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的综合康复锻炼

时间:2022-08-05 09:11:02

脑梗死患者的综合康复锻炼

脑梗死易发于中老年,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疾病,有病情反复不易治愈的特征。在我国,脑梗死5年内复发率高达40%,而且复发一次加重一次,严重影响了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脑梗死传统疗法仅采用药物治疗,只注重抢救患者的生命而忽视能否生活自理,使患者错过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的机会,造成关节挛缩变形,影响肢体功能恢复。70%~80%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脑梗死后遗症的治疗目的

使脑梗死后遗症,如头晕头痛、半身不遂、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情绪障碍、呛食呛水、吞咽困难、口眼歪斜等症状得到最好的恢复和最大的改善,降低后遗症形成的可能。

有效防止脑梗死后遗症复发进展。针对脑梗死后遗症这种病因复杂多变的慢性疾病,它的有效治疗应当包括坚持用药、科学的饮食调节、针对症状的有效康复锻炼以及对危险因素的合理控制等一系列综合措施。

近年来,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综合康复锻炼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低致残率,具有药物治疗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早介入康复治疗效果越佳。

急性期康复锻炼

调整 良好的使肌肉放松,心情宁静。脑梗死患者需卧床休息3~7天,多数患者不适应,易出现不适应感觉。凡不能自行翻身患者,每2小时翻身1次,取头偏向一侧平卧位或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的侧卧位或半侧卧位。保证肢体处于功能位,避免上肢屈曲,下肢伸展,足下垂内翻的模式。侧卧位时腰部、胸前等垫放软枕,使患者卧位舒适。

为减轻患者,卧床的疲劳感,协助患者按摩四肢及受压部位,增加舒适感。

卧床时间较长者,给予患者铺褥子,可预防压疮亦可减少患者肢体发麻,肌肉酸胀等不适现象。

注意患者进食后不应立即翻身,平卧位时应防止头部过度后仰,保护好骨突处受压皮肤。

稳定期康复锻炼

关节活动 每日活动各关节2~3次,每次5~10遍。患者意识清醒后,鼓励用健肢帮助患肢被动运动,进行双手交叉上举训练,下肢桥式运动,注意骨盆的平行,直至患肢出现自主运动。

坐起及坐位平衡训练 患者首先侧移至床边,将健腿插入患腿下,用健腿将患腿移到床边处,患膝自然屈曲,然后头向上抬,躯干向患侧旋转,健手横过身体,在患侧用手推床,把自己推至坐位,同时摆动健腿下床。当躯干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时,可让患者健手从身体一侧向另一侧拿放物体,并不断向外摆放,以增加坐位平衡的难度。从各个方向推拉患者,强化平衡反应。

坐位站起及站位平衡训练 患者Bobath式握手,双上肢前伸,头和躯干前倾,重心前移至双足上,然后抬起臀部,髋、膝伸展而站起,必要时治疗人员可站于患者患侧,一手将患膝向前拉,另一手放在健侧臀部帮助患者抬起臀部。医生或家属于患侧边给予帮助,逐渐增加时间,直至能保持站立位>30分钟。同时配合上肢的十指交叉上举、翻掌、屈腕、伸腕及手抓放等训练。

肠胃功能锻炼 饮食过饱,肠腔扩张,蠕动减慢,影响睡眠质量和时间,应选择易消化、开胃、清淡的食物,减少浓茶、咖啡的饮用。训练睡前喝一杯牛奶的习惯,以促进延长睡眠时间。

恢复期的护理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人的高层次需要,也是人类对舒适的最大感受。医生、护士及家属应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用温和易懂的语言沟通,禁急躁、厌恶、惊慌的语气。耐心讲解脑梗死并发症的预防,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做好心理疏导,给予心理支持,协同安慰、鼓励患者,让病友听轻音乐,谈开心事。某些暴露性操作,应保护隐私,避免不良情绪产生。

功能锻炼的护理 病情逐渐恢复,思维、语言、肢体的功能需要进行锻炼,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语言、思维的开发,增加情趣及乐观情绪,脑梗死患者需要根据病情进行康复训练,鼓励和协助患者肢体被动运动,先进行各关节被动运动,从简单屈伸运动开始,用力适宜,根据病情增加运动的次数和范围、强度,鼓励患者战胜自我,最大限度内进行神经功能的早期训练,使不适感逐渐减少。晚上用温水泡脚,促进睡眠。

增强社会舒适的护理 患者应取得亲人、朋友对其的关心、鼓励、营造社会和谐氛围,增强意志力,促进机体功能再康复。

后遗症期护理

心理护理 该期病人表现为肌肉或关节痉挛、挛缩畸形、姿势异常等,根据康复目标继续训练,利用残存功能防止肢体功能退化。应改善病人周围的环境,让病人很好地融入正常社会生活中,争取最大限度的自理。该期病人自尊心均有一定程度的伤害,由于自身存在的缺陷,使得他们在与别人交往相处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压力,应加强与他们的沟通,鼓励他们与别人沟通,并通过一些积极的事例使他们树立信心。患者因突然瘫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多有焦虑、悲观、急躁等不良情绪,对康复产生不利影响。心理活动对活动的完成具有重要影响,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及对活动的兴趣是完成高质量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进行疾病知识宣教,让他们了解疾病的转归及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制订符合患者的康复锻炼计划,给予心理疏导、支持和鼓励,树立信心,使患者积极主动参与锻炼,乐于接受康复治疗。同时也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取得他们的配合。

康复训练 国内外学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脑梗死病人越早进行康复训练,康复效果越好(蛛网膜下隙出血除外,要求绝对制动)。若早期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疾病无进展,则48小时内开始训练。国外将发病72小时与4~5天后开始康复训练的病人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开始训练时间越早,住院时间越短,独立行走步数越多。文献报道,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开展康复训练,肢体运动功能3个月可恢复。

饮食原则 脑梗死后遗症病人多数血脂较高,血液过于黏稠,从而引起血液瘀滞。药物降脂易出现“反跳现象”,所以要结合饮食降脂。平时饮食应清淡,同时应注意补充水分,尤其要坚持晨起补水,以防止血液瘀滞。

核心提示

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饮食治疗应注意以下原则: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桃、橙、香蕉、菠菜、毛豆、甜薯、马铃薯等富含钾的食物,可降低血压,预防中风;缺钙可促使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每天摄入>1 g的钙,可使血压降低;镁与钙的作用相似,应多吃粗粮、坚果、海藻等富含镁的食物;多吃蔬菜、香蕉、薯类和纤维素多的食物;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肉皮、蹄和荤菜;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吃清淡少盐、少糖膳食,食盐量降至6 g/日左右。

体育锻炼 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但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脂,加速血液循环,防止血液瘀滞,而且对于恢复肢体功能尤为重要。可对预防肥胖、控制体重,增加循环功能,调整血脂和降低血压,减少血栓形成均有益处,是防治脑梗死后遗症的积极措施。

日常活动 出院后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应开始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锻炼瘫痪肢体的肌肉,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缓慢进行,逐步适应,勿使患者疲劳,用力要适中,切忌粗暴。由简单到复杂,持之以恒。先活动大关节,后活动小关节,患者应反复锻炼并逐渐掌握新的运动模式。通过日常生活的活动,使瘫痪肢体残存的功能恢复到最佳程度,力争达到生活自理。日常生活锻炼应从能坐后开始练习,如穿衣、进食、洗脸、刷牙、漱口、梳头等。患者能自己做的事绝不要由他人代替,能用患侧时不用或尽量少用健侧,不断巩固已恢复的功能。而后进行适当适量的体育锻炼及体力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度。不宜做剧烈运动,如快跑、登山等,可进行慢跑、散步、柔软体操、打太极拳、步行与上下楼梯训练等有氧运动。

药物治疗 患者同时应辅助药物治疗,最好的治疗药品应该是以西药为主,因为西药具有起效快,治疗针对性强的优点,能够迅速抑制病情发展。但多数西药不良反应大,对患者肝肾造成损伤,抗药性大(47%的患者会对阿司匹林产生用药抵抗),所以不适合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长期服用。对脑梗死后遗症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者来讲,能够有效改善症状,降低脑梗死后遗症高复发率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坚持可靠的长效药物治疗,也只有科学用药,才能够对脑梗死后遗症诱因,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液黏度高等基础病变进行有效的治疗,进而防止动脉硬化继续形成,防止血栓再次形成;为脑组织创造一个良好的内环境,恢复脑神经系统,使其控制的运动、语言神经系统体征得到改善。

脑梗死病人一般康复后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后遗症,而且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要求医生给予必要的指导,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的膳食,适度的康复锻炼,定期复查,指导注意事项,及早发现疾病先兆。

所有病人通过健康宣教获得了康复基本知识,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肢体康复和治疗。90%病人的肢体康复取得了一定效果,肌力由原来的0级上升至Ⅲ级或Ⅳ级。对脑梗死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非常重要。综合功能锻炼在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治疗护理的患者。对脑梗死患者采取综合功能锻炼,对其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的制定 下一篇:慢病肆虐 中国公共卫生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