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课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8-06 06:54:10

民办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课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 民办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针上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面向应用的实践经验。《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学习对计算机专业学生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而现有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不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对现有教学情况的分析,从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考试形式和认证考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改方案。经过初步的教学改革实践,该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教学改革 应用能力

一、民办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

江苏科技大学南徐学院是一所民办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针上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要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的面向应用的实践经验。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计算机网络》课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21世纪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因此,学好计算机网络这门课对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将为他们今后在网络通信方面开展工作打下一个基础。对于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学生在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即对网络及应用系统有较强的操作、维护、调试和管理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

二、现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与民办本科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不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内容注重理论,缺乏实践内容

在教育界长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体现在课时上,《计算机网络》实验课时一般只占总课时的12%左右;体现在成绩评定上,实验成绩一般只占总成绩的15%左右;体现在教材上,现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材大多只介绍理论部分,没有与实践相关的内容,专门的实验教材也相对较少,且内容陈旧。而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培养上,应该是理论与实践并重。

2.课堂授课方式落后

现有的课堂授课虽然已经广泛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一般只局限于使用PPT讲稿进行讲授,授课方式仍然显得单一。《计算机网络》这门课包含内容多,既有需要深刻理解的理论部分,也有需要结合实际网络环境掌握的设计实现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仅仅通过简单的文字和图的讲述,显然是不够的,需要结合使用更多其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且需要增强和学生的互动性。

3.实验条件有限,实验方式陈旧

目前,对网络人才的要求逐步提高,越来越需要学生具备对大型网络设备的使用、维护和配置能力。而这些设备价格昂贵,使得现有的网络实验大多在模拟环境下完成,学生只能对网络理论进行简单验证,从而缺乏实际操作大型网络设备的经验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恰恰是很需要这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4.考查考试形式单一

现有的考查考试形式主要是笔试闭卷考试,一般安排在期末集中进行。当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想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却无法自己进行阶段自测、期中自测和期末模拟等自我测试。且单一的纸质笔试考试形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教材建设

针对民办本科院校学生培养的特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现有的教材大多偏重理论,因此由刘镇老师主编,我们计算机学院通信工程系其他老师一起合作编写了一本把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的教材,该教材已经出版,并作为南徐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材使用。该书从先进性和实用性出发,较全面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实践。另外,由张笑非老师主编的配套实验教材也即将出版。

2.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堂教学方式上,除了使用传统的黑板板书和PPT讲稿,还应结合具体网络的要求,借助其他的多媒体手段,并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并且,为了使讲授的内容更加直观,课堂的多媒体设备应能够连接到互联网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

(1)在讲授网络的功能和应用时,可直接连接到实际的网络上,向学生演示;还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演示他们所熟悉的网络应用。

(2)在讲授网络的各种协议时,可借助一些动画技术模拟协议之间的关系和协议的工作原理,借助一些网络分析软件(如wireshark)了解各种协议的数据格式。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协议。

(3)在讲授不同的网络时,如以太网、无线局域网等,可以借助OPNet等网络仿真软件模拟实际的网络环境,让学生可以了解网络实际运行情况。

(4)在讲授网络设备时,可以使用思科或华为公司的设备模拟软件,模拟设备的配置设计过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设备的使用配置方法。

通过以上这些授课手段,弥补了现有课堂教学方式的不足,紧密结合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的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3.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真实的实验环境中进行操作,南徐学院从华为3com公司买进了整套实验设备,搭建了完整的实验环境,建立了全新的网络实验室。实验室共有6个实验台,每个实验台包括H3C路由器两台,H3C交换机2两台,以及6台PC机,整个实验室可供36个学生同时做实验。学生可做的实验包括:交换机基本配置、VLAN配置、STP配置、三层交换设计、路由协议配置、广域网配置和防火墙设计等与交换机和路由器设计相关的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注意难易组合,实验内容从易到难,从验证性实验到设计、综合性实验。让学生验证某些网络协议原理的同时,也能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网络设计。

这样一个实验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实际使用、配置和维护网络设备的机会,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室还可提供开放实验,以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方案设计、操作、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最大限度地让位于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考试形式改革

在考试形式上,我们设计了网络在线考试系统。该系统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随时进行自测,在期末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统一考试。

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登录考试系统,完成阶段自测、期中练习和期末模拟考试等内容。学生通过使用该系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了更准确的了解,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该系统及时掌握学生们的平时学习情况,进行有重点的辅导讲解,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期末考试时,可利用该系统在学校机房组成学生进行统一考试,与传统的纸质考试相比,可以大大地节约人力、物力资源。

该系统可推广到其他课程的教学中,用于辅助教学和学生考试。

5.鼓励学生参加资格认证考试

社会上针对计算机网络的资格认证考试有很多,比较主流的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简称软考,有与网络相关的初中高三级考试;另两种是企业的认证考试,即思科认证和华为认证。

对于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获得一个资格证书或认证证书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会有很大帮助。因此,应该结合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参加网络的资格认证考试,并可进行相应的辅导。对于在相关考试中取得证书的学生,可进行适当的奖励。

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计算机学院与华为3Com公司合作,成立了“华为网络学院”,定期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培训,并组织学生统一参加华为网络工程师考试。学生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有的班级所有学生一起报名参加考试,并取得了较高的合格率。通过这样的形式,既有利于学生对网络知识的学习,更为学生就业增加了许多竞争力。

四、结语

民办本科院校在学生培养模式和目标上有其特定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上都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学习对计算机专业学生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既要理解好理论知识,又要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分析现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从教材建设、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考试形式和认证考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改方案。经过初步的教学改革实践,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龚巧华,江魁.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6,(08).

[2]赵婧如,王宣政.关于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J].计算机教育,2006,(05).

[3]孙连云,王金库.关于提高《计算机网络》课教学效果的新思维[J].办公自动化,2009,(1).

[4]王玉,李佩琛.浅谈《计算机网络》课的教学[J].科技资讯,2009,(18).

上一篇:关于正确定位初中英语“教学观”的探索 下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