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风险管理探析

时间:2022-08-07 01:57:02

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风险管理探析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提升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的迫切性凸显。作为一项重要资产业务,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风险既有其特殊性,也带有普遍性,加强对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风险管理的研究无疑对商业银行整体的利率风险管理工作具有积累经验、提供借鉴、科学推动的作用。

一、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

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风险主要表现为:

1.重新定价风险。在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实行浮动利率制,即住房抵押贷款在执行期间如遇利率调整则自下一年的1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利率,而存款实行固定利率制,即按存入日的利率计算利息。如果商业银行把短期存款作为住房抵押贷款的资金来源,存贷款期限会匹配得比较好,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也就不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明显的重新定价风险,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资产负债管理的实践中,商业银行必须考虑把中长期存款作为住房抵押贷款的资金来源,虽然两者都是长期,但是利率匹配情况差异很大,当基准利率下调时,实行浮动利率的中长期贷款带给银行的利息收入减少,实行固定利率的中长期存款需要支付的利息不变,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规模越大,基准利率下调时给银行带来的损失也就越大。

2.内含期权风险。主要表现为提前还贷风险。在商业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的交易里,商业银行是期权的卖方,贷款人是期权的买方,贷款人拥有绝对的权利去支配期权。对于存款业务而言,存款人是期权的买方,商业银行是存款的卖方,存款人拥有绝对的权利去支配期权。当利率上升时,存款人尤其是长期存款的持有者往往会按照对自己最有利的原则在是否提前支取原有存款再以较高的新利率建立新的存款上迅速做出合理取舍,而贷款则要等到下一年度的1月1日才重新定价;利率下降时,已存入的定期存款执行原利率,存款人收益不受影响,而住房抵押贷款一方面从下一年度起执行调低后的新利率,另一方面因受个人金融资产多元化的影响及不能立即享受新的较低利率的刺激,部分贷款人会选择提前偿还贷款,这两方面的情形都会减少银行收益。利率波动频繁,长期存款的提前支取和贷款的提前偿还便经常发生,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因此加大。

3.收益曲线风险。一般情况下收益曲线的斜率是正的,但在降息周期或者人们对金融形势持怀疑甚至恐慌态度时,在各种主观情绪的压力下,很容易出现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的情况,给短期负债的持有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国内的金融恐慌使得我国收益曲线风险加大,再加上最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为了提高收益、降低损失等多种目的,在金融工具方面的涉及比以前增多,这也使得银行收益曲线的波动程度比以前加大,银行持有住房抵押贷款的机会成本也因此发生变化,进而间接影响该业务的真实收益。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内部收益曲线,根据收益曲线对利率风险进行管理更是无从谈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这一风险。

二、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风险的诱因

当前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风险的诱因主要包括:

1.房贷机构和其提供的房贷产品模式均相对单一。相比于国外的多种贷款机构,我国只有商业银行经营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导致房地产企业和购房居民绝大部分住房融资都是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机构的单一性使得商业银行承担着包括商品房开发和销售中的个人按揭贷款服务在内的资金供应的重任。而且我国现行的房贷产品模式较为单一,商业银行没有对客户和贷款产品进行分级,个人贷款客户的市场准入基本实行最低标准,还款主要采取等额本金或等额本息的方式,利率主要实行浮动利率制,而浮动利率制正是造成我国银行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风险最重要的因素。

2.银行贷款自主定价能力不足。银行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是市场行为,银行作为发行主体应具有充分的自,本该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等因素来决定贷款是否发放以及贷款的发放时间、发放数量、贷款利率等多方面行为。但是,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自主定价能力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我国长期实行利率管制,央行直接规定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虽然央行会根据经济变化情况对利率进行调整,但是每次调整的时间、幅度都由央行决定,商业银行无法作出较好的预判,只能被动接受。其二,在管制利率制度下,央行虽然允许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上下一定范围内活动,允许商业银行根据每笔贷款的实际情况决定其适用的利率水平,但在实际生活中,住房抵押贷款一直被各商业银行视为“优质贷款”,是“商家必争之地”,银行迫于竞争压力只能采用最低的下限利率,这种做法在使借款人得到了实惠的同时也使银行多承担了风险。

3.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住房抵押贷款的交易要依靠金融市场才能进行。完整的金融市场应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构成。显然,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尚不完整和完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只是贷款人和银行进行资金借入借出的单向市场,缺乏一些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再加上我国各金融市场间缺乏连接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难以和其它市场分担风险,难以实现风险的转移和分散。更重要的是,由于国际流行的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利率期权、利率期货等远期金融衍生品在我国还未出现或者还没有被广泛应用,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缺乏创新,使得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风险很难得到有效规避。

4.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较弱。首先是从事利率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匮乏。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风险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要求很高,我国目前能充分胜任这项工作的人不多,利率风险管理人员在利率风险识别、预测、控制等方面的能力较弱,对突如其来的利率波动的防范和应对能力较差。其次,基础数据匮乏。绝大部分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起针对利率风险管理统一的数据库,导致利率风险的基础数据难以采取。再次,利率风险管理工作手段落后。我国现在使用的利率风险管理软件都是从国外直接“拷贝”过来的,不一定能完全适应我国国情,信息加工处理工作很难顺利完成。

三、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风险管理的途径

商业银行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风险管理:

1.强化利率风险管理意识。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偏重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的控制,而忽略了利率风险管理。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利率风险加快渗透到商业银行业务中,成为主要风险和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商业银行应树立和强化利率风险防范意识,在加快业务发展,做大业务规模和做优资产质量的同时,切实重视利率风险管理。尤为重要的是,利率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而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规模及定价的难度、风险的复杂度低于公司贷款业务,商业银行从住房抵押贷款利率风险管理做起,积极开展研究和探索,为全面的利率风险管理积累经验,无疑是良好的起步和理性的选择。

2.加快建立利率风险的信息管理系统。现代经济中,风险趋于复杂和频繁,完全靠人工识别和防范已难如人意,所以要建立高效的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数据、进行模型分析和检验、开展压力测试等,为风险分析报告和贷款人提前还贷、违约等相关行为研究提供帮助。以净利息收入变动为目标,选择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利率风险测量模型,测量和观察利率的一定范围变动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以更好地为利率风险管理决策服务。

3.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利率风险控制机制。一是利率风险规避机制。对资产、负债业务进行情景分析,掌握利率风险程度,为业务决策提供参考。二是利率风险分散机制。注意将信贷资金投向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客户,优化客户结构。加强联动营销,提高产品覆盖度,提升客户的综合贡献,使从住房抵押贷款客户身上得到的收益充分覆盖利率风险。围绕利率、还款方式开展创新,尝试开发新产品,以期既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又有助于银行管理利率风险。三是利率风险转移机制。主动运用防范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将利率风险转移或置换。四是利率风险补偿机制。适当附加保护性条款,以期在利率出现急剧变化并发生损失时得到补偿。当前信贷资源稀缺,严控投资性购房,正是尝试利率风险补偿的良好时机。

4.强化客户利率风险定价。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竞争提出了更高挑战,不能一味采用价格竞争,而应采取差别化的定价策略,避免“一升到顶”或“一降到底”。把握市场动态,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理性应对同业竞争,体现大行业务优势。特别是要明确利率定价的原则和考量因素,建立科学的利率定价模型,制定与风险水平相匹配的价格,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权衡风险与收益,对客户实行差别化定价,加强对客户的风险把控能力。要加强对利率走势的分析,对全行的业务发展提供着实有效的方向性指引。

5.加强利率风险管理队伍的建设。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短缺的问题逐渐显现。因此,商业银行一方面要择优选择一些有一定专业知识且具备管理经验的内部员工从事利率风险管理工作,加强业务培训,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利率风险管理队伍;另一方面采取积极的人才引进策略,招聘一些在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有利率风险管理从业经历、有经验积累的人士,借鉴其经验指导和推动工作的开展。

上一篇:利率市场化\银行道德风险与中小企业融资 下一篇:企业家能力对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约束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