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教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3 07:31:36

职高教师论文

职高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本文作者:侯艳娟工作单位:襄汾县邓庄职业中学校

用“爱屋及乌”、“期待效应”,感染学生。用事业心点燃学生的自信心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人具有积极向上的要求,有自我完善的愿望,又渴望得到关注,渴望成功的心理。只是多年来的环境或定式这些心理需求在这些孩子们身上表现的微弱或短暂,针对这样的现状,老师应该用自己独特的魅力与方法首先让学生们喜欢你,重新建立“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美好的形象。其次交往中,给予他们更多宽容、体贴和关怀,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真心点燃他们心底深处要求进步的火花,为他们插上自信的翅膀,不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老师相信你!”“你能行!”等激励性语言去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伴随他们的学习过程,使他们能快乐的学习自己的专业!在爱的体验中自我肯定,在老师的期待中慢慢进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是可以的!我相信这样他们会品尝到上学的快乐!慢慢飞向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老师要勤与家长沟通,做好“粘贴剂”,共为学生成长努力。让学生家长感到贴心,并放心要从根本上真正让一个学生快乐、进步,仅靠老师的努力是不够的,重点还需要与家长的沟通。我所接触的家长中,有的是推卸型,完全不关心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甚至孩子上高二了都不知道他是哪年级哪班;有些是无奈型,带孩子来报道就向老师诉苦:孩子在班里只要不惹是生非就行,学多少算多少(这些孩子大多是班里的重点保护对象,老师会格外注意的);还有一些属忙碌型,可能孩子小时缺乏与父母的接触,在外地打工,见面少自然教育就会有空缺;更有一部分家长属盲目型,他们在观念上就认为学校老师就是教育孩子的,无需与家长共同管理,将来成人靠命运,无需太认真等等。面对五花八门的家长,所以教育其子女也必须从更新家长观念做起,与他们达成共识,一起来寻找补救孩子的办法与措施,齐心协力关注他们、教育他们,使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重要,从而产生责任心,进取心,最终走向光明!莫泊桑说过,“往往一件小事,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要成才先成人,成人先从思想、心理这些小细节入手,这是根本。要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我相信,只要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别用一番心思”,甘愿做学生成长道理上的一块小小的铺路石,坚持不懈,那么将来职业教育的老师会更有魅力,职业教育发展的路会越走越宽!生活在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会得到更多的温暖与实惠!

职高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十八年的任教任职经历,**同志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严以律己,把自己的一颗爱心无私奉献给了学生,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在她的时间安排里,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只有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她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钻一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教育人。

在调任教育局前,她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是事业、是科学、是艺术,永无止境,贵在平时的点滴积累和深刻的教育教学反思。只有热爱学生,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丰富发展自己,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成为教学大师。她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深入探讨教材、教法,具有宽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科学知识,完善的教学能力。大胆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多次在市、县举行公开课、示范课。**年9月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年4月被评为**县“三八红旗手”,**年7月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所教学科成绩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在做好教学同时,**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把教学成果转化成经验理论,先后在部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积累、规范、点评、交流——初中作文教学初探》(全国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浅谈如何在中考语文复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全国优秀教师论文汇展二等奖)、《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省**年教育科研论文竞赛三等奖),《如何抓好毕业班工作》(**年**省教育科研论文竞赛一等奖)。

**年,**同志调教育局工作,分管教学,她努力探索新时期教育教学管理的路子,大胆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行校本教研,使全县教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年5月她被委以重任,出任县教育局局长,时值**教育处于“低谷”时期,她的压力很大,**把提高教育工作水平作为己任,变压力为动力,按照“夯实基础,提高质量,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校本教研工作为突破口,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为重点,以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为亮点,以建成教师培训中心、完善职高建设为建设重点,加快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步伐,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住宿条件,稳步推进“普实”工作,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育形象,使**教育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县普通高中上线率95.12%,居全市第一。

政协委员没有专职岗位,委员分布在各界别各单位中,**委员在教育战线上把教育发展为民生之首的重任铭记在心,在敬业奉献中履行着政协委员的神圣使命,以历经风雨后结出的硕果展示着委员的魅力风采。

职高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事制度改革; 教研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050-002

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质量,激发内部活力,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农村中小学不像城市,人事制度改革后激化了一些已有矛盾,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学校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以我校为例,就农村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作一调查分析。

一、农村中学教研组建设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教师学历和素质不高,导致教研组整体实力较低

学历偏低和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江苏省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教师队伍素质要整体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教师均具有教师资格、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60%以上、农村教师队伍保持稳定。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南京市的一所乡镇初级中学,应该是经济较发达的农村中学,而截至2009年,教师总人数为75人,其中本科49人,大专19人,中专和高中共7人,学历合格率才达90.7%,未达到教育部提出的标准。

2.专业对口率不高,导致各教研组力量发展严重不均衡

我们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人事制度改革后,学校参与教学的教师有83人次,但真正的专业对口的教师只有59人次,各学科专业对口率为71%(实际本校实有教师只有73人,多出来的10人次,为教两门课的教师,还有4人次则完全教了与自己专业没有关系的科目),这就造成各教研组的专业对口情况分配严重不均,语数外等中考中的重要科目专业教师的分配比较合理,而一些小的科目,教师专业对口情况较差。究其原因在于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后,广大教师实行竞争上岗,那么年纪比较大、教学水平比较弱的语数外教师在竞争失利后,他们的工作岗位如何安排?我所了解的大多数学校会把他们安排到相对不太重要的历史、地理、生物学科去任教,如此一来,必然会更加弱化这些小学科。如笔者所在的学校的史地生教研组共有14名教师,其中专业的只有4人,非专业的50岁以上却有6人,还有4人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专业化比例只占28.5%,我们南京市的历史、地理、生物还是参加中考,计入学生中考总分的,而那些不参加中考地区的农村中学的小学科教师的师资配备情况就更差了。

一个教师要进行相关专业方面研究,其前提是必须进行自己相关专业的教学,并处在和自己专业有关的教研组中进行教学探讨和研究。试想一个教师如果连自己的专业学科都教不到,那么他又如何进行相关专业方面的教学研究呢?结果就是我校在2009年教师各级赛课和教师论文获奖方面,语数外教研组的教师论文和赛课获奖数量较多且层次较高,生物和劳技信息美术等小学科的教研组在这方面的数量就较少甚至没有,这也无疑会阻碍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全面发展。

3.年龄结构分布不均匀,性别比例失调,导致教研组的发展缺乏后续力

在一个学校或一个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中,能够起到带头和引领作用的往往是四十周岁以下的教师。这批教师属于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较高,年轻的、富有闯劲的一批人,接受新的知识和信息比较快,能够较快地适应新的教学研究和改革的发展,他们才是学校中真正能够从事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的人员,这些教师人数的多少决定着教研组整体水平的高低。但我们从上表看,学校教师的总体年龄分段情况呈现随着年龄的上升,教师的人数比例在不断增加,老教师的数量呈现不断增多的现象,特别是50周岁以上的老教师在各个年龄段中所占的人数是最多的,达25人,对于只有73名教师的学校来说就占了将近35%,同时就每个教研组而言,这一年龄档次的教师在每个教研组中所占的比例也是较大的,这部分教师要么由于年纪较大身体不好不能从事教学工作,要么因为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式不能胜任教学工作,更不要说从事教科研的研究了。而四十周岁以下的教师人数只有36人,占全校总人数的49%,一半还不到。另外在一线教学人员中性别比也是严重失调,整个学校的男女教师比例为55:18,呈现男教师偏多的现象,而反观三十周岁以下的男性教师只占其中的20%,这种现象在全市农村中小学中普通存在,它不利于教研组的发展的均衡发展,也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4.优秀教师人才外流严重,导致一些教研组的水平迅速下滑

优秀教师在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中往往起到带头和引领作用,有时一个优秀教师或优秀的教研组长能带动一个教研组的发展。但近年来,由于城乡经济和收入水平的差距持续拉大,生活条件悬殊,各地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骨干教师,造成教师逐级向上流动,中西部城市的教师向东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流动,县城的向中心城市、乡镇的向县城流动,而流失的都是骨干教师。有的部级骨干教师在参加部级培训时,就被大城市挖走。这种现象被称为“教而优则进城”,如笔者所在学校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都有教师调进县城,迄今为止已达40多人,因此有一座县城学校曾戏称我校为他们的“教师培训基地”,因为他们学校有130名教师,而其中将近有30人来自我校。而这些优秀骨干教师外流后,原来以他们为核心的教研组的水平迅速下降,如我校的物理教研组的区学科带头人和化学教研组市青年优秀教师在调入县城中学后,学校的这两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整体呈下滑的趋势。同时人事制度实行后,要对学校进行核编,这样就造成由于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多数师范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即使分配下去,也留不住。同时学校的校长因为引进新教师后会使得一部分老教师工作岗位丢失或不满岗,怕得罪人,也不引进新鲜的血液。从而造成农村中学教师素质和教研意识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

5.观念陈旧,缺乏教研和改革意识,影响教研组的进一步发展

多年以来,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一般是师专、中师不出市,本科不出省,学生在本地区内学习,毕业后再回到原地区工作,这种封闭式的模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十分不利。许多教师学习和工作的区域小,与外界信息沟通、交流的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学校继续教育跟不上,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教师培训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思想保守,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没有进行教科研的意识,影响着教研组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二、解决方法

1.积极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内退力度,形成吐故纳新的机制

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就学校而言,已经面临着人员超编、人浮于事的现实矛盾,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清退那些不具备资质的用工对象;加大内退力度,安排符合条件的教师实行内退;采取有效的竞争环境与机制,调整那些没有工作积极性、缺乏上进心的教师岗位;创造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氛围,激励那些有能力、年富力强的教师脱颖而出;建立在政府宏观指导和管理下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化评价机制;以岗位职责和聘用合同为依据,建立适合不同专业技术工作特点和岗位特点的考核指标体系;全面实行职员聘任制度,在职称评聘改革中,有意识地向那些年轻教师政策性倾斜,创造有利条件,针对目前中学中高级教师名额超过上级规定额度的现实,采用“低职高聘、高职低聘”,打破职称制度的“铁饭碗”、“终身制”;制定职员条例,规范职员的聘用和管理。

2.学校领导要重视教研组的建设

现在很多农村中学只注重强调教学质量,导致教研组功能普遍被弱化,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研组长开展各项教研活动积极性不高。但我们都知道教研组是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校本研究、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最基础阵地。学校要重视并不断强化教研组工作,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名学科、名教师,构建学习型校园,将发挥十分长远而有益的影响,校长要始终坚持不懈地加强对教研组长的培养和管理。由专门领导负责教研组管理工作,用制度约束教师,用制度激励教师,用制度提升教师。

3.选拔优秀的教研组长,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建设一个好的教研组,首要因素就是要有一位优秀的教研组长。一个优秀的教研组长有时往往能带动一个教研组的发展和进步,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在开始时选聘好,更在于后续工作过程中培养和使用好。组长不但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精细的组织能力,踏实的工作作风。这样才会有感召力和务实性,教研组工作才会有活力和持久性。

4.教研组建设要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

逐渐形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有关教研组建设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落实,是依法治教、文化理教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教研组建设,就必须始终深入思考,并不断践行这个问题。如我校就非常注重加强教研组内的集体备课制度,通过导学案、教学案等统一的教学方式来弥补教师业务水平的不足。首先明确教研组长是本学科学科质量的责任人。备课组长就是本年级质量的指挥员、监控者。虽然在目前情况下,有些教研组或备课组内可能存在非专业教师或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教师的情况,但如果能在教研组或备课组学内容,统一导学案,统一测试的情况下,非专业教师的上课水平和专业教师的上课水平的差距就会缩短到最小化,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成绩。

同时学校层面也要构建一系列教研组工作制度。比如,教研组长月工作汇报制度、教研科研工作制度、课题实施办法,以及校本培训和教学反思制度等。充分利用现在已经实行的绩效工资制度,提高对教师教科研和先进教研组评比和考核的力度,调动广大教师和教研组长的工作热情和教科研的热情,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教研组建设的水平。

5.激发广大教师的教研热情

一所学校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有一批思想不断更新,能力不断加强的教师。因此,要打造一批科研型教师,实现科研兴教、个性强校、特色活校的目标,培育一股教研风就成了重中之重。这其中,主要是在教中开展研,在研中促进教。重点要引导教师形成以下五种习惯:一是在广泛听取老师们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好学校工作计划和教研组工作计划,在实践中狠抓落实、检查、交流、示范等工作,养成提前计划不断修正的习惯;二是扎扎实实落实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教研常规,养成不拘形式自觉强化的习惯;三是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和科研方法,养成读书学习不断进步的习惯;四是大力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等教研活动,实现校本培训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师反思为主体的转变,养成集思广益善教勤思的习惯。五是从教学实际和各人的特点出发,选好课题,制定措施,开展实践探索活动,养成课题带动新老互促的习惯,最终实现工作绩效最优化。

三、展望

职高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校本培训;企业挂职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078-02

21世纪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走向了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因需而变,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的新时期,这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比例及整体素质偏低,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缺乏,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和技能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我校积极进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以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专业技术精、实践能力强的专业课教师队伍。

一、开拓多渠道师资来源,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近几年,随着学校迅速发展,专业教师队伍出现人员紧缺、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为此,我校力求开拓多渠道师资来源,逐步优化专业课教师队伍的结构。

一是主动与相关高校及其优秀大学毕业生联系,招聘有从教意向大学生来我校从事教学工作,近三年从全国各高校共招聘30多位毕业成为优秀专业教师。同时严把教师的入口关,新进的教师必须达到本科以上学历,提高学历合格率。

二是面向社会招聘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并根据引进人才的工作实绩,在奖金分配制度上给予适当倾斜。

三是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具备相当实践能力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兼职教师网。通过这些教师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并在和学校其他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起到了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作用,促进了学校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二、开展多元化师资培训,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我校开展多元化师资培训,为专业教师成长搭建平台,逐步向“双师型”教师转化。

(一)依托省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进行继续教育学习

一是我校每年利用暑假期间有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参加省职教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各种培训,包括专业理论培训、知识更新培训,教育理论培训,现代化教学技术、方法的培训和专业实践技能培训等等,培训期间学校承担培训费、考工费、差旅费等费用。

二是利用各级教研部门和职业教育学会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教学比赛、新教材培训等活动,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利用高师院校和其他各类大学组织的以提高学历为主的培训,鼓励学历未达标的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达标学习,并规定达标期限,每年选送一定数量专业课教师在职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在政策上尽可能给予倾斜,保证每位教师一定学习费用支出。

(二)开展多形式的校本培训,使校本培训基地成为教师成长的主渠道

1.实施“青蓝”工程,加快年青教师的培养。我校在编教师高级职称占10%、中级职称占42%、初级职称占48%,初级职称比例偏大,教育教学的关键实力较弱,这种情况制约和阻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平衡、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加快年青教师的培养成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之一。我们实施“青蓝”工程,强化“传”、“帮”、“带”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内人才资源,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近几年,学校安排30多位新教师与本校中级以上职称的优秀教师和专业带头人进行师徒结对,对指导教师提出每周“三个一”的检查指导和每月“二个一”示范指导的明确任务,即每周听一节课、检查一次教案、交流指导一次,每月手把手教一项操作技能、上一堂示范课。结对期结束时对新教师从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专业动手操作能力、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教科研能力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新教师实行一年试聘、两年解聘制度。通过师徒结对促进了新教师的迅速成长,计算机组有3人新教师在今年丽水市技能竞赛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2.注重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努力营造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机制。学校知人善任、悉心指导,狠抓专业带头人培养。建立骨干教师工作室,在课程改革、专业建设、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推广的研究和实践中锻炼成长。建立教育科研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骨干教师开展“特色课”、“优质课”教学活动,使他们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科研能力,成为学校之魂。另外,借助教师技能比武这个平台,造就一批技术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选派教师参与各级教育、劳动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种技能比武活动,通过活动,交流技艺、切磋提高。目前,我校拥有市学科带头人4人,县学科带头人10人,高级工15人,多人次在省、市教师技能竞赛中获奖。

3.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1)建立教师学习制度,将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促进,做到“工作学习化”,教师结合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工作结果进行自我总结,寻找差距,从而进一步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做到“学习工作化”,把学习与工作一样看待,明确学习任务,学校定期检查、考核,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探索,使教师逐步建立学习过程就是工作过程、自我提高过程的意识。

(2)坚持校本教研活动制度,开展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教学反思、课例评析、三课一条龙(听课、说课、评课)、问题会诊、学科带头人与教师对话、教师论坛等为主要形式,辅以专题讲座、外出学习与交流等方式,举行优质课评比、教师论文评比等评优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3)开展课题研究,并将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反思和创新,切实解决教学、生产、服务一线的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将新技术转化为新的生产力的能力。

4.建立校内教师技能培训基地,促进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

学校建立校内教师技能培训基地,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专业教师技能培训与考核,促进教师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

(1)全员培训,共同提高。一是利用假日有计划组织专业教师在校内实习车间开展多形式的专业技能培训,如聘请行业专家进校培训辅导、骨干专业教师示范教练、组织到附近对口企业了解技术发展现状等。期末组织对全体教师进行技能考核,并作为本学期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成绩,列入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在教学与和生产实习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训练,与学生一起参加专业技能等级考核。三是建立教师自我培训机制,通过

自学自练,不断完善。

(2)岗位练兵,以干代培。技能是在干中提高的。学校设法在实训条件具备条件下,制定教学实习计划和“岗位练兵”细则,设置实际岗位或模拟岗位,以岗定职,以职定任务,变消耗性实习为生产性、创收性的实习。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和指导学生生产实习的能力,促进教师技能快速提高。

(3)达标考核,以考促“进”。实施专业教师技能达标考核办法,促进专业教师操作技能不断提高与更新。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当地企业对专业技术的需求状况,通过各专业教研组的认真讨论和劳动部门的参与,制定各专业的《专业教师技能达标考核办法》。要求每位专业教师认真学习考核标准,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学校聘请考评员对全体专业教师进行达标考核。技能达标考核合格者由学校颁发技能达标考核合格证书,不合格者发给限期达标通知书,在限定时间内通过学习提高再次进行补考。专业教师技能达标考核工作每三年重复一次,使专业教师的技术不断得到更新和适应现代职教发展的需要,考核的要求和标准根据专业发展的形势做适当的调整。

(三)进企业挂职实践,使企业实习基地成为打造“双师型”教师的主阵地

学校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脱产与半脱产)到对口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了解最新的技术信息,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同时要求挂职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精心挑选一些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或维护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撰写教学案例,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及时反应企业的实际情况;要求挂职教师深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等各方面的具体要求,提交一份对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改进意见的报告等。为促进教师真正到企业学到东西,学校专门成立专业建设教研室,负责管理和考核脱产教师的学习,结合挂职教师任务完成的质量和企业师傅对挂职教师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的鉴定给予考核打分,真正使进企业挂职锻炼这种培训形式成为打造“双师型”教师的主阵地。

(四)开展技能服务活动,给教师创设更多实践机会

鼓励专业教师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为民服务活动,每个专业确定一定工作量。如电子专业教师义务下乡为民维修家用电器;工艺美术教师为木制玩具企业义务设计样品;计算机专业教师义务帮助社区居民组装或修理计算机;艺术类专业的师生经常下乡或到社区开展义务活动演出。

学校还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到行业学会、技术部门兼职,把专业教师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三、完善专业教师培训和评价制度,形成教师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完善专业教师培训制度

专业教师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应不断完善培训制度,以制度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一方面,培训与教师的业务考核、职称评聘、年终等挂钩;另一方面,学校不断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任、一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以改革促培训。

(二)完善专业教师岗位职责考核制度

对专业教师进行教育和教学、实践环节、技术服务为主的全面跟踪考核,逐步完善合理、科学的考核量化指标,积极探索社会、学校、学生更共同参与评价的考核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和聘任的重要依据。

(三)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

学校设立特殊津贴用予“双师型”队伍奖励。对在市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好名次的或获得高级工的教师,职称优先聘任,成绩特别突出的,职称给予低职高聘。

职高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

(2004年12月21日)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县2004年的教育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切实落实“科教兴县”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增投入,夯基础,重管理,提质量,抓改革,谋发展,全县的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现在,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县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报告2004年全县的教育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2004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一)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兴教研,强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一年来,我们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思想,以“讲质量,求效益”为根本目的,充分利用各级教研组织所形成的教研网络,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才智,自上而下广泛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评比、教师论文评比、专项课题研究、小学生文化素质测试、中考试题研究、中高考质量分析等教学研究活动,制定了教育教学质量目标奖惩实施办法,加大奖惩力度,加强质量管理,极大地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004年,全县受省、州、县各级表彰的三好学生有321人,优秀学生干部90人;中小学生品德评定合格率为99.9%;中考600分以上达343人,比去年增加225人,最高分672人,荣获全州中考状元;高考上线人数693人,比去年增加286人,其中,达到重点线137人,比去年增加63人,达到一般本科线271人,比去年增加130人,达到专科线285人,比去年增加93人;高考最高分612分,居全州文科第6名,荣获“红烟桃李奖”,中考、高考成绩均跃居全州第三位。

(二)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2003年8月调整充实了县属中学的领导班子后,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于今年7月,对全县乡镇中学和中心学校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考核、选拔和任命;对全县140位中心学校校长、副校长和完小校长进行校长岗位业务培训。一支年轻有为、结构合理、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学校干部队伍正在形成。

为了提高师资素质,增强教育发展后劲,县人民政府拨款30万元,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通过引、培结合的方式,使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全年共引进语文、数学、英语本科生22人,招考聘用师范类大专以上毕业生88人;全方位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培训中小学教师2838人;选派5批629位教师参加省、州举办的新课程培训,推荐55位骨干教师参加州举办的英语、物理等6个学科的培训,举办计算机运用培训13期963人;邀请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等6人到我县培训教育管理干部和语文、数学、英语教师861人;组织中小学教师24人到部级课改实验区石林县学习考察新课程,组织语文、数学、英语“三基科”和文综、理综高中教师11人到全国名校湖北黄岗中学、武昌实验中学考察学习。通过采取多种举措,广大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更新了观念,增长了见识,开阔了思维,提高了自我发展、自我丰富、自我完善的意识水平。

(三)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今年7月,州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三级干部会议结束后,我县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许翔、副县长韩天识等6位县领导为副组长, 1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县的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步地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县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询,反复研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中共天城县委、天城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工作实施意见》、《天城县直属中学校长公选方案》、《天城县乡镇中小学校长公选方案》、《天城县中小学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与年薪制实施方案》及《教师聘任制和绩效分配制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以指导全县的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年内,圆满结束了在天城三中和西二中学试行的校长公选工作,在全县各学校启动实施了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教师聘任制和绩效分配制。

(四)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认真实施《天城县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意见》,在总结县内外校点调整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撤校并点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校点布局调整的步伐。今年,县财政投入资金150万元,启动了天城二中、天城三中、朋普中学教学楼的建设,以扩大办学规模,为中学合并创造条件。教育局筹措资金10多万元,为朋普、江边、东山等乡镇10个村委会的集中办学点购置床架100余张,行李、洗漱用品300余套,电视机10台,办公桌椅50余套。年内撤销了中学7所,小学15所,小学校点56个,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布局调整计划,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五)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空前

为了打牢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提高办学水平,扩大办学效益,认真贯彻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把学校布局调整与校舍建设结合起来,积极争取省州支持,多方筹集经费,全面启动了校舍建设工程,加快了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套建设。2004年,全县规划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资金5000万元,对乡镇政府所在地以上的中小学进行改造,扩建和新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24幢,年内已开工建设的学校有4所,即天城二中、天城三中、西山民族中学、朋普中学,完成招投标工作的学校有3所,即天城四中、新哨镇中心学校、弥阳镇古城小学,其它学校的建设项目也相继进入了地质勘探、场地规划和图纸初设阶段;年内还争取了省级危改项目6个,各级投入危改资金1536万元,完成中小学危改项目7个,新建校舍面积5489平方米;向州级争取了现代信息技术设备配置款30万元,远程教育设备补助款40万元,建成了远程教育卫星站6个,教学光盘播放点35个;西山民族中学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省级投资项目和民族团结示范校的部级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已完成,申报项目资金共计390万元。

(六)高中“瓶颈”制约有所突破

积极按照“合理规划、统筹全盘、重点突出、兼顾一般、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高效管理、提质增效”的高中教育发展基本方针,压缩天城一中招生规模,向精品型高中转变,扩大天城二中、天城三中、天城四中办学规模,在职教中心尝试办好综合高中,同时引导、鼓励和配合社会力量参与兴办高中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今年9月,天城一中完成高中招生10个班415人,天城二中完成高中招生6个班334人,天城三中完成高中招生4个班240人,天城四中完成高中招生7个班415人,职教中心完成高中招生2个班118人,庆来学校完成高中招生12个班384人,全县普通高中招生 1906人,超额完成了州下达的高中招生任务。

(七)职成教育发展态势良好

坚持职成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规范和加强了对职成教育的管理,建立起了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各乡镇中学为支撑,乡村两级成技校为补充的职成教育体系。职教中心充分发挥其办学优势,开展对在职干部职工的业务培训和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全年开展干部职工计算机培训963人,普通话培训1期1010人,输送职高中专生198人;各乡镇中学在开设好劳动技术课的同时,实行了初三年级的职教分流教学,对1160名学生进行了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乡村两级成技校以扫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扫除文盲161人,扫盲提高班结业898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9184人次,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

(八)民办教育生机凸现

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切实加强了对社会力量办学的领导和管理。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对社会力量办学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民办学校在征地、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有同样的优惠待遇。教育主管部门在招生政策、学籍管理、教师培训等方面把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对民办学校实行了年检审查制度,加强了对民办学校在办学方针、教育信息、课程标准、教研教改等方面的工作指导,形成了以庆来学校和滇南文武职业学校为代表的民办教育示范性窗口学校。2004年,全县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完全中学1所,普通初中3所,普通完全小学6所,幼儿园41所;在校职高生7个班530人,普高生12个班384人,初中生23个班906人,小学生39个班986人,幼儿学生2412人;教职工309人。民办教育的发展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九)企业办学改制移交工作基本完成

积极按照省州有关国有企业分离办学的意见要求,主动同辖区内的企业协调配合,做好学校改制移交工作,除东风农场所辖4所学校暂未移交外,东风氮肥厂、巡检司电厂、天城糖厂、朋普糖厂所办的4所学校已顺利移交,其学生全部安排到地方学校就读,学校教职工由企业安排,学校设施归企业使用,教学设备由政府接管。

一年来,我县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在推行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由于县财力有限,学校自身创收少,实行校长年薪制条件还不成熟;改革打破了长期稳固的“铁饭碗”、“大锅饭”体制,少数教师在思想上一时难以接受,报有抵触情绪。二是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放松了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忽视了自我教育,自律性差,教育法制观念淡薄,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水平低。三是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大,全县还有20000平方米的危房面积,排危资金难以落实,基础教育设施的改造任务还很艰巨。四是部分地区的群众对校点布局调整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加之资金扶持力度小,校点布局调整还存在一定阻力。五是在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部分乡镇领导的思想意识跟不上,政策把握不准,对改制后地方政府的责权不清楚,不能切实认真履行政府的教育责任。

二、2004年教育工作的启示

总结我县2004年教育工作的得与失,我们对如何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中国若干年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含义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的本质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高度结合,这是我们抓好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教育事业的发展当然也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因此,我们在谋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大计时,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兼顾一般;既要抓升学率,也要抓普及率;既要重视普通教育,也要重视职成教育;既要搞好硬件建设,也要搞好软件建设;既要正视当前的现实状况,又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县的教育事业才会全面、稳步、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育发展就会顾比失彼,失去平衡,大起大落,缺乏稳定。

(二)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有正确的思路

2004年,我们按照县委提出的“小学打基础,初中求巩固,高中提质量”的教育发展原则,确定了“软硬件并举,重视教育科研,突出教育教学质量、夯实小学、初中基础,强力推进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广泛深入地开展教育科研,狠抓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推行以农科教结合和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的综合教育,着力实施校舍建设工程和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使全县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获得了逢勃发展,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经验总结就是从县委、政府到教育业务主管部门都有一个清淅正确的教育发展思路。

(三)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以质的提升为根本

教育事业的发展包含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两个方面。我县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期,由于客观形势的需要和主观意识的考虑不周,教育从整个面上来说,是量的发展大于质的发展。目前,我县尚有中小学校点541所(个),这在全州来说是最多的,这种粗放型的校点布局,使投入不能集中,师资力量和设施设备不能充分利用,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还影响了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能盲目地追求数量,而必须以质的提升为重点。

三、2005年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

200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天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按照“抓改革、调结构、固师本、兴教研、强管理、创特色、保‘两基’、提质量”这一总体发展思路,团结率领全县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加强教育硬件、软件建设,夯实教育发展基础,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以昂扬的斗志,创新的精神,奋勇拼搏、开拓进取,努力实现全县教育发展的新跨越。

(一)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办学的生命。我县的教育质量要在2004年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基础上,乘势而上,顺势而谋,要让“质量是生命线,管理是聚宝盆”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从而步入长期的、稳定的、良好的竞争态势;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各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目标责任管理,紧紧围绕“有利于提高天城教育质量”这个中心全方位开展工作,在全力以赴抓质量的同时,抓好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力争2005年中考600分以上人数突破400人,高考上线人数突破800人,努力实现在全州(中、高考成绩)“争二保三”的目标。

(二)进一步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一是强化师德建设,抓好教师的教育法律法规学习,积极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让广大教师模范地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以德治教,依法执教。二是实施人才战略,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通过外出学习和聘请专家培训,建设一支既有精深专业水准,又有良好教育素质和能力的学习型、创新型、科研型教师队伍,不断推进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三)搞活用人机制,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全面推行教师评聘分开、竞争择优、全员聘用、竞争上岗的教职工聘任制,促进合理流动,激发教育活力。二是全面实行校内绩效分配制,坚持聘任看实绩,上岗看实干,考核看实效的原则,鼓励冒尖、激励竞争、绩效优先,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三是全面推行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对乡镇中心学校以上校长实行校长工作目标管理,通过对校长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对考核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校长,实行校长公选制。

(四)巩固“两基”成果,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

继续花大力气,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危房改造,加大校点调整力度。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推行一个村委会只办一所小学,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完成中学校点的调整布局和新建工程项目,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充分利用庆来学校、滇南文武学校教学资源,扩大高中招生规模。力争2005年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0%。

(五)大力支持引导,促进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对既符合《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大力支持引导,鼓励尝试;将民办学校的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教师培训,教研教改,评估表彰等工作统一纳入管理范围;以庆来学校,滇南文武职业学校为重点,创建一批民办教育的示范窗口学校,促进“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教育投入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教育发展

天城三中教学楼、西民中综合楼、朋普中学教学楼于2005年3月投入使用;天城二中教学楼、天城四中教学楼、新哨中心小学教学楼、古城小学教学楼于2005年9月投入使用;其它在建工程项目2005年底竣工。同时继续加强农村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州危改专项资金支持,按计划排除农村小学危房。

(七)做好学校安全卫生和收费管理工作,促进教育有序发展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机构,健全制度,经常进行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强化安全防范意识,经常开展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全面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严格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坚持亮证收费,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决不超项目超标准收费。对违规违纪乱收费者,坚决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职高教师论文范文第6篇

现在,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会议报告年全县的教育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年的主要工作成就

(一)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兴教研,强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一年来,我们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办学思想,以“讲质量,求效益”为根本目的,充分利用各级教研组织所形成的教研网络,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才智,自上而下广泛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评比、教师论文评比、专项课题研究、小学生文化素质测试、中考试题研究、中高考质量分析等教学研究活动,制定了教育教学质量目标奖惩实施办法,加大奖惩力度,加强质量管理,极大地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年,全县受省、州、县各级表彰的三好学生有321人,优秀学生干部90人;中小学生品德评定合格率为99.9%;中考600分以上达343人,比去年增加225人,最高分672人,荣获全州中考状元;高考上线人数693人,比去年增加286人,其中,达到重点线137人,比去年增加63人,达到一般本科线271人,比去年增加130人,达到专科线285人,比去年增加93人;高考最高分612分,居全州文科第6名,荣获“红烟桃李奖”,中考、高考成绩均跃居全州第三位。

(二)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年8月调整充实了县属中学的领导班子后,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于今年7月,对全县乡镇中学和中心学校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考核、选拔和任命;对全县140位中心学校校长、副校长和完小校长进行校长岗位业务培训。一支年轻有为、结构合理、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学校干部队伍正在形成。

为了提高师资素质,增强教育发展后劲,县人民政府拨款30万元,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通过引、培结合的方式,使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素质不断提高。全年共引进语文、数学、英语本科生22人,招考聘用师范类大专以上毕业生88人;全方位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培训中小学教师2838人;选派5批629位教师参加省、州举办的新课程培训,推荐55位骨干教师参加州举办的英语、物理等6个学科的培训,举办计算机运用培训13期963人;邀请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等6人到我县培训教育管理干部和语文、数学、英语教师861人;组织中小学教师24人到部级课改实验区石林县学习考察新课程,组织语文、数学、英语“三基科”和文综、理综高中教师11人到全国名校湖北黄岗中学、武昌实验中学考察学习。通过采取多种举措,广大教育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更新了观念,增长了见识,开阔了思维,提高了自我发展、自我丰富、自我完善的意识水平。

(三)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今年7月,州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三级干部会议结束后,我县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等6位县领导为副组长,13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县的教育综合改革,积极稳步地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县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询,反复研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中共天城县委、天城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工作实施意见》、《天城县直属中学校长公选方案》、《天城县乡镇中小学校长公选方案》、《天城县中小学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与年薪制实施方案》及《教师聘任制和绩效分配制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以指导全县的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年内,圆满结束了在天城三中和西二中学试行的校长公选工作,在全县各学校启动实施了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教师聘任制和绩效分配制。

(四)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认真实施《天城县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意见》,在总结县内外校点调整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撤校并点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校点布局调整的步伐。今年,县财政投入资金150万元,启动了天城二中、天城三中、朋普中学教学楼的建设,以扩大办学规模,为中学合并创造条件。教育局筹措资金10多万元,为朋普、江边、东山等乡镇10个村委会的集中办学点购置床架100余张,行李、洗漱用品300余套,电视机10台,办公桌椅50余套。年内撤销了中学7所,小学15所,小学校点56个,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布局调整计划,大大提高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五)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空前

为了打牢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提高办学水平,扩大办学效益,认真贯彻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把学校布局调整与校舍建设结合起来,积极争取省州支持,多方筹集经费,全面启动了校舍建设工程,加快了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配套建设。年,全县规划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资金5000万元,对乡镇政府所在地以上的中小学进行改造,扩建和新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24幢,年内已开工建设的学校有4所,即天城二中、天城三中、西山民族中学、朋普中学,完成招投标工作的学校有3所,即天城四中、新哨镇中心学校、弥阳镇古城小学,其它学校的建设项目也相继进入了地质勘探、场地规划和图纸初设阶段;年内还争取了省级危改项目6个,各级投入危改资金1536万元,完成中小学危改项目7个,新建校舍面积5489平方米;向州级争取了现代信息技术设备配置款30万元,远程教育设备补助款40万元,建成了远程教育卫星站6个,教学光盘播放点35个;西山民族中学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省级投资项目和民族团结示范校的部级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已完成,申报项目资金共计390万元。

(六)高中“瓶颈”制约有所突破

积极按照“合理规划、统筹全盘、重点突出、兼顾一般、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高效管理、提质增效”的高中教育发展基本方针,压缩天城一中招生规模,向精品型高中转变,扩大天城二中、天城三中、天城四中办学规模,在职教中心尝试办好综合高中,同时引导、鼓励和配合社会力量参与兴办高中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今年9月,天城一中完成高中招生10个班415人,天城二中完成高中招生6个班334人,天城三中完成高中招生4个班240人,天城四中完成高中招生7个班415人,职教中心完成高中招生2个班118人,庆来学校完成高中招生12个班384人,全县普通高中招生1906人,超额完成了州下达的高中招生任务。

(七)职成教育发展态势良好

坚持职成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规范和加强了对职成教育的管理,建立起了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各乡镇中学为支撑,乡村两级成技校为补充的职成教育体系。职教中心充分发挥其办学优势,开展对在职干部职工的业务培训和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全年开展干部职工计算机培训963人,普通话培训1期1010人,输送职高中专生198人;各乡镇中学在开设好劳动技术课的同时,实行了初三年级的职教分流教学,对1160名学生进行了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乡村两级成技校以扫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扫除文盲161人,扫盲提高班结业898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9184人次,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

(八)民办教育生机凸现

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切实加强了对社会力量办学的领导和管理。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对社会力量办学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民办学校在征地、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方面与公办学校享有同样的优惠待遇。教育主管部门在招生政策、学籍管理、教师培训等方面把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等对待,对民办学校实行了年检审查制度,加强了对民办学校在办学方针、教育信息、课程标准、教研教改等方面的工作指导,形成了以庆来学校和滇南文武职业学校为代表的民办教育示范性窗口学校。年,全县有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完全中学1所,普通初中3所,普通完全小学6所,幼儿园41所;在校职高生7个班530人,普高生12个班384人,初中生23个班906人,小学生39个班986人,幼儿学生2412人;教职工309人。民办教育的发展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

(九)企业办学改制移交工作基本完成

积极按照省州有关国有企业分离办学的意见要求,主动同辖区内的企业协调配合,做好学校改制移交工作,除东风农场所辖4所学校暂未移交外,东风氮肥厂、巡检司电厂、天城糖厂、朋普糖厂所办的4所学校已顺利移交,其学生全部安排到地方学校就读,学校教职工由企业安排,学校设施归企业使用,教学设备由政府接管。

一年来,我县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在推行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由于县财力有限,学校自身创收少,实行校长年薪制条件还不成熟;改革打破了长期稳固的“铁饭碗”、“大锅饭”体制,少数教师在思想上一时难以接受,报有抵触情绪。二是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放松了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忽视了自我教育,自律性差,教育法制观念淡薄,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水平低。三是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大,全县还有20000平方米的危房面积,排危资金难以落实,基础教育设施的改造任务还很艰巨。四是部分地区的群众对校点布局调整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加之资金扶持力度小,校点布局调整还存在一定阻力。五是在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后,部分乡镇领导的思想意识跟不上,政策把握不准,对改制后地方政府的责权不清楚,不能切实认真履行政府的教育责任。

二、年教育工作的启示

总结我县年教育工作的得与失,我们对如何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中国若干年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含义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的本质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的高度结合,这是我们抓好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教育事业的发展当然也必须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因此,我们在谋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大计时,既要重点突出,又要兼顾一般;既要抓升学率,也要抓普及率;既要重视普通教育,也要重视职成教育;既要搞好硬件建设,也要搞好软件建设;既要正视当前的现实状况,又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县的教育事业才会全面、稳步、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教育发展就会顾比失彼,失去平衡,大起大落,缺乏稳定。

(二)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有正确的思路

年,我们按照县委提出的“小学打基础,初中求巩固,高中提质量”的教育发展原则,确定了“软硬件并举,重视教育科研,突出教育教学质量、夯实小学、初中基础,强力推进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广泛深入地开展教育科研,狠抓教育行政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推行以农科教结合和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的综合教育,着力实施校舍建设工程和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使全县各级各类教育事业获得了逢勃发展,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经验总结就是从县委、政府到教育业务主管部门都有一个清淅正确的教育发展思路。

(三)发展教育事业,必须以质的提升为根本

教育事业的发展包含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两个方面。我县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期,由于客观形势的需要和主观意识的考虑不周,教育从整个面上来说,是量的发展大于质的发展。目前,我县尚有中小学校点541所(个),这在全州来说是最多的,这种粗放型的校点布局,使投入不能集中,师资力量和设施设备不能充分利用,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还影响了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能盲目地追求数量,而必须以质的提升为重点。

三、年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天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关键一年。我们将按照“抓改革、调结构、固师本、兴教研、强管理、创特色、保‘两基’、提质量”这一总体发展思路,团结率领全县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加强教育硬件、软件建设,夯实教育发展基础,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效益,以昂扬的斗志,创新的精神,奋勇拼搏、开拓进取,努力实现全县教育发展的新跨越。

(一)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办学的生命。我县的教育质量要在年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基础上,乘势而上,顺势而谋,要让“质量是生命线,管理是聚宝盆”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从而步入长期的、稳定的、良好的竞争态势;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各中小学的教学质量目标责任管理,紧紧围绕“有利于提高天城教育质量”这个中心全方位开展工作,在全力以赴抓质量的同时,抓好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力争年中考600分以上人数突破400人,高考上线人数突破800人,努力实现在全州(中、高考成绩)“争二保三”的目标。

(二)进一步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一是强化师德建设,抓好教师的教育法律法规学习,积极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让广大教师模范地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以德治教,依法执教。二是实施人才战略,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通过外出学习和聘请专家培训,建设一支既有精深专业水准,又有良好教育素质和能力的学习型、创新型、科研型教师队伍,不断推进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三)搞活用人机制,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全面推行教师评聘分开、竞争择优、全员聘用、竞争上岗的教职工聘任制,促进合理流动,激发教育活力。二是全面实行校内绩效分配制,坚持聘任看实绩,上岗看实干,考核看实效的原则,鼓励冒尖、激励竞争、绩效优先,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三是全面推行校长目标考核奖励制,对乡镇中心学校以上校长实行校长工作目标管理,通过对校长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来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对考核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校长,实行校长公选制。

(四)巩固“两基”成果,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

继续花大力气,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危房改造,加大校点调整力度。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推行一个村委会只办一所小学,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完成中学校点的调整布局和新建工程项目,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充分利用庆来学校、滇南文武学校教学资源,扩大高中招生规模。力争年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0%。

(五)大力支持引导,促进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对既符合《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大力支持引导,鼓励尝试;将民办学校的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教师培训,教研教改,评估表彰等工作统一纳入管理范围;以庆来学校,滇南文武职业学校为重点,创建一批民办教育的示范窗口学校,促进“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教育投入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教育发展

天城三中教学楼、西民中综合楼、朋普中学教学楼于年3月投入使用;天城二中教学楼、天城四中教学楼、新哨中心小学教学楼、古城小学教学楼于年9月投入使用;其它在建工程项目年底竣工。同时继续加强农村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建设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州危改专项资金支持,按计划排除农村小学危房。

(七)做好学校安全卫生和收费管理工作,促进教育有序发展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机构,健全制度,经常进行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强化安全防范意识,经常开展学校安全卫生工作全面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师生安全。严格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坚持亮证收费,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决不超项目超标准收费。对违规违纪乱收费者,坚决按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职高教师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西部高职 英语专业 “双师型”教师 培养现状 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是第三期全国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改革课题“西部高职英语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方案研究与制定”阶段性成果。

前 言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各种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其人才培养方向的设定要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依据。西部地区的高职院校在他们20多年努力发展过程中,已成功为当地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急需人才。目前,随着国家西部经济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人才市场对英语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生既有过硬的语言能力,又同时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很强的综合素质。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学校、学生及人才培养计划的执行者――教师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然而,目前西部高职英语专业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除了因扩招而导致的生源质量下降等客观原因以外,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英语专业还没有建成有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一问题的解决是西部高职院校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实现本地人才本地培养和学校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以西部高职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为基础,进一步讨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师培养模式。

西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建设现状分析

1.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为西安培华学院、西安欧亚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渭南师范学院、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等西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各专、兼职教师。调查采用发放问卷和与任课老师座谈等方式。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16份,收回有效问卷298份,回收率为94%;通过8次座谈,了解了教师们的心声,收集到了真实的第一手信息资料。

2.调查结果分析

⑴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调查结果显示,①40岁以下教师占调查对象的71%;78%的英语教师为女性;教师的工作年限主要集中在10-20年。②教师学历和职称方面,78%的教师获得硕士学位,6%获得博士学位;中级及以下职称教师占68%,正高级职称比例为11%。③教育背景方面,本科阶段95%的教师专业为英语类,硕士研究生阶段71%专业为文学、语言学或翻译类,跨专业学习较少。以上这些基本信息表明当前西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师队伍年轻化,充满活力,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但同时高职称教师比例明显较低。

(2)英语专业任课老师对“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态度和现实状况。调查显示,90%的英语教师都是来源于毕业院校,不具备其他行业的从业经历。82%的教师感受到了实践能力缺乏带给自己的职业压力。他们坦承自己教学的内容几乎全来自于教科书。85%英语专业任课教师都认可“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发展方向。76%的教师认为在不影响个人收入和家庭生活的前提下,愿意参加英语应用方面的学习培训来提高职业能力。

在实际实施层面,只有30%的教师参加过各种类型的高职教育理论或者专业实操技能方面的进修,而大部分教师承认从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进修学习。座谈中多数教师倾诉阻碍自己参加培训的最大因素在于自己日益严峻的经济和生活压力:68%以上的英语教师是已婚的,她们的家庭负担较重,经济压力较大,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到工作以外的进修培训。访谈发现民办院校的教师工资普遍较低,月收入普遍在3500元以下,有个别院校低于每月2500元,老师收入在他们学校所在城市都处于中低水平。为了提高收入,老师一般采取多代课,或去其他学校兼职代课的方式,以提高收入。这样老师的工作时间普遍较长,多半老师每周20课时以上,远远高于本科院校专业课老师每周8课时的要求。生活和工作压力难以让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进修培训。

(3)各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态度及采取的措施。 受访的学校领导都认为有必要对教师进行“双师型”培训。为了使一线任课教师教学内容能够和社会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各高职院校都采取了不同的办法。例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派遣英语专业教师带领旅游英语的学生去酒店实习。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培华学院等高职学院对英语专业教师在职进行培训,并鼓励老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一定期限的工作学习,以便教师能第一时间了解到企业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工作能力的要求。调查的每一所高职学院都鼓励英语专业教师考取相关行业的资格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

另外,调查中还了解到西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普遍开设了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少儿英语、外贸英语、口译等方向。这些方向所涉及的课程大多都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行业实践经验。为弥补本校在职教师缺少行业工作经历的问题,对于一些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学校只好聘请在企业工作的人员来授课,但是这些人员在授课能力又比较薄弱,因而并未能实现聘请兼职教师的真正目的。

培养方案的制订

西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想要建立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离不开多方面在观念、政策和行动上的共同努力。

1.明确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自1995年王义澄先生最早提出“双师型”的概念,到目前学术界对于“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研究已相当广泛。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双证”、“双证+双能”、“双职称”、“双层次”以及“特定”说等六种不同的定义。以上这些说法体现了我国学术研究繁荣的同时,也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制订在实际操作层面带来了不少的困惑与麻烦。另外,资料整理还发现,相对于理工科,文科相关专业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一点在问卷调查也有所体现:多数的老师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认识比较混乱。因而要制订适合西部实际情况的高职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首先得明确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英语“双师型”教师应该采用“双能+双证” 认定的标准,即:教师在内容上要具备语言教学和英语相关行业的“实训”课教学等两项能力,在形式上要拥有教师资格证及与所教专业相关的行业技术等级证书。上述两项认定指标要求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2.多方联动,加强在职教师实践能力的培训

(1)政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教育水平落后和由此带来的人们价值观念落后、劳动者素质不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西部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和结构调整加快的新形势下,振兴西部地区经济,只有加速发展科技教育,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才能创造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西部地区各当地政府要充分认识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帮助当地高职院校培养适合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原教育部长周济同志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曾明确指出“职业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要建立一支能够适应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因而政府部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师资资格认定时要注重学历,也要注重实践能力,要求专业教师要具备对口专业技能等级证书。②职称评审时所依据的标准要能突显出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即降低对高职英语专业教师数量方面的要求,把实践能力是否过关设为考核的主要项目。③利用权力杠杆,以硬性指标等形式要求当地与外语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定期为在职外语教师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并要求合作双方对彼此在实习期间的配合情况进行详细汇报,以作为是否给予单位和学校政策优惠时的参照。

(2)学校关注长久发展,为在职教师提升创造更多实践机会。高职院校的长久发展有赖于实现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目前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西部高职院校在紧盯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学生培养目标的同时,应加快在职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换。①增加激励力度。为减轻老师们所面临的生活压力,增加他们的内动力,学校应在为积极参加培训的老师减免教学任务,同时还要通过补发岗位津贴或进修资助金等方式给予一定金额的物质奖励;在评选优秀教师或晋级时,在同等条件下对于主动进行自我提升的老师也要给予优先考虑。②有步骤地开展校内、外培训。调查发现,由于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以及学校管理制度的欠缺,目前西部高职英语专业针对在职教师的培训还处于比较混乱和零散的状态。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学校应该在每学期初就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和实践锻炼计划:校内可以聘请英语相关行业的主管或一线优秀员工对教授不同专业的在职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培训;校外要主动出击与企业搞好关系,以便为自己的老师们争取更多到企业进行学习、观摩和挂职锻炼的机会。③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行业资格证书,以增加他们的实践能力。

(3)企业与学校做好配合,共同培育外语人才。“在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双师型’教师方面,也需要企业的配合[1]”。

西部企业在从西部高职教育中获益的同时,也应该为本地的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西部地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急切。引进人才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因而各企业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本地人才的培养上,努力做好与政府和学校的配合,同心开创人才自给自足的双赢局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①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直接给予资金援助,以帮助缓解学校培训资金不足的问题。②旅行社、外企、涉外酒店、翻译等英语相关企业要敞开大门欢迎英语教师开展实践。③积极响应学校的邀请,派遣自己的优秀领导或员工去学校为师生们传递最新的行业知识和需求。

(4)个人发挥内因的决定力量,把握一切有利机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人们: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决定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离不开政府、学校和企业的支持,更离不开教师个人积极主动性的发挥。高职英语教师要有实践能力欠缺的危机感。同时要把学校的生存、学生的未来以及自己个人职业发展统一起来。用好各项有利政策,珍惜每一次获取实践能力的机会。通过自学、实习进修、顶岗实习等形式让自己的理论知识迅速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更新知识、了解不同职业的需求,弥补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获传递给学校和自己的学生。

3.走好专、兼结合的道路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一支既懂得教学规律,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建设应采取专兼结合的方针[2]”。高职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因而缺少了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其教学质量一定不理想。为弥补在职教师纸上谈兵的不足,各个学校必须建立起一种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存在对兼职教师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时费低、后勤服务质量差、聘请比较随意等方面。兼职教师是高职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一般都来自于职场第一线,可以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加快学生课本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为充分实现兼职教师的价值,学校方应该:①增加课酬,提高吸引力。②严把进门关,聘请真正既有实践经验又具有教学能力的企事业能人。③通过专家听课、学生打分等方式加强对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监督,每学期期末考核通过的教师方可在下学期继续聘用。④挑选骨干在职教师与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结成学习对子,形成协作文化,以加快年轻在职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过程。

结 语

“西部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起步较晚,发展基础薄弱,专任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与实践能力较差,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3]”。加强英语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英语专业教学质量,为西部社会经济发展输送合格外语人才的重要前提。这一点应该引起西部各高职英语教师、学校教学和政府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开发和研究与西部区域经济特色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模式对西部经济和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作新.“三个方面”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1998(6).

[2]李宗尧,俞克新。高等职业教育借助社会力量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6(4).

[3]王春霞.西部地区高职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10(2).

职高教师论文范文第8篇

一、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水平,使我县教育更均衡

(一)夯实“两高”目标基础,努力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

1、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今年继续把“普九”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来抓,全县上下以依法入学、依法治教为抓手,积极依照《浙江省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初步建成全县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加强中小学生学籍变更宏观管理,规范学生转学,严格控制辍学,巩固“普九”成果。*年小学入学率99.98%,在校生巩固率为99.98%,初级中等教育入学率达98.89%,在校生巩固率为99.61%,6—15周岁三类残儿童入学率达94.5%。

2、鼓励和依靠社会力量发展学前教育。为了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我县*年制订了一系列鼓励措施。一是从财政性教育经费中每年拿出10万元用于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农村幼儿园,农村每办一所幼儿园给予每年500元的教师工资补助,300元的玩具补助费;二是将学校布局调整后的农村学校无偿提供给社会力量办幼儿园使用;三是各乡镇中心小学都要求创办附设幼儿园。通过一年的努力全县现有幼儿园106所(其中教育办示范园1所,乡镇中心示范园24所)。现有在园幼儿4576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78.9%,比上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3、在困境中努力发展高中段教育。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为适应我县人民群众就读高中的需求,我县高中段学校继续扩大招生规模,景宁一中招收高一新生542名,县职业高中招生212名,沙湾中学高中部招生336名,整个高中段招生1080人,加上到外县读普高、职高、中专等,我县*年初升高比例达到70.62%,比上年提高了7.47个百分点。

全县今年高考在优秀生源大量外流的情况下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普通高校报名人数696人,上线人数共574人,上线率为82.47%,其中前三批上线共275人。全县录取470人,录取率为67.53%,单考单招高职61人报考,43人上线,43人录取。

(二)促进和发展成职教,提高全民素质。

1、积极促进成教工作。一是抓干部队伍建设,规范各项制度,努力提高成教干部素质。出台评优政策,把成教工作与教师年度考核、学校督导评估挂钩起来;召开成教干部工作会议,落实成教工作责任。二是抓化教育,利用多渠道提高化素质。目前全县有农村成技校教学点72处,在校生3250人,有兼职教师134人。全县非盲率达99.07%,巩固率达97.68%。三是抓农科培训,实行“农科教”三结合,切实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年,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科技人员面向农村,开办了茶叶等专业技术培训248期,受训高37039人次。围绕主导产业,加强对示范基地技术的管理,对全县58户科技示范户200处基地项目,46841.5亩基地和7个省级示范基地,13个市示范基地,66个县级示范基地进行跟踪调查,现场指导,为当地农民广开致富门路。

2、努力提高职业教育水平。我县职业教育立足于低起点、基础差、设施落后的实际,狠抓职业高中内部管理,提高生存发展意识,努力探索适合老、少、边、穷地区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一是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狠抓学校内部管理;二是投入20万元,全面整修学校教学和生活设施;三是采用与外地联办形式,借用优质教育资源来扩大招生能力;四是积极制订《景宁畲族自治县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我县今后五年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好了蓝图;五是积极发动各初中学校毕业末进入上一级学校就读的毕业生实施学后职前教育,全县419人通过考核取得《初中毕业生职前教育结业证书》。

3、自学考试工作健康发展。做好考生服务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依法从严治考,加强乡镇联络站建设,为自考向农村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今年全县学历考试共报考1940人,报考课次3771科次。非学历考试发展更是迅猛。其中参加小学信息技术等级证书考试的有1035人,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县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证书考试的*年发展到600人左右,到目前为止已有300多人通过,有600多人已取得单科合格证,名列全市前茅。*年自学考试考风考纪优良,考务差错率极低,得到了省、市招考办的充分肯定。

4、规范强化电大内部管理。积极组织电大全体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加强电大教育教学内部管理,积极组织招生工作。一年来共招收新学员共155人,使在校生数达到507人,向社会输送合格大专毕业生119人。下半年还成功承办了“丽水市电大*年现代远程教育学会年会暨学术报告会”,县电大教师有4篇论文参与年会交流。

(三)积极实施“教育创强”工作。创建教育强镇(乡)活动,是巩固和提高“两基”工作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县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创建教育强镇(乡)活动精神,认真分析县情、乡情,开展创建教育强镇(乡)活动。继东坑镇、英川镇被授予“省教育强镇”称号后,今年我县梧桐乡又成功通过省级验收被授予“省教育强镇”称号,景南、标溪等7个乡通过市级教育强乡验收,通过三年的创建,全县24个乡镇已通过“省教育强镇(乡)”验收的有3个,通过市“教育强镇(乡)”验收的7个乡镇。

二、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使我县教育更公平。

(一)积极加大教育基建投资。一是投资120万元的梅歧乡校整体迁建主体工程,投资85万元的秋炉乡校综合楼,投资350万元的实验二小综艺楼,投资100多万元的沙湾中学教学楼及操场建设及绿化工程,县一小附属幼儿园工程,民族小学校园修善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二是着手实施了大均乡校综合楼、澄照乡校综合楼、鸬鹚乡校征地等一系列工程的前期工作。三是县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景宁一中迁建工程投入1630万元,现已完成征地、设计、工程招投标工作,目前正进行“三通一平”工作,并争取到省建行代款3000万元,预计2005年春开始施工。四是完成“改水改厕”工程投入75万元。五是积极做好滩坑库区学校复建前期工作,根据库区复建工作进程,今年投入20万元,完成新渤海镇校、九龙乡校的图纸设计工作。

(二)积极加大信息技术装备投入。一是积极完成教育信息网建设工作,总投入达100余万元的县教育城域网于今年年初建成并投入试运行。通过努力,10月份实现全县所有学校都通因特网,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并正式开通“畲乡教育城域网”,为实现全县教育资源共享提供了良好平台。二是*年全县利用上级拨款、社会捐资和学校自筹等渠道筹资300多万元用于我县中小学教育技术现代化装备,仅新添的电脑就有117台,多媒体教室就有16套。

(三)积极加大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年我县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教育券”助学制度,关注和扶持弱势群体,切实做到两个“不让”。我县全年畲族中小学生减免费19.7万元,“教育券”资助60.8万元,高中生配套奖励及初中助学金等69.6万元。小学受资助学生达17.23%,初中受资助学生达11%,全年共下拨种类减免费共计150.1万元,基本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不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另外教育部门还积极与团委、民政等部门联系,为贫困大学生争取各种形式的资助,努力实现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不能就学或辍学。

(四)继续调整学校布局,深入实施保育工程。为了深化农村教育事业改革,扩大农村中小学办学规模,提高中小学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教育部门、乡镇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年继续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撤并小学7所,撤并初中1所,现有小学31所,初中6所。全县24个乡镇中已有20个乡镇小学段实现“一乡一校”寄宿制办学模式。并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办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的高度出发,针对小学布局调整带来的小学寄宿生增多且低龄化的实际,在前几年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寄宿制学校保育工作中的“吃、穿、住、行、育”五个重要环节,在县委、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筹资36万元,使全县3017名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告别霉干菜,开始享用“一荤一素一汤”营养餐,全县各寄宿制学校积极开展关系学生生活质量的“三机一地”建设,真正实现“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教育成功”的目标。

(五)制定新一轮发展规划,实现教育规模集聚化。随着我县集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促进我县教育发展,县教育局打破禁锢,重新制定新一轮发展规划,以争取实现我县教育规模集聚效应的最大化。一是中学段教育规划向县城集聚,设高中两所(景中、职高),初中三所(城北、民中、外舍库区)。二是根据县城人口发展趋势,小学段规划在县城城南新建一所民族小学,其它乡镇则打破传统按乡镇区域设置网点的格局,根据“一个中心(县城),四个基本点(沙湾、英川、东坑、渤海四镇)”的思路调整网点布局。三是做大做强县城教育,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县城学生集聚率为:高中100%,初中70%,小学60%。以实现教育资源规划集聚的最佳效应,探索经济欠发达县实现基本普及十五教育的新路子。

三、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使我县教育更科学。

(一)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一是健全课改领导机制,教育局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并设立课改办公室,全面领导全县课改工作,确保课改工作顺利推进。二是建立课改月报制度,每月各校需向教育局课改办公室书面报告课改实施情况。三是强化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一年来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开展新教材备课辅导、新课改经验交流等各类新课程培训活动达40余次,3000多人次。四是加强校本教研制度化建设,通过校本教研这一基本模式,以互动的形式解决课改实施中的具体问题。五是教研部门深入课堂进行调研指导,针对性地解决课改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六是实施了中小学教师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专题培训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我县于*学年第一学期正式在起始年级实施了新教材。

(二)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国家教育部及省政府有关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文件精神,今年五月我县出台了《景宁畲族自治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校长、中层干部竞聘试点工作的意见》,并于七、八月份,在县民族中学、第一实验小学两所学校开展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试点,在鸬鹚乡中心学校开展了校长竞聘上岗试点。此次三所学校的校长和中层职位都是面向全县教师开放实施竞聘,竞聘通过演讲和答辩的方式,由教育局组织的评委、学校全体教师按比例给竞聘选手打分,最终以分数高者当选。最终都获得了成功,这三所学校的干部的成功竞聘将有利于教育队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也为今后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中层干部、教职工聘任制探索经验。

(三)积极改进教师职称评审办法。通过认真研究与分析,并且在积极借鉴兄弟县市的做法后,我县于今年三月制定了《景宁畲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考评工作的意见(试行)》,意见的出台与实施,特别是采取了公开量化形式进行考核后,切实改进了我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促使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更加公正、公平、公开和合理。

(四)积极推进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为了加强教育系统财务管理,用好用活极期有限的教育资金,切实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经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并参照其它地区的做法后,成立了县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于七月份开始筹备,九月份正式投入运行,经过三个月的实践,教育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方针、政策和制度的规定,各项经费做到真实、合法、有效的支出,工作开展的十分顺利。教育会计核算中心的建立并投入使用,使我县教育财务管理工作走上出一条更规范、更高效路子。

五、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使我县教育更优质。

(一)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是认真组织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二是积极探索全面育人机制,要求人人都承担起育人责任,做到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并将此列入教师考核中。三是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召集全县各中小学政教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召开了主题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专题会议。四是召开了政法委、教育局、公安局等八部门代表及各镇纪委书记参加的学校周边综合治理专题会议,开展了学校周边综合治理专项整治,积极探索学校周边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二)音、体、美教学硕果累累。我县深入开展“教育局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的新型学校管理机制。继续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百校万生”特长展示活动和“综合素质系列分部赛活动”,全县各校文体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学生素质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和展示,音体、美教学硕果累累。在全省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县运动员获三金二银四铜的佳绩,团体总分居全市各代表队之首,在全市教育系统文艺调演中我县教师节目《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获得一等奖,学生节目《球娃梦》获得二等奖,其中《球娃梦》这个节目还成为省委、省政府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文艺演出六个节目之一;在全市兴趣特长运动会中我县代表队取得了团体总分和初中组总分第三名的佳绩。

(三)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一是通过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动手、学会学习、收集处理信息、解决分析问题等能力;三是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高度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全县中小学生综合能力明显提高。

六、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使我县教育更高效。

(一)深化学校内部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1、做好“一费制”收费工作,坚决消除教育乱收费现象。今年我县积极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做好教育“一费制”收费工作,坚决消除教育乱收费现象。一是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各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责任。二是强化宣传和监督机制,在开学初要求全县各中小学校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国家“一费制”收费政策,公开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设立收费公示栏、增加收费工作透明度。三是严格执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四是开展收费督查工作,加大查处力度。

2、制定学校评估方案,实施学校办学水平发展性评价。县教育督导室根据全年教育工作重点和教育实际情况,在借鉴了教育先进地区学校办学评估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领导、专家和学校代表认真制定了《景宁畲族自治县学校办学发展性评估方案》。方案从学校内部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教育现代化建设、开拓创新工作几方面工作对学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规范。5月份县教育督导室组织人员分成四个小组对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学校办学水平发展性评估,评选出一批先进学校、先进学区教育办公室、创新先进学校。

3、安全工作职责分明,树立“安全第一”意识。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学生无小事”思想,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狠抓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使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学校的安全防范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年全面实施了“机关干部安全联络员制度”和创建“平安校园”考核。全县无群体群伤事故发生,无一起学校直接责任事故;无校舍和大宗校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无师生安全刑事拘留事件;无群体食物中毒事件;重视投保工作,学生投保率达95%以上。学校安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4、深化后勤服务工作,强化教育内部市场管理。一是进一步加强了全县各学校总务后勤服务工作的管理,通过24项具体指标的专项考核,不断提升总务后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使我县后勤服务工作走向规范化。二是通过努力校办企业实现总产值210万元,超额完成省市指标。三是实现乡级以上学校基地建设面达60%以上,全县共有劳动基地1200余亩,接受劳动教育实践1.81万人次。四是规范教育内部市场管理,对学校部分物品采购实行邀请招标确定指导性价格,对全县的大宗物品采购进行了有效监管。

5、认真履行工会职能,服务全局中心工作。一是通过开展教师辩论赛、教师论文评比、教师书画比赛等有效载体围绕我县全面推行新课程这个中心工作,促进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理解;二是通过开展以“学规范、铸师德、练师功、培师能”为主题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积极开展市、县两级“师德师风建设创优”工作。三是以抓教代会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为突破口,实现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四是以开展对特困教职工送温暖活动等活动为基础,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活动。

(二)强化机关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

1、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我县教育系统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按照“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的总要求,突出思想教育,强化制度建设,健全监督机制,以硬的措施、实的行动、铁的纪律,认真开展“八查八看”活动,严格实行“五条禁令”和“五个做到”,扎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切实解决机关效能不高的问题。通过近一年的努力,使我县教育系统进一步转变机关职能,推进管理创新,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廉政勤政,提高工作效率。基本实现“抓出实效、促进发展、争做表率”的十二字目标。

2、深入开展“分权制衡”工作。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切实提高全局各项工作的效能。今年下半年县教育局围绕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行政,本着“权力分设,有效制约”的原则,县教育局深入开展了分权制衡工作,创新“一把手”监督机制,全面实施了“一把手”四个不直接管,即一把手不直接管财务、不直接管人事、不直接管物资采购、不直接管工程招标。

3、积极做好教育宣传工作。为了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年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大力改进宣传报道内容和形式,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和信息服务质量,为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争取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是紧紧围绕全局工作重点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宣传报道工作,积极为“办好让畲乡人民满意的教育”鼓与呼;二是紧紧抓住我县教育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措施、新思路、新探索及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宣传报道。三是县教育局进一步落实党报党刊和教育报刊的订、学、用工作,使报刊的学用效果进一步增强。四是县教育局还加强自身的宣传阵地建设,办好《畲乡教育》和《畲乡教育网》,使之成为教育局与学校、教师联系的桥梁,成为上级领导和外界朋友了解景宁教育的重要窗口。五是抓住县庆二十年部级媒体来景的机遇,在《中国民族》、新华网、浙江日报、丽水日报等国家、省、市主流媒体宣传畲乡教育。

4、深入开展机关理论学习。今年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机关干部各项理论学习工作,积极通过理论中心组、行政会议、支部会议、培训辅导、个人自学等方式,继续推行“每年至少四次以上理论中心组学习,每月至少一次专门理论学习辅导,每个机关干部要求每月至少制作四张学习卡片”的学习方式。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通过认真学习和广泛宣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把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以加快我县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教育局机关的这种学习制度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县很多机关推广。

5、切实做好库区移民工作。县教育局将滩坑库区移民工作作为全局重点工作之一来抓,一是建立了移民工作专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移民工作的领导。二是认真开展滩坑水电站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移民工作政策的宣传。三是制定了《景宁畲族自治县教育局移民干部管理办法》,强化移民干部的管理。四是积极帮助做好与教育系统干部职工有亲属关系的移民的思想工作。五是关心移民干部的实际困难,尽力做好服务工作。六是认真做好移民工作总结及信息报送工作。通过努力,教育系统移民干部较圆满的完成了既定工作,得到了库区人民的一致好评。

6、努力做好乡镇挂钩扶持。县教育局积极协助并参与省教育扶持的英川镇全面工作,一年来与省教育厅一起,结合县府扶贫工作要求,局班子领导先后20余次到挂钩乡镇,参与制定确立扶贫方案、落实扶贫项目,协助指导项目实施。另外,一年来教育局支助英川镇和联系村资金5000元。

7、认真做好局机关档案工作。一是专门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职责,做到任务到科室,责任到人。二是建章立制,统一规章制度,建立起档案管理基本组织架构。三是加强学习,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四是加大宣传,开展档案现代化管理试点工作。

(三)优化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校长是一年学校的灵魂,办好一所学校校长是关键中的关键,为此,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校长队伍的建设工作。一是继续推选中小学校长任期制,加强校长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努力建设一支年轻化、知识化,具有创新精神和现代办学思想的校长队伍。今年共提拔、使用校长、副校长8位,交流6名。二是大力加强校长的培训工作,努力促进校长观念更新,知识更新,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今年有7位校长参加了市局组织的岗位培训;11月份为促进广大校长走进新课程,以新理念指导和完善学校管理,特别组织了两期校长沙龙;12月份组织全县小学校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提高培训。

2、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我县今年充分利用“调整、充实、培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优化教师队伍。一是继续推行“教职工内部退养政策”,全县共有198位因年龄、身体等种种原因不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职工退离了一线;二是继续调配了部分小学教师到学校附设幼儿园或担任小学保育工作,通过考核择优录用了32位大专毕业生充实到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其中本科4人,专科28人;三是通过县师校统一培训、校本培训、外出学习、教学技能比武、名师带徒、新课程培训等系列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全县教师整体水平;四是依托省特级教师和县教研员举办了小学数学新星班、小学语文新秀班、中学文科骨干班和中学理科骨干班,大力培养年轻骨干教师。目前我县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达96.2%,大专毕业及以上达49.39%;初中专任教师合格率达97%,本科毕业及以上达33.3%;普高专任教师合格率达58.74%,职高专任教师合格率达67.31%。

3、继续完善“县名师工程”。*年继续完善“县级名师工程”,督促县级名师带徒传艺、下乡支教,完成好各自职责,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以保证基础教育的城乡均衡发展。继续做好市学科带头人的管理和使用工作,接受市里检查。

4、发挥师校培训功能。我县教师进修学校今年针对起始年级新课程全面实施和教师队伍实际,提出了“重管理、变模式、优结合、强督导”的工作思路。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研训结合、质量第一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教师开放培训模式。制定出台了《景宁县基础教育课程培训实施意见》、《景宁县校本培训专项督导评估考核细则》等系列文件,实现对教师培训省市级689人次,县级2468人次,校级9758人次。

5、课题成果喜获丰收。*年我县坚持把教育科研作为提升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的推进器,把开展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与提高教育质量和提高教师素质结合起来,与我县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路子,教育科研在我县蔚然成风。教育科研成果喜获丰收,在全市教育科学规划2003年度各类课题研究优秀成果评比中,我县教师有32项课题成果在市级获奖,其中《“自主学习”教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等5项课题成果还获得重点类课题一等奖,几乎占全市11项重点类课题的一半。教育科研极大的促进了全县教师的专业发展。

七、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和工作,使我县教育更健康。

1、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为狠抓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工作,明确了以局长为第一责任人,纪检组长为具体负责的《景宁畲族自治县教育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同时印发了《二00四年教育局党风廉政建设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景宁畲族自治县教育局二00四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

2、认真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一是制定党组政治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局班子成员轮流作中心发言,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从实践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变工作作风,进行党纪政纪和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二是班子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局机关行政支部政治学习,认真完成支部布置的学习任务;三是建设机关联系基层学校制度,认真下基层学校调研,检查工作,领导带头执行,率先垂范;四是重大决策严格按程序操作,注重调查研究,以民主集中制的方式集体研究、科学决策。

3、认真做好工作,严肃查处违纪案件。工作是了解基层工作,密切校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来抓。一是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配备专职干部,完善规范工作;二是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对来信来访事项和上级置办交办食言件及时组织人员调查,共受理投诉138件,其中上访113人次,信件25例。积极配合县局做好被辞退民办教师和临时工友的上访,做好说服、劝阻、教育工作;三是严肃查处违纪案件,做到坚持原则,秉公执纪,严格按“二十字”方针办案,到目前为止查处违纪案3件;四是积极参加县纪检委组织的“阳光投诉”活动。

4、全面实施“两公开”工作。一是全局重点工作目标全面公开,年初县教育局将年内工作计划、目标、重大举措和各项活动进行详细安排,并由各科室制定出具体的工作行事历。二是重大事项实行全面公开。教师进城考试、新教师招聘、学校校长及中层干部竞聘实行了全面公开。另外还有将中小学招生工作也对全社会实行全程公开。三是财务实行公开。对局机关、县属学校、乡镇学校全面推行财务公开,加大审计、督查和校长离任审计力度,乡镇学校做到收费公开、支出公开、账目公开,对全县各校实行政务、财务公开月报制度。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教师论文范文 下一篇:特岗教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