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城市化发展研究

时间:2022-08-17 02:17:28

江西城市化发展研究

江西省城市化发展的现状

尽管江西省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一直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在华东六省一市中也仅比安徽略强,在中部9个省区中仅排在第6位。目前江西省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呈以下特点:

从城市和人口规模来看,江西省设市城市21座,占全国城市总数3.1%,居中部各省之尾;人口在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1个,人口在20到50万的中等城市9个,人口在20万以下的小城市11个,大城市、中城市及小城市规模结构之比为0.048:0.429:0.524。

从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来看,早在2001年11个设市区的城市年末实有铺装道路面积3127万平方米,年末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数3328辆,出租汽车8808辆。园林绿地面积14258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263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0418公顷。环境治理投资额2.93亿元。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己基本达到小康标准,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江西省城市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江西省城市化发展很快,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

目前,全国共有城市660个,而江西省受城乡分割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城市化水平较低,规模发展较为缓慢。只有21个城市,城市数量仅占全国的3.2%。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

2004年全省城市化率达到35.6%并以每年近2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2004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中,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79.6%,也就是说,全省工业化比例高出同期城市化水平(41.7%)37.9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江西的工业发展没有相应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说明江西经济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带动社会结构实现同步转变,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缺乏协调性。大量人口集中在农村,会固化和加剧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从而严重制约江西经济顺利进入新的成长阶段。

城市经济功能不强,辐射带动作用弱

江西城市经济职能普遍不强,加工型城市偏少,农区城市数量较多。农区城市即原属行政公署所在地城市,后改市但仍承担地区行政中心的职能,由于历史、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城市行政色彩较重,经济职能和功能较弱。从城市GDP和人均GDP来看,2004年,江西城市的GDP为1331.59亿元,占同期全省的比重为38.09%,据统计,南昌市的辐射距离为205.86公里,影响力主要在赣中北。而九江、赣州、景德镇、新余、萍乡、上饶等作为次区域中心,自身的经济实力也不很强,辐射带动作用更弱。九江市的辐射距离为34.73公里;景德镇、新余辐射距离分别为14.65和14.21公里;上铙、赣州、鹰潭、抚州、吉安和宜春等城市的辐射距离均在10公里以下,基本上不构成城市辐射力。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随着江西省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已有所缓解。但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基础设施还远不能满足城市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普遍存在交通拥挤、供水不足、居住水平低、文化设施落后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江西省城市化发展的对策

江西省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着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此有必要采取相应对策,以改善江西省城市化当前的现状。

完善城市规划,明确城市功能目标定位

既重眼前利益更重长远发展,把做大经济总量与完善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明确城市功能目标定位,科学地确定功能分布和建设方向,实现形态规划、功能规划、生态规划的协调统一。

形成强大的产业集聚力和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

城市产业定位要准,产业特色要强且有所区别。要十分注重完善城市产业规划体系,明确各类各级城市的功能定位,明确各自产业结构的特点。在城市化滞后的条件下推动城市化进程,重大项目的空间布局不能只靠市场去调节,政府要抓住对城市功能具有定性作用的重大项目的决定权,克服地方的盲目性。

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

中心城市是加快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龙头”。地区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城市实力尤其是中心城市实力的竞争。中心城市的现代化是城市化的先导和重点,继而呈集群发展并加速形成城市经济圈,这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

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功能

在目前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严格用地管理的大形势中,应适时调整城市建设的发展重点。一方面要继续加快和完善城市建成区的建设,另一方面要逐步将城市建设的重心从扩大规模、拉开框架、整治市容、美化环境向强化基础、完善功能方面转移,向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注重效益、持续发展上转移。正确引导城市建设投资,将投资重点放在功能性、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上。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

上一篇:1978-2009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 下一篇:关于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现状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