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如何进行课前预习

时间:2022-08-07 04:47:58

中学语文如何进行课前预习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与预习习惯,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与指导,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读书式预习、工具式预习、质疑式预习、合作式预习、开放式预习等预习方法。总之,课前预习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

关键词:预习;读书;工具;质疑;合作;开放;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191-01

预习作为语文教学模式的一个环节,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又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但是,预习并不意味着让学生放任自流,盲目地进行预习。实践证明,有效的预习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与指导。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我总结了具体指导课前预习的方法如下:

一、读书式预习

读书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课前预习时,所要完成的读书任务则务必要做到:1、字音读正确 2、语句读顺畅,不加字,不漏字。课文读熟了,也就扫清了阅读过程中的第一障碍,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贯穿于语文课前预习始终的最基本方式。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发现,一篇课文学完了,有的孩子读起书来仍然是结结巴巴。因此古人所提倡的“书读百遍”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二、工具式预习

工具式预习是以字典、词典为工具的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的预习,这一种预习常用于生字、新词的掌握。我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字组两个词,一个是书上的新词,一个是课外的常用的词。解释词语的预习,词义必须联系上下文解释,这样可避免学生不动脑筋地抄袭词语解释。一开始,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规定必须解释哪些词语,然后再逐步过渡到让学生按其所需,自己决定。这不仅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由于学生的认知、感受、体验和理解层次深浅不一,教师既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也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质疑式预习

质疑式预习中的“疑”可以从教材中的“预习”、“思考与练习”、“阅读提示”和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中寻找。这些学习栏目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和重、难点,教师先教给学生找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掌握预习方法,并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质疑要少而精,集中目标,突出最重要问题来提问。

四、合作式预习

合作式预习一方面指对于一些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困难,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流;另一方面指针对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课文,学生们可小组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开放式预习

开放式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如书籍、网络等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常见的文字、图片资料等都可作为预习的材料使用。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六、思考: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么?做个记号,等到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交流。

总之,课前预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在灵活合理、科学有效地使用过程中,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又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重在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方法的指导上,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进行课前预习指导。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反复训练,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上一篇:关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 下一篇:作文要诉真情勇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