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发展路漫漫

时间:2022-08-07 02:18:59

城市化发展路漫漫

[摘要]我国未来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将取决于城市化的进程。本文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战略选择进行了一定的阐述,并对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做出了归纳总结,最后提出了一些在以后的城市化发展中值得思考的议题。

[关键词]城市化;战略;问题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获得了高速的增长,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持续扩大的态势。究其根本,是中国经济中的二元结构导致。因此,如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很多专家学者指出大力推进城市化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一条根本且有效的途径。这一思路也得到了中国政府的认可,因此城市化成为党中央“十二五”的一大主题。基于这一命题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可以预期越来越多的资源和人力将会投入到城市化的研究中来。

二、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选择

推进城市化最为重要的是发展战略的确定和调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既要符合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依据本国的特殊情况。如何正确选择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模式,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是八十年代以来学术界讨论的重要主题。关于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选择和发展战略的争议,主要是围绕走“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道路的论点而展开,即在城市化发展模式选择上究竟是优先发展大城市以带动小城市,还是重点发展小城镇以促进城市化。

(一)小城市化发展

所谓小城市化是指主要依靠发展小城镇以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发展模式。小城镇问题,最早由同志于1980年提出。1984年费孝通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并将其观点提炼成“小城镇、大问题”六个字。费孝通(1984)认为:中国原有的城市无力接纳数以亿计而亟待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乡村人口,而中国的国情、国力又难于再建大量的新城市以容纳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福利补贴、粮食补贴等已成为国家的沉重负担,城市住房、交通、供水、就业等问题也已相当紧张。因此,只能在原有乡村集镇的基础上发展小城镇。这样就可以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避免大城市过高的就业压力和环境压力。

(二)大城市化发展

所谓大城市化是指主要依靠发展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以带动周边小城市的发展模式。20世纪末中国小城镇的繁荣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如规模小聚集效益低、占用耕地破坏生态环境、城市文明欠发展等。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大城市发展论。王小鲁(2002)认为,限制城市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限制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限制了生产率的提高。刘永亮(2009)选用中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截面数据,对1984、1996、2002和2007年份的中国城市规模经济从人口规模经济、资金规模经济和土地规模经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城市规模级别越高,效益越好。总体上来说,发展大城市可以通过聚集效应形成经济增长带,并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周边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随着这种经济优势的不断凸显以及农民工更多流向大城市的现实,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重心逐渐转向了大城市化战略。

(三)中等城市发展

此种观点试图调和前两种观点,刘纯彬(1988)、王文元(1990)认为中等城市兼有大城市和小城镇的优点。并易于克服二者的弊端。中等城市一方面可以减轻“城市病”,使城市建设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另一方面解决了小城镇过于分散问题,提高了空间聚集效益,从而也提高了城市化的水平和质量。

(四)大中小城市多元发展

近年来一些学者跳出了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大小之争”,认为我国人多地广,地域差异性大,工业化水平低,不可能采取单一战略模式去解决城市化问题。周一星(1999)认为不存在统一的能被普遍接受的最佳城市规模,城镇体系永远是由大中小各级城镇组成的,各级城市都有发展的客观要求,并结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多元论”的城市化方针。

三、我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学术上对中国城市化战略的选择存在着比较大的争议,因此中国的城市化虽然在逐渐推进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不协调

大量研究表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与工业化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矛盾突出。产值结构偏高,就业结构、消费结构落后。二是城乡二元经济显著。第三,由于农民在经济发展中占绝对比例,其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农民对工业消费品的低需求,引发城市工业增长缓慢,城市居民消费下降,市场疲软,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等一系列问题。

(二)城乡收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

虽然城市化对降低统计意义上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作用,但地方政府实施的带有城市倾向的政策会扩大这个差距。同时,城市化过程中支持农业发展的力度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总体上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并没有因城市化而得到有效控制。这还与中国特殊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住房制度等一系列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性因素密切相关。

(三)城市化过程中的很多政策失当

城市偏向政策使资源集中到一些主要的大城市,引致大量人口迁移到这些城市,导致过度拥挤的超大城市出现,如上海,北京和广州。对移民的政策性歧视使得移民很难进入正规行业就业,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少,且很少能获得升迁的机会,也难以得到住房补贴和社会保障。

四、结语及思考

城市化在国外的成功,全世界有目共睹。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而之于我国,城市化发展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如何很好的驾驭它是一项艰巨而重大的任务。因此,在借鉴国际经验和权衡各种利弊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几十年的城市化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十分必要。基于此,笔者提出一些思考,以期更深的研究:城市化面临的几大问题,明显都对准了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户籍制度,因此户籍制度究竟要怎样改革才能促进城市化发展?政府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才能使成为城市人的农村人平等得到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参考文献:

[1]费孝通,小城镇大问题,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

[2]王小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1)

上一篇:大学生医保政策冲击下学平险如何走出困境 下一篇:我市鲜活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