。此文拟通过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风建设的体系、转变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等,探索一条适合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方法与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加强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科学的成才观和发展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学风建设的直接目的,帮助他们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要本领,是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具体体现。该意见是对如何培养大学生以及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的纲领性的文件

1.1 目前民办高校学生的学风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学生的学习现状不容乐观。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的父母和自身的要求不高,学习缺乏动力;有的只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在学习上不求进取;有的自我约束力不强,学习纪律散漫,甚至个别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②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有的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习的功利色彩非常浓厚,过分追求功利和实用。较为注重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对理想、信念、前途观念的认识相对比较淡薄。把读书仅作为捞张文凭的途径,或作为找工作的“敲门砖”。③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压力下,学生更多的是关注考证、考级和考研等,不太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科学和真理的求索缺乏兴趣和动力。

1.2 把学风建设纳入学生思想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读书意识和读书习惯,形成科学的成才观和发展观。

高校学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坚定读书信仰,增强学习意识,端正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和发展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学校应把学风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①通过实施“红色工程”,引导学生中的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通过以点带面,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政治氛围。坚定对党的信心,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和服务的信念。了解我国目前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政治、经济等形势,明确当前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愿意致力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立志读书。开展素质拓展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成才观和发展观。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考核力度,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

②通过新生军训、专业教育主题报告、“我的大学经验交流会”、“考研报告和经验交流会”、“模拟面试现场报告会”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加深学生对专业、对学校、对社会的了解,搭建学生从学生的角色到社会的角色的顺利转换的平台。

2 改变教学观念,转变评价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大学生的全面成才提供保障

在学风建设中,教育者要改变教学观念,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模式,把学生的远大理想与当前的具体学习结合起来,把学生的长远发展与眼前的严谨治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把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落实到看的见、摸得着、可操作的日常学生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大学生的全面成才提供保障。

2.1 正确引导,德育为先,教育者要认真细致地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针对民办高校学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但学习毅力不够,主动性不强等特点,从大一开始,就应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放在首位,进行正确的引导,并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一股合力。老师要细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认真寻找厌学的原因,真心关爱学生,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积极追求上进。

2.2 改革教学手段,合理设置课程,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民办高校应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适时调整课程安排,做到与市场接轨,与社会接轨。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崇高的治学精神对于优良学风的形成有着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教学改革与学风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学改革是推动学风建设的动力,教学改革的成功开展需要有优良的学风作支撑。以教风带动学风,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讨论式、模拟式、实践操作式、游戏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TOC”目标: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的提高,使学生真正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或复合型人才。

2.3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管理观念。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要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和目的。

①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大学生中建立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这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二者相辅相成。只有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学风建设才能持久,才能不断深入。

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科技活动、竞赛活动、学术讲座、文学沙龙、英语俱乐部等。延伸学生的第一课堂,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充分锻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3 加强目标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意识,提高社会竞争力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需要。所以,民办高校要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在不同的时期,对他们进行不同的目标教育。

3.1 加强信心目标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民办高校有些学生因各种原因,导致高考不理想,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自信心备受打击,对自己的前途缺乏科学的认识,甚至看不到希望。针对这种情况,民办高校要对学生进行信心目标教育,转变“以分数论英雄,以考试论成败”的观念,建立科学、可行的学生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相结合的方式。如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可采取考试、考查、口试、实践操作、撰写调查报告等。对学生的奖励,评奖采取“只奖不评”的方式,达到条件即可申报,也可采取“现场答辩”的方式。奖项的设置可根据专业特点,可设综合奖也可设多个单项奖。对优秀学生进行宣传的手段,可采取公开表扬、表彰,在网上宣传,寄奖励证书给家长或高中母校等。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3.2 加强生存目标教育,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民办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和进一步发展。“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是高校对学生进行生存目标教育的具体体现。高校可通过军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知识讲座、对各种技能进行培训、考研指导等,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形成刻苦耐劳、艰苦朴素的习惯,成为心理健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3.3 加强就业目标教育,增强就业竞争意识。

目前,民办高校学生普遍存在适应社会能力较差,就业竞争力不强的情况。就业目标教育要贯穿整个学习阶段,并按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不同的就业目标教育。①给大一年级新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给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②聘请成功人士进行“面对面”的现身说法;③采取“走出去”的方法,走进知名企业或单位,提前了解社会和企业运作模式;④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逐步与社会接轨。⑤对社会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增强危机感和就业竞争意识。

3.4 加强个体和集体目标教育,营造团结协作氛围。

学校应在学生个体和集体中大力开展 “创先争优”活动,树立优秀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在确定目标过程中,要善于把个人的目标和集体的目标结合起来。如:开展争创“实力+活力”先进班集体的活动时,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的行为与集体的荣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实现班集体的集体目标时,同时也是在实现个人的目标。实践证明,通过个体与集体目标相结合,不但能实现个人的目标,更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我校是一所民办高校,提出了培养“高水平教学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我校只有在学校董事会、校务会、各部门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齐抓共管,师生共建,才能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同时,学校要鼓励教师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目标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宋国东.浅析围绕学风建设开展学生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4):135.

[2]谭建国,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对策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8):163-164.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2004-8-26.

[4]教育部教育司.高等学校教育管理要点【1998】33号宋明江,李德全.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2007,(8):82-84.

[5]黄乃文.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改进方法[J].中国成人教育,2009,(22):57-58

[6]熊赣金.加强学生目标教育促进学风好转[J].中国职业教育,2007,(273):31-33.

[7]张建波.民办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研究[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64-77.

作者简介:张彩云(1972-),女,湖南浏阳人,硕士,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

上一篇:基于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究与实践 下一篇:浅谈大学生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