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与积极话语分析

时间:2022-08-07 05:57:03

评价理论与积极话语分析

[摘要]评价理论是一个语篇语义资源系统,用以讨论语篇或说话人表达、协商、自然化特定主体间的关系及意识形态的语言资源,常用于批评话语分析。本文通过探讨《比尔·盖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致辞》中的评价资源及其实现的评价意义,揭示评价系统在积极话语分析(PDA)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评价理论 人际意义 主体间性 积极话语分析

[中图分类号]H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033-02

一、理论综述

评价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和90年代的“写得得体”研究项目。研究中,与人际意义有关的各方面成为中心问题并触发J.R.Martin等研究者用新的语言学论述来解决其中的问题。伴随着《研究语篇——小句之上的意义》和《评估语言——英语评价系统》的相继出版,评价理论发展起来并逐渐完善。

评价系统位于语篇语义层面,是对系统功能语法(SFL)

在人际意义研究方面的延伸和拓展。(马伟林,2007)他同SFL的联系在于:1.评价理论认为评价是呈韵律状分布的,这同SFL的认知不谋而合;2.评价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是SFL的语旨模型;3.评价系统中的资源同SFL的元功能及其情态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对SFL的拓展体现在态度意义的可协商性、介入系统的引入和级差的系统化,使SFL对评价的论述更加细化、精密度增强,具有态度定位,对话定位,互文定位和组织语篇的功能。(Martin,2004;Martin & White, 2008)

评价理论框架由三个子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组成。态度系统包括情感、判断和鉴赏;介入系统包括收缩(包括否认与公告)和扩展(包括接纳与归属);级差系统包括聚焦和语势(包括强化和量化)。在一个语篇里的各类评价资源都对主体间性做出不同的贡献,实现不同的人际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在不同语域中对评价理论进行了验证和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批评话语分析,使评价理论和语篇分析有机地结合,充满了张力与活力。(徐玉臣,2013)然而,将评价理论运用到积极话语分析(PDA)的研究并不多见。(Martin, 2006)本文就将在评价理论的框架下,对目的语篇进行评价分析,探究该理论在PDA中的可行性。

二、目的语篇

《比尔·盖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致辞》(2007)是由哈佛大学最闻名的肄业生发表的,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各个媒体争相报道这次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原因有三:一是盖茨当年放弃参加毕业典礼的机会,如今回来毕业致辞,颇有争议;二是盖茨的计算机王国富可敌国,他的演讲中又会如何提及自己的成功?三是盖茨财产超过400亿美元,迄今为止他已经捐出了超过250亿美元,而且他的遗嘱中宣布拿出98%给自己创办的以他和妻子名字命名的“比尔和梅林达基金会”,并多次表示,只留几百万美元的遗产给自己的孩子,其他部分将会捐给慈善事业。这次演讲他又会怎么宣传慈善事业呢?经过分析发现,这个语篇从内容上不仅满足了媒体的好奇心,而且蕴涵丰富的评价资源、主体间立场多样,是PDA的典型语料。

三、研究目的、方法和手段

这篇致辞的语类结构和价值取向决定了评价分析的目的,即通过分析语篇中的各种评价资源来揭示演讲者是如何做出评价,如何建构听众,如何协商各种态度,如何同潜在的或现实的听众联盟、达成一致关系,并最终实现劝说的目的。对致辞语篇的研究采用的由上至下、质与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多次手动标注评价资源并归类统计,分析态度、介入和级差资源实现的人际意义。

四、研究发现与讨论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将统计结果省略,主要探讨各类资源实现的人际意义。在态度系统中,该致辞主要使用的资源为情感中的焦虑、判断中的才干、鉴赏中的复杂和价值。演讲者本人的焦虑体现出他对听众的情感诉求,希望通过自己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贫困、失学、疾病等不平等现象的担忧唤起听众的同情心。为了使之诉求客观化,演讲者使用大量的隐性情感,更具震撼力及说服力。才干的评价对象既有演讲者本人又有哈佛师生,当评价的是比尔本人的才能时,他使用积极才干与消极才干的强烈对比,向听众表明他虽事业成功但仍心存遗憾,即缺乏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认识,借此对比凸显出主题并引起听众的兴趣想一探究竟。当评价的对象是听众时,演讲者大多使用积极才干对听众的才能做出高度评价,旨在呼吁他们把聪明才智用在减少不平等现象上。复杂主要指的是消灭不平等现象是艰难曲折的,几乎所有的复杂资源都是显性的,更加体现了鉴赏的客观性,通过正面和负面的对比,演讲者进一步把问题摆在了听众面前——理想中的可行性办法与实际中困难重重之间的矛盾使主题变得更加凸显,让听众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紧迫性。通过对网络技术价值的显性积极鉴赏,演讲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促使不平等现象得以缓解并最终消失。在对判断和价值的分析中,语篇的韵律特征得以充分显现,既有铭刻,又有引发,充分体现了语篇的互动本质。

通过探讨级差资源的分布及其引发的态度意义,研究发现语势的增强和聚焦的锐化占绝大多数,体现演讲者加大了说服努力劝说听众放弃其他观点和立场而接受他的态度和价值观。对于语势增强的研究是级差分析的主要部分,从孤立型、注入型和重复型讨论了强化,从额度、程度和作为量化的强化三方面讨论了量化。

在介入系统中,致辞语篇从单声介入和多声介入两个方面实现了主体间性。

在单声介入中,一方面通过演讲者对于“理所当然”和“在研问题”的单纯性断言,体现出不平等现象存在的客观性、事实性,另一方面演讲者使用“我们”这一人称指称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把他们联盟进来,成为愿为消除不平等现象而努力并采取实际行动的一份子。在多声介入中,首先,态度资源集中的部分也是主体间性得到凸显的部分。其次,通过分析对话收缩与扩展的各项资源在致辞中的分布,揭示了演讲者如何定位自己、建构听众、结成联盟、达成一致、实现与听众主体间性的协商并达到演讲的说服目的。在否认中,否定和反对的使用旨在:1.更正部分听众的错误认识;2.否定第三方的不同意见并结盟听众共同反对他的错误命题。在公告中,同意和宣告被较多使用,用以:1.引导读者思考不言自明的问题;2.表明一种不情愿的让步;3.强调话题的重要性,宣告演讲者的断言,以进一步反对、排斥不同意见。在接纳中,情态可以表达多样的人际意义,如:1.凸显权威;2.表达不确定性;3.增强演讲者立场的主观化,激起听众更强烈的反应,以联盟听众,达成一致关系;4.打开协商空间。在归属中,承认和疏远用来:1.表示谦虚,给听众一个平易近人的印象,拉近距离;2.引用权威人士的话语,证明演讲者观点和立场的正确性及可靠性,进而联盟这个第三方;3.在隐性态度意义的帮助下,反对某个第三方的观点并联盟听众一同反对错误的命题;4.通过疏远某个第三方,拉开演讲者与其的距离,将演讲者命题与第三方观点相区分,再通过隐性态度意义表明演讲者反对第三方,并邀请听众同自己结盟一起反对他的立场和观点。

综上所述,评价理论是在语篇语义中、词汇语法框架里,对SFL理论的人际功能的延伸与发展。其理论框架为PDA提供了一个有效、全新的工具,能揭示该致辞语篇中丰富的态度意义与多样的主体间性。

【参考文献】

[1]Martin,J.R.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M].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2]Martin,J.R.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Solidarity and Change[J].The Journal of English Studies,2006(4):31-35.

[3]Martin,J.R.& P.R.R.White.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4]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马伟林.人及功能的拓展——评价系统述评[J].语言学研究, 2007(6):142-146.

[6]徐玉臣.中国评价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 2013(3):11-15.

上一篇:商业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策略 下一篇:奉化市母亲面称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