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升学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启发

时间:2022-08-06 04:33:06

探究升学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启发

虽然我们的小学生不可能也没必要都成为科学家,因为他们的成长有无穷的可能性。但是,作为科学启蒙课程,正如《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科学》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受教育者对科学领域有初步的了解,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习一些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些最基本的科学观点,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它的功能无非两项:第一,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志趣,为国家科学人才的培养打基础。第二,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科学素养,使之能够理解科学、认同科学和喜欢应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在我国,科学对人们的世界观的影响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以至于大多数人都只能从物质功利层面去理解科学的作用,而无法达致从精神层面去领会科学研究的乐趣。为什么呢?一直以来,我国的科学教育只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理论思维方法的掌握,而忽视科学精神的养成。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用梁启超的话说就是:科学(精神)就是为学问而学问,为真理而真理(的精神)。[2]这种义无反顾的、执着的内生性精神力量的生成,靠的不是外在的压力,而是在无忧无虑中自然养成的。它当然更不是先天预定的,而是后天经由家长或老师引导而塑造成的。正如费曼在《发现的力量》中讲述的,他就是在他热爱科学的父亲(一名商人)的引导下爱上科学的。

可见科学启蒙课程对于国人科学精神的塑造何其重要。那么,现实的小学教育中,《科学》课程如何组织教学的呢?以上述小朋友的学校为例,该学校是一所省一级的学校,它的陈列室中的诸多科技竞赛奖杯记述了它的荣耀。这间学校每个年级有四个左右的班级。配备有生物园和科学活动室,有两名专职科学老师。据小朋友所述,他们平时的科学课是正常开课的,多数时间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但一旦接近期末,科学课就被语、数、英三科所抢占了。那么,在规定的学时内,每学期所完成的教学内容占科学课本的多少呢?据了解,占80%左右。由此可见,这所学校的科学课教学资源还是比较好的,学生也喜欢这门课,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认为,还是应试教育惹的祸。

尽管近年来反对应试教育的呼声很响亮,教育系统也已实行多年的素质教育。但由于初级中学间的教学资源差异大,优质学位供不应求。导致现在的小升初择校考试犹如上世纪80年代的高考——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为了求得一个初中优质学位,学生和家长不惜一切代价考取名校。正因为初中阶段的优质教学资源紧缺,而小升初择校考试的科目只要语、数、英三科,且这三科的学科竞赛获奖证书也成为进入名校的敲门砖。于是,外界对一间小学的评价,自然而然侧重于它的学生小升初考取重点中学的人数及语、数、英学科竞赛的获奖情况等。而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对语、数、英三科的教育投资也毫不含糊。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民间林林总总的语、数、英补习班应市而生。在这期间,受害最深的是小学生——祖国的花朵。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应付语、数、英,小学高年级学生失去了周末和夜晚的自由时间,代替的是上不完的补习班和做不完的练习。教育部门三令五申规定学校不得开课外补习班,这些规定初衷是为了让学生减负,但实质上只对系统内的学校有约束力,并没有真正起到减负的作用。再者,在系统内,时而进行的语、数、英期末统考成绩排名比较等举措更对学校与教师形成直接的压力。在如此多的压力之下,小学语、数、英课程教师期末阶段抢占科学课程学时的行为就有了合理解释。

在学生方面,科学课堂既有感官享受,又可以动手做实验,更没有升学压力,多么有趣,前述小朋友对科学课的向往,就是很好的证明。综上所述,影响小学《科学》教学的最重要原因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优质教学资源紧缺所导致的升学压力。不论是为了科学人才的培养、社会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抑或科学传统的培养,改变当前的应试教育是当务之急。我们认为,增加教育投资,改善初中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是重中之重。同时要完善小升初择优机制,变狭隘的应试教育为培养小学生创造潜能的全面基础教育。

作者:吴雪娟 方雪琼 单位: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省惠来县襟江中学

上一篇:小学科学教学综述 下一篇:渠道工程管理问题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