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情况调查研究

时间:2022-08-06 06:07:56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情况调查研究

【摘要】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经过程,也是我国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这其中困难重重、情势严峻。“失地农民”的就业是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必然存在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有效化解的途径。农民失业问题具有暂时性、局部性的特点,但如何在城镇化建设中迅速有效地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各国一直在致力于解决的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南京市浦口区桥林镇失地农民的调查研究,分析目前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与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 失地农民 就业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经过程,也是我国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乡镇逐渐变为城市,当地农民的户口也变为城镇户口,但这一部分群体也失去了以前赖以生存的土地,就业问题严峻。“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必然存在的问题。失地农民普遍文化水平偏低、综合素质不高、就业缺乏竞争力,在招工、用工市场化的情况下,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一些企业在招工时的年龄、文化、技能等条件上的限制,也使得一部分农民失去了就业机会。因此,虽然农民失业问题具有暂时性、局部性的特点,但如何在城镇化建设中迅速有效地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提高其收入水平,一直是急待解决的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南京市浦口区桥林镇的失地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了解了目前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并根据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增强农民朋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就业机会和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三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就业难,就业水平低

(一)您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是

在样本群中,农民刚刚失地以后,占14%农民只能待业在家,而40%和28%的人分别在工厂和工地工作,少数留有土地的还继续当农民,还有10%成为个体户,在政府征收农民土地后,导致失地农民只能待业在家或者没有一份有保障的工作。

(二)您期望的就业形式是

调查人群中,高达32%期望政府能够安置工作,一方面说明农民对政府的信任与依赖,另一方面体现农民失地后再就业的困难。外出打工和做小生意都占18%,一些年轻的农民还是能够自己解决再就业问题的。有14%的人选择到企业应聘,13%的人选择创业,表明也有一些再就业的途径可供选择。

(三)您的收入情况

63.82%的人认为收入没有什么变化,17.75%的人认为收入基本不变,物价上涨很快,10.58%的人认为空闲时间多了,收入提高了,还有7.85%的人认为收入水平下降,几乎没有任何收入。以上数据从几个方面对当地农民失去土地后生活方式的改变做了一个大致的描述,就总体而讲,生活方式没有太大的改变,物价略有上涨。但同时也说明,城市文明并没有跟上经济的发展。

(四)您是否参加过政府举办的培训

调查人群中,仅有14人参加过政府组织的培训,其余有86人完全没有参加过政府的培训,政府在这方面的培训力度和宣传力度都应该加大。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农民就业面窄就业率低的尴尬局面,尽量规避二次失业的风险。

二、目前失地农民就业中所存在的问题

经过我们走访桥林镇,我们对当地失地农民的状况有了基本的了解。以下是我们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稳定的工作,缺乏社会保障

在我们调查的对象中,许多失地农民没有稳定的工作,一般是采取外出打工的方式,但这样造成了失地农民二次就业风险的加大,工作具有很大变化,隐性失业较为严重。生活的不稳定是农民失去土地后最担忧的问题,由于失地农民是处在一个城镇化不断发展的阶段,其身份往往比较尴尬,户口是农民而却没有土地及相应补贴,或者是户口是城市居民却没有相应的工作和社会保障。在我们的调查中,许多农民希望能够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由于农民从事的工作不稳定,风险性较大,随时面临着失业的风险,所以政府应该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失业保险等可以减少由于失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二)政府往往采取一次性赔偿的方式,未提供就业岗位

政府在征用农民的土地也不同。但我们觉得补偿金钱是政府不负责任的表现,金钱补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如何让保证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需要重,政府应该尽量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这样才能够保障社会的长治久安。

(三)缺乏主动就业意识,就业观念陈旧

许多农民选择就业的方式主要是外地打工,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和盲目性。在我们的随机询问中,农民的想象中的工作大多是做建筑工人、小商贩、做低廉的劳动力,思想范围较窄,观念陈旧,不想从事种地以外的其他行业。究其原因,还是自身素质无法满足具有技术性的工作。

(四)结构性失业严重

农民主要从事的工作是种地和一些简单的体力活动,缺乏从事技能性质工作的技能条件。这造成了在一些地区,大量的劳动力被闲置和浪费以及一些地区出现企业用工荒的尴尬现象。政府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需要在宏观上引导当地的企业结构,尽量根据当地的实地情况引进和引导相关企业,不盲从;另一方面,还需要根据企业需要,培养能够胜任当地企业的农民工。

三、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加快城镇化进程

在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和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后,我们对如何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有了较为系统的方案。其核心是增强农民朋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扩大就业机会和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在以下的方案制定中,我们将会主要对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增强核心竞争力

(1)开展订单式培训。订单式培训就是由用工企业向当地劳动部门提供就业信息,包括所需工种、人数、薪金和技术要求等,劳动部门把这些信息加以整合后,提供给劳动力输出地的劳动部门;输出地的劳动部门根据“订单”要求组织培训,然后将这些劳动力整体输送给对方。

失地农民的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当他们改变自己的务农行业从事非农工作时,就业培训则显得十分必要。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就业培训体系,在资金供给、人才培训、项目推荐、信息共享等方面帮助失土农民。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将富余劳动力转移到较为空缺的行业。

(2)开展菜单式培训。菜单式培训是对传统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完善,易被受训者所接受,更具灵活性、针对性、实效性。菜单式培训不同于订单式培训,他的周期较长,但是效果却比“订单式培训”的效果要好。

明确培训方向。根据企业战略发展需要,结合农民的实际素质状况,制定农民期教育培训规划,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确定菜单式培训的运行轨道。

丰富学习方式。采用菜单式模式的同时,也要丰富学习方式,如分组讨论、专题讲座、撰写体会、举办演讲等,以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吸引员工,从而充分发挥菜单式培训的优势特点,实现其功能的最优化。

讲究组织方式。实施菜单式培训,应坚持农民自主参与的原则,单位从各方面扶持农民的学习培训,根据他们的兴趣,尽可能为其提供便利,但在参加方式方面则宜采用员工自主报名的方式为主,避免采用强制性的措施。

“菜单式”培训主要是根据农民的兴趣进行定向长期的教育,可以更好地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伴随着竞争力的提高,农民就业的能力和渠道也不断增加。有效的解决就业率低、就业面窄的尴尬情况。比较适合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采用。

(二)扩大就业机会

(1)发展街道服务。在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是工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在后阶段主要是靠第三产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将取代第二产业的地位,成为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而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乡镇的服务还不够完善。随着街道社区的成立,街道服务也成为不可或缺的职业。大力发展街道服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还可以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街道服务可以包括法律援助、卫生保障、信息服务和综合服务。随着城市化的水平和街道服务类型的不断发展,政府对街道服务员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比如,街道服务的信息网络化,需要服务人员掌握基本电脑的知识。所以,失地农民在进入街道服务前,应该进行系统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日常工作的简单就介绍、基本知识的普及和基本技术能力的应用。这就与政府开展的“订单式”培养和“菜单式”培养相衔接。

(2)兴办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作为一种集体经济可以很好地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首先,这种企业的技术含量不高,易于操作;其次,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要经济方式之一,具有很好的时效性,已于取得上级政府的支持。第三,乡镇企业由于是集体的,大家都会认真去做,这样将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继而提供更多的就职岗位。最后,乡镇企业由于受政府的宏观掌控,政府的消息较为灵通,对政策的把握较为准确,易于及时规避风险和发展壮大。

乡镇企业一般为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以很好地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反过来,大量的劳动力可以促进乡镇企业的壮大与发展。作为一种集体经济,他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当地城镇化的进程、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

(三)制定相关政策

(1)转变就业观念。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农民由于其自身素质的原因,择业观念陈旧,不敢去尝试新的行业,存在着不同的就业观。而一些农民由于就业观念年陈旧,主动就业的意识较差。

造成农民主动择业意识较差、就业观念陈旧的最根本原因是农民自身素质较差。所以,改变农民的就业观念,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需要他们开阔她们的视野,改变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就业观念的改变需要他们不断地接触新的、正确的思想与价值观念。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在内部攻破,要借助农民及农民子女的力量,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就业观念。

(2)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农民自主创业是一个较为艰难的过程,由于农民受教育水平较低,自身素质较差,造成对市场的认知度较低,缺乏创新精神,而且农民在创业往往会存在资金不够的情况。但我们社会应该尽量为他们提供创业的机会。鼓励农民创业首先要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和对市场把握程度。主要方式时进行培训和讲座,对有创业倾向的农民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政府由于掌握着大量的信息和拥有一大批的管理人才,对那些想创业却没有项目的农民进行引导与指导。另外,政府应该在政策上鼓励农民创业,比如提供无息贷款、放低农民创业的门槛等。鼓励农民创业可以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农民创业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改变大家对农民的认识。农民创业虽然难度较大,但一旦成功将会彻底改变农民在我们心中的形象,而且会起到很好的社会效应。

(3)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经济和权益两个方面。经济主要是指能够保证每个农民满足最低的生活需求,在权益方面是指政府应该保证农民的权益,包括就业权、参保权等。社会保障制度要实现“民有所学,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同时,在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中,失地农民的就业也会逐步得到解决,不会出现长时间的。所以,在失地农民失去的土地的同时,就应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以避免引起农民的恐慌或者心理压力过大。

另一方面,失地农民在城镇化建设过程,由于其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了一些上精神层次的改变。随着空闲时间的增多,这一群体的娱乐方式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其中有不少的居民会参与到一些低俗的娱乐中来,比如,赌牌。所以,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应该保证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葛红岩等.城市化与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思考[J].农业经济,2006.

[2]张连业等.城郊被动型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就业转移的调查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

[3]党文娟.重庆市城乡统筹试验区失地青壮年农民就业现状研究[J].农业经济,2010.

[4]谢勇等.失地农民的就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0.

[5]吴春等.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讨[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2.

上一篇:丽水市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及结构的描述性分析 下一篇:花生乐园 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