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2-28 01:23:52

高职高专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 文章在分析我国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基础上,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高职教育发展重心转移等角度,论述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 高职高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高职高专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指出:“在国际上,中国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很好的声誉。……但同时必须看到,与创新型国家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相对照,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相比,我们所培养的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需要极大加强,培养出的拔尖创新型人才还严重不足。”我国学生的应试能力普遍较强,如在国际奥赛上几乎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数学奥赛等竞赛甚至常常连续几届蝉联冠军,但他们却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正如杨振宁所说,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钻研书本理论知识,提倡稳扎稳打,积累丰富的知识。在这样训练和教育方法下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善于思考,但难于自主创新。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负面效益和长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中国学生形成了崇拜权威,不敢质凝,不愿冒尖的观念,缺乏勇于探索,求真务实和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从而严重束缚了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特别是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更是体现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

二、高职高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所以,培养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当世界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今天,经济全球化的竟争其激烈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人们所能拥有的想象力。如今,一个国家和地区对物质资源的拥有程度,已不再决定他们在国际竞争中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因素。这些智力资源将逐渐上升成为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这些智力资源被浓缩成创造力水平的高度时,实质上是对人才培养提出一个更加严峻更加现实的课题,即什么样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毫无疑问是指那些创新型人才,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出那些素质全面富于创新潜能的人才。那么教育的最终落实者,一是教师,二是学生。要想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教师自身必须首先具备创新的能力。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教师的重要评价指标便是他的创新能力如何。这样一来,就对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且动手能力强的高职高专的院校就提出了较高要求,即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他们的学生具备创新能力时应该做哪些工作?做没做这些工作?做了多少这样的工作?怎样做这些工作?效果又怎样?等等。一连串的问题事实上给我们高职高专院校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常现实的课题,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工程对于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列入我们教育工作的首要议事日程中来。事实上,这样做从根本上体现了一个创新人才培养效率最大化问题。

三、高职高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性

据预测,到2020年,人们普遍使用的知识将近85%--90%的知识到目前还没有创造出来。因此,面对知识爆炸的大变革,网络信息量发达程度,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是空前的,为此,人类必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学生,在生产和生活的第一线,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没有创新能力。知识的学习和获得将无法实现。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知识的类型大多需靠原创出现和产生,并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获取知识,就必须打破思维定势,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探索和研究,才有可能从源头上获得它。高职高专的学生作为生产和实践的亲历者,要想在未来具有更加充满竞争的知识信息时代掌握主动权和发言权,就必须在学校开始培养这种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二是没有创新素质,知识的运用将无法实现。未来知识的原创性,决定了它反过来运用于实践的再创造的特点,应用的再创造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在实践过程中要对知识进行有效的重新构建,并且有针对性地与实践对象进行循环往复相互论证。从这个角度来看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必须的。

四、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思路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何入手呢?我认为必须从管理体制、专业机构、课程设置、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与实践环节五个方面实行改革和尝试。

(1)在管理体制上必须打破传统观念,增强办学特色,增强学校较好适应社会发展并保持适度超前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校在社会交往中独立运作的能力和水平。这样,学校就会在招生、分配、人事改革、内部管理等方面拥有足够的决策权和自。

(2)专业设置及结构的改革。专业设置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一般而言,专业设置必须同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配套,既不能宽,也不能窄,并且要主动灵活地瞄准市场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对陈旧的专业大胆削减,对新兴的有发展前途的专业要大胆设置并形成规模。

(3)课程的设置要科学合理。课程的设置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相对于专业设置来说,其作用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它更加直接地构筑了学生的知识框架,提供创新能力培养的知识要素。课程设置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课程结构合理,既要全面兼顾,又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利于开拓学生知识的广度和实用性。②基础性科学性和前沿性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他们在知识上的厚基础和前沿性。③趣味性和新颖性相结合,同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造力与发现力的提高。④注重实际和实践,既要有较广的理论环节,又要有科学有序的实践操作环节。

(4)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是互为主体的关系,如果从创新的意义上来看待问题,教学双边的活动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根本不存在谁主谁次的问题。教师或者学校施加的影响同样是不可估量的,它包括创新教育环境和气氛的创设,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创新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等。

(5)教育实践环节。要从根本上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实践环节。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实践就是实习实训,只有这样才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是他们在学校获得创新能力程度的重要检验。其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唯一的检验标准便是来自他们所实训的对象的反响。一般来看,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必定会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显示其优越性,甚至崭露头角。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实习都是检验他们良好素质的重要尺度。特别是创新素质,可以通过实习实训充分弥补在校学习过程中实践不足的缺陷,并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房欲飞,周洪林,杨振宁教育思想浅谈[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3).77―80.

上一篇:数学课堂教学细节的优化处理 下一篇:教学互动让语文阅读教学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