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保险人才培训方式的创新

时间:2022-08-06 11:23:12

职高保险人才培训方式的创新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同时,由于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使理论性的东西讲得太多、太细,占用了课堂大量时间,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无法进行职业所需能力的锻炼。保险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保险公司对员工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对一线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办公设备使用能力、理财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而当今保险专业的学生由于缺乏实践锻炼,远未能达到保险险公司用人的要求。保险企业所需人才很难从职业院校中招到,即使找到也难以用得满意,所以一些新成立的保险公司招不惜采用高价挖墙脚的方式引进人才,而保险专业毕业的学生却苦于找不到符合自己预期的工作。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保险教学模式不能与保险公司需求相适应。学生缺乏吃苦耐劳职业意识,不愿去从事保险营销工作由于我国保险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迅速的扩张经营使从事一线营销工作的员工素质偏低,保险业的形象受到某种程度的损害。而保险产品涉及到千家万户与众多企业,需要人员去推销。为此,保险公司对高素质的营销人员的需求较大,而保险专业的学生由于在校期间缺乏职业意识的训练,一听去卖保险就避之不及,觉得辛苦、丢面子。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经常给学生灌输正确的营销观,培养他们艰苦奋斗,不怕失败的职业精神。

对高职保险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思考

“3+2+1”的工学结合模式三年制的高职学生用3个学期的时间在校内完成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拿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4-5学期开始分课程模块集中进行工学交替训练,最后一学期顶岗实习就业。“3+2+1”模式具体做法是:第一,学生入校的前三个学期,重点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养成、职业道德培养及保险人资格考试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进行学习,开设相关文化基础课和保险基础、经济基础知识等相关课程,并参加保险资格考试获取保险资格证书。第二,在第四、五学期,学生以保险人和学生双重身份办理进入公司的手续,分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专业模块实施工学交替,即第四学期用半学期时间完成人身保险展业、承保、理赔等技能的理论学习,后半学期到学校所在地的人寿保险公司对口实训;第五学期也用半学期的时间进行财产保险展业、承保、理赔等知识的学习,然后到财产保险公司进行对口实训。这种集中的工学交替实训使学生们提早进入行业,了解行业的生存法则,有充分的时间调整心态,为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与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3+2+1”的工学结合模式改变了以学校和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学交替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推动了课程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解决了保险人才培养和企业实际需求的脱节,为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成为能适应保险业需要的一线人才提供了保障。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改革思路

根据保险公司岗位流程设置课程模块。将原有课程体系整合为《保险营销》、《保险产品》、《保险承保》、《财产保险理赔》、《人身保险理赔》、《保险客户服务》等实务性强的课程模块。有效地将专业知识贯穿于岗位设置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目标及就业岗位分析高职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保险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对应的岗位包括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公司的展业、承保、核保、查勘定损、核赔、风险管理咨询、职业培训、客户服务等相关业务岗位,以及保险中介公司的业务岗位和银行邮政等的银行保险业务岗位。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分析与对应开设的课程按保险工作流程设计课程模块,可分为展业、承保、理赔、客户服务、银行保险等。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基于工作流程的课程改革,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和职业能力强的保险一线人才。

作者:王艳蓉 王瑞梅 李云 单位: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上一篇:农乡人身保险服务与改善探索 下一篇:保险诈骗犯罪防治对策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