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VEC模型分析

时间:2022-08-05 05:18:03

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VEC模型分析

摘要:基于我国1978-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在VEC模型估计的基础上,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和协整检验,对高等教育和产业结构的动态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了高等教育发展,从而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但是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增长并没有引起产业结构的改变,同时在短期内产业结构优化大于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高等教育;产业结构;经济增长;VEC模型

中图分类号:G4005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2.03.005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25卷 第3期 陈晋玲: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的VEC模型分析

一、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高等教育和产业结构之间直接关系的研究较少,大部分是定性研究,如刘瀑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高等教育发展的耦合机理,以河南省为例分析了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而两者之间的实证研究几乎是空白,大部分集中研究它们两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中关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舒尔茨、丹尼森等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简称CD函数)基础上尝试各种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如,崔玉平使用丹尼森和麦迪逊的算法,计算出了我国1982-1990年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值,并把数据同西方六国进行比较,结论是中国的高等教育贡献率非常低\[2\]。解垩通过建立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利用1998-2003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依次递减\[3\]。赵修渝,黄仕川对CD生产函数进行改造,用1985-2006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反过来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非常有限\[4\]。陈光、刘颖等设计出高等教育综合贡献率指标体系,利用四川2005-2009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四川高等教育的综合贡献率为7%左右的结论\[5\]。

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方面,威廉·配第、科林·克拉克、西蒙·库兹涅茨等论证了产业结构演变规律,说明了随着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变动是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国内一些学者也进行了关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纪玉山、吴勇民通过建立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模型,分析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反之不成立\[6\]。王立平、王健引入空间相关因素,建立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空间面板模型,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地区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有较为显著的外溢性\[7\]。

从这些文献可以看出,它们对高等教育、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鲜有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从整体角度考虑它们的内在关系。本文尝试从三者结合的角度,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并且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和协整检验分析实证研究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及其内在传导机制,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增长相互协调发展提供实证依据。

二、数据说明和模型建立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高等教育仅指限于普通全日制专、本科高等教育,不包括研究生教育。(一)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①

基于指标代表性和可获得性的考虑,高等教育(HE)由每万人在校高校学生人数表示,产业结构优化由产业结构高级化值(IS)表示\[8\]。计算IS值分三步:首先要计算出我国三次产业比重,即三次产业增加值与我国GDP相比;其次将三次产业的比重作为空间向量中的一个分量,用Y0=(Y10,Y20,Y30)表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向量表示为:Y1(1,0,0),Y2(0,1,0),Y3(0,0,1),分别计算向量Y0与Y1、Y2、Y3的夹角θj,计算公式为:θj=arccos∑3i=1yij·yi0(∑3i=1y2ij)1/2(∑3i=1y2i0)1/2j=1,2,3

(1)最后,通过公式:IS=∑3κ=1∑kj=1θj

(2)

计算出产业结构高级化值。产业结构高级化值与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成正比,如果产业结构高级化值越大,表明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就越高。本文认为高等教育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经济增长传导的,所以我们选取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的人均GDP(PGDP)作为变量。为了消除异方差影响,对这三个变量分别取对数,用in HE,in IS,in PGDP表示。样本选择期为1978-2010年,所有数据均来自于1981-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模型确定

考虑到高等教育、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因此本文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来说明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在向量自回归理论中,要求其中的每一个变量都是平稳的,这就需要对每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在5%和10%显著水平下,变量in HE,in IS,in PGDP均小于其临界值,表明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而它们的一阶差分变量均大于其临界值,表明是平稳序列,即它们是一阶单整序列。可见变量不满足建立VAR模型要求,因此,本文选择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具体形式如下:Δyt=αβ''yt-1+∑p-1i=1ΓiΔyt-i+εt

t=1,2,…,T

(3)式中:yt=(in HEt,in ISt ,in PGDPt);α、β均为3×r矩阵(0≤r≤3),r表示协整向量的个数。

三、模型检验和估计

(一)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采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法之前,需要先确定VEC模型中的滞后阶数,一种是LR(似然比)检验法,即从较大的滞后阶数开始,比较LR统计量和5%水平下的卡方临界值,每次减少一个滞后数,直到LR大于5%水平下的卡方值,该阶数作为最优的滞后阶数;另一种是AIC信息准则和SC信息准则,即通过尝试多次建模选择AIC、SC数值最小的滞后阶数为最优的选择。综合考虑以上两种方法,经过多次检验尝试后确定,滞后阶数为2时最好。

下面我们对各变量采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法进行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的结论来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一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其中高等教育发展并不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原因,而产业结构优化变动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因。二是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即高等教育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同时经济增长又促进了高等教育发展。三是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具有单向因果关系,即我国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反之则不成立,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动力。

(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

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基础上,可知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因,但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强度的大小,这就需要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

1.脉冲响应分析。为单独考虑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两者对高等教育的冲击反应,见图1,图2。

由图1可见,变量 ln PGDP的正向冲击对ln HE都产生正效应,而且冲击趋势将越来越大,表明经济不断增长将会对高等教育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积极影响。变量ln IS对ln HE冲击影响却呈现出周期波动性,在短期内产业结构优化会带来高等教育正向发展,即高等教育规模会扩大,但从第3期后对高等教育规模影响就会呈下降趋势,下降到第5期后就开始产生负影响,即高等教育规模缩小,到第8期后又开始回升,一直到10期冲击影响就变为正方向。这其中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国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的同时,产业部门划分越来越细化,相应地会增加一些新产业部门,但有些专业发展过快,超过产业需求的数量,而有些专业满足不了产业的需求量,出现了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不一致的问题,因此不能一味盲目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要注重调整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规模可能随着产业结构优化暂时缩小,但长期来看,当调整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致时就又呈现出高等教育规模增长趋势。

2.方差分解分析。基于进一步确定各信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为此采用方差分解法给出对模型中高等教育发展产生影响的每个随机扰动的相对重要性的信息。见表3。

从表3中的高等教育变量(LHE)的方差分解值分析,高等教育的波动主要是来自其自身惯性的冲击,第1期-10期的冲击都在70%以上。其余的由经济增长(ln PGDP)和产业结构( ln IS)解释,其中0%~18.2811%的波动由经济增长来解释,0%~8.2525%的波动由产业结构优化来解释,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冲击影响大于产业结构优化对其影响。

(三)特征根迹协整检验并构建模型

通过以上ADF单位根检验可知,in HE,in IS,in PGDP都为一阶单整变量,为此选用Johansen协整检验中的特征根迹检验法对三者之间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迹检验统计量在最多0个和最多1个协整向量个数情况下显著,而最多2个协整向量个数不显著,表明in HE、in IS和in PGDP三个变量至少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进一步取标准化协整向量后,得到如下协整模型:

in HEt=

0.86inISt-1+1.50inPGDPt-1+5.41+ecmt

(4)

(10.879 3) (5.616 8)

式中:ecmt为误差修正项。

从模型(2)式的计算结果来看,滞后1期的产业结构优化值每增加1%,高等教育规模就增加0.862%;滞后1期人均GDP增加1%,高等教育规模增加1.504%。表明从长期来说,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影响大于产业结构优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这与前面的分析相符。进一步对残差项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是平稳的,可知以上协整关系是正确的。因此得到如下的VEC模型: Δin HEt

ΔinISt

ΔinPGDPt=-0.022

0.011

-0.037+ 0.016

-0.025

0.009ecmt-1

+0.400 0.5230.246

0.164 0.2290.038

0.001-0.0650.597ΔinHEt-1

ΔinISt-1

ΔinPGDPt-1

(5)从模型(5)中的高等教育方程来说,滞后1期的高等教育、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对其影响显著,系数分别为0.400、0.523和0.246,可见短期中产业结构对高等教育发展影响是最大的;从产业结构方程来看,滞后1期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对其影响是显著的,系数分别为0.229和0.038;在经济增长方程中,滞后一期的高等教育和经济增长对其影响显著,系数分别为0.001和0.597。以上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短期内产业结构的影响要大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反过来短期中高等教育发展并没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不明显。

四、结论与建议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不显著

从理论上讲,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优化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协调关系,即互为因果关系,但上述实证研究的结果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主要可能的原因是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一方面是因为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不尽合理,普通本专科教育比重过大,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所占比重过低,而研究生层次的人才目前仍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较多,而属于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的研究生培养相对不足。另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高等学校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大,但忽视了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的问题,高校设置新增专业趋同化,一部分专业人才过多,而有一些专业人才紧缺,致使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二者呈现不匹配的状态。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以产业结构优化为主,优化各产业品种结构,改善品种质量,提高产业效率,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将来必然大量需要这些专业方面的人才,这就需要高等教育必须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主动适应全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最大限度地满足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二)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具有双向因果关系

本研究显示,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存在短期内的促进作用,而长期效应未能有效体现;反过来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是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教育,所培养的专门人才将直接进入社会各个职业领域从事专业工作,教育投资所产生的外溢效应也最明显,对经济的增长作用更为直接。高等教育规模相对经济发展还较滞后,迫切需要经济快速增长作为增加教育经费支出投入和教育投资的主要基础。同时,为了高等教育和经济相互协调发展,政府需要发挥重要作用,结合实际的情况,不能盲目地扩大规模和新增专业。要制定针对性政策,确保教育资金的投入,鼓励更多的各种形式的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为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提供资金保障。

(三)经济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但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我国从1978年以来,经济不断快速增长,第二产业产值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从1978年的47.9%下降到2010年的46.8%,第三产业产值在我国GDP所占比重从1978年的23.9%上升到2010年的43.1%①,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1990年以来,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反过来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说明我国1978年以来的经济增长方式还主要以粗放式发展为主,经济总量增长在前,产业结构优化在后。因此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各产业部门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劳动效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经济持续增长同时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注释:

① 数据来源于1978-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由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

\[参考文献\]

[1] 刘 瀑.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期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基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视角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1115.

[2] 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教育与经济,2001(1):15.

[3] 解 垩.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5):7480.

[4] 赵修渝,黄仕川.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52156.

[5] 陈 光,刘 颖.高等教育贡献率研究的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3):1216.

[6] 纪玉山,吴勇民.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之协整模型的建立与实现\[J\].当代经济研究,2006(6):4751.

[7] 王立平,王 健.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分析——基于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7):9297.

[8] 付凌晖.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0(8):7981.

[9] 陈晋玲.高等教育、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VEC模型分析-基于J省的实证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2(3):4448.

上一篇:民事检察调解 下一篇:话语分析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