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域下的STEM众筹式学习行动初探(连载七

时间:2022-08-06 03:27:17

国际视域下的STEM众筹式学习行动初探(连载七

终结篇:STEAM教育的多元生态思考

1.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说起

今天的中华大地,最火的词恐怕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举国上下,各类创客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教育界也不甘示弱,以一种教育“新常态”的态势让教育人震惊之余,同时掺杂着困顿和沸腾。

当大家把“创客”几乎等同于“创业”之时,当几乎所有关注STEAM教育的人们都会下意识地将其等同为工科教育(理科教育、工程教育等),却很少有人会从社会教育学的视角去解读STEAM“全球化”的教育哲学命题,以至于“客舍似家家似寄”,形成了某种超脱于教育本身的离散幻觉(亦有激进表述为“颠覆”)之时,善于推究的教育工作者,却从这两个词的中文字面同根的联想中,发现其英文的maker,tinker,很难让人立即联想到entrepreneur或者start-up。我们一直在提醒自己,我们首先是教育工作者,教育人眼里,和课堂里的“创客”与社会意义的“创客”会有所不同吗?

这里,我们就直接引用署名“娜娜老师”的见解:作为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我”必须要明白我希望赋予“创”这个字什么样的含义,会直接影响到我的课程设计以及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我设计的教学活动能不能有效地引导我的学生更换惯性思维、帮助他们孵化打破体制的真创意呢?我这节课和美术教师教的手工课之间的区别仅在于学生作品的炫酷程度不同吗?我使用的教学语言是否给了学生过多的限制或者任务定义得太过模糊以至于阻碍到学生们主动创造的积极性了呢?我给学生们设计的每一次动手创造的活动有没有能够真正帮助他们创建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他们对自己所处世界的好奇以及对生活细节的探究式的关注?我需要清楚意识到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到底是采用了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还是采用了更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的教学法――用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创建他们在动手探索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规律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帮助他们重建或深化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呢?而关于“客”,客即是人,“人”字虽只有两笔,却是一个很有深意的字。我会觉得只有把“人”这个字理解好,我们才可能做得好教育。说实话,如果你对科技比对“人”更感兴趣的话,你可能只适合当一个安静的创客,却很难成为一位优秀的创客教育者;换言之,只有当学习者知道which situations to apply it in and exactly how to modify it for each new situation时,你所教的事实性或程序性知识才能称得上是有用的知识。你的课程设计中如果仅体现了教师需要教哪些知识点而没有一点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已掌握的先验知识的预判、没有任何让学生express their developing knowledge和reflectively analyze their state of knowledge的教学环节、没有给学生任何练习知识迁移机会的话,你就真的很难说服我相信你的培养孩子深度思考的能力了。

2.有待平衡的课程内外诸要素

“教育现代化”,既是把自己敞开,又实实在在地让我们自己始终清醒知晓,教育文化的本原根基是服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特别是大脑的发育规律,必须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激活大脑的各个部位,使受教育者在知识、能力等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基本理念是注重智力开发而不仅是知识传授,特别是要关注学生想象能力、抽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客教育不应该被狭隘地理解为是一门技术教育或学科教育。虽然很多人会把创客教育同科技教育混为一谈,但我们选择做创客教育是因为希望我们的教育可以让学生站在新的点上看见无限的可能,并能够在无限可能的点上看见最好的可能。与其诟病目前体制内教育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参与方式以及学习效果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与其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和体制内教育争夺孩子们的时间,我们不如提醒这些真正想把创客教育做好的人心里必须清楚,科技教育不应该被视作创客教育的终极目标;它实实在在是一种倡导共享(分享)来解决问题的学习理念,是一种to play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对生活充满超出常人的好奇和对细节有着探究式的关注的人生。

可以融入STEAM科学课程的诸介质其实有很多,不单是打上了明显S\T\E\A\M标签的学习项目,更包括了对教育元素、教育资源、教育行为和教育生态等一系列的重构。

3.融合课程评价借鉴

21世纪充满着不确定性和质疑。这就让习惯于受“评价指挥棒”指引的国人多少有些不适应。例如,我们在普及STEAM教育时,命中率最高的四个问题分别是:(校长问)“这是规定课程吗”?(教学副校长问)“这是适合哪个年级的课程”?(教导主任问)“应该让哪门学科的教师来教”?(教研组长)“我们没有这么杂的师资对应”!

STEAM课程应该建立在通畅的知识消化体系基础之上,通过探究式学习、知识的理解、语言习得,给学生反思、表达思想的机会,倡导体验、探究模式前提下的能力拓展,通过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展示其创造力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课程让学生看到学科之间、学科与现实之间的关联,从而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生活,培养学生的交流技能,促进学生在身体、智力、情感和品德全面发展。

鉴于目前国内尚未出台系统化的STEAM教育体系。我们不妨在借鉴IB项目的同时,寻求和本国、和当地的课程进行有机结合。

在PYP(为3~12岁的学生提供的――小学项目课程)阶段,注重学生身心全方面发展。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以外,还注重他们在社交、体育、情感和文化方面的发展。培养目标是重在培养“独立判断的思想者,终身不渝的学习者,世界事务的参与者”。

在MYP(为11~16岁的学生提供的――中学项目课程)阶段,项目的设计开发一直都在“整体化学习、多元文化意识和交流”三大基本概念的指导下进行;在开展项目的每一年中,学生都应该体验和探索五个相互作用领域中的每一个领域:学习方法、社区与服务、人类创造、环境、健康与社会教育;将知识看作是一个整体,强调获得技能和自我意识以及培养个人的价值观。

在IB文凭项目(为16~19岁的优秀高中学生提供的――大学预科国际文凭项目)阶段,各成员学校可以根据本国、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六类课程中选择可开设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所学的课程和各门课程的等级标准,并与将要选择的大学专业相结合。

4.STEAM通识教育的目标与过程预设

一位澳大利亚的中学物理教师这样回顾自己30年的物理课教学生涯:第一个10年,是“教物理(teaching Physics)”;第二个10年,是“教探索(teaching Explore)”;第三个10年,不再是“教(teaching)”学生如何探索,而是“支持学生自己去探索(supportstudents explore themselves)”。在他物理教学的第三个10年中,他完成了从“教师主导”向“学生自主”的转变。

谢小庆老师认为,不能把“学习革命”仅仅理解为借助新技术向学习者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这算不上“革命”,充其量只是一种改善,一种改良。标志学习革命的关键词应有五个: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认知诊断、批判性思维和教育增值。他梳理出了新一轮学习革命的五个关键词,分别是:

――自主学习。其与“教师主导”之间的两个主要区别是:前者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在学习中,前者是一个学生被动地“要我学”的过程,而后者是一种学生主动地“我要学”的过程。在自主学习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送者,不再是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在学生自己的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向学生提供帮助,把学生从“配角”变成“主角”,把曾经是主角的“教师”变成作为配角的“助学”。这样,才能够算“学习革命”。

――个性化学习。学生不是一只通过训练就可以获得某种能力的“巴甫洛夫的狗”或“斯金纳的鸽子”,学生是一个有好奇心、有求知欲、有情感的人。学生们拥有不同的性别、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以及智力和心理发展的水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不是统一的教科书和统一的课堂教学可以满足的。不同的学生需要借助不同的学习资料以不同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完善自己的人格,发展自己的能力。

――认知诊断。认知诊断研究将认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结合,借助现代的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进行个性化的诊断分析,向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更丰富的反馈信息,对进一步的学习和教学提出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建议。认知诊断过程可以发现每位学习者的知识掌握状况,发现每位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并提出补救建议。根据认知诊断的观点,考试不应仅仅提供一个笼统的“总分”,而应该进行描述性计分。这一系统不是仅仅报告总分,而是力图向考生、教师、家长提供关于考生的优点和不足更丰富的诊断信息。其关键步骤是对测验所要测量的能力进行特征定义,定义这种能力所具有的属性,详细描述学习的进程,界定不同的认知模式和不同的问题解决路径。

――批判性思维。在美国州立大学联盟(AASCU)和公立大学联盟(APLU)共同推出的一个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估的“自愿问责系统(VSA)”中,定义了核心教育成果包含4个部分:批判性思维、分析性推理、阅读和写作。倡导研究性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习成为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记忆和拷贝的过程。

――教育增值。由于学生的原有基础不同,仅仅根据一个学习阶段的结业水平对学生、教师和学校进行评价是不合理的。相对于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时的终结性评价,“增值评价”更重要。在学习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经过学习以后获得了多大程度的进步和增值,需要关注教师和学校在帮助学生获得增值方面所发挥的实际作用。增值固然是一种教育评价技术,更是一种学习理念。教育机关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每个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内容,而是关注是否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增值的机会。

上一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民族院校“计算机应用基... 下一篇:以生为本,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