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诗歌背后的悲哀

时间:2022-08-05 06:52:24

网络诗歌背后的悲哀

网络诗歌是全民写作热催开的一壶沸水,是诗歌没落时代的一种回光返照,是被纸媒渐渐冷落后诗人表现欲望获得张扬的一种自然表现。网络诗坛不乏充满才情和睿智的好作品,但次品、劣品、庸品大量充斥,甚至一些伪品也在参与各圈子喧嚣的拍卖中(以星为筹码),导致网络诗坛乱象纷纷。甚至连基本语义都不了解,基本语言架构都没掌握,连语法常识都模糊不清者居然也要凑份热闹,贩卖一些四不像的文字怪兽。尤有好事的圈子管理员(这里指个别)自己明明不懂诗,还在圈子里指手划脚,居高临下,一幅大家气派:指鹿为马、黑白颠倒者有之;良莠不分、是非不辨者有之;故意拔高、明着贬低者有之……好一派热闹非凡,又好一派凄凉落寞。粉墨登场者:花脸、红脸、白脸、黑脸,小生、花旦、丑角、净旦,占了戏剧的全角色。其中有博古通今的大家否?有胸罗万象的伯乐否?有学贯东西的诗魔、诗仙、诗痴否?

纵观网络诗坛现状,透过热闹的表象,我所获得的结论是:悲哀大于乐观,消极大于积极,冲动大于理智,扰乱诗歌秩序大于弘扬诗歌精神。其结果是:真诗和非诗不清,好诗和劣诗不分,精品和伪品不明。给诗歌欣赏者带入过多的误导:小而言之会混淆诗歌优劣的评判,大而言之会在这种不负责任的推广下让诗歌读者一筹莫展,甚至对诗歌这种文体渐渐产生信誉危机,敬而远之。这是诗歌的不幸?还是诗人的不幸?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很多,我在这里归纳为几点:

一、网络诗歌缺乏规范的评价体系

1.就单个作品单个圈子的评价而言,一言堂代替了集体评价,个人倾向代替了评价指向

诗歌作品自古以来就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其优劣也绝非一个人说了算。但大凡好诗就其好,应该要有些大众化的硬性指标,没有一定的规则,秩序就会混乱。我认为好诗的指标:其一是:语言流畅,文采飘逸;语词要富有弹性,词根具有张力,要让人看得懂,不要让读者深潭摸鱼,最后摸着自己的脚,把自己的脚想像为是摸到的鱼;在语词与语词之间,语段与语段之间,尽量扩张空间,为读者留有想象和再创作的余地。其二是:无论写大事件还是小情感,表现的意象不能太杂乱,要转过几道弯以后读者摸得着作者思维的脉络,表达的终极关怀;意象选择不能过密,要疏密有致,不要乱象纷纭,让读者如进云里雾里。评价要依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不能盲人摸象。评价者要综合其他人的意见,不能刚腹自用,独断专行。要仔细阅读作品,不能隔靴搔痒。要拿捏准诗中的亮点、妙句、精段,要发现诗中的败笔、瑕疵。评星要按照作品的品位给出基本合适的档位,不能凭借个人的好恶。要客观公正,不能盲目总结,随意打分。

2.评价缺乏层次、梯度、权威性

中国自古有一人为私,合人为公的说法,如果一个圈子一种文体就一个人评价,评价是否到位?是否会带着评价者的个人倾向?是否能做到公平?我认为评价要有层次,要有梯度,要有综合。报刊选发文章有三审制,电视选秀由专业评委、观众评委组成评价阵营,网络评价也必须遵循评价规律,切忌病猫逮死耗子似的乱来。

一种文体必须要组成多人的评价集体,要有初评、复评、终评三个梯度,终评者不但要拥有丰富的诗歌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双沙里淘金的慧眼。这样,才不会把劣诗推上峰巅,把好诗打入冷谷,让读者大跌眼镜;才会推出优秀的网络诗歌和优秀的网络诗人;才会把网络圈子建设成不倒的网络大厦,凝聚更多的优秀网络进入圈子,确立圈子在整个网络中的地位、信誉和深远影响。

二、管理员队伍建设不完善

网络圈子创立阶段,圈主大多有如下情结:占山为王、落地为寇的草莽意识;拉帮结派,拥圈自重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这些因素违背了现代网络的发展规律,也严重地制约了圈子开门纳贤,广结英才的思路。使发展遭遇瓶茎,拓宽遭遇峭壁。有大识的圈主便都狡诘地绕开原来的固步自封,开始吐故纳新,转变观念,开始寻找突破口。在这方面 “伊春绿色文学”、“中华诗词报”、“长江诗歌报社”等似乎更开放些,走得也更远些,思路也更为灵活些。

网络圈子管理员的招聘要有一定的程序,招聘的管理员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资质,不能黑猫白猫报名参与就是好猫,萝卜白菜一起上。对管理员的选择要设立一定的门槛:管理员必须发表过有一定影响的作品(最好是在纸刊上发表);管理员必须要有一定的欣赏水准,评价诗歌要有专业角度,千万不能信口开河,乱点鸳鸯;管理员必须具备客观公正的个人品质,不能守着一亩三分自留地谋私,不能以过往文坛流行的观念玷污网络诗歌的纯粹,不能以“大圈子靠人气,小圈子靠运气,管理员靠自留地”的思想,不思长进,只图虚名,碰到其它圈子管理员的作品就“点石成金”,给予过高的评价,以求自己的作品在其它圈子获得相应评价。不能把社会上你捧我拍的坏习气带入圈子。

圈子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切实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培养管理员的自律精神,专业素质。打造一支专业过硬,具有较高水准,不薄旧人厚新人,客观公正的管理员队伍,才能带动圈子的健康发展,才有希望在圈子林立,彩旗飘飞的网络时代确立自己的圈子地位。

三、网络诗歌推介手段的滞后

网络诗歌推广手段依然比较传统,其程序为:作者向圈子推荐自己的诗歌作品,然后由圈子分类编排。一般一首作品点击率达到100人次,这首诗歌的读者面就相当不错了,远远没有纸刊牛皮,也无法与电视诗歌相提并论。很多优秀作品就这样被淹埋,被笼罩,其中一些优秀者完全可以通过其它载体向社会推广的,因为一些网络对网络的迷信,导致网络诗歌作品仅仅局限于小圈子。当然,有什么“全国著名诗人”赵丽华之类的“黄瓜诗”、“牛粪诗”受到无比的青睐,但那些青睐者的水准可想而知。

网络诗歌圈子有推介诗歌作品的责任和义务,与报刊联姻,与电视台攀亲不失为把本圈优秀作品更好地向读者推介的一种手段。“伊春绿色文学圈子现象”(另文叙述)不失为其他圈子效仿的典范,还有“长江诗歌报圈子”,“中华诗词报圈子”,自己创办纸媒,也不失为一种更大范围推荐圈子力作的行之有效之方法。这些圈子创办的报刊,结集出版的文集虽然影响未必深远,但毕竟多了一个阅读平台,多了一层凝聚力。能否每个圈子与一家报刊合作,哪怕是一个月推发一至两首诗歌作品,真正达到推出网络诗人的目的,这是诗歌网络圈子必须考量的重要课题,希望能引起各圈主们的重视。

四、管理与评论未做到有效的分离

国家都在执行党政分离、政企分离,为什么网络圈子不能做到管理与评论分离呢?为什么圈子管理员既要统领作品的分类,又要在专业技术上对诗歌作品拥有评判权。权力集中圈主们应该清楚其后果,缺乏有效监督在理论上会造成贪腐,虽然诗歌圈子是群众性的自发组织,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资源可供谋私,但谋名者亦不在少数。从源头上控制上述可能出现的情况,必须做到管理与评论的彻底分离,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如分类,作品统计,作者联络等服务型工作。评论员专司评价诗歌作品之职。评论员的选取一定要有标准;不但要求有较高的文学理论水平,而且还应有实践创作经验;不但要有较高的诗歌造诣,还要有令人信服的人品。评价方式要更注重文字评价,减少机械单一的颁星评价,对重点的诗歌要集中本圈评论员力量多角度评价。要了解圈内优秀的成长经历、创作经历、创作风格和重要作品,避免评价流于肤浅。

管理与评价分离,将是网络诗歌圈子走向成熟的分水岭,将对网络诗歌圈子走得更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网络诗歌尚处在初级阶段,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要走上正轨尚需时日。但就目前现状来审视网络诗歌和网络诗歌圈。我们只能用两句话来概括:忧患多于欣赏!痛多于快乐!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聋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一篇:谈谈汉俳诗的特征