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中的创业教育

时间:2022-09-07 01:11:09

国际视野中的创业教育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浙江大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亚太地区创业教育会议于2013年3月26-27日,在浙江杭州举行。会议主要围绕“亚太地区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社会各方面在创业教育中的责任”以及“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原则”等议题展开,着重研讨和分析创业教育的社会环境、支持系统和制度构建,并通过收集和分享最佳案例和成功经验,促进政策发展和实践创新。第三届亚太地区创业教育会议计划于2013年12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日益密集的创业教育国际对话,有益于各国创业教育的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进步。

一、创业相关概念及类型

创业是一个大概念,可以根据人们所处创业环境和行为方式的不同而细分为独立创业和企业内创业,或根据创业行为指向的不同分作经营性创业和社会创业;社会创业又可以根据创业所涉及的内容和地域不同而分作合作型社会创业和国际社会创业,甚至还有政治创业等。

人们可以独立创业,也可以在已有企业氛围中进行“内部创业”。所谓“内部创业”是指人们在受雇的公司或单位中,根据所在工作岗位或企业的发展目标,以积极进取和创新的工作态度及素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坚定而自信的冒险和创新,把一个想法变成一个能够产生利润的产品或新生事物,甚至在原有企业基础上孵化出新的企业,为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和可持续性发展。

经营性创业是创业的最原始方式和主要方式,也最为大家熟悉,它的历史悠久,以营利为目的,是一种“在不考虑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追求机会的行为”(史蒂文森,1983);或者说是顶着风险,在不确定之中凭借企业家所拥有的敏锐、大胆、创新,甚至狡诈、善变,将一种新想法转变为有利可图的产品,赢得市场,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

相对于经营性创业,社会创业出现较晚,直到上世纪60~70年代文献中才有出现,到了80年代才由美国的比尔・德雷顿(Bill Drayton)、查理斯・利德比特(Charles Leadbeater)等人推广入世。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英国社会学家迈克尔・杨(Michael Young)一直引领着这种创业的推广工作。他在全球共创建了60多家服务机构,其中社会创业学校分布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目前仍在运行,专门帮助青年个体挖掘他们的潜力,建立、规范、维持由社会创业而建立的机构。孟加拉银行家・尤努斯(Muhammad Yunus)更是通过自己的社会创业于200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所谓社会创业,它是指在发现或意识到社会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创业原理组建、创立和管理一个社会机构,以期实现一定的社会变化,使当初发现或意识到的问题得到解决。目前,包括印度、孟加拉等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创业弥补了一些小地方政府职能的空白;在欧洲及南美,社会创业机构在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密切地与公共机构合作,共同解决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与商业创业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同,社会创业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中国创业教育特点及成效

创业教育源起美国。1919年,美国商人霍勒斯・摩西创立了青年商业社,开启了创业教育端倪。随后美国部分著名大学实践数十载,百森商学院于1968年开设了第一个本科教育的创业方向,南加州大学于1971年开设了第一个有关创业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课程。到1989年11月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北京)上,首次正式提出“创业教育”概念,并在1995年《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全面阐述了高等教育的“创业教育”职责:“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也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由于对象和目的不同,广义的创业教育呈现三个层次金字塔般的结构,即:在基础层面,面向广大学生,通过创业教育引导他们学习和理解什么是创业;在第二个层次,通过教育激发学生创业激情,掌握创业的思维模式;第三层是走向独立创业,成为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家。在这个金字塔结构中,绝大多数学生是通过一、二层次的创业教育,提升创业素养,为日后的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印度学者指出,基于专业教育基础之上的创业教育在内容上需要从“创造与创新”和“一般管理技能、商务知识及网络”两个维度上加以考虑。两项内容在质量上的不同会影响到所培养人才的类型,影响到创业教育的质量。

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上乃至教育领域中有一些人只是将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唯一设定为创办公司/企业,即创业教育金字塔结构的塔顶部分。这种创业教育仅属于对创业教育的狭义理解和实践,只是广义创业教育中很小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实中,能够通过创业教育走向创办公司和企业的只能是少数,即便是在创业教育较为发达的美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这个比例只在20%~30%之间。教育机构的精力应该更多地放在广义的创业教育。

我国对创业教育的尝试和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只有20来年时间。在此次亚太地区教育创新计划创业教育会议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总结出我国创业教育的三个阶段和三个特点。第一个阶段是“自发尝试阶段”。高校里一些对创业教育、对改革教育有兴趣的人士以及一些部门,组织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到学校里介绍创业经验、创业体会,以启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教育(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实践环节的拓展,赋予创新、创业的内涵。第二个阶段是“有组织的探索阶段”。许多学校开始把创业教育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相继列入教学计划。这一阶段是把创业教育从传统的教育实习中相对独立出来,作为实践活动的另外一个独立内容。第三个阶段是“拓展探索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央政府把创业教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育部就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地方政府开始更加重视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出台了一些支持政策。这个阶段的重要特点是在政府推动下进一步拓展创业教育的领域和途径。经过这三个阶段,中国创业教育呈现出三个特点: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培育创新创业精神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因校因时因地而异。

上一篇:如何给“泡泡眼”瘦身 下一篇:浅谈建筑外墙施工中外保温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